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的老朋友王洪建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此消息,我作為他的老朋友,和他一樣激動,由衷地高興。</p><p> </p><p> </p><p> </p> <h3>王洪建近照(自拍)</h3> <h3> 洪建是我老伴徐宗平的大學同學。多年的往來我也成了他的朋友。</h3><h3> 1982年夏季。洪建作為白水江自然保護局業務骨干,被抽調到地區林業局和徐宗平一起搞全省森林病蟲害普查工作。</h3> <h3>在實驗室工作照</h3> <h3> 一次,他倆剛從紅土河林區調查回來。只見他頭戴發黃的草帽,身著褪了色的汗衫,腳穿開口膠鞋,背著行軍床和鋪蓋卷,肩上扛著捕蟲網,懷里還抱著昆蟲標本瓶。黑里透紅的臉上汗跡縱橫。我趕緊打水,沏茶。徐宗平說,得弄點好吃的,進林20多天了,天天啃干饃,還餓肚子,要給改善一下。匆忙中,我精心做了一頓當時看來比較豐盛的晚餐。有臘肉炒豆角、紅燒雞塊、西紅柿炒雞蛋、涼拌木耳加筍片和一盆酸菜粉絲湯。好大的胃口!菜端上桌,沒來及勸菜,“四菜一湯”便被他們橫掃了。洪建邊擦嘴邊自語“過癮,太過癮了!”</h3> <h3>近兩年來在隴南采集和制作的標本</h3> <h3> 他每次進林十天半月見不到人影,吃不上熱飯是常有的事。一次,在林中遇見一戶開荒種藥的人家,餓極了的他一口氣竟吃下36個煮雞蛋!這也就成了他的“經典”故事。</h3><h3> 次日晨,他們又要去岷江林區調查。臨走時,托我一件事,說他妻子近期要來地區醫院看病,如果住院的話,要我關照著點。我滿口應允。</h3><h3> 洪建人緣極好,上大學時是帶工資的,在那餐桌極度窘迫的年代,他總要隔三岔五的叫上要好同學去餐館嘬一頓。他不善言談,不嗜煙酒,看上去憨憨的。學習上,善于動腦,勤于思考,成績總是名列前茅。</h3> <h3> 洪建是青島人,16歲來隴南工作。大學畢業后,他鉆大山、進密林,與鳥蟲為伴,同草木相依,把所學的知識和青春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林業建設事業。最讓我佩服的還是他鍥而不舍、頑強進取的工作態度和富有理性、嚴謹科學的工作作風。</h3><h3> 洪建是學森保的,最清楚要有效防治病蟲害首先要從研究昆蟲開始。但僅從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要搞出點名堂,就必須系統學習這一領域的基礎和專業知識,到大森林里去。那里有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和數不清的昆蟲資源。莽莽的森林吸引著他,飛舞的昆蟲召喚著他,肩上的使命鞭策著他。他的心飛向了大森林,甚至顧不得重病在身的妻子和剛剛出月的兒子,便毅然打起行李、背上鋪蓋,帶上幾個年輕的同志,徒步進駐林區,一住就是四十多天。</h3> <h3> 1989年秋季的一個深夜,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心想,這么晚了,該會是誰呢?隨著門開,一個人跌了進來。一見熟悉的捕蟲網和標本瓶,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原來,洪建進入康南林區已經多日了,由于陰雨連綿、營養不良,長期喝生水,導致嚴重腹瀉。他步行20里,才搭乘一輛運木料的卡車出了山,又轉乘班車準備途經武都回文縣治療。沒想到班車半路出了故障,夜里12點才到武都。我連忙安排他服藥、吃飯、休息,一邊責怪他真是不要命了。過了幾天,他的病漸漸好轉,卻又要重返林區。任憑我們怎么勸阻,都沒用。他說,工作還剩點尾巴,季節不等人。否則又要等明年再來,話都到了這個份上,只得依了他。</h3><h3> 八十年代末,花椒病蟲害在隴南大范圍蔓延傳播、猖獗危害,椒樹剛進入盛果期就因感染病蟲整株枯死了,嚴重挫傷了群眾栽植花椒的積極性。當時省內、國內都缺少這方面的技術資料,面對這種狀況,椒農一籌莫展。洪建和徐宗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向省上及時申請科研項目,爭取經費,組成了聯合攻關小組。