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九月 走進巴爾干 賞美景 聽故事。這些小眾景點肯定會火 別說我沒告訴你!

縱情山水. 5DSR

<h3>  到過東歐、西歐和北歐之后 去巴爾干就會擺上日程。這個地區的歷史和現狀很令人好奇。</h3><h3> 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巴爾干 盡量簡明扼要。</h3><h3> 巴爾干地區又稱為巴爾干半島 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學的名詞,更是一個地緣政治甚至文化上的名詞。這個名詞用來描述的區域是:位于歐洲東南部,夾在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區域。該區域位于亞、非、歐三個大陸的交匯處 扼守地中海與黑海的咽喉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面積約49萬平方公里 包含的國家有: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黑山、阿爾巴尼亞、希臘、北馬其頓、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的西北部, 此外 還有一個我國未予承認的科索沃。</h3><h3> 巴爾干地區有“歐洲火藥桶”之稱 長期是各大國覬覦的對象,是各大國分贓談判的砝碼 近一百年來,前后發生了七次大的戰爭。其中最有名的 當屬1914年 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青年開槍刺殺——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也正是這次大戰 使得“火藥桶”的稱謂名揚全球。而離我們最近的,則是冷戰結束后的前南斯拉夫內戰 以及后來的科索沃戰爭——前者以殘忍的種族屠殺為世人熟知。而后者 則引發南斯拉夫最后一次解體 讓這個國家稱謂成為歷史 而此戰中美國戰機對我國駐南大使館的野蠻轟炸 更成為一代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h3><h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 巴爾干的大部分地區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一度是我們“同一戰壕的戰友” 直到上世紀到90年代初 資本主義全面復辟 二戰后建立的“東—西對峙”格局分崩離析 。</h3><h3> 這是歐洲最低調、最神秘、最誘人的半島。 達爾馬提亞海岸鑲嵌著好多亞得里亞海明珠 這里是歐洲最小眾的旅行地 中國游客相對較少。我們選擇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等國家,路過了波黑共和國的一小段。<br></h3><h3> 好了 現在請隨我走進巴爾干 走進她的過去與現在 感受她的滄桑與美麗……</h3><h3><br></h3> <h3>北京飛慕尼黑途中 漢莎航空 AriBus380 十小時航程 在慕尼黑轉機飛羅馬尼亞錫比烏 二小時航程。</h3> <h3>羅馬尼亞 錫比烏</h3><h3> 建于800多年前的的一座小城,位于南喀爾巴仟山北麓 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日耳曼民族最集中的地方。古老的城堡、珍貴的文物 處處體現出中世紀古城的絢爛氣度。2007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h3> <h3>羅馬尼亞.錫比烏</h3><h3> 小城的廣場建筑可追溯到14世紀 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h3> <h3>羅馬尼亞.錫比烏</h3><h3> 建筑很有特色 房脊上開的窗子 看看它像什么?對了 像眼睛 這就是著名的“錫比烏之眼”</h3> <h3>羅馬尼亞.布拉索夫 布朗城堡 </h3><h3> 這座城堡更為人們熟知的名稱是德古拉城堡 因19世紀末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而得名。</h3> <h3>羅馬尼亞.布拉索夫 布朗城堡</h3><h3> 城堡始建于1377年,現在被改造成歷史、藝術博物館 各個時期的東西都有。武器陳列室里擺著各種武器 有古代的長矛、羅馬尼亞盔甲、不同時代的火槍 還有日本的長刀 使人不禁聯想起城堡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想象中成堆的雞毛鴨血 但這個戒備森嚴的城堡本身還真有一種神秘而慘烈的味道。城堡門口有小商販兜售有關吸血鬼的資料和紀念品,城堡管理處立在大門口的告示牌:不許在夜間進入城堡。</h3> <h3>羅馬尼亞.錫納亞 </h3><h3> 現實永遠比想象來得精彩 沒想到羅馬尼亞竟然有這么好的地方!穿行在喀爾巴阡山山脈之中 森林幽密、風景優美 所見之處并不輸德國和奧地利。在錫亞那小鎮 除了派勒斯城堡帶給人們的震撼以外 森林和民居也讓人刮目相看。</h3> <h3>羅馬尼亞.錫亞納</h3><h3> 鎮上民宿 優哉游哉 檔次不低 價格不貴 </h3> <h3>羅馬尼亞.錫亞納 派勒斯城堡</h3><h3> 錫亞納小鎮上的這座城堡建于1873至1914年間 文藝復興式的建筑風格 有168個房間 每個房間根據風格和用途 劃分為不同的關于世界文化的主題。派勒斯城堡曾是羅馬尼亞卡洛爾國王的夏宮 被認為是世界最美的城堡之一。</h3> <h3>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人民宮</h3><h3> 布加勒斯特人民宮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民用建筑 羅馬尼亞前總統齊奧塞斯庫親自抓的工程 椐說這位領導人不喜歡古東東 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布加勒斯特拆了不少古建筑 建人民宮是想給羅馬尼亞留下一座遺傳萬世的輝煌宮殿。