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份以來,整個生活突然就忙亂起來。個人、孩子、家庭、還有工作上方方面面都很忙甚至可以說是亂。遇到了一些事情,也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兜兜轉轉,發現自己在原地轉了一圈,依然還是那個感性但有原則的人,我的初心從未變,我還是我!這就很好。我終歸相信,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比如工作,依舊!比如朋友,還在!………比如,參加這次家庭教育交流會,都是最好的遇見。</h3> <h3> 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終歸會在某一刻回歸平靜,比如就在此刻。感冒的我,沙啞的基本說不出聲音,此刻的我,蜷在被子里,收到了,這次交流大會一個領導的分享,于是又進到這次大會的交流群里,把所有的鏈接和報道看了一遍,突然發現,大家都積極的參與了這次活動,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慨和感悟。而我卻像一個過客一樣,來過,也就來過了,我貌似欠缺了一個總結。時隔兩周,此刻特別想感謝這次活動,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了時間來系統的回顧了自己陪女兒走過的閱讀之路,其實準備的過程,也是一個親子交流的過程,讓我倍加珍惜,與女兒在一起的時光。感謝這次活動,讓我認識了那么多優秀的家長。每一個母親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用著自己特有的方式教育著影響著培養著自己的孩子,并影響著周圍更多的孩子。感謝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許多為了家庭教育事業而努力的人,他們用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孩子們的愛,呼吁更多的人走近家庭教育。</h3> <h3> 很榮幸,作為家長代表之一,參加了這次活動。我相信,坐在臺下的許許多多的家長,大部分都像我一樣。只是我代表他們走上了講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也相信,他們每一家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h3><h3> 交流大會發言文稿如下。(稿子是參加活動前兩天才寫出來的。因為理解錯了大會主旨,之前的架構全改了,其實經常寫東西的人都知道,一旦成稿,再去重新寫是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閱讀中成長</h1><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女兒曾經問我:“媽媽,讀過很多書,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還有什么意義呢?”我笑著回答到:“孩子,從小到大,你吃過很多食物,是不是大部分也都忘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已經長成了你身體的一部分。看,你現在都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不是嗎?”是的,正如德州學院附屬小學閱讀生活化活動所倡導的“讓閱讀變是像呼吸一樣自然”、“讓閱讀變成我們生活里的第四頓飯”一樣,我們曾經讀過的書就像我們吃過的食物一樣,其實早已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它只需要一個觸動點,就會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誦讀詩詞</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一年級剛入學的時候,學校為每個孩子精心編制了《做有根的中國人-傳承經典隨身讀》,每日睡前,總喜歡和女兒一起讀上幾首里面的詩詞。還記得那一年春節回老家--甘肅敦煌,當車子經過寧夏時,已近黃昏,女兒突然指著窗外的夕陽激動的對我說,“媽媽、媽媽,快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抬頭一看,真的,那種詩詞里的才有的大漠風光的美,跨越了千年,就這樣強勢震撼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一刻,我覺得我和王維在心靈上都是相通的。我用手機百度了一下,原來我們路過的這個地方叫中衛,公元736年王維出使邊塞,正是路過此地,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使至塞上》。所以當二年級孩子寫長河公園游記時,引用“萬條垂下綠絲絳”“映日荷花別樣紅”來描寫所看到的景色時,我一點也不奇怪。今年五一去黃河入海口,當我們站在游輪上看黃河入海的盛景時,孩子脫口而出的就是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國慶節去無棣碣石山,站在山頂的觀海閣遠眺時,女兒張口便誦讀出曹操《觀滄海》里的名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你看,就是在平凡的生活里,當我和女兒一起走進四季時光里,一起站在祖國的大好山河前時,那些曾經用心去讀過的千年華章里或優美浪漫、或婉約豪放的詩詞,就會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美好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難道不就是閱讀的意義嗎?