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面說過,《筆勢論》很牛很重要,那它到底都說些什么呢?<br><b>創臨章第一</b></h3><h5></h5><h3><b>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策也,飏筆者吉兇也,也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磊落也,戈旆者斬斫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蹙捺也</b>。</h3> <h3>前面一大段,有點啰嗦。什么紙好比陣地,筆好像武器,墨如盔甲諸如此類,甚至于諸如轉折如殺戮,點畫如墜石等等也是語焉不詳,古人的文字伎倆,意義不大。后面說到臨寫數遍的狀態,則比較清晰的說明了學書每個階段的標準和要求。</h3> <h3><b>一遍正腳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b>。</h3><h3>初學開始手足無措,然后稍微摸到點頭緒,再后來間架結構慢慢有點相似了,便能兼顧到點畫。最后非常熟練了,則能有所取舍,吸取有益部分,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系。</h3> <h3>我在這里,沒有引用書圣原文中的一遍兩遍的遍字。是覺得這樣初學者可能更容易理解。至于書圣為什么一定要精確到一至五遍,我想到前不久讀過的現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臨帖的方法,也用了這個遍字。大概意思是說提倡通臨,每個字不要糾纏,最多也不要超過五遍(大概是這意思,想找這篇文章再確認一下,可惜沒找到)。根據自己學書的經歷,我也不主張刻板的長時間死扣一個帖。喜歡的,可以過段時間再回來重新這樣臨習一遍,會更有收獲。</h3> <h3><b>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b></h3><h3><b><br></b></h3> <h3>注意最后這一段,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逐字熟悉之后,一定要選取其中數行,不厭其煩的反復臨寫。要知道一個字再精美也還不是書法,一滴水在匯入江河湖泊時才更能體現出生命和美。由這個方法學習章法布局事半功倍,是書法由臨習到創作的必由之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屏山县|
桂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杨浦区|
阿克苏市|
小金县|
广昌县|
渭源县|
定陶县|
葫芦岛市|
雅江县|
乌兰察布市|
景东|
界首市|
武鸣县|
三都|
丰镇市|
九龙县|
库车县|
泰兴市|
安化县|
阿瓦提县|
永年县|
德惠市|
瓦房店市|
越西县|
延庆县|
密云县|
花莲县|
杭锦后旗|
平阴县|
鄱阳县|
盐城市|
望城县|
赤壁市|
仁化县|
府谷县|
当雄县|
罗江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