于1984年開始建設 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爆發時 人民宮的建設計劃完成了七成 之后建設一度中斷 后又復工 并且增建了電梯?,F已基本完工 。大樓共16層 地上12層 地下4層 內有1000多個房間。外觀采用大理石與優質木構造 極其雄偉壯觀 </h3> <h3>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人民宮</h3><h3> 人民宮從設計到所需建材被要求全部來自羅馬尼亞 那段時間 羅馬尼亞人連墓碑都買不到 大理石石材全部用來建人民宮了。設計師是一位34歲的女性 看了人民宮 覺得這是一偉大的設計師 嘖嘖 才34歲就如此大手筆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還是個女的!</h3> <h3>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總統府</h3><h3> 這棟樓的小陽臺(圖中插旗幟的上方)是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最后召集民眾集會并發表講話的地方 1989年12月21日 針對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發生的騷亂 他召集八萬民眾集會并發表演講 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演講 在這個小陽臺上 他和往年一樣面露微笑 講話內容先是意識形態方面的理論 接著談到羅馬尼亞取得的偉大成就 最后他開始譴責蒂米什瓦拉發生的騷亂 他將示威者形容為“法西斯分子” 人群開始出現騷動 齊奧塞斯庫沒有關注到聽眾的反應 繼續自顧自的慷慨激昂 演講進行到八分鐘的時候(一說兩分鐘)有人突然喊了一聲“打倒齊奧塞斯庫” 全場寂靜了大約三四秒鐘 接著口哨聲,嘲笑,噓聲,嘈雜聲漸漸的匯集成了一種聲音:“蒂米什瓦拉,蒂米什瓦拉” 齊奧塞斯庫習慣性的舉起右手示意安靜但無效 人群中有人點燃了爆竹 場面因此完全失控…… 四天后12月25日 逃亡中的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抓獲, “軍事法庭”當天對他們執行了槍決。當被押赴刑場時,他的夫人還想辯解,他拉了拉夫人的衣服:”不要再說了“。</h3><h3> 齊奧塞斯庫死后家產被查抄 坊間盛傳的“黃金水龍頭,門把手”都沒有出現 這個細節被當時的媒體不約而同的隱瞞下來 據參觀過齊奧塞斯庫別墅的記者回憶:“那里唯一特別的就是房間寬敞 他使用的衛生潔具和家具都是羅馬尼亞生產的” 國內外媒體多年來一直盯著齊奧塞斯庫的兒女 大兒子瓦倫丁是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 憑借自己的薪水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女兒佐婭事發后被單位開除 日子一直過的窘迫 直到2001年還在打官司要回被沒收的房產。<br></h3><h3> 2008年10月14日 羅馬尼亞議會公布了關于齊奧塞斯庫國外存款的調查報告。經過兩年的調查取證 調查團成員認定齊奧塞斯庫沒有海外存款 保守黨議員杜米特魯在發言中指出 齊奧塞斯庫是一個“誠實的人” 與當今那些逍遙法外的“碩鼠”們相比 齊奧塞斯庫不知要“誠實”多少倍。</h3><h3> 對于齊奧塞斯庫 歷史會給出結論。至少 他之后的羅馬尼亞沒有遭到肢解 這與他難道無關嗎?看看南斯拉夫吧!</h3> <h3>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東正教堂</h3><h3> 這座小教堂位于布加勒斯特最主要的一條大街上 拍這張照片不是因為小教堂的小巧玲瓏 而是我存有疑問:齊奧塞斯庫那么專擅于砸爛舊世界 不喜歡舊東西 指責他在布加勒斯特拆了很多古跡 怎么在離他這么近并且最主要的大街上的這座小教堂能保留下來呢?</h3> <h3>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h3><h3> 一棟普通的住宅樓 象這樣的樓房這里并不鮮見 三十年前住這樣的樓雖然普通但不一定是窮人 三十年后 這里顯然是窮人的住所 資本主義并未給羅馬尼亞帶來富裕 </h3> <h3>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h3><h3> 特爾諾沃 保加利亞三大古都之一 位于保加利亞中北部 歷史上曾是保加利亞首都 十二世紀末 保加利亞貴族阿森兄弟在特爾諾沃組織武裝脫離拜占庭帝國 創建新王國(保加利亞)并在此定都。1393年后被奧斯曼帝國征服、統治 在中世紀 特爾諾沃僅次于君士坦丁堡 是巴爾干半島的第二大城市 現保存有多處古跡和名勝 舊城區已辟為重點保護區、旅游地。古城坐落在查雷維茨山和特拉佩濟察山兩座山上 揚特拉河蜿蜒其間</h3> <h3>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城墻</h3><h3> 十二至十四世紀 特爾諾沃是保加利亞最強防御城市 也是保加利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奧斯曼帝國于1393年7月17日占領了這座城市后 特爾諾沃的發展停止了。三年后 土耳其人征服了整個保加利亞帝國 保加利亞人之后進行的一系列反抗仍集中在特爾諾沃 直至十七世紀。</h3><h3> 1877年7月7日 俄國人解放了特爾諾沃 結束了奧斯曼帝國長達480多年的統治。1965年 城市正式改名為“大特爾諾沃” 用以紀念其豐富的歷史意義。</h3> <h3>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h3><h3> 仰望沙皇要塞 你很容易想象到大特爾諾沃中世紀的輝煌歲月 在11和12世紀 這里是保加利亞遼闊帝國的首都 修復后的城堡至今仍是小鎮的王冠 是探索大特爾諾沃的不可錯過的起點。</h3> <h3>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h3><h3> 漫步在飽經風霜的城墻上,欣賞著四周景色 大特爾諾沃被折疊成揚特拉河的一個發夾彎,四周被森林覆蓋的小山環繞 從高大的沙皇宮殿望去 這是一幅壯觀的全景圖</h3> <h3>保加利亞.