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雁南飛,雁南飛,</h3><h3>因為南方的召喚,</h3><h3>循著一個約定的指向,</h3><h3>遙遠而坎坷的路途,前行。</h3><h3>雁堅挺的翅膀,</h3><h3>展翼,勇往直前,</h3><h3>掠過,一片又一片哭泣的蘆葦。</h3><h3>雁南飛,</h3><h3>永遠也飛不出歲月的離合與傷悲......</h3> <h3> 漢孝高速公路</h3><h3><br></h3><h3>17號清晨我早早起了床,草草洗漱完畢,收拾好行李,坐等老胡老胥到來。今天要去最終目的地孝感了,心情真有些激動!</h3><h3><br></h3><h3>彭錦華昨下午回家了,找他辦事的人太多,此次不能去孝感了。離家前我高估了自己的行為能力,沒有老彭六個晝夜的精心陪伴照料,我在武漢的旅程是非常困難的。<br></h3><h3><br></h3><h3>7點多鐘,胥緒湘先來到酒店,幫我端來早餐。他多拿了塊面包,一個雞蛋,是留給老胡的。</h3><h3><br></h3><h3>老胥轉身要去餐廳過早。我知道他過完早就會去服務臺結帳,趕快拉住了他,要求由我自己付住宿費,我不能又吃又住,一毛不拔。</h3><h3><br></h3><h3>老胥面帶微笑卻堅決拒絕了我,說外地老戰友來漢聚會,所有費用都由武友戰友出,我不能破壞他們的規矩。</h3><h3><br></h3><h3>就算他說的是真的,我也不好意思接受,但自己又沒辦法下樓去結帳,心里十分歉意。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謝三個老戰友的真情厚誼。</h3><h3><br></h3><h3>因路上堵車,9點多鐘了,老胡才駕車趕到酒店。明天軍運會開幕,市內交通一定更加緊張,不知今天我們能否順利出城?</h3><h3><br></h3><h3>老胡讓我放心,他與孝感的戰友孫德敏、李臘田已溝通好,今天一定會按時安全把我送過去。</h3><h3><br></h3><h3>一會兒,老胥結完帳上來,與老胡把我推下樓,扶上車,往后備箱放好輪椅、行李箱。忙碌中,我都忘了問老胡吃了給他準備的早餐沒有?</h3><h3><br></h3><h3>老胥今天親自開車,從首義路出發,經張之洞路,通過鸚鵡洲長江大橋,沒費多少曲折就駛上漢孝高速公路,朝孝感進發。另一路,涂洪山駕車與韓正鐵則從硚孝高速去孝感。</h3><h3><br></h3><h3>路上老胡給我介紹,漢孝高速公路是武漢通往城市圈7條高速出口公路中第一條通車的公路,全長31公里,驅車40分鐘就可到孝感,兩個城市的人來往非常快捷方便。</h3><h3><br></h3><h3>這么快呀?想起1967年,我有一次乘卡車去武漢,從孝感北門汽車站到漢口古田一路,整整用了兩個半小時,人都快站暈了。</h3><h3><br></h3><h3>太陽凌空,秋風習習。老胥把車開得又快又穩,前方道路風馳電掣撲來,兩旁樹木房屋紛紛恭謙閃退。望著故鄉的青山綠水,我心曠神怡、歸心似箭!</h3><h3><br></h3><h3>一踏上回孝感之路,我便產生了一種自然的親切興奮感。我仿佛在外飄泊了41年,今天終于回到第二故鄉了。其實我總覺孝感就是我的第一故鄉,我就是個孝感人。</h3><h3><br></h3><h3>老胥老胡在前座輕松愉快地聊天。時隔兩年,他們再來孝感見戰友,也很高興。此刻,我的思緒卻回到了51年前在茫茫戈壁灘度過的1800個日日夜夜。</h3> <h3> 美麗如畫的孝感</h3><h3><br></h3><h3>1968年3月,我和孝感縣(當時改名東風縣)二中37名同學和其他學校、工廠、農村適齡青年600余人參軍來到西北大漠,在國防科委下屬的20基地服役,其中大部分人分在28號第四航區測量站。</h3><h3><br></h3><h3>四站是專門為我國第一個大型無線電導彈外彈道測量系統(簡稱154系統)而組建的。這批兵都是無線電操作手,屬特種部隊技術兵。</h3><h3><br></h3><h3>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我與戰友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我們住地窩子,睡帳篷,吃粗糧,喝苦水,忍受惡劣氣候的艱苦磨練;我們戰風沙,斗嚴寒,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艱苦奮斗,奉獻青春,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一個又一個試驗訓練任務。</h3><h3><br></h3><h3>在服役期間,我們光榮地參加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測量任務、東風四號導彈試驗任務。提干留隊的戰友們后來參與了更多更高端的導彈衛星試驗任務。</h3><h3><br></h3><h3>這批孝感兵為中國的國防尖端武器和航天事業是作出了貢獻的,他們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有資格驕傲自豪!國家傳媒都報導過他們。</h3><h3><br></h3><h3>這幾年我在網上經常看見20基地的孝感老戰友舉辦的各種聚會,心里非常羨慕,這次終于鼓起勇氣走出家門,來到孝感看望思念多年的戰友們了。