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苕,紅薯也,反正辰溪人叫紅薯為苕,那我還是叫苕為好。今天氣溫下降了,坐著不動就有點涼了,如果是做事運動剛剛好。柴火我砍回家了,漏雨的房子我也撿好了,外頭沒什么要緊的事去做,本想今天親自去磨一鍋魔芋豆腐,市場上的假貨太多了,沒有兒時吃魔芋的味道,我要去找尋兒時的正宗味道,挖了幾個地方也沒挖到,只好作罷。不動則冷,那就烤火吧,火燒起來了,心里想能燒幾個苕就好了,什么叫心想事成?剛想著,我五叔挖苕歸來,給我送來了幾個苕。</p><p> 我與苕是有故事的,我與苕是有感情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特別是農村出生的人更是有這一縷抹不去的記憶:那時候糧食非常緊張,不夠吃,要用瓜菜來代,南瓜和苕就是主要的替代品。先以南瓜代之,南瓜吃完了就用苕代,苕吃完了就用羅卜來代,反正一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時候沒有替代品。苕可以加工成很多品種,干的可以制成苕米,八幾年參加工作后,每月29斤的糧食定量中都要搭配幾斤苕米;也可以制成苕粉條下火鍋。濕的可以切成丁和米飯一起煮,可以切成片加蔥花做苕面湯,也可以直接蒸著吃,最高級的吃法是熬苕糖、然而要吃到苕糖也是不容易的、燒掉幾百斤柴火、從早上熬到晚上、等苕糖熬好、小孩們早都睡著了,總之有幾十種做法和花樣。當然我最喜歡的還用柴火的余溫燒苕,那口味道不待言說。小時候一冬吃苕,別的小孩吃得面黃肌瘦,而我恰恰相反,是油光水滑。可以說是苕拯救了我弱小的生命!</p><p> 小時候白天吃苕,晚上陪奶奶睡,她就給我講熊娘嗄婆的故事、苕郎打蛋的故事,反復講、輪流講,講到我睡著為止。也就象當時放的電影一樣,不是地道戰就是地雷戰。熊娘嘎婆,一首童謠。老人用近于唱著的語調給三五歲的孩子講兩個妹兒行嘎婆的故事。苕郎打蛋,是苕郎行親娘,好像連續有三件事。奶奶講的故事很生動感人,通俗易懂,很有教育和啟發意義,比現在的故事大王好聽多了,可惜我記憶不好,講不完全了,期待有人給我補充完整。</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定南县|
肇庆市|
阿拉善右旗|
历史|
夏邑县|
桂平市|
宁乡县|
六盘水市|
武强县|
泊头市|
左云县|
故城县|
邢台县|
浪卡子县|
延边|
赞皇县|
岚皋县|
谢通门县|
荆州市|
浮梁县|
尤溪县|
屏南县|
喀喇|
苍梧县|
桦川县|
元氏县|
施秉县|
恩平市|
溧阳市|
繁峙县|
福贡县|
剑阁县|
上栗县|
高雄市|
泸定县|
岳池县|
乌兰浩特市|
青铜峡市|
石屏县|
龙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