路途中</h3><h3> 在一加油站旁 發現一座“迷你”教堂 還不及一間懺悔室大 墻頭貼有圣.喬治的瓷片雕像。宗教圖騰無處不在。</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h3><h3> 保加利亞首都 索非亞是一座是聞名世界的花園城市 她的街道、廣場、住宅區掩映在一片片蔥綠之中 市區有多處林蔭大道、草坪和花園 建筑物大都為白色或淺黃色 與繽紛的花木相映 顯得格外恬靜潔雅。</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h3><h3> 在索菲亞 很多教堂叫“索菲亞” 唯有這座全國最大的教堂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是為紀念1877~1878年俄土戰爭俄軍“解放”保加利亞而建 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名字命名 教堂內圣像和壁畫多為俄國畫師的作品 整個教堂以意大利大理石為材料 其鍍金大圓頂從索非亞市各處均可望到。</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特堂</h3><h3> 在教堂內碰見教徒為孩子洗禮 儀式莊重肅穆 穿著教服的主教、牧師念念有詞 手持煙燭走來走去 我等卻不知何云何意。</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h3><h3> 這里很多教堂叫“索菲亞” 這是最早的一座 建于公元四世紀 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h3><h3> 拜占庭風格的伊斯蘭大教堂</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 俄羅斯教堂</h3><h3> 正式稱謂是圣尼古拉斯奇跡教堂 是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 處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市中心 是當地的宗教中心、知名景點。該教堂由俄國建筑師設計,其裝飾參照17世紀俄羅斯教堂的裝飾特點 教堂頂部的五個圓頂由純金包裹 </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街頭隨拍 </h3><h3> 唉姑娘 你的名字叫索菲亞嗎?</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h3><h3> 索菲亞大學 門前</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h3><h3> 作為100多萬人口的第一大城市 卻沒有喧囂和擁擠 加之其經濟狀況 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沒落的貴族 也像一位有品味的紳士。由于保加利亞曾被羅馬、拜占庭帝國等占領統治 之后又受到俄羅斯文化的影響 索菲亞市區內的羅馬、拜占庭、俄羅斯等風格的建筑混合搭配、應接不暇。</h3> <h3>保加利亞.索菲亞.蘇軍烈士紀念碑 </h3><h3> 保加利亞為紀念1944年蘇軍解放保加利亞而修建的紀念碑 自從東歐劇變后 蘇軍紀念碑就成了保加利亞親俄派和反共派爭論的焦點 后者極力主張毀掉蘇軍紀念碑。與其他的東歐國家不同 保加利亞與俄羅斯存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淵源 懷有真摯的感激之情 先是俄羅斯人幫助他們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 又是俄羅斯人幫他們趕走了土耳其人 再有蘇聯紅軍從納粹德國手里解放了整個保加利亞。 </h3><h3>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 保留著歷史記憶物 就是保留了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 使得這座城市有了本可觀看可觸摸的立體歷史教科書。</h3> <h3>索菲亞至貝爾格萊德</h3><h3> 索菲亞到貝爾格萊德300多公里 由于兩個城市之間沒有高速公路 若乘車得七個多小時 改乘飛機 這架飛機真的很小 倒也舒適 航程一小時。</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h3><h3> 貝爾格萊德 前南斯拉夫首都 現在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有著悠久的文明史與戰爭史 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并有椐可查 也幾乎從那時起就戰亂不斷。 有人說 貝爾格萊德是一座打不爛的城市 要我說 貝爾格萊德沒打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誕生的南斯拉夫讓打沒了!</h3><h3>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 有誰不知有誰不曉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還有膾炙人口的老歌《啊,朋友再見》?“南斯拉夫”是很多中國人心中一道無法抹去的風景。從曾經戰火紛飛的貝爾格萊德 到如今全球最紅的男子網球大牌德約科維奇,走進話題不斷的塞爾維亞 與“前南情結”和美麗風光相伴的,是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時光印記 </h3><h3> 貝爾格萊德的歷史街區和建筑很具吸引力 包括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米哈伊洛大公街、共和國廣場、卡萊梅格丹堡壘、圣薩瓦大教堂、鐵托墓等</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卡萊梅格丹城堡</h3><h3> 卡萊梅格丹城堡既是一個城堡 也是一個公園,又是貝爾格萊德標志性的游覽景點 卡萊梅格丹城堡的主體始建于17世紀 歷史上曾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 至今仍可見古羅馬、奧匈帝國的建筑遺風??