<h1><b> 項目的由來</b></h1> <h3></h3><h3> 如果我的眼睛里只有分數,如果不給孩子們鍛煉能力、展示自我的舞臺,我就沒有辦法遇見更好的、更自信的、更有能力的他們。只要老師們給足空間和時間,為他們設計足夠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他們是會成長為不一樣的更好的人的。這就是項目化學習的意義。<br></h3> <h3><p></p><p></p><p></p></h3> ——特級教師 周群<br><h3> </h3> <h3> 二年級的孩子們天真活潑,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有著積極濃厚的探究欲,喜愛觀察、想象和表達。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隨著季節的更替,春雨、秋霜、晨霧、冬雪等各種自然現象有如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神奇而美好的禮物,轉瞬即逝。我們匆忙的來不及思考,來不及想象。本冊教材給了老師帶著孩子欣賞和想象的契機,讓他們的想象在自然中馳騁,讓眼睛去發現節氣變化中水的變化,讓心靈去探尋水的奧妙,相信這個探尋、發現、想象、創造的過程妙不可言!</h3> <h1></h1> <h1><b>整合教材,提煉主題</b><br></h1> <h3> 9月25日,二年級組第一次集體教研,初步確定了項目化學習的方向。將第一單元中課文《我是什么》同第七單元課文《霧在哪里》《雪孩子》進行重組整合,組成新的學習單元,梳理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煉出單元主題“我是什么”,該主題既指向學科核心知識,更指向學生的學習素養——想象。</h3> <h1><b>搜集素材 ,學科融合</b></h1> <h3></h3><h3></h3><h3> 周子敬老師找來了豐富有趣的兒童繪本。趙婧素老師搜集了和水有關的古詩、名言警句、廣告語等。王怡蘇老師仔細研讀其它學科的教材,尋找研究學習“水”的融合點。王靜、亓晶老師細化文本的知識點,梳理提煉單元學習的核心知識。在大家的共同研討中提出了驅動性問題:水的變化千姿百態,妙不可言。走進自然,你仿佛就是由那顆奇妙的小水滴變化而來,那么你是什么?你怎樣把自己介紹給我們認識呢?</h3><h3></h3><h3></h3> <h3></h3><h1><b>反復推敲,制定方案</b></h1> <h3> 10月9日,年級組進行了第二次組內教研,學校領導共同參與,在王曉虹校長、付軍玲主任的指導下,全組老師有了新的思考,結合語文課內外學習中多個有關“水”的領域進行研究和探索,呈現了富有智慧的設計方案。</h3> <h1><b>入項學習,精彩紛呈</b></h1> <h3> 10月17日,周老師執教《“我是什么”》入項課。課上,她化身成小水滴與孩子們融合得親切自然,教者智慧輕松,學者快樂,聽者亦然!周老師帶領學生回顧課文《我是什么》,引導孩子聯系生活找尋“我”的身影,再走進文本,對比閱讀《霧在哪里》《雪孩子》的精彩描寫,借助生動的圖片和影片,引導學生初步感受科普童話的有趣,領悟想象的魅力。從而聚焦單元主題“奇妙的想象”——是想象讓霧有了孩子的淘氣,是想象讓雪有了樂于助人的品質,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身邊的普通事物仿佛都被施了魔法,越發讓人喜愛。</h3> <h3> 課堂最后,周老師用繪本《變了樣子的水》來進一步啟發孩子們的想象,提出驅動性問題:水的變化千姿百態,妙不可言。走進自然,你仿佛就是由那顆奇妙的小水滴變化而來,那么你是什么?你怎樣把自己介紹給我們認識呢?</h3> <h3> 課后的集體教研氛圍濃厚,同組的老師們中肯地指出了這節課的改進意見,發表了自己的建議。大家既為前期制定方案、辛苦磨課所付出的努力而倍受鼓舞,也更加明晰了下階段項目化學習的目標和方向。</h3> <h3>文字:付軍玲、王靜、周子敬</h3><h3>攝影:孫凱</h3><h3>美篇制作:周子敬</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方正县|
合肥市|
彭阳县|
鄢陵县|
宣化县|
鲁甸县|
汝阳县|
长海县|
玉树县|
沅陵县|
汪清县|
吉首市|
化德县|
偃师市|
保靖县|
望谟县|
永靖县|
五台县|
靖江市|
江山市|
文登市|
衡阳县|
沙坪坝区|
邯郸市|
顺平县|
大石桥市|
铁岭市|
台湾省|
东乌|
齐河县|
安平县|
银川市|
贡山|
南阳市|
瓮安县|
宁河县|
石首市|
宣城市|
洛宁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