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秋時節,天高氣爽。2019年10月5日,偕好友一行從浦東機場出發,直達德國法蘭克福機場,開啟了向往已久的西歐之旅。</p><p class="ql-block">鴻雁南歸一字排,銀鷹載我向歐來。</p><p class="ql-block">碧空萬里清秋夢,摘片飛云巧剪裁。</p> <p class="ql-block">同行老鄉,浦東國際機場合影。</p> <p class="ql-block">出發前在浦東國際機場,老同學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首站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乃至歐洲的重要工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p> <p class="ql-block">我們參觀了位于羅馬廣場西北角的市政廳和法蘭克福大教堂。大教堂是一棟13至15世紀的歌德式建筑,也是該城唯一一座二戰期間未被盟軍炸毀的建筑(因該建筑俯瞰呈十字架形狀而幸免)</p> <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很像是馬克思(底座上的字,應該是德文吧,俺不認識),拍下來留個念。????</p> <h3>老古董一一有軌電車。</h3> <p class="ql-block">市政大廳:三個人字形建筑。是不是象征人民最大,市政府也講為人民服務的(莫非這設計師也懂中文??)</p> <h3>德法途中,綠草如茵,牛羊成群。</h3> <h3>巴黎,偌大的都市,沒有高樓大廈,一眼望去,都是幾百年前的老房子。這些建筑,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呈現給人的是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徜徉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摩挲著一磚一墻,仿佛與千百年前的古人促膝交談。<br></h3> <p class="ql-block"> 鋼架林立,管道縱橫,紅黃藍綠,參差醒目。 </p><p class="ql-block"> 別以為這是個化工廠,它是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說這是一種現代派建筑藝術喲。</p> <p class="ql-block">巴黎街頭,警察荷槍實彈的。可我們仍親眼目睹光天化日之下,黑人當街搶劫。</p> <h3> “巴黎美麗的傷疤″:蒙帕納斯大樓,高209米,建于1973年。因其超高的身材,在崇尚歷史建筑文化的巴黎人眼中,就象個傷疤,甚至被指責為“丑樓”,幾欲被拆。<br> 但也因其高大上,成了巴黎重要的旅游景點。我們乘電梯38秒登頂,天氣晴朗,視野開闊,夕陽余暉之下的巴黎全景一覽無遺。</h3> <h3>蒙帕納斯樓頂俯瞰巴黎全景</h3> <p class="ql-block">恰遇巴黎人在集會游行,俯瞰十字街頭,人山人海,這老外也不講安定團結了。</p> <h3> 協和廣場,曾三易其名,其中伴隨著一場場血雨腥風……<br> 該廣場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為展示其極權統治及皇權的至高無上而下令營建的,名曰“路易十五廣場″。但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這里建起了斷頭臺,易名為“革命廣場",革命軍曾在此處決了國王路易十六和皇后以及1100名皇室成員及保皇派。<br> 世事難料,此后不久,革命陣營中的丹東、羅伯斯庇爾也相繼被送上斷頭臺。這三位風云人物,死于同一個劊子手,死于同一座廣場。<br> 后來為紀念戰爭年代的結束,滿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更名為“協和廣場”。<br> 和平永久,但愿!</h3> <h3>協和廣場上的這座金頂方尖碑,顯然不具歐洲風格。是的,它來自埃及,其來路有贈送說,也有搶劫說,咱不細究了。<br>陽光下金頂熠熠生輝,格外引人注目<br></h3> <h3>協和廣場上的噴泉及雕塑。據說這“海神噴泉”和“河神噴泉″體現的是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和江河航運技術。</h3> <h3>游覽巴黎盧浮宮,盡享藝術大餐。雕塑、繪畫,都是首屈一指的名作。咱外行人湊熱鬧,今天算是大飽眼福,過把癮了。然時間倉促,只是走馬觀花而已。<br> </h3> <h3>巴黎學子,近水樓臺,能在這里臨摹學畫,真是一種福氣了!俺就在想,最該來這里的也許不是我們,而是年青學子和那些藝術愛好者,可是他們中的很多人卻不能如愿以償。</h3> <h3>走進盧浮宮這個藝術的海洋,放眼望去,都是世界名作。咱雖是個“藝盲",卻也被深深震撼。只可惜時間太倉促,只能浮光掠影,拍幾張照,聊作留念,說明到此一游了。</h3> <h3>藝術的美感是相通的。雖不能言傳,卻也能意會幾分。<br></h3> <h3>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劇院等等只是遠遠一瞥,來去匆匆,未識“廬山″真面目,些許遺憾。<br></h3> <h3>這個塔,大名鼎鼎,無人不曉。</h3> <h3> 這座門,也是舉世聞名的。