ㄈR梅格丹的意思是“戰地城堡” 因城堡以白色為主 所以斯拉夫人便稱之為“貝爾格萊德”即白色之城 貝爾格萊德因此得名 之前這里是重要的軍事基地 現在是塞爾維亞著名的公園 蜿蜒的小路、綠蔭下的長椅、如畫的景色、精致的雕像和引人入勝的歷史建筑 吸引無數游客來此參觀。2016年6月習近平主席曾到訪該城堡。</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h3><h3> 在卡萊梅格丹城堡上可欣賞到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的美麗風景</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圣薩瓦大教堂</h3><h3> 全世界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位于貝爾格萊德老城區東部的一座丘陵上 建造始于1935年 出于種種原因 整個外部建造工程2003年12月才告結束 而內部裝修至今仍在進行。依照塞爾維亞目前的國力 教堂何時完工仍然遙遙無期。</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圣薩瓦大教堂</h3><h3> 老實說 在歐洲旅游避不開去各個城市的教堂 幾天下來也就稀松平常 無非是些巨大的穹頂 華麗的花窗和眾神雕塑或畫像等 可是進入圣薩瓦大教堂(只開放地下一層)你還是會被強烈的震撼到: 巨大的空間 輝煌的燈光 鮮艷的油畫 優美的線條,無不令人稱奇!全世界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名符其實。 </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中國大使館舊址 </h3><h3> 1999年5月8日凌晨5:45分(北京時間) 美國B2轟炸機使用三枚精確制導炸彈擊中我駐前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三名中國工作人員犧牲。事后美國說是誤炸 到了現場才明白 這完全是狡辯!中國大使館與日本大使館只隔一條不寬的馬路 相距不到30米 他們怎么就沒事?</h3><h3> 塞爾維亞為紀念這一事件 在原址立了塊碑 碑文如下:</h3><h3> “ 謹此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預的支援和友誼 并謹此緬懷罹難列士</h3><h3> ———塞爾維亞共和國貝爾格萊德市敬立”</h3><h3> 大使館已搬走 正在建設的是中國文化中心 </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h3><h3> 這棟建筑上仍保留著被北約轟炸后的樣子 用意是讓人民記住那場戰爭 20世紀末的那場戰爭 讓南斯拉夫分崩離析 民不聊生 生靈涂炭 。巴爾干地區的老大、社會主義的南斯拉夫活生生的被西方肢解!</h3> <h3>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鐵托墓</h3><h3>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知道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 他的全名叫“約瑟普·布羅茲·鐵托” 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羅地亞,卒于1980年5月4日。參加過蘇聯的十月革命 1920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 1937年 成為南斯拉夫共產黨總書記 1941至1945年 領導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戰爭 1945年當選南斯拉夫聯邦總理。從1953年起,鐵托連續當選南斯拉夫聯邦總統。此外,鐵托是世界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h3><h3> 鐵托在世時 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象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他死后 眾“兄弟”反目成仇 打得一塌糊涂 西方借機干涉 最終 南斯拉夫被分裂。</h3><h3> 鐵托墓與鐵托紀念館連在一起 現保存有鐵托生前用過的物品 照片 外國送的禮物等 這個地方也是鐵托過去辦公生活的地方 也叫總統府。</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h3><h3> 諾維薩德市距離貝爾格萊德七十多公里 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 有著塞爾維亞的“雅典”之稱。城市位于潘諾尼亞平原的南部 巴奇卡運河和多瑙河交匯處。1694年建城 歷史上諾維薩德一直保持著多民族混居和多種文化并存的特性,塞爾維亞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人是城市的主要族群。</h3><h3> </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h3><h3> 諾維薩德更像是一座休閑城市 居高望去 郁郁蔥蔥</h3><h3> </h3><h3>?</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彼得羅瓦拉丁要塞</h3><h3> 高聳于多瑙河對岸山崗上的彼得羅瓦拉丁要塞始建于13世紀 18世紀由奧地利城堡設計大師重新設計修建 此后便成為多瑙河上龐大而恢弘的建筑代表之一。走過20分鐘令人有些氣喘的山路 進入彼得羅瓦拉丁要塞。這座要塞曾在無數次攻打和防守中損毀 之后重建 再損毀 再重建。如今 方石砌就的高大外墻上密布著射擊孔和瞭望塔 遠觀威嚴肅穆 近看則觸目驚心——整座墻沒有一處不為子彈所及 累累傷痕記載著它曾經的風霜。