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攝影:王紅霞</h3> <h3> 國慶節到了,不知道去哪里游玩放松。對于爆滿的景點著實不感興趣。影友們提議去吉蘭泰看看,我也是欣然前往。小時候跟著父輩坐火車去過吉蘭泰。只依稀記得沙漠漫過鐵路,因為沙子的原因火車非常慢。走了好久好久才到了吉蘭泰。最初的記憶已經漸漸遠去……后來時常聽別人說著吉蘭泰,便有了去一趟的想法,看看內蒙古大鹽場是什么樣子的。來的時候正遇天氣突然降溫,陰天拍攝的大鹽湖增加了厚重、承載、滄桑、空曠的感覺……</h3> <h3>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六十峰駱駝的駝隊,馱鹽路過此地遇天氣突變大雪紛飛,駝隊迷路掉進冰冷的湖水里再也沒有出來,從此這里就變成了一個鹽湖,而吉蘭泰就是蒙語六十的意思,這就是吉蘭泰的誕生</h3> <h3> 吉蘭泰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機械化湖鹽場、湖鹽區,是我國最大的碘鹽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蘿卜素生產基地,是國內第一座大型湖鹽生產基地</h3> <h3>下面是吉蘭泰鹽場的簡介:在內蒙古阿拉善境內,被稱為“紅色公牛”的烏蘭布和沙漠邊緣,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弛譽海內外的大漠鹽湖城——吉蘭泰。吉蘭泰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機械化湖鹽場、湖鹽區,是我國最大的碘鹽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蘿卜素生產基地,是國內第一座大型湖鹽生產基地。</h3><h3>鹽湖呈橢圓形,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有鹽面積60平方公里,儲鹽總量1.2億噸。吉蘭泰鹽湖屬現代鹽湖,湖中囪水還在生鹽,鹽層下部為硭硝層,再往下是石膏層,整個礦體是一個凸透鏡體,中間厚,由中間向四周逐漸變薄。湖鹽礦層從上往下分為鹵蓋、湖鹽層、含石膏湖鹽層、石膏質湖鹽層等4層。</h3><h3>吉蘭泰鹽場早在漢代就開始開發。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每年就需要800萬噸以上的食鹽,加上工業用鹽,中國年產鹽量必須達到2000萬噸以上才能保證整個國家的用鹽需求,而這800萬噸的1/10和2000萬噸的1/25就來自吉蘭泰鹽場。</h3><h3>內蒙古吉蘭泰鹽場成立于1953年,是內蒙古三大鹽場之一,是集制鹽、鹽化工、生物制藥三大產業于一體的現代化鹽化集團,改制后現為內蒙古吉蘭泰鹽化集團。</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五台县|
通江县|
京山县|
大方县|
株洲市|
寿阳县|
嵊州市|
灌阳县|
元谋县|
图木舒克市|
蕲春县|
富宁县|
元朗区|
博客|
错那县|
贺州市|
子长县|
浮山县|
华容县|
黑山县|
嘉义县|
睢宁县|
临武县|
通辽市|
镇宁|
边坝县|
安西县|
通江县|
江油市|
拜城县|
静宁县|
抚松县|
黑山县|
高尔夫|
临邑县|
资源县|
乌兰县|
山丹县|
乌拉特前旗|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