所以說,詩意的人生就在你陪孩子一起閱讀里。</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閱讀經典</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到了五年級,班主任馬秀娟老師決定帶領全班統一攻讀《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部大塊頭的書,尤其是對一個女孩子來說,這,并不是她喜歡閱讀的書目。我決定與女兒一起讀,于是,我們開啟了一趟美妙的三國之旅。第一天,我們信心滿滿的寫下新書寄語-《致自己》。然而,因為讀的是原著,陪讀的困難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讀一回需要十幾分鐘,孩子卻需要一個多小時。當時,我朋友圈里這樣記錄了我的陪讀經歷:“文言體的用語、古代人的稱謂、后宮的關系等等,不得不一一解釋。”為了讓孩子讀懂,我認真的寫讀書筆記,用一張張思維導圖來給孩子講解人物的關系、事件的發展、故事的背景。還好,我們都堅持了下來。后來,女兒寫了一篇《我和媽媽一起讀三國》的讀后感,講述了我們一起讀三國從激動、到沮喪、再到喜歡的過程。在讀三國的過程中,我們還收獲了許多快樂,我們一起用橡皮泥捏制了許多栩栩如生三國人物,錄制了許多精彩紛呈的視頻、畫了許多惟妙惟肖的圖,用馬老師的話就是我們用了“十八般武藝”去讀三國。</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讀完三國,再讀我們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白話文小說《水滸傳》就容易的多了。正值暑假,我們邊看邊寫讀書感悟。女兒寫的讀書筆記圖文并茂,而我的讀書筆記一看就是“奮筆疾書”出來的。當然年齡不同、對人物和事件看法不同,都說少不讀水滸,可是看了女兒的讀后感后,我的顧慮打消了,因為她看到的都是作品里的詩詞之美、還有中國仁義道德、誠信禮讓的優良的傳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閑暇之余,我還帶女兒去水滸故事發生地進行實地研學。我們先后去了陽谷、梁山、無棣等地,到了景陽岡武松打虎的地方,獅子樓武松怒殺西門慶的地方,林沖雪夜山神廟的地方。</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你看,通過共讀三國和水滸這些經典名著,我們不僅了解了東漢末年和宋朝的歷史,還學到了許多知識,收獲了許多的快樂。這難道不就是閱讀的意義嗎?所以說,快樂的人生就在你陪孩子一起閱讀里。</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博覽群書</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女兒入學第一天,因為膽怯一直哭著不肯讓我離開,當時的班主任崔艷華老師推薦了一本書,書名叫《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故事》,開啟了她入學后的第一課。通過和孩子一起共讀里面的故事,孩子慢慢變的勇敢起來,現在踴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最讓她難忘的就是作家面對面活動,她親自為曹文軒先生佩戴了紅領巾,見到了自己的偶像;說到曹文軒,不得不提的一本書就是先生的《小尾巴》,主人公珍珍的媽媽因為珍珍慢慢長大,不再依賴她而心里空空的時候,我傷心的落淚了,女兒便抱著我用“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的詩句來安慰我,這句詩是二年級語文課本里的,還記得她第一次讀時,哭著跑到我面前說,“媽媽,我不想長大。”那一刻,我意識到,我的孩子,她長大了。而孩子把讀曹文軒文集的感受寫成讀后感,也榮獲了2018年全市“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活動二等獎;這里我著重要說的是女兒的另一篇習作《十歲那年》,其實寫這篇文章的靈感很簡單,一本美國作家賴清河的《十歲那年》,是去年我和女兒共讀的,讀完一直放在床頭沒有收起來,今年五一前后的一天,女兒無意看到,就問起我這個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媽媽,十歲那年都在做什么。就這樣,女兒就把我們對話寫出來,通過我的十歲和她的十歲對比,襯托出祖國三十年發生的變化,題目就借用了書的題目,是不是很生活化?一篇好的習作就這樣通過共讀一本書、一段親子對話就這樣寫出來了,最終這篇習作榮獲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活動德城區一等獎、德州市三等獎,并刊發在《德州日報》上;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女兒還主持了德州學院附屬小學“閱讀生活化項目”第九期推進會活動-《水滸讀書會》,其表現得到了參加活動的德州學院教育科學院領導、教授以及其他與會老師的贊揚。</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就這樣,通過與孩子一起閱讀,我見證著她點點滴滴的成長。