</h3><h3> 歐洲大陸散落著無數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城堡 彼得羅瓦拉丁要塞重工打造 無論建筑工藝還是軍事功能都堪稱經典 充滿了一種硬朗的美學??粗切┿~墻鐵壁,我終于明白1813年奧地利國王在抵抗拿破侖的進攻時 為何要將王冠藏在這座號稱全世界最完美、最無法攻陷的要塞之中</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彼得羅瓦拉丁要塞</h3><h3> 休閑觀光的人們不一定注意河面上的那幾個廢棄的橋墩 那是1999年被北約轟炸機炸斷的橋梁留下的 戰爭并不遙遠 堅固的要塞在當代軍事科技面前 就是一件擺設。</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h3><h3> 彼得羅瓦拉丁要塞旁邊的民居</h3> <h3>塞爾維亞.諾維薩德</h3><h3> 如今塞爾維亞已不再有紛飛的戰火 美麗小城諾維薩德成為藝術家的天堂 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家、歌手們居住在散落于城市各處的小巷里。2000年起每年夏天 歐洲最著名的音樂節之一“EXIT”(出口)都會如期在諾維薩德舉辦 EXIT音樂節已成為全歐洲的年輕人共享熱情、狂歡、和平的一個入口。彼特羅瓦拉丁要塞則成為音樂節演出最為盛大的背景 兼具傳統與流行風格的音樂 加速血液沸騰的啤酒 讓諾維薩德成為每年夏天歐洲最受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h3><h3><br></h3> <h3>塞爾維亞.鄉村</h3><h3> 出貝爾格萊德一路往南 幾乎全是山區 公路很窄 好在行車秩序規范。 自然風光與西歐并無太大差別</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木頭村</h3><h3> 木頭村是塞爾維亞著名導演艾米爾·庫斯圖里卡為了拍攝電影《生命是個奇跡》所建造的村落。從地面到房屋 全部用木頭建成并以色彩繽紛的油畫裝飾 滿滿的童話世界。</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木頭村</h3><h3> 村里的許多房間以名人的名字命名 切.哈瓦拉曾經是幾代人的偶像 在這里也不例外</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木頭村</h3><h3> 木頭村居高臨下 能夠俯瞰整個山谷 眼前起伏的山脈、綠色牧場和枯黃森林 恰似一幅原始的自然畫卷。木頭村與歐式田園完美契合 電影場景延續的風景線從眼前直到遠方 ……</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木頭村</h3><h3> 精致的木屋 蜿蜒的樓梯 綠色的草坪 高聳的教堂 還有哪些精心設計的咖啡吧和酒店 每棟木屋子都有獨特風格。</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火車站</h3><h3> 從木頭村可以乘坐山區小火車游覽茲拉蒂博爾山區 這條觀景鐵路共要穿越10座橋、22條隧道 蜿蜒曲折的鐵路呈8字型盤旋而上 故又稱其為薩爾干8號線</h3> <h3>塞爾維亞.茲拉蒂博爾.木頭村</h3><h3> 薩爾干8號鐵路曾經是貝爾格萊德-薩拉熱窩窄軌鐵路最險峻的一段 現在這段則主要用于觀光游覽。蒸汽機車、全木制車廂,慢悠悠地在山林和隧道間穿行 是一次不錯的體驗。</h3> <h3>黑山.路途中</h3><h3> 黑山 2006年它還與塞爾維亞是一個國家 簡稱“塞黑”。而在2003年之前 塞黑與其他一些國家一道 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南斯拉夫。</h3><h3> 2006年5月21日 黑山舉行全民公決 正式計票結果為 參加投票選民中55.5%的選民支持獨立。今天 這個年輕的國家剛剛13歲。</h3><h3> 進入黑山共和國 在崇山峻嶺間穿行 我很驚奇 在歐洲竟然能見著這么險峻的山、這么曲折的路!抬頭往上 能看見山巔之上的鐵路 整個一下午 仿佛行駛在我國的秦嶺山脈。</h3> <h3>黑山.路途中</h3><h3> 還有三十公里就要到達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戈里查 正在架設的鐵路大橋是中國援建的 我們剛剛看見一些簡易工房 墻外張貼有中文標語。中國14億人 黑山65萬人 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黑山的底氣從何而來?</h3> <h3>黑山.路途中</h3><h3> 這是個界湖 與阿爾巴尼亞搭界 湖光山色好景致。前兩天下雨 往后幾天 我們進入亞得里亞海海濱 將沿著達爾馬提亞海岸線一路往西 好期待藍藍的海藍藍的天。</h3> <h3>黑山.亞德里亞海.海濱</h3><h3> 抵達之前 我從未想過這里與歐洲其他地方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大概這就是世界的奇妙所在 最美的驚喜總在不經意之處。亞得里亞海的包圍與冰河運動的結果,造就了黑山長達300公里的海岸線 一個只有65萬人口、國土面積只有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 卻擁有300多公里的海岸線 這也太富有了!用“背靠崎嶇山脈,面朝陽光海岸”來形容黑山的濱海地區最為貼切 山路險峻 房子依山而建 陡峭高聳的山壁與遼闊湛藍的大海相連 陽光照射在海面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h3> <h3>黑山.圣斯特凡島</h3><h3> 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 黑山就已經是奢華旅游目的地。伊麗莎白· 泰勒和索菲亞· 羅蘭等名人都曾來到黑山的圣斯特凡島度假。小島上原本是一座村莊 后來被改建成豪華度假酒店。如今的圣斯特凡島由安曼酒店集團經營 依舊受到諸多名流人士的青睞</h3> <h3>黑山.