</h3> <h3> 漢孝大道上的銀泰城</h3><h3><br></h3><h3>果然如老胡所說,不到11點我們就進了孝感城區,真夠快的!漢孝高速公路把兩個城市距離拉得這么近,孝感就像是武漢的一個區。</h3><h3><br></h3><h3>胥緒湘一進城趕忙打開衛星導航系統,尋找我們下榻的金獅酒店,老胡則打開手機與李臘田聯系。</h3><h3><br></h3><h3>大街上各種車輛越來越多,秩序井然地行駛著,兩旁高樓一棟連著一棟飄然而過,綠樹成蔭的人行道上,人們臉露自信,腳步從容。瞬間,我腦海里舊孝感城區破落景像蕩然消失。</h3><h3><br></h3><h3>孝感城市面貌給我的第一印象真好!</h3> <h3>三分鐘過后,老胡手機里響起李臘田呼叫聲:“新華!我們在長征路口金獅酒店大門口,你們到哪里了?”</h3><h3><br></h3><h3>“馬上到了!”老胡高興答道,老胥很快把車開到槐蔭大道長征路口一側停下。</h3><h3><br></h3><h3>我遠遠就看見那幫老戰友朝這邊揮手致意,立刻興奮激動起來,終于見到分別51年的老戰友了!</h3> <h3>左起:楊莘梅、于湘芬、余曉云</h3><h3><br></h3><h3>車剛停穩,戰友們蜂擁過來,隔著車窗熱烈招呼我,七手八腳從后備箱取出輪椅,扶我坐好。</h3><h3><br></h3><h3>“趙班長!你可回來了,歡迎你!” 于湘芬迎上來給我一個熱烈擁抱!聲音還是那么清亮。</h3><h3><br></h3><h3>“趙班長紅光滿面的,好精神!” 余曉云就是會說話。</h3><h3><br></h3><h3>楊莘梅過了一會兒才走到我跟前:“歡迎你啰,我等你兩天啦。” 矜持卻不乏熱情。</h3><h3><br></h3><h3>楊莘梅這次是應我之約,15號專程從北京前來孝感參加戰友聚會。</h3><h3><br></h3><h3>孫德敏、李臘田、湯文啟、高峰也紛紛與我握手寒喧。46年了,我第一次見到他們,說不出的興奮。</h3><h3><br></h3><h3>面對戰友們的熱烈歡迎,我激動得語無倫次。當時好像除了一個勁的“謝謝!” 以外,記不得還說過些什么。</h3><h3><br></h3><h3>戰友們相貌變化都不大,一眼就能認出。雖然都六十開外,仍然精神矍鑠。老戰友們熱情似火,親如兄妹。斗轉星移、時光如梭,近半個世紀的歲月滄桑掩蓋不住他們身上那股熱愛生活,朝氣向上的軍人氣質和作風。</h3> <h3>孫德敏和胥緒湘雖不止一次見面,但每次見面都有說不完的話。兩人在六中隊不光是戰友,還是中隊籃球隊主力。孫打前鋒,胥是大中鋒。1970年在四站一次籃球賽中,隊員們全部剃成光頭上陣,最終奪得那屆冠軍,一時傳為佳話。</h3> <h3>右起:胥緒湘、湯文啟、李臘田</h3><h3>他們應該是最親密的戰友了,都是六中隊四分隊的弟兄。食同桌、寢同室,朝夕相處啊!</h3><h3>李臘田是他們的班長。</h3><h3><br></h3><h3>“大家都過來合個影吧!” 于湘芬熱情地招呼戰友們。</h3> <h3> 20基地一部四/二站老戰友孝感合影</h3><h3><br></h3><h3>前排左起:楊莘梅 趙旭東 余曉云 于湘芬</h3><h3>后排左起:高 峰 涂國斌 湯文啟 李臘田</h3><h3> 孫德敏 韓正鐵 涂洪山<br></h3><h3> 拍照:胡新華</h3><h3><br></h3><h3>涂洪山、韓正鐵比我們先到孝感,涂今天換了件紅色中式對襟上衣,顯得更精神。</h3> <h3>前排左起:楊莘梅 余曉云 趙旭東 于湘芬</h3><h3> 涂洪山</h3><h3>后排左起:胥緒湘 高 峰 胡新華 湯文啟</h3><h3> 李臘田 韓正鐵 孫德敏<br></h3><h3> 拍照:涂國斌</h3> <h3>“莘梅,看鏡頭!” 于湘芬抬手就拍。</h3> <h3>于湘芬隨手又拍一張</h3> <h3>“楊莘梅,你別推翻了哦!”</h3> <h3>孫德敏、李臘田帶我們進了大門,乘電梯上到三樓,把我和外地的5個戰友安排到預定的各個房間。楊莘梅仍住在于湘芬家里。</h3><h3><br></h3><h3>我和韓正鐵住315房間,胡新華、涂國斌、高峰等住在相鄰幾個房間。</h3><h3><br></h3><h3>我一進房間,于湘芬就代表孝感戰友送我一大束鮮花,真漂亮!還沒等我感概完,她又送我兩件嶄新的花格襯衣,并要我馬上換上。余曉云也笑著催促我換,我拗不過,只好選了那件小花格襯衣換上。嘿!還真不錯,大家也紛紛稱贊。</h3><h3><br></h3><h3>戰友們對我也太好了!我當時真不知道如何感謝。于湘芬真會買衣服,那件小花格襯衣我非常喜歡,后來在孝感的那幾天經常穿在身上。</h3><h3><br></h3><h3>沒坐多久,李臘田進來叫大家去207餐廳吃飯。中午主要是現有的戰友小聚一下,大聚餐定在晚上,參加的戰友要多一倍。</h3> <h3>見到匆匆趕來的吳桂玲,我心情大為激動。將近50年沒見面,仍然有著難以忘記的深厚情誼。此時此刻,我真恨自己不能站起身來擁抱這位老朋友,老戰友!</h3> <h3>出席午餐的戰友有:</h3><h3>通信團:吳桂玲</h3><h3>一中隊:李紅星 涂洪山</h3><h3>六中隊:孫德敏 李臘田 胡新華 胥緒湘</h3><h3> 韓正鐵 高 峰 湯文啟</h3><h3>十一中隊:楊莘梅 于湘芬 余曉云 趙旭東</h3> <h3>51年前同在一口鍋里攪馬勺的弟兄們又坐在一起了,大家多開心呀!