<br>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矗立在巴黎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br> 拿破侖為紀念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的勝利而下令修建的“一道偉大的雕塑",以迎接日后凱旋的將士。可悲催的是,門沒修完,拿破侖就遭遇了滑鐵盧,被放逐到一個無人孤島,這門也被迫停工了。直到1836年才正式竣工。諷刺的是,第一支穿過凱旋門的軍隊竟是摧毀拿破侖帝國的俄國軍隊。</h3> <h3>香榭麗舍大街上留個影,這個真是難得的。</h3>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一一香榭麗舍大道,位于盧浮宮與新凱旋門連心中軸線上,又稱凱旋大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英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為高級商業區,世界名牌、服裝店、香水店都集中在此。火樹銀花,雍容華貴。《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高老頭》等名著都描寫過香榭麗舍大街的繁華情景。</p> <h3>夜游巴黎母親河塞納河。<br>塞納河兩岸,呈現的都是巴黎的精髓:盧浮宮、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h3> <h3>游輪上遠眺火災后的巴黎圣母院,正在維修中。</h3> <p class="ql-block">火樹銀花般的埃菲爾鐵塔,閃亮登場,光耀奪目,是為夜巴黎一道亮麗的風景。</p> <h3>凱旋門前合個影。</h3> <h3>凡爾賽宮,法國國王路易十三至路易十六的王宮。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h3> <p class="ql-block">美輪美奐,無與倫比的王宮壁畫</p> <h3>金碧輝煌,凡爾賽宮大廳。</h3> <p class="ql-block">這兒跨國如到鄰家串門,邊境關卡車子停下,駕駛員對邊關人員嘰里呱啦講了幾句,就算通關了,繼續前行。我們陶醉在法瑞沿途的美景里。</p> <h3>若非神仙手,此色誰能調!</h3> <h3>剪影</h3> <h3>瑞士鄉村農家小屋。<br>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怎能想象得出這樣的風情?<br>這恬靜幽美的景色,令人陶醉,流連忘返。<br>這回到了瑞士,才真知道什么是世外桃源,什么叫人間天堂了。</h3> <h3>“上帝的眼晴”,你聽說過嗎?<br>位于因特拉肯左側的圖恩湖,湖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遠處雪峰若隱若現,非常壯觀,此乃“上帝之左眼”。阿爾卑斯山麓的布里恩茨湖,是冰河融化后匯聚而成,湖水湛藍,被譽為“上帝的右眼”。兩湖水域相通,水色卻截然不同,一藍一綠。<br>雨霧中我們驅車經過,湖中小船游蕩,岸上牛羊散牧,云煙繚繞,仿佛置身仙境。<br></h3> <h3>琉森湖邊。</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細雨迷濛的琉森湖畔。</b></p> <h3>琉森,托爾斯泰稱之為瑞士的一個最浪浸的地方。美麗的湖水,波光粼粼,潔白的天鵝,與人嬉戲,中世紀的教堂、塔樓,文藝復興時的宮廳、邸宅,百年老店、各色名表,老街古巷,花飾廊橋,遠方雄偉的阿爾卑斯山那銀色的雪峰,陽光,雨霧……交相輝映,這種獨特的情調,置身其中,如癡如醉。<br>看不夠,真的是依依不舍!</h3> <h3>卡貝爾廊橋一一琉森的驕傲!它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橋,建于1333年,1993年曾遭一場火劫,幸未完全燒毀,是瑞士少有的保存至今的中世紀古建筑。</h3> <h3>琉森小鎮街巷</h3> <h3>雨后,夕照琉森湖。琉森湖,可稱為瑞士聯邦的發祥地。琉森小鎮,沿湖而建,各類建筑,錯落有致。大小游船來往游弋,天鵝水鳥自由嬉戲,游人如織,繁華而寧靜,多姿而優雅。</h3> <h3>琉森獅子紀念碑。看,一支箭深深地插進了瀕臨死亡的雄獅背上。雄獅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著盾牌和長矛,盾牌上有瑞士國徽。馬克`吐溫將這只“瀕死的琉森獅子"譽為“世界上最令人悲慟的雕像"。<br>這是為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為保衛路易十六及瑪麗皇后戰斗而死的786名瑞士雇傭兵而建,意在祈求世界和平。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傭兵,(僅留下在梵蒂岡為天主教廷服務的近衛軍,直至今日),此后瑞士宣布為永久中立國。<br>為瑞士政府點贊!!</h3> <h3>鐵力士雪山,是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風景區,海撥3238米。<br>它擁有世界首創的旋轉登山纜車。<br>我們先乘坐6人的上山纜車,中途轉乘可容80人的旋轉大纜車(纜車巴士)。每程要旋轉360度一圈,雪峰美景盡入眼簾。</h3> <h3>鐵力士雪峰,氣侯瞬息萬變。一陣云霧一陣太陽。陽光下,雪花飛舞。<br>一座雪山,從山腳到頂峰,依次呈現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是一幅立體的畫。