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中山公園,是我休閑攝影的寶地,從拍花拍草,到拍花草上的鳥、蟲子。從山下拍到山上。
前面已歸攏整理五篇“中山公園的鳥”,大多數都是林鳥。這一期是第六篇。題為“城市上空的鷹”。
每年到了猛禽遷徙的季節,青島市內,午山、浮山,太平山都是拍鷹、觀鷹的最佳之地。大多猛禽都會沿這條線路,過海離開青島。</h3><h3>太平山,是青島市內第一高峰,依山傍海,面向太平角、匯泉灣、八大關療養區及第一、第二、第三海水浴場等前海旅游風景區。</h3><h3>也是森林覆蓋率最高、植被景觀最優美的風景區。</h3><h3>山頂俯瞰,一半是藍色的海洋,一半是綠色的海洋。清晨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就像置身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令人神清氣爽!仰視著雄鷹從眼前飛過!心情也跟著鷹一起放飛----</h3><h3>每年到了這個季節,都來這里拍鷹,但從沒整理過,今年計劃好好拍拍,好好認識一下各種猛禽名稱、習性<br></h3><h3></h3><h3></h3> <h3>蜂鷹,主要以黃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類為食,也吃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偶爾也吃小的蛇類、蜥蜴、蛙、小型哺乳動物、鼠類、鳥、鳥卵和幼鳥等動物性食物。通常在飛行中捕食,能追捕雀類等小鳥。別看蜂類都有螫人的毒刺,甚至于能致人于死命,但是蜂鷹卻把它們統統當作無比香甜的美味佳肴,不僅喜歡吃蜂類的成蟲,還吃它們的幼蟲、蟲卵,以及蜂蜜、蜂蠟等等。鳳頭蜂鷹大多在林中的樹上或者地上覓食,常用爪在地面上刨掘蜂窩,就象家雞刨食一樣,啄食蜂巢中的各種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h3><h3><br></h3> <h3>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2]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h3><h3><br></h3> <h3>蜂鷹,中國的東北小興安嶺、丹東、朝陽等地繁殖;為四川南充、峨眉,云南騰沖、麗江及西雙版納夏候鳥或旅鳥;遷徙時見于新疆喀什、河北、山東煙臺、青島、江蘇、福建、青海西寧、云南、貴州金沙、廣西、廣東等地;為臺灣、海南罕見冬候鳥。<br></h3><h3>青島在午山、浮山、太平山都能拍到</h3> <h3>鶚,性兇猛。在樹上或巖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飛翔,吃魚類。通稱魚鷹。<br></h3><h3>太平山上很少見,這些日子只見過一次</h3> <h3>普通鵟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br></h3><h3>森林鼠類為食,食量甚大,曾在1只胃中發現6只老鼠。除嚙齒類外,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動物性食物,有時亦到村莊捕食雞等家禽。捕食方式主要通過在空中盤旋飛翔,通過銳利的眼睛觀察和尋覓,一旦發現地面獵物,突然快速俯沖而下,用利爪抓捕。此外也棲息于樹枝或電線桿上等高處等待獵物,當獵物出現在眼前時才突襲捕獵。
</h3><h3><br></h3> <h3></h3><h3></h3><h3></h3><h3>赤腹鷹,數量甚少而極珍稀,被列中國列入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也已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Ⅱ,予以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br></h3><h3>主要以蛙、蜥蜴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小型鳥類,鼠類和昆蟲。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樹頂等高處,見到獵物則突然沖下捕食。<br></h3><h3></h3><h3></h3><h3></h3> <h3>這一篇暫收集:蜂鷹、鶚、普通鵟、赤腹鷹,請繼續關注猛禽下篇</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永川市|
苍溪县|
石屏县|
元朗区|
盱眙县|
黔西|
嘉荫县|
新宾|
德州市|
观塘区|
余姚市|
堆龙德庆县|
温州市|
江油市|
罗城|
绥中县|
安岳县|
铜鼓县|
濮阳县|
宜宾县|
高陵县|
留坝县|
贺兰县|
左权县|
安吉县|
芦溪县|
黄梅县|
衡阳市|
崇州市|
榕江县|
嘉禾县|
蓬溪县|
昌乐县|
洛宁县|
沾化县|
泰兴市|
邳州市|
黄浦区|
阿拉善左旗|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