</h3> <h3>我們四個談起十一中隊的那些往事,滔滔不絕、津津有味。</h3><h3><br></h3><h3>席間,吳桂玲頻頻給我夾菜,我跟她早就認識。入伍前她曾在我父親所在的空軍114醫院住過院。1974年她與孫德敏回孝感探親,我們見過。她相貌清秀、身材苗條,舞跳得特別好!</h3> <h3>飯后,李臘田讓大家回房休息。哪里睡得著?孫德敏、韓正鐵、湯文啟、楊莘梅、吳桂玲、余曉云等和我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聊開了天。大家回憶部隊生話,談論孝感的變化。氣氛輕松,開心隨意。于湘芬則不停地為大家拍照錄像,記錄下這快樂美好的的時光。</h3> <h3> 205餐廳會客室</h3><h3><br></h3><h3>晚六點鐘,我與戰友們乘電梯下到二樓205號餐廳旁邊的休息室,迎接前來參加聚會的其他老戰友。</h3><h3><br></h3><h3>休息室被此次戰友聚會的組織者孫德敏、李臘田布置成了會客廳。廳內燈火通亮,窗明地凈。正墻上懸掛醒目橫幅“風雨五十載,戰友再相逢”,墻下一字擺放著十幾張鋪著干凈椅套的椅子。布置得既隆重又溫馨。</h3><h3><br></h3><h3>德敏、臘田為了接待我這個特殊戰友,費盡了心思和辛苦。知道我來孝感的消息后,他們提前一星期就訂好了吃住方便的金獅酒店,并多次前去實地考察。從安排戰友陪同我住宿、就餐到勘查輪椅行駛路線,甚至輪椅所到之處有幾級臺階都了解得清清楚楚!這種關愛戰友、細致入微的精心考慮安排讓我感動至極,實在不知如何感謝?</h3><h3><br></h3><h3>不一會兒,家住孝感的老戰友陸續來到酒店,會客廳立刻熱鬧起來。</h3><h3><br></h3><h3>最先與我握手的是笑呵呵、滿頭白發的何福清,1968年孝感入伍、四站二中隊戰友。當年四站籃球場上常見何福清身影,他的側身后仰跳投特別準。1971年退伍后一直在鐵路上工作,后任孝感車站工會主席。</h3><h3><br></h3><h3>高個子李紅星是于湘芬的愛人,1968年入伍,四站一中隊戰友。1972年李紅星任二營書記,我去營部辦事常見他。李紅星后任十五中隊長,站政治處干事。轉業后任孝感市交警二大隊大隊長。2006年從交警支隊長任上退休。</h3><h3><br></h3><h3>邢應田見到我很高興。他略顯削瘦,但精神很好。邢1968年從地區京劇團入伍,四站十二中隊戰友。在部隊一直從事宣傳工作,歷屆部、站宣傳隊員,干過一屆基地宣傳隊員。后任二站政治處宣傳干事。轉業在孝感市黨校工作,任過影像公司經理。</h3><h3><br></h3><h3>我與邢應田在站第四、六期宣傳隊工作過,他是宣傳隊指導員,對我的支持幫助很大。</h3><h3><br></h3><h3>澹臺宗波笑嘻嘻走過來,我倆是老同學、老戰友加老工友。他去年11月份來過我家。</h3><h3><br></h3><h3>宗波1968年從二中入伍,在一部遙測團一中隊服役。歷屆部、站宣傳隊員。1973年退伍與我同在云夢棉紡織廠當工人。88年調孝地紗布調撥管理站工作,直至退休。</h3><h3><br></h3><h3>陳赦清身體壯實,手勁真大,握住我不松手,非常熱情。他是四站二中隊戰友。1970年開始任四站軍務參謀至77年。1978年初任二站氣象站副站長。1979年任三中隊隊長。1981年初任軍務參謀,1985年轉業,任孝感市物資局化工建材公司經理。1990年任物資局業務股長。2007年退休。</h3><h3><br></h3><h3>突然,有人拍我肩膀,扭頭一看是6404班的楊雙成!我立馬想起了28號那個小賣部。1968年我倆在四站招待所工作了半年,我當老炊,他是小賣部唯一的售貨員,勤勤懇懇干了半年,常受站機關協理員謝迋軒的表揚。楊后來在43號二站氣象站提干,去長沙科大讀了大學。1985年轉業到孝感氣象局任科長。</h3><h3><br></h3><h3>高峰還是那樣年輕活潑,他1968年從云夢參軍,是六中隊電傳分隊班長操作手。1974年退伍,楊站長親自幫他解決工作。曾任湖北省汽配廠車間主任。后在省鹽廠,云夢駐海南省交通局運輸管理所工作,直至退休。</h3><h3><br></h3><h3>久別的老戰友們一見如故,親切有加,侃侃而談,笑聲朗朗。大廳里一派熱烈氣氛!</h3><h3><br></h3><h3>望著戰友們硬朗的身影,聽著他們熟悉的聲音,我心里一陣感慨,我們這一代人自小受黨的正面教育,受毛澤東思想熏陶,無論在部隊還是地方,工作勤奮,表現優秀,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這就是不忘初心!</h3><h3><br></h3><h3>“戰友們!下面該照像了。” 孫德敏指揮大家合影留念,涂國斌揮舞著手中單反相機,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h3> <h3> 20基地第一試驗部孝感老戰友合影</h3><h3><br></h3><h3>前排左起:魯云華 郭金火 何福清 余曉云 </h3><h3> 于湘芬 趙旭東 楊莘梅 吳桂玲</h3><h3> 澹臺宗波 李紅星</h3><h3><br></h3><h3>后排左起:湯文啟 陳赦清 孫德敏 韓正鐵 </h3><h3> 胥緒湘 趙孝斌 楊雙成 李臘田 </h3><h3> 肖潤田 邢應田 胡新華 涂國斌</h3> <h3> 28號四站六中隊戰友</h3><h3><br></h3><h3>左起:高 峰 李臘田 湯文啟 胡新華 </h3><h3> 趙旭東 胥緒湘 韓正鐵 孫德敏</h3> <h3> 六中隊戰友,右一為涂國斌。