</h3> <p class="ql-block">坐著纜車上雪峰,開心!</p> <h3>這位大姐76歲了,也登上峰頂,勇氣可嘆可贊!</h3> <h3>意大利水城一一威尼斯。乘貢多拉,游威尼斯的大街小巷,這個真有點新奇。進入威尼斯本島后,游覽了水城的中心圣馬可廣場。</h3> <h3>有這么一句話:威尼斯城,水面上是石頭,水面下是森林。<br>我們好奇,到處是水,房子怎么建?<br>原來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后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據說當年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后見了氧才朽。(這也印證了小時候父親告訴過我的:千年的水底松,萬年的閣上楓)</h3> <h3>游覽威尼斯黃金大運河。</h3> <p class="ql-block">旅行團的義務攝影師,為你點個大大的贊!</p> <h3>佛羅倫薩城的古代暸望塔(類似咱們的烽火臺)。<br>佛羅倫薩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還是歌劇的誕生地,一座城就是一個博物館。作為原意大利首都,市區仍保留古羅馬時期的格局。意大利的繪畫精華也薈萃于此。</h3> <h3>佛羅倫薩圣十字教堂,1294年開始設計建造,1443年初步完工啟用,整個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br>教堂內有一些重量級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如但丁、米開朗基羅、伽利略、馬基維利、羅西尼……<br></h3> <h3>但丁,中古時期意大利文藝復興中最偉大的詩人。他客死異鄉,圣十字教堂中只是他的衣冠冢,故在門口塑一雕像以紀念。</h3> <h3>佛羅倫薩大教堂,又稱花之圣母大教堂,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它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組成,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白、紅、綠三色花岡巖貼面,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h3> <h3>鐘塔</h3> <h3>佛羅倫薩廣場上,最美男子“大衛”雕像。由米開朗基羅雕塑。米大師是精通人體結構的一位雕塑家,據說他曾解剖了一百多具人體,對人的骨骼、筋脈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雕塑“大衛″。</h3> <h3>“真理之口”,一個大理石雕,位于意大利羅馬希臘圣母堂的門廊。相傳,若不說真話,手伸進去就會被咬住,簡直是個測謊儀了。在《羅馬假日》里,它嚇壞了可愛的公主。<br>其實呢,這就是一塊古羅馬時代的井蓋。</h3> <p class="ql-block">羅馬角斗場,古羅馬的象征。建于公元72一79年。是強迫8萬名猶太戰俘,用工8年完成,占地2萬平米,周長527米,可容納9萬觀眾。它一直影響著現代大型體育館的建筑。站在這里,遙想當年人獸相博的殘忍場景,不禁毛骨悚然。可面對這近兩千年前的宏偉建筑,又不得不贊嘆古人的偉力!</p> <p class="ql-block">來個特寫,斗獸場斑駁的墻面,見證著千百年來的滄海桑田……</p> <h3>古羅馬凱旋門,還是巴黎凱旋門的范本哩。</h3> <h3>古羅馬廢墟遺跡,這一磚一瓦,都是兩千多年前的寶貝,珍貴文物哪。</h3> <h3>羅馬許愿池,人山人海。<br>愿好人一生平安,心想事成!</h3> <h3>羅馬“祖國祭壇”,這是一座為紀念意大利的統一而修建的新古典風格建筑。1885年始建,1911年才建成。其性質相當于咱們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吧。</h3> <p class="ql-block">古風猶存。</p> <h3>羅馬神廟廣場。</h3> <h3> 這個教堂的大穹頂,俺實在想象不出古人是怎么建起來的。 </h3> <p class="ql-block"> 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我卻用一天就游完了。連走馬觀花都談不上了。沒過癮!!</p><p class="ql-block">(十月五日至十四日的旅程圓滿結束,平安歸來。感謝旅行社和導游的精心組織安排!感謝一同出行相互關照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部分照片由胡國富同學提供,謹此致謝!</p><p class="ql-block"> 特以此美篇珍藏這份美好的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固始县|
利川市|
西宁市|
桐庐县|
阿坝县|
绵阳市|
青神县|
澎湖县|
佛冈县|
鄯善县|
巫山县|
景泰县|
平乡县|
政和县|
湘乡市|
砚山县|
新晃|
龙南县|
黔西县|
玛多县|
无极县|
霍林郭勒市|
陵川县|
嘉荫县|
灯塔市|
逊克县|
永修县|
东丰县|
舒兰市|
乌兰浩特市|
杭州市|
兰州市|
平阳县|
连州市|
买车|
抚州市|
娱乐|
鱼台县|
哈巴河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