這難道不就是閱讀的意義嗎?所以說,孩子的成長,就在你陪他一起閱讀里。</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我喜歡撲面而來清新淡雅的書香,我喜歡與女兒一起悅讀的時光,我愿與女兒一起在閱讀里慢慢成長。</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家庭教育論壇主辦方,感謝德州學院附屬小學,感謝在這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師。感謝閱讀,讓我們遇見!謝謝!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德州學院附屬小學六年級四班</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王夢瑤媽媽</font></h1> <h3> 感謝學校領導百忙之中親自指點,活動頭一天重新又改了整個PPT</h3> <h3>參會照片,來自媒體。</h3> <h3>會議結束,才發現還有這個,真是用心了</h3> <h3>媒體報道</h3> <h3>優秀的媽媽們</h3> <h3> 會議結束,有幾位老師和家長加了我的微信,真是誠惶誠恐,我何德何能。讓我感動的是實驗小學的楊老師竟然寫了這么一篇文章發到了交流群里。非常感謝對我的認可。</h3> <h3>這是廢棄的第1個發言稿,放此留念吧。</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閱讀中傳承 在傳承中成長</h3><h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立德樹人的第一個環節,作為孩子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直言傳身教,喜歡閱讀的我,契合學院附小“閱讀生活化”項目,通過與孩子一起共讀,積極引導孩子做一個新時代好少年,讓孩子在閱讀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成為一種家風。</h3><h3> 一、閱讀經典,傳承中國精神,固民族之本</h3><h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培育新時代好少年,就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精神,教育孩子熱愛祖國,把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思想扎根于孩子內心;就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孩子樹立文化自信,涵養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h3><h3> 閱讀紅色經典故事。陪女兒一起閱讀紅巖、紅色娘子軍、雞毛信、閃閃的紅星、水上交通站等紅色經典系列故事,讓女兒在革命故事中學會擔當奉獻,從小堅定共產主義偉大信仰,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踐行新時代使命,爭當新時代好少年。在閱讀紅色經典故事的同時,還注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女兒班級集體觀看《我和我的祖國》,在新中國成立后發生的歷史大事件里感受祖國的強大;支持女兒獨自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游學活動,在圓明園切身感受國家曾因弱后而遭受的屈辱;帶領女兒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冀魯邊革命紀念館等地,重溫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歷史;驅車300公里帶女兒到豫魯交界的將軍渡,感受昔日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中國解放軍橫掃國民黨千軍萬馬強渡黃河的雄風……</h3><h3> 閱讀中國傳統文學經典。陪女兒一起閱讀《三國演義》,我們一起在書的扉頁鄭重的寫下《致自己》來激勵自己、一起制作美篇來記錄閱讀過程、一起用橡皮泥捏制三國人物來體會人物特征、一起精心編排錄制視頻來分享三國感悟……通過閱讀人物故事,學習到了忠、義、仁、愛的做人道理,通過閱讀三國中著名戰役,學習到了天文、地理、氣象、玄學等中華傳統文化;陪女兒一起閱讀《水滸傳》,我們一起用心書寫下幾十篇讀書感悟、一起去陽谷、梁山等水滸故事發生地進行實地研學,在水滸故事里感悟中華民族仁義道德、勤奮好學、真誠禮讓的傳統美德、感受中國歷史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氣節以及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閱讀中國傳統文學經典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傳統文化活動。帶女兒去體驗活字印刷術、古法造紙術等傳統技藝,做時光守藝人;帶女兒參加傳統節日文化活動,做花燈、縫香囊,承襲傳統習俗;鼓勵女兒參加國學經典朗誦比賽和書法大賽,演繹傳統文化的魅力;獨立參加研學活動,感悟文化的沉積與厚重。