</h3> <h3> 二站二營十一中隊戰友</h3><h3><br></h3><h3>左起:湯文啟 于湘芬 趙旭東 楊莘梅 </h3><h3> 余曉云</h3> <h3> 二站十一中隊兵花</h3><h3><br></h3><h3>余曉云(左),1971年唐山兵。大樹里十一中隊五班(調度班)操作手、配線員。才女,文筆出眾,中隊黑板報編輯。1974年退伍到唐山市公安局工作。1980年調到孝感市公安局。1996年撰寫的《公安統計調查方式的思考》論文獲得中國警察學會公安統計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征文獎。2003年在市局指揮中心秘書調研科正科級副科長任上退休。一級警督警銜。</h3><h3><br></h3><h3>楊莘梅(中),1971年北京兵,大樹里十一中隊六班(總機班)話務員。部、站宣傳隊文藝骨干,站乒乓球隊員,中隊唱歌教員。1975年退伍,先后在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京大學光纖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2010年退休。<br></h3><h3><br></h3><h3>于湘芬,1970年基地內招兵,1971年從基地后勤部調到十一中隊五班(調度班),任操作手。二站歷屆宣傳隊員。1974年退伍在孝感市交通局合力運輸公司工作,直至退休。<br></h3> <h3>李臘田(左),孝感二中6402班同學,1968年入伍。20基地四站六中隊外線班長、分隊長。大樹里二站司令部警通連副連長。司令部軍務股參謀、作訓股參謀。1986年轉業,任孝感市總工會宣傳部長,辦公室主任,孝南區政協專門委員會主任。2010年退休。</h3><h3><br></h3><h3>楊楚峰,孝感二中6405同班同學,1968年入伍。20基地第四試驗部通信總站戰友,后調西昌27基地汽車41團。73年退伍。后任孝感交警支隊一大隊大隊長兼政委。2010年退休。</h3> <h3> 孝感二中6405班同學、戰友</h3><h3><br></h3><h3>郭金火(左),孝感二中6405同班同學,1968年孝感兵。20基地一部四站五中隊數傳操作手。1971年調往東北二十八基地通訊測量站十中隊。1972.10 提干任數傳技師,分隊長。1978年調二十八基地司令部技術室計算機室。1982年轉業至隨卅避雷器廠任書記。1990年調回孝感拉絲廠任副廠長。2007年正式退休。</h3><h3><br></h3><h3>魯云華(右),孝感二中6405同班同學,1968年入伍。20基地一部四站五中隊戰友。1971年退伍到2348工程從事電工。2008年退休。<br></h3> <h3> 六中隊籃球主力隊員</h3><h3><br></h3><h3>中鋒胥緒湘、前鋒孫德敏、后衛韓正鐵。</h3> <h3> 孝感二中同學加戰友</h3><h3><br></h3><h3>左起:郭金火 魯云華 湯文啟</h3> <h3> 孫德敏與胥緒湘</h3> <h3>胥緒湘與韓正鐵1968年底從基地警衛團調到四站六中隊。二位又是武漢老鄉,總是形影不離。</h3> <h3>湯文啟與肖潤田</h3><h3><br></h3><h3>湯文啟(左),孝感二中6402班同學,1968年入伍。四站六中隊外線分隊戰友。一營文書。1972年調二營十一中隊,任炊事班長、三班長。1973年退伍到孝感市教育局電視大學。2010年退休。副教授職稱。</h3><h3><br></h3><h3>肖潤田,1968年入伍,四站后勤處司機排司機。1971年退伍回到原單位孝感汽車運輸公司干老本行。2010年退休。</h3> <h3>孫德敏與吳桂玲,戈壁戰友、伉儷情深!</h3> <h3>左起:吳桂玲 趙旭東 孫德敏</h3> <h3>左起:余曉云 于湘芬 趙旭東 楊莘梅 </h3><h3> 吳桂玲</h3> <h3>沈五星兩口子與澹臺宗波</h3><h3><br></h3><h3>沈五星,孝感二中6403班同學,1968年入伍,20基地遙測團宗波的戰友。1973年退伍到安陸糧機廠,與胡新華、彭錦華是好朋友。</h3><h3><br></h3><h3>周慧蓮、沈五星為二中同班同學、模范夫妻。</h3> <h3>吳桂玲與孫德敏的同班同學沈五星熱烈握手</h3> <h3>四分隊七班戰友胥緒湘、湯文啟</h3> <h3>余曉云與韓正鐵、胥緒湘</h3> <h3>20基地一部宣傳隊員楊莘梅與澹臺宗波</h3> <h3> 楊莘梅與好友吳桂玲</h3> <h3>左起:孫德敏 趙旭東 宗波</h3> <h3>胥緒湘與趙孝斌是二站籃球隊友</h3><h3><br></h3><h3>趙孝斌,1968年孝感兵,四站連續波中隊戰友。1971年底調到二營七中隊。1973年退伍后,去武漢體育學院讀大學后一直在孝感市工業學校工作。1987年全國太極拳亞軍。1992年全國農運會文檔總編。1997年被評為體育教授。國家級教練、裁判。孝感縣武術協會主席。你瞧他身體多棒!</h3> <h3>左起:李臘田、趙旭東、肖潤田</h3><h3><br></h3><h3>1968年夏天,我在四站招待所當老炊。