布德瓦</h3><h3> 在海畔的另一隅是黑山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布德瓦 布德瓦有十公里的海灘還有豐富的夜生活 這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他們進入人行道上那一字排開的戶外俱樂部徹夜狂歡 毫無顧忌 年輕真好!</h3> <h3>黑山.布德瓦</h3><h3> 布德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時至今日 人頭攢動的海灘邊還可以看到古老的城墻 經歷了歷史的滄桑 這里如今是黑山最為時尚的區域。</h3> <h3>黑山.布德瓦</h3><h3> 藝術家雕塑 上去合影的一個接著一個 </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黑山共和國的海岸線上 東南部的科托爾灣是游人的必到之處。延綿的亞德里亞海岸線在這里打了個褶 形成了科托爾灣 大量游客乘坐游輪來到這里 游覽科托爾古城 。</h3><h3> 穿過雕刻著前南斯拉夫鐵托時代盾徽的城門 漫步在老城內石頭鋪就的迷宮般的狹窄巷道 在軍隊廣場、面粉廣場、大教堂廣場等地方 你可以欣賞到羅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藝復興式等風格的古建筑 科托爾的美更趨古典、更加迷人 更像一顆璀璨的寶石 鑲嵌在群山環繞的港灣里。歷史的積淀、自然的美景、熱鬧的街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科托爾是亞得里亞海沿岸保存中世紀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同時科托爾還有大量的名勝古跡 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長達4.5 公里的古城墻</h3><h3><br></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這座仿佛被封印在古老時空的老城 一如中世紀的模樣屹立在那里 充滿了古老又質樸的美感。</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曾游歷黑山的拜倫說:“上天大手筆地在此種下了大自然的珍珠?!?科托爾灣還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天然良港 山形和海灣的多變使每一處景致都有獨特呈現。</h3><h3><br></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過去 科托爾因為其優良的港口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 在整個亞德里亞海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不同文化在這里碰撞 因而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建筑遺跡。</h3><h3><br></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科托爾灣最窄處僅有一公里左右 在高處看著龐大的游輪經過瘦狹的海灣,憑空生出一種魔幻之感。</h3><h3><br></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科托爾擁有歐洲最完整的長城——科托爾古城墻。千年腥風血雨 無數世事變遷 穿越時空的古老城墻一如中世紀的模樣屹立在這里 </h3> <h3>黑山.科托爾</h3><h3> 科托爾灣全景。沿古城墻往上 艱難攀爬一小時二十分鐘到達山頂 科托爾灣美景盡收眼前底 城墻蜿蜒 鐘聲悠揚 微風古韻 水天一色。此刻 我又在替塞爾維亞嘆息 與黑山同根同族同祖 怎么說分就分了呢 這么好的地方怎么就舍得丟呢?弄到現在自己連個出??诙紱]有 變成了一個內陸小國。</h3> <h3>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h3><h3> 出了黑山 很快就來到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 這可是座大名鼎鼎的古城——克羅地亞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療養勝地 擁有一大堆桂冠的城市:“亞得里亞海明珠” 、 “歐洲最佳旅游點” 、“全球十佳夢幻求婚地點”、“世界十佳郵輪停泊點”等等 這是一個集美景與美食于一體的地方 是攝影愛好者和美食控此生必不可少的打卡地之一。</h3> <h3>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h3><h3> 作為克羅地亞最熱門、最商業化、當然也是最昂貴的旅游目的地 人口不足五萬的杜布羅夫尼克 每年迎來送往著超過二百萬游客 擁擠與喧囂可想而知。</h3> <h3>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h3><h3> 杜布羅夫尼克城區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老城內完好地保存著14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宮及鐘樓 這些古建筑具有羅馬、哥特、文藝復興和巴羅克風格 風格迥異。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的 這是歐洲中世紀建筑保存較完好的一個城市。</h3><h3><br></h3> <h3>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h3><h3> 杜布羅夫尼克林木茂盛 海水清澈 陽光充足 風光旖旎 是旅游者向往的勝地 并素以藝術珍藏豐富和文化發達馳名 贏得了“斯拉夫的雅典”的稱號。在一年一度長達45天的“杜布羅夫尼克之夏”戲劇節期間 有40多個露天劇場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筑為布景 上演國內外眾多的古典戲劇等精彩節目 因此 這里游人如織 旅游業十分發達。