</h3><h3> 二、誦讀詩詞,傳承詩詞之美,行詩意人生 </h3><h3> 習近平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曾明確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東西,我覺得‘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培育新時代好少年,就要誦讀詩詞,引領孩子發現生活之美、傳承詩詞之美。</h3><h3> 每日睡前,總喜歡和女兒一起共讀學院附小為每個孩子編制的《做有根的中國人-傳承經典隨身讀》里的幾首詩詞。雖然每日讀詩時間不長,但在平凡的生活里,當我和女兒一起走進四季時光里,一起站在祖國的大好山河前時,那些曾經用心去讀過的千年華章里或優美浪漫、或婉約豪放的詩詞,就會跨越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美好的呈現在我們面前。</h3><h3> 四季之美,就在我與女兒誦讀的詩詞里。春天里,與女兒一起到長河公園欣賞賀知章筆下“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樹;夏天里,與女兒一起到減河濕地欣賞楊萬時筆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秋天里,與女兒一起到博山欣賞“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紅葉;冬天里,與女兒一起在大雪天與盧梅坡一起贊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梅花。</h3><h3> 詩詞之美,就在我與女兒行走的旅途里。與女兒一起站在廬山之巔,遙看李白眼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與女兒一起在黃河入海口,感受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盛景;與女兒一起在絲綢之路上,體會王維眼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大漠風光,感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別情愁。 </h3><h3> 因為有了詩詞,我們的行走更有意義;因為有了詩詞,我們的人生更有詩意。</h3><h3> 三、博覽群書,傳承閱讀好家風,創美好人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習總書記說,只有通過不斷學習積累知識,才能增長才干。培育新時代好少年,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激勵孩子多讀書、多學習,用知識開創美好人生。</h3><h3> 立身以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我堅信閱讀的力量,自身堅持閱讀,給孩子樹立榜樣、營造讀書氛圍、陪孩子一起品味讀書樂趣。在我們家閱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以是書桌旁正襟危坐認真的讀、可以是窗臺上曬著太陽愜意的讀、可以是沙發上靠著抱枕舒服的讀,也可以是旅途中為父母大聲的讀……,總之,在我們家總會有一種姿勢叫讀書。我們家現在的書櫥里堆滿了書,一層是孩子爸的專業書,一層是我的文學書,一層是適合女兒讀的書。除此之外,孩子的書桌上、兒童床的書架上、家里的窗臺上、我的床頭柜上也都堆滿了書,在我們家,不管你走到哪里,書都觸手可及、俯拾皆是,在這樣的氛圍里,孩子耳濡目染,不想讀書都難!總之,在我們家,總會有一個舒適的地方,可以暢快地在書海遨游,總會有一個心向往之的地方,那里有森林、有陽光,還有迷人的書香……</h3><h3> 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堅持與孩子共讀,2018年度我們家被德州學院附屬小學評為首屆“十大書香”家庭,在學校“閱讀生活化項目”啟動儀式上做為家長代表做題為《與書相伴 溫暖同行》的發言,文稿同期發表于《中國自然資源報》;女兒的習作《十歲那年》榮獲2019年度少年兒童讀書征文暨慶祝建國70周年主題征文比賽德城區一等獎、德州市三等獎,并刊發在《德州日報》德城教育專版;習作讀《曹文軒文集》有感,榮獲2018年全市“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活動二等獎。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女兒策劃并主持了德州學院附屬小學“閱讀生活化項目上”第九期推進會活動-《水滸讀書會》,其表現得到了參加活動的德州學院教育科學院領導、教授以及其他與會老師的贊揚。 </h3><h3>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我喜歡這撲面而來清新淡雅的書香,我喜歡這與女兒一起悅讀的時光,我愿與女兒一起在閱讀里慢慢成長。</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河津市|
龙岩市|
喜德县|
墨竹工卡县|
镇雄县|
吕梁市|
六安市|
崇阳县|
西昌市|
灵山县|
汤阴县|
织金县|
武山县|
金山区|
明溪县|
永城市|
宜城市|
福泉市|
安宁市|
蒲江县|
辉县市|
嵊州市|
三明市|
五大连池市|
延津县|
鹤岗市|
左云县|
葵青区|
左贡县|
泰安市|
七台河市|
肇东市|
石嘴山市|
桃园市|
三穗县|
安福县|
西乡县|
公安县|
临安市|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