有一天我和熊云清跟著肖潤田的運水車去八里外的鐵路加水站拉水,想趁機偷學開車。</h3><h3><br></h3><h3>裝完水,不等他二人上車,我就掛檔啟動,一踩油門,汽車猛沖上一土堆突然熄火,車頭懸空,差點翻車!肖潤田一個箭步沖進駕駛室趕開我,小心翼翼打火發動,把車開了下來……</h3><h3><br></h3><h3>老肖,還記得這事嗎?</h3> <h3>左起:湯文啟、趙旭東、肖潤田</h3> <h3>胥緒湘、趙旭東</h3> <h3>這幾位戰友分別在20基地、一部、四/二站宣傳隊干過,談起往事,記憶猶新。</h3><h3><br></h3><h3>左起:孫德敏 吳桂玲 楊莘梅 趙旭東 宗波 </h3><h3> 邢應田</h3> <h3>高峰、趙旭東、邢應田</h3> <h3>照完像,戰友們進到餐廳,分別圍坐在兩張圓桌周圍,興致盎然地交談,等待宴會正式開始。</h3><h3><br></h3><h3>參加聚會的戰友多達27人,是近幾年孝感戰友聚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時隔半個世紀,戰友們還能聚在一起拉家常,真不容易!</h3> <h3>6:40 歡迎晚宴正式開始。孫德敏主持,涂國斌代表戰友致歡迎辭。</h3> <h3>楊莘梅致完答謝詞,大家報以熱烈掌聲!</h3><h3>“老趙,你不說兩句?” 楊莘梅發完言,德敏催促我。</h3><h3>“算了,楊莘梅代表我了。” 我指指自己喉嚨,擺擺手,在武漢戰友聚會時喝酒壞了嗓子。</h3><h3><br></h3><h3>須臾,一道道具有孝感特色的菜肴擺上桌來,其中的粉蒸肉我印象最深。上中學時,我曾偷偷跑到湯家街縣楚劇團旁邊一家小餐館,用平時省吃儉用的零花錢買小籠粉蒸肉打牙祭。一屜只有5塊,吃得津津有味,如同過年。</h3><h3><br></h3><h3>坐在我身邊的邢應田看見我饞相,連夾兩大塊放在我碟子里。</h3><h3><br></h3><h3>另一道菜就是藕湯燉排骨了,這次走一路吃一路,百吃不膩!好像這輩子再也吃不著了。</h3><h3><br></h3><h3>這次喝的酒可是湖北名酒黃鶴樓酒哦,孝感戰友們真大方!我不顧嗓子疼,喝了一杯,味道真好。</h3><h3><br></h3><h3>開席好一會兒,席普才姍姍來遲,與我熱聊了幾句,匆匆上鄰桌喝酒去了。他酒量大,一次喝個半斤白酒是小意思,放開能整八兩,且不吃菜。</h3><h3><br></h3><h3>席普是孝感二中6401班同學,1968年入伍,在四站十二中隊任雷達操作手。他會拉手風琴,我與他參加過站第四、六期宣傳隊,關系一直不錯。席普后在部隊提干,轉業后任孝感電子設備廠廠長,公司經理。</h3><h3><br></h3><h3>晚來的還有張安福,也是十二中隊的孝感戰友,我不太熟悉。</h3><h3><br></h3><h3>席間,戰友們相互敬酒,暢敘戰友情,歡聲笑語,高潮迭起。</h3><h3><br></h3><h3>宴會結束后,戰友們意猶未盡,依依不舍,又一次照像留念。我都忘了是如何回到房間的。</h3> <h3></h3><h3></h3><h3>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傳統的風味小吃,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蜚聲中外的中華老字號。</h3><h3><br></h3><h3>離別故鄉41年了,孝感米酒我一刻也沒忘記。其特點是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濃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回味悠長。</h3><h3><br></h3><h3>一九五八年,毛主席親臨孝感視察工作時,品嘗了孝感米酒后稱贊“味好酒美”。</h3><h3><br></h3><h3>我喜愛孝感米酒始于二中上學期間。那時我住校,每學期家里只給3元零用錢,我除了買肥皂牙膏外,幾乎全用來喝米酒了。</h3><h3><br></h3><h3>一到星期天,我必上米酒館,花8分錢買碗糊湯米酒,再花5分錢買根油條,細細品嘗。那味道,醇香甜潤,舒心可口,絕了!當時我認為孝感城除了米酒和麻糖,再無好吃的東西了。回四川后,偶爾吃點醪糟湯元(也是米酒),其味道怎么也比不上孝感米酒。</h3><h3><br></h3><h3>這次我來孝感當然要去喝正宗的糊湯米酒。德敏也知我心,早就安排妥當了。</h3><h3><br></h3><h3>18號早上,我和高峰、武漢戰友們從金獅酒店出來,沿槐蔭大道西行,一路上經過董永公園、東門、彭家灣菜場,來到孝感米酒館。德敏、吳桂玲、臘田、席普、湯文啟等戰友早已在此迎候。</h3><h3><br></h3><h3>孝感米酒館有三層樓,座落在城站路(南),北正街(北),槐蔭大道(東西向)的十字路口靠西北側,對面是孝感商場,東南面是臨街商鋪,東北是工商銀行,四個方向由過街人行天橋相連。</h3><h3><br></h3><h3>米酒館一樓經營各種小吃,不做正餐。二樓是雅座,專門供應以米酒為主的早餐,慕名而來的外地客大都到這里吃米酒。</h3><h3><br></h3><h3>“大家先上樓去等楊莘梅她們吧。” 德敏揮揮手,戰友們將我推上人行天橋引橋。