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font></h3><h3> 最近讀《三國演義》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人——陳宮。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塑造的一千三百多個人物中,陳宮較之于臥龍,鳳雛等謀臣,關羽、趙云一班武將,顯得并不出眾。與各位大咖相比,可以說是個徹頭徹尾的草根,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三國》里面有此人。可就是這么一個人,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h3> 《典略》載:陳宮字公臺,東郡人也。剛直壯烈,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接。</h3> <h3> 在說陳宮前我們先聊聊《三國演義》,記得小時候電視里面每每播放四大名著,最愛看的當屬《西游記》和《水滸傳》前者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其文學成就可以說是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千奇百怪的事物、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非常適合小孩子的胃口,唐僧師徒一路斬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看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愛不釋手。《水滸傳》中梁山一干人等,瀟灑、豪邁,放蕩不羈的性格更是讓我們一群小伙伴印象深刻,什么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一百零八將的名字和綽號背的比課文還熟。而《三國演義》、《紅樓夢》一個打打殺殺、一個卿卿我我,都不太對我的胃口,偌長的童年時光,前后看了不到兩集,????不光我不感興趣,老爸也貌似沒有多么喜歡看。
</h3><h3> 長大后慢慢發現《三國演義》其實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書,羅貫中把大部頭,晦澀的《三國志》通俗化了,使本來只有高級知識分子才能讀的史書,變成了連半文盲的一般人都可以讀下去的歷史小說。為了把史書中的一件事說清楚、說的娓娓動聽,把一個人說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作者又運用夸張、虛構,移花接木、無中生有對人物進行了刻畫,例如什么草船借箭、玉泉顯靈、罵死王朗等,我認為都有夸張的成分在里面。魯迅先生就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三國演義》:狀孔明之多智而近妖。如果祭東風,八卦陣、空城計、七星燈都是諸葛亮的杰作的話,那他真是妖怪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有點扯遠了,還是說陳宮吧。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陳宮首次登場出現在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卓孟德獻刀。且說孟德借獻刀為名至相府密謀殺董卓以謝天下,被識破,行刺計劃失敗不說,還差點丟了姓名。好在騙的卓寶馬一匹,逃出了城外,董卓十分生氣,發布了通緝令:誰抓住曹操賞千金,封萬戶侯,如果有知情不報的按窩藏罪處置。</font>
</h3><h3> 曹操思來想去還是回譙郡吧,那里是他的大本營,家族勢力頗大,尚可棲身。但是走到中牟縣時還時被守關的軍士發現了,拎到了縣令跟前。而中牟縣的縣令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陳宮。
</h3><h3> 陳宮沒有把曹操送到董卓那里去邀功請賞,而是松綁對曹操說:今感公忠義,愿棄一官,從公而逃。于是回家收拾細軟,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趁著天黑溜出了中牟。看到這里,可能有人要說了,這個陳宮是不是傻啊?放著好好的縣令不當,和一個通緝犯去流亡。可就是被眾人不解的這一愚蠢舉動,在歷史的長河中卻留下了捉放曹這么一段佳話,后世更是根據此故事編寫了經久不息的京劇、相聲等。</h3> <h3> 且說,曹操、陳宮一路東躲西藏,走了三天到了一個叫做成皋的地方。曹操就說了:天快黑了,這里有一個人,叫做呂伯奢,是我父親的結拜兄弟,我們兩今晚可以住到他那里。陳宮在這里呈現出了在小說中的第二個亮點。