</h3> <h3>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h3><h3> 聽說這幾年來杜布羅夫尼克的游人不斷增加 因為一部好萊塢電影《權力的游戲》 眼前的古城便是電影中的君臨城 沒看過這部電影 但眼前的一切已是美不勝收、目不暇接 </h3> <h3>波黑.內烏姆</h3><h3> 從黑山沿達爾馬提亞海灣前往克羅地亞 首先到達杜布羅夫尼克 若接著沿海岸線往西南方向進入克羅地亞其它地區 必須要經過波黑的一小段海岸線 波黑擁有24公里的海岸線 也就是說 從克羅地亞這邊到克羅地亞那邊 在24公里以內要兩次進出海關。椐說克羅地亞正在海上修橋 決心要繞過這24公里。</h3><h3> 波黑的全稱叫: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首都是薩拉熱窩 1992年脫離南斯拉夫獨立 隨后 三年的”波黑戰爭”是人類近代史上最殘酷最血腥的內戰 唉 不說也罷。</h3> <h3>波黑.內烏姆</h3><h3> 達爾馬提亞海岸屬于波黑的一座小鎮 只是路過而不去波黑旅游的人 一般會在這個地方停車休息或吃飯 畢竟 算是多去了個國家 剛入境十公里 再往前十公里又出境了 </h3><h3> </h3> <h3>克羅地亞.斯普利特</h3><h3> 恕我孤陋寡聞 來之前沒聽說過斯普利特 這竟然是一座有著1700年歷史的城市!不可一世的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在這里建造了他的養老宮殿 (戴克里先宮)現在的斯普利特是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 歷史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遺產、 達爾馬提亞地區第一大海港、 同時也是東南歐最著名的旅游勝地之一 。</h3><h3> </h3> <h3>克羅地亞.斯普利特</h3><h3> 如今 戴克里先宮內部現存的建筑幾乎都被當地居民或者商業機構占據 完全不像其他世界文化遺產那樣被隔離保護起來 而是與百姓生活融為一體。比起莊嚴肅穆的梵蒂岡 完全融入為民眾生活的戴克里先宮反而顯得活色生香 原來世界文化遺產也可以不是突兀矗立的殘垣斷壁 或是與民隔絕的歷史遺存 也可以像斯普利特這樣 千年之后依然人聲鼎沸 生機勃勃</h3> <h3>克羅地亞.斯普利特</h3><h3> 斯普利特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從1700年之外蹣跚而來 用他的每一棟建筑每一條街巷 訴說著1700年積淀的歷史。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 眼里的一切都是滄桑 ……</h3> <h3>克羅地亞.斯普利特</h3><h3> 古老與現代 即便是在古城內也緊緊交織在一起 民居與古跡咫尺為鄰。 拐角處有個咖啡館 要了一杯咖啡想慢慢品嘗來著 卻不知不覺見了杯底。 時光很快 1700年也是一瞬 我們這些匆匆過客 沒留下什么也沒帶走什么 在歷史的長河里 我們就是亞德里亞海的一絲漣漪。</h3> <h3>克羅地亞.扎達爾</h3><h3> 走出斯普利特 走出1700年的歷史畫卷 來到克羅地亞另一個小城——扎達爾 殊不知扎達爾年代更久 他的歷史竟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九世紀!3000年的歷史遺跡依然存在 !古城在上世紀90年代初剛剛經歷過一場戰爭(波黑戰爭)3000年的歷史幾多腥風血雨 能保留著這般模樣實屬難得呀 扎達爾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美麗的自然景觀使得這里呈現出對比鮮明的特色。這些地區給人的第一印象和最重要的體驗就是色彩感:大海的蔚藍與延伸至海岸邊的松樹和橄欖樹的墨綠色和諧地融在一起</h3> <h3>克羅地亞.扎達爾</h3><h3> 古羅馬時期的古井仍保留完好</h3> <h3>克羅地亞.扎達爾</h3><h3> 就象時空穿梭 走進扎達爾 就像走進中世紀的歐洲 穿越到了一個祥和寧謐的世界里。文化是一個地方最重要的東西 在扎達爾 所有的文化都沉浸在一磚一瓦里 沒有金碧輝煌雕鏤玉砌 有的只是歐洲小城的古老韻味。扎達爾 不管你有著怎樣的復雜心情,這里都能讓你平心靜氣。</h3> <h3>克羅地亞.利卡塞尼</h3><h3> 昨天晚上住在這附近 不知是湖是海</h3> <h3>克羅地亞.利卡塞尼</h3><h3> 住在這里的人天天面對美景 很幸福吧 </h3> <h3>克羅地亞.十六湖</h3><h3> 十六湖的正式名稱叫“普利特維采湖群”位于克羅地亞中部山區 為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 現在也是克羅地亞最大的國家公園。因為有許多石灰巖沉積形成的天然堤壩 這些堤壩又形成了多個湖泊、洞穴和瀑布。由于主要有16個湖泊,故又叫十六湖國家公園。而無論是景色還是地質成因,普利特維采湖群都和我國的九寨溝極為相似,因此它通常被中國游客稱為“歐洲九寨溝”。</h3> <h3>克羅地亞.十六湖</h3><h3> 克羅地亞人這樣介紹他們的國家:上帝分配土地 最后發現遺漏了克羅地亞人 只好把留給自己的那塊地方給了克羅地亞 。普利特維采湖群就是這樣的地方。</h3> <h3>克羅地亞.十六湖</h3><h3> 這里落差最大的瀑布將近200米 落差最小的只有2米 不知道能不能算是世界上最小的瀑布 與知名的大瀑布不同 湍急不是十六湖瀑布的特色 絲絲縷縷營造出的柔美和靜謐 才是這里的特色</h3> <h3>克羅地亞.十六湖</h3><h3> 把16個湖連接在一起的是形態不同大小各異的16條瀑布 有的瀑布很細 絲絲縷縷 不高也不壯觀 但是在青山綠水中 如盆景一樣細膩。有的瀑布則從高聳的石壁上飛流而下 氣勢恢弘。雖然十六湖的瀑布在落差和寬度上都不在世界前列 但是瀑布群的密度、絢麗和多樣性卻令人驚嘆不已 甚至有的瀑布連接起上下兩個顏色不同的湖。</h3><h3> 這里的瀑布群被評為世界最美的十大瀑布之一。</h3> <h3>克羅地亞.十六湖</h3><h3> 把這張照片橫著看 還真的與九寨溝有一比 。 