</h3><h3><br></h3><h3>引橋不寬,大約長20米,斜坡有30度,兩邊是臺階,中間的無障礙通道剛好過個輪椅。湯文啟在后邊推,老胥和吳桂玲在前邊拉,小心翼翼地把我弄上了二樓。</h3><h3><br></h3><h3>看不出來呀,吳桂玲勁真不小!我就盼望老戰友個個硬朗健康,安度晚年。</h3> <h3>二樓大廳寬敞明亮,裝修雅致,擺放了20張大圓桌,桌面清澈照人,座椅干干凈凈。從開放式窗口可看見大街上的一切。</h3><h3><br></h3><h3>不一會兒,李紅星帶著于湘芬、楊莘梅、余曉云也到了,大家一番互相問候,圍桌而坐,共進早餐。</h3><h3><br></h3><h3>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早點端上來了。有糊湯米酒、小籠湯包、蒸餃、熱干面,太豐盛了!</h3><h3><br></h3><h3>我也不管主持人孫德敏在說啥,先舀了滿一碗糊湯米酒吃起來。頓時,一股淡淡的酒香沖腦,桂花香撲鼻,顆顆糯米晶瑩剔透,朵朵棉花般湯元軟糯細膩,滑嫩爽口。米酒中還放了少許枸杞,增加了點喜慶。</h3><h3><br></h3><h3>一碗還未吃完,臘田就給我添滿。</h3><h3><br></h3><h3>啊!正宗地道的孝感米酒,我等了40年,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享用你了。<br></h3><h3><br></h3><h3>戰友們興高采烈地品嘗著這些美食,不住地交口稱贊。</h3> <h3>“老趙,你也吃包子啊。” 德敏勸我。</h3><h3>“我多喝點米酒吧,以后恐怕難吃到了”。</h3> <h3>孝感的熱干面味道也不錯!</h3><h3><br></h3><h3>孝感米酒種類很多。除了糊湯米酒外,還有銀耳米酒、蓮子米酒、蛋花米酒等牌子。其中,當數糊湯米酒最出名。上中學那會兒正長身體,喝糊湯米酒經餓。</h3><h3><br></h3><h3>可能喝清湯米酒更能品出孝感米酒的美味吧。但我從未喝過。</h3> <h3> 孝感米酒館后堂</h3> <h3>早餐后,我與戰友們來到槐蔭大道東段的董永公園游覽,這也是外地游客來孝感必去的參觀之處。</h3><h3></h3><h3><br></h3><h3>孝感歷史悠久,夏商即設建置,劉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設立孝昌縣。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因董永”賣身葬父,孝感動天“故改名孝感縣。</h3><h3><br></h3><h3>公園就是為紀念漢孝子董永而建,孝感就是因下面這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h3><h3><br></h3><h3>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博興陳戶鎮)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錢葬父。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h3><h3><br></h3><h3>這個家喻戶曉的傳說后來被拍成電影電視,廣為傳播,感動了多少人。我終于有幸來到故事的源發地,親身感知孝文化的來源和豐富內涵。</h3> <h3> 20基地老戰友在董永公園大門前合影</h3><h3> 拍照:涂國斌</h3><h3><br></h3><h3>合影后,胡新華、胥緒湘、韓正鐵、涂洪山與我道別回武漢了,涂國斌乘城際鐵路回黃石。</h3><h3><br></h3><h3>特別感謝老胡、胥緒湖等武漢戰友一個多星期的陪伴照顧,讓我圓了回故鄉的夢。如此戰友深情,我卻無以回報,唯有愧疚之感。</h3><h3><br></h3><h3>臨走前,老胡也很不舍:“老趙,你還有好多孝感戰友、同學陪同,多玩幾天。23號我們去天河機場送你。”</h3> <h3>董永公園建于1984年,是個敞開式公園。免費供游人休閑、娛樂。園內樹茂繁密,郁郁蔥蔥,假山池塘,鳥語花香。建有孝子牌坊、煙雨亭、孝廉池、月老槐蔭、還家雕像、董永館、清風亭、董墓春云、龜馱碑、滌絲亭、知樂亭、鴛鴦樓、瑤池仙境、外天臺、天棍亭、理絲橋、孝文化陳列館、二十四孝長廊等景點,生動展現了孝道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精髓,無形地詮釋了中國五千年來的傳統道德文明。</h3> <h3>戰友們輪流推著我,在樹蔭遮蓋下,漫步在幽靜小道上,悠閑自在,談笑風生,逐一欣賞這些蘊含著美麗傳說的景點。</h3> <h3>“孝”字墻</h3> <h3> 孝感動天牌坊</h3><h3><br></h3><h3>孝感動天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個故事。</h3><h3><br></h3><h3>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h3><h3><br></h3><h3>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h3><h3><br></h3><h3>后人有詩贊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h3> <h3>突然,二中同班同學鄭冬安不知從哪跑了過來,問我明天老同學聚會事宜,看來同學們已經等不及了。