兩人到了呂伯奢家受到熱情款待。曹操卻因疑心太重,誤以為呂伯奢家人欲擒二人報官求賞,因此殺掉其家人。得知誤會后二人連夜離開呂家,卻路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殺伯奢。《三國演義》述:行不到二里,只見伯奢驢鞍前鞒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曹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曹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突拔劍復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
陳宮怒斥曹操,最開始是因為誤會才殺了呂伯奢的家人,現在你又為何殺他。曹操于是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陳宮不齒其所為,自覺誤信曹操,但又不忍殺之,于是毅然離開曹操。
短短數行,以曹操的陰險狡詐襯托出了陳宮的仁義忠厚,人物形象躍然紙上。<br></h3> <h3> 經歷“捉放曹”一事后,陳宮去了東郡投奔陶謙,擔任東郡從事。第十回曹操以報父仇之名興兵攻打徐州,陳宮往見曹操要求其罷兵,卻遭到拒絕。陳宮游說不成,也沒臉再去東郡了,于是便到了陳留太守張邈處。二人結引呂布,起兵偷襲曹操根據地兗州,從此陳宮成為呂布謀士。</h3> <h3> 到呂布處,可以說是陳宮這一足智多謀,慷慨重義之人,悲情的開端,也可以說是他在小說中留下的繼捉放曹、離曹去后的第三個亮點。陳宮縱有一身謀略,本幾次可解呂布之困,制曹操于死地,可他的這位老板剛愎自用,一次也沒有采用他的提議,最后只能落得個白門樓殞命的下場。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就曾評價:陳宮之智亦足與操相敵,但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
</h3><h3> 曹操攻下了袞州,便四路人馬合圍了呂布所在的濮陽,呂布這一無腦之人,一看這不是欺人太甚,就要親自上陣。陳宮一個勁的勸說:不可出戰。待眾將聚會后方可。呂布卻說:吾怕誰來。結果落得個城池易主、妻離子散。
</h3><h3> 第十九回,眼看大勢已去,不顧陳宮進攻就是最好防御的建議,聽從老婆和小妾貂蟬的意見,自持糧多將廣,且有泗水之險,固守不出。失了軍心,曹操掘沂、泗二河圍城,城破人亡。</h3> <h3> 呂奉先白門樓殞身之時,也是陳宮半生悲情的結束。</h3><h3> 曹操斬了高順一班人等,唯獨把陳宮叫到跟前,或許是記譙郡不殺之恩,亦或是惜才,屢屢相勸,但宮都不畏之所動,只求一死。</h3><h3> 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故吾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知?”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聽吾言!若聽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h3><h3> 只言數句,卻成為了其一生中第四個也是最后一個亮點。</h3><h3> 這一幕也感動了曹操及其部下。操有留戀之意,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并不回顧,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曹操當即決定放過并贍養其一家妻兒老小,以棺槨盛其尸,厚葬于許都。</h3><h3> 《三國演義》前二十回一顆矚目的星星就此隕落。</h3> <h3> 那么,這位在小說中只活了十五章的人物,到底為何給我留下了如此之深的影響?我想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仁義、忠厚。</h3><h3> 反董卓,捉放曹是仁義;成皋發現曹操陰險狡詐,不殺曹離他而去是仁義;勸曹操放棄攻打徐州不成后感到無顏回去是忠厚;呂布兵敗,其寧肯一死而不降曹是忠厚。</h3><h3> 也有人說陳宮的悲劇來源于其不識真龍,跟錯了老板。那么誰是真龍?曹操!還是劉備?我倒認為那些從一而終的人比起墻頭草兩邊倒之輩,活的更加坦蕩而率真。</h3><h3> 人生漫漫,孰對孰錯……</h3><h3> 套用一個網上的段子,共勉:人生最好的狀態,是每天醒來,面朝陽光,嘴角上揚,不艷羨誰,不討好誰,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 一家之言,消遣之作。??</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镇市|
隆德县|
和政县|
永登县|
庄河市|
龙口市|
长葛市|
凤城市|
高要市|
潢川县|
喀什市|
文安县|
平舆县|
永州市|
佛冈县|
镇雄县|
福泉市|
甘孜县|
吕梁市|
大石桥市|
友谊县|
肥东县|
天峨县|
巴林右旗|
盐源县|
台南市|
林周县|
东阿县|
江油市|
永靖县|
无为县|
科技|
台湾省|
时尚|
安化县|
枣庄市|
上虞市|
靖宇县|
庄浪县|
洪湖市|
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