十六湖以其獨特的美景吸引著游客們 為我們呈現了驚人的自然景觀</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h3><h3> 我們巴爾干之行的最后一站: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這是一座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的城市 幾個世紀以來 一直是科學文化的中心 如今還成為了商業及工業的中心 薩格勒布還是西歐與地中海以及東南部歐洲的的重要交通樞紐 薩格勒布有通往其他國家的國際列車 城市所有歷史遺址和文化場所幾乎都坐落于市中心。石門、地標性建筑薩格勒布大教堂、圣馬可教堂、洛特什察克塔 處處有著歷史的痕跡 述說著過往傳奇故事 市集與咖啡座隨處可見 將歷史與現實聯系到一起。</h3><h3><br></h3><div><br></div><h3><br></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h3><h3> 薩格勒布市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由教堂、市政廳等古建筑組成的老城(上城);由廣場、商業區、歌劇院組成的新城(下城);二戰后發展起來的現代化市區。</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石門</h3><h3> 路盡頭的建筑 是始建于十三世紀古城墻的城門——石門 門內有一個圣母瑪利亞的小禮拜堂 有一幅瑪麗抱著耶穌的畫 是1731年該城大火中唯一幸存下來的東西 于是瑪麗亞成了薩格勒布的守護神 也就常有朝圣者聚集在畫前禱告祈福。<br></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圣母升天大教堂</h3><h3> 教堂始建于11世紀 在13世紀被成吉思汗的鐵騎毀壞后修復 又被19世紀的地震再度損壞后于世紀末重建 兩座哥特式塔柱高達108米 并成為薩格勒布的象征 但是教堂的雙塔中其中一個高塔正在維修 被包裹了起來 有礙觀瞻。大教堂廣場中央矗立著圣瑪麗柱 廣場環繞半圈是各類古建筑。</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h3><h3> 市中心耶拉西奇廣場 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克羅地亞民族英雄班·約瑟夫·耶拉西奇的巨型雕塑。在廣場周圍還集中了許多18、19世紀的巴洛克建筑。橫穿耶拉西奇廣場的是薩格勒布著名的伊利卡大街 這里集中了許多商店和大型超市 是薩格勒布主要的商業街</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h3><h3> 上城下城往來可以乘纜車 這大概是專門為旅游的人準備的 車上二分鐘 收費卻不低 。</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圣馬可教堂</h3><h3> 圣馬可教堂是薩格勒布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游人第一打卡地 始建于13世紀 之后又經多次改擴建 包括哥特式拱門、神殿和入口以及20世紀的室內改造等。這座教堂很有趣 一般來說 教堂就是宗教活動的場所 其建筑造型可以看出它宗教的屬性 比如東正教一般都有洋蔥頭一樣的尖頂 伊斯蘭教都有宣禮塔和綠色大圓穹頂等等 而圣馬可教堂的屋頂居然是和劃分王權與城市有關,一側是克羅地亞王國的徽章,另一側則是薩格勒布的城市徽章。</h3><h3> 廣場周圍是一些政府機構和憲法法院等 十三世紀時的老市政廳建筑現在是薩格勒布市議會。</h3> <h3>克羅地亞.路途中</h3><h3> 亞德里亞海邊的生蠔養殖 </h3> <h3>克羅地亞.薩格勒布</h3><h3> 即將告別巴爾干 雨過天晴 該回家了!</h3> <h3>LH0722航班 AirBus380 </h3><h3> 回國途中</h3> <h3>后話———</h3><h3> 行程已經結束 個人管見 來巴爾干旅行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這里是歐洲最低調、最神秘、最誘人的部分——既能看到古希臘時期、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早期,文藝復興、中歐巴洛克和現代主義風格的各種各樣的文化遺產 , 也能欣賞到亞德里亞海的美麗風光。幾個重點地方大多是世界文化遺產或世界自然遺產。 歷時15天 行程不松不緊 安排不閑不累 比較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 在此向朋友們鄭重推薦這條線路和”定制旅行”這種方式。</h3><h3> 除了探古訪今 巴爾干的現狀亦令人深思。巴爾干因為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直受大國覬覦 自身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也是外界干預的借口 千年來一直不得安寧。不斷的動蕩 是這一地區最大的悲劇!單單就其經濟層面而言 他們不僅遠未拉近與西歐的差距 甚至還趕不上我們的生活水平。還有上世紀80年代末的顏色革命 在西方媒體的蠱惑下 吃瓜群眾情緒激昂義憤填膺 一夜之間把社會主義制度扔進了亞德里亞海 他們希望一夜之間能共享資本主義的自由與繁榮 。三十年過去了 他們獲得了自由——有意見有牢騷有不滿隨便發泄沒人管沒有問能不能改變現狀那是另一回事——可是繁榮卻遙遙無期?,F在的巴爾干是和平的安全的 因為各種勢力角逐達到暫時平衡 從歷史的角度看只能是暫時的和平與安全 一個由眾多無舉足輕重的小國組成的巴爾干 始終是大國砧板上的一塊肉。</h3><h3> 巴爾干 希望你能永久和平 從此走向繁榮!</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前旗| 武平县| 兴化市| 德州市| 黑河市| 察雅县| 安阳县| 正蓝旗| 中卫市| 时尚| 龙口市| 葫芦岛市| 大足县| 大名县| 婺源县| 得荣县| 金平| 霸州市| 厦门市| 林州市| 重庆市| 静海县| 铁岭县| 乐清市| 宿州市| 鄢陵县| 株洲县| 五指山市| 鱼台县| 衡南县| 崇义县| 获嘉县| 博爱县| 苏尼特右旗| 高淳县| 武乡县| 马关县| 成武县| 青冈县| 新竹县|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