</h3><h3><br></h3><h3>鄭冬安也是68年入伍的老兵,他和我班的周復華、涂炳勝去的是河南一軍。</h3><h3><br></h3><h3>后排左起:孫德敏 鄭冬安 吳桂玲 李臘田</h3> <h3>左起:余曉云 趙旭東 吳桂玲</h3> <h3> 七仙女、董永漢白玉雕像</h3> <h3>鄭冬安一身西裝,精神帥氣!</h3> <h3>余曉云講解公園景點,如數家珍。</h3> <h3> 董永墓</h3> <h3> 瑤池</h3><h3><br></h3><h3>我們來到景點瑤池犯了難。要看瑤池須經過一個小山門,門前門后有十幾個又陡又窄的上下臺階。臘田不顧右臂傷痛,與吳桂玲、高峰、湯文啟硬是把輪椅抬到了門口,還想抬下去,被我堅決制止了。我不能為了自己傷了戰友們。</h3><h3><br></h3><h3>我坐在輪椅上,居高臨下,七個漢白玉雕塑仙女盡收眼底。七個姐妹思凡下界前,在瑤池沐浴梳妝,神態各異,含情脈脈,栩栩如生,簡直太美了!</h3><h3><br></h3><h3>吳桂玲對我說,那位對鏡梳妝的是七仙女。</h3><h3>可惜距離瑤池遠了點,無法與仙女們照個像。<br></h3> <h3>在董永碑前合影</h3><h3><br></h3><h3>前排左起:于湘芬 吳桂玲 余曉云</h3><h3>后排在起:湯文啟 孫德敏 李臘田 高 峰</h3> <h3> 槐蔭樹 </h3><h3><br></h3><h3>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棵樹冠如蓬、滿身披綠的槐蔭古樹,正是它見證了董永與七仙女的百日姻緣。</h3><h3><br></h3><h3>相傳玉皇大帝的七姑娘思凡,看中孝子董永,于是讓槐蔭樹做媒,嫁配董永。董永說:“啞巴樹怎能開口?”七仙女說:“大樹不開口,各自兩分手;大樹若開口,姻緣天配就。”接著,他們雙雙跪拜,槐蔭古樹因感動而開口說話。</h3><h3><br></h3><h3>不料,老槐蔭激動之余說錯一字,將“百年合好”說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僅有百日緣分。民間俗語“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從這里傳開。</h3> <h3> 飯山</h3><h3><br></h3><h3>園中左側有一米粒形土山,周圍十三個土丘。相傳董永的兒子董天寶,經常受到十三個財主子弟的欺負,有一天,天寶正在吃用七姐留下的米煮的飯,自稱十三太保的家伙又來侮辱他,一氣之下,天寶將碗砸去,頓時風沙滿天,旋即風停沙盡,地上出現了一座米粒形的山壓著十三個土丘。后稱此山名“飯山”。</h3> <h3> 孝子祠(二十四孝蠟像館)</h3> <h3>孝子祠墻上的畫像是董永的家父董武,下面陳列柜中的石碑是董永的墓碑。1967年我在新建的孝感體育館側門前見過,當時是一塊完整的龜馱碑。</h3> <h3>孝子董永塑金雕像</h3> <h3> 董永的家譜</h3> <h3>12點半,我們回到金獅酒店。在一樓客廳休息時,我欣喜遇見同班同學鄭宏斌,他說他家就在酒店后面。見我嗓子發炎,立即去買了兩盒“草珊瑚含片” 送給我。</h3><h3><br></h3><h3>一回到孝感,處處是親人!</h3><h3><br></h3><h3>小憩完畢,德敏、臘田招呼大伙兒上二樓午餐。</h3><h3>不知下午有啥活動?我亳無倦意。</h3> <h3>楊莘梅于2019年10月15日乘開往漢口轉孝感的列車,從北京出發,緊步我的后塵,去往湖北孝感看望多年未見的戰友。</h3><h3><br></h3><h3>她這么快速的行動,只因了我的一個邀約,希望她能與我一同前往孝感參加戰友聚會。北京的戰友都去過孝感,還有不少戰友到過重慶看望我,而楊莘梅因為工作原因幾次相約都未能成行。現在她已經退休,何不借此機會來孝感和戰友們聚上一聚,機會難得啊!</h3><h3><br></h3><h3>楊莘梅聽后欣然接受,即刻訂票,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南飛”之旅。一張車票,一只便捷的旅行包,說走就走。當年部隊練就的雷厲風行作風依舊在!</h3><h3><br></h3><h3>出發前約好了李紅星于湘芬夫婦和余曉云到車站接楊莘梅。</h3><h3><br></h3><h3>隨著出站人流的移動,楊莘梅老遠就看見站在欄桿外翹首張望的余曉云,激動得快步跑上前去。</h3><h3><br></h3><h3>余曉云還是以前端莊穩重的樣子,勻稱的身材仍和當年一樣,那雙最具特色的鳳眼讓臉上永遠帶著暖暖的笑容。</h3><h3><br></h3><h3>緊接著,于湘芬從等候的人群中擠了過來,圓圓的臉龐依舊紅撲撲的。三個當年的女戰友一下緊緊地擁在了一起!</h3><h3><br></h3><h3>從檢票口出來,高大帥氣的李紅星迎面走了過來。標準的身材和軍人氣質沒有因歲月的打磨有絲毫褪色,看上去更增加了一份厚重。幾人一起坐進了李紅星漂亮的白色轎車。</h3><h3><br></h3><h3>車開到一家裝潢漂亮的火鍋店。一下車正好接到曹力電話,說楊莘梅舟車勞頓,讓李紅星帶她先去吃點熱乎飯。</h3><h3><br></h3><h3>飯還沒吃,心里已經暖乎乎的了!伴著鍋里升騰的熱氣,應楊莘梅的要求,余曉云娓娓講述著她復員后從唐山到孝感的趣事。</h3><h3><br></h3><h3>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楊莘梅聽得津津有味,初到孝感的第一頓飯吃的熱氣騰騰、有滋有味。</h3> <h3>來到于湘芬家,迎面的客廳寬大明亮。落地大花瓶插滿了各種彩色花卉,玻璃屏風也是由花卉圖案裝飾而成。左手邊是餐廳,餐桌上擺滿了各種水果和小吃,顯示出主人的熱情好客。小躍層上有書房和活動廳,可容納多人開派對,于湘芬夫婦在躍層為楊莘梅準備了一間寬敞舒適的房間。楊莘梅說那晚她睡的很香。</h3> <h3>第二天,天氣霧蒙蒙的,不時的下起小雨。余曉云和她愛人楊其明,為陪同楊莘梅游玩孝感小城安排了周到的出游計劃。首先去往風景秀麗的仙女湖公園,這是一個集生態保護,居民休閑與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等多功能的綜合性公園。這里有大片青草地和滿塘的荷花, 游人在這里可以盡享含氧量極高的優質空氣。</h3> <h3>今天仙女湖來了三位仙女!</h3> <h3>雨中游玩興致不減</h3> <h3>湘芬宛如畫中走來</h3> <h3>驅車一路向東,來到這個孝感地區重點打造的5A級國家風景區--鳳凰天仙城。這里建筑風格古典,氣勢恢宏,廊橋水岸,碧水映輝,美不勝收!</h3> <h3>建筑風格充滿了江南水鄉古老文化的韻味</h3> <h3>小雨時急時緩,像是在為北方來的楊莘梅接風洗塵。</h3> <h3>楊其明知識淵博,他用極富地域特性的生動描述,講述孝感地區的過去與現在,經濟文化特征,歷史沿革與發展。為雨中游平添了濃郁的色彩。</h3> <h3>畫廊上人物栩栩如生,余曉云口中堪比故事匯,又似連環書。</h3> <h3>余曉云夫婦最暖心的安排,是在游覽天仙城之后,到她家吃餃子。為此他們夫婦二人早在幾天前就包好了一冰箱餃子,韭菜和芹菜兩種口味。</h3><h3><br></h3><h3>天仙城距離她居住的小區不遠,在城中廊亭高處,可以望見她居住的小區樓群。</h3><h3><br></h3><h3>余曉云的新家裝飾風格清新簡約、文化味很濃。四白落地的墻面,綠植書法的裝點,無不透射出主人的文化修養。</h3><h3><br></h3><h3>敞亮的陽臺,種滿了嫩綠勃發的花苗。看著它們,身心皆宜。</h3> <h3>下午游覽著名的槐蔭公園。這里是湖北省面積最大的城中人工濕地公園,占地總面積246萬平方米。公園綠地率達85%以上,植樹茂盛,生機盎然,郁郁蔥蔥。已成為孝感最具景觀價值的地標性公園,是人們休閑鍛煉看風景的好去處。</h3> <h3>園中賞花</h3> <h3>槐蔭橋上看風景</h3> <h3>槐蔭公園街景,綠植花木隨處可見。</h3> <h3>修建于槐蔭湖上的城際鐵路大橋</h3><h3><br></h3><h3>清澈的水域,大面積綠地覆蓋率,優質的空氣,現代化的城市建筑,方便快捷的交通,人們的幸福感。孝感越來越向著宜居城市的方向靠近!</h3> <h3>與于湘芬家樓下的桂花樹合個影</h3><h3><br></h3><h3>17號清早出門,于湘芬不斷與鄰居們打著招呼,噓寒問暖。來到街上也是不時遇到熟人,先遇到前去酒店安排接待我的孫德敏,接著又遇到邢應田的愛人。這種接二連三的不期而遇,楊莘梅感覺很神奇,她說在北京約朋友見面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更別說連續的不期而遇!</h3> <h3>來孝感楊莘梅最想見的人就是吳桂玲</h3> <h3>當年楊莘梅和吳桂玲同在一部宣傳隊,她們倆聊的來。楊莘梅驚異于吳桂玲的普通話講的標準,沒有絲毫湖北口音。吳桂玲送給她兩張照片一直仔細保存著。</h3><h3><br></h3> <h3>楊莘梅在孝感匆匆逗留不到五天。她說感受最深的是“渾然天成的人情味!”</h3> <h3>槐蔭大道的美麗夜色讓人多么陶醉、流連忘返,此一離別,不知何時再來?</h3><h3><br></h3><h3> ——第五集完——</h3><h3><br></h3><h3>本集制作過程中得到了戰友們熱情支持、大力協作。</h3><h3><br></h3><h3>孫德敏、李臘田提供了聚會情況咨詢;</h3><h3>楊莘梅、孫德敏撰寫了部分文稿;</h3><h3>涂國斌、于湘芬提供了聚會活動的所有照片和視頻;<br></h3><h3>楊莘梅對文字進行了校正。</h3><h3><br></h3><h3>在此一并深表感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临沂市|
兰西县|
襄汾县|
泽州县|
拜城县|
西峡县|
富平县|
巴林右旗|
南平市|
泾源县|
原平市|
文登市|
老河口市|
洛南县|
高邑县|
磴口县|
延吉市|
连平县|
渭南市|
云阳县|
怀化市|
武夷山市|
铜陵市|
关岭|
中江县|
紫金县|
阜宁县|
肃宁县|
大竹县|
双江|
仁化县|
扎赉特旗|
垣曲县|
广德县|
乌兰察布市|
云南省|
壶关县|
五华县|
剑川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