為了掌握花椒害蟲的生物學特性,洪建不論三九嚴寒、高溫酷暑,足跡踏遍我市7縣48個鄉鎮427個行政村,布設了45個觀察點。觀察有害昆蟲卵—幼蟲—蛹—成蟲各個階段的變態發育過程,了解各類昆蟲的交配產卵、測量昆蟲的體長翅展。通宵達旦地守候在椒園和實驗室里將觀察的情況。研究害蟲各蟲態歷期,試驗篩選有效藥劑和最佳防治時間。邊試驗邊防治,以最短的時間攻下了難關,與徐宗平主編了《甘肅隴南花椒病蟲害防治技術》一書,總結出適用于隴南花椒各產區15種主要蟲害和12種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和措施。為科研教學提供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技術資料。</h3> <p>今夏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野外采集昆蟲標本</p> <h3> 1992年,加拿大援助《甘肅工廠化育苗項目》啟動,在苗圃地下害蟲問題上遇到了麻煩,由組織出面請來洪建配合加方專家工作,幫助解決蟲害問題。洪建同加方專家一道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工作,通過采樣分析鑒定,很快就搞清楚了地下害蟲的種類并確定了防治方案。加方專家對洪建的敬業精神和精湛的業務技術驚嘆不已。</h3><h3> 一次,我的同事去北京出差,洪建托我們讓把百余號珍稀昆蟲標本捎到中國科學院昆蟲所鑒定。之前我們雖然千叮嚀、萬囑咐,標本還是在途中給丟失了。我們知道這個消息后,十分震驚,心像針扎了一樣。我清楚,一只昆蟲從林中捕捉難,而制成標本更難。碰傷了胸腹、折斷了翅足、缺失了觸角,都會造成失敗。更何況這些都是難以采到的稀有標本,是無價之寶。這些標本飽含著洪建的喜怒哀樂、千辛萬苦。標本的丟失,意味著洪建多年來風餐露宿,嘔心瀝血的勞動成果付諸東流!硬著頭皮電話告知了洪建,沒想到他一陣沉默后低沉著聲音說:“事已如此,無法挽回,我明天就去紅土河,爭取再多花些時間把這個損失奪回來”,他竟沒說一句發泄的話!他那林海一樣的胸懷和大山一樣的精神世界讓我們震撼不已。</h3> <h3>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幾乎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科研上,在原始森林和實驗室之間奔波穿梭、辛勤耕耘,勞動的汗水換來了收獲的喜悅。 截止2004年底,共采集昆蟲標本30多萬號,隸屬22個目、206個科、1961個屬、2875種。查清了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內的昆蟲資源和我省南部的昆蟲資源。發現昆蟲新種7種,甘肅新紀錄198種,填補了世界昆蟲領域的空白。先后獲省、地(廳)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0多項,發表論文百余篇,參加撰寫專著6部。被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聘任為名譽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并入選甘肅省“333”人才工程。后又獲得全省林業科研系統先進個人稱號,2004年被評為全國森防系統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模,今年又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h3> <h3>近年來在隴南山區指導經濟林病蟲害防治工作</h3> <h3>王洪建(右一)呂瑞娥(右二)市經濟林研究所高級工程師</h3> <h3>王洪建(后)</h3> <h3>尋找地下害蟲</h3> <h3> 這一連串閃光的足跡,映襯的是無私的奉獻,忘我的精神境界,飽含著洪建自我犧牲和酸甜苦辣……。遠在山東冥冥之中的父母呼喊著長子的名字,沒有時間看望;妻子有病需要出外住院,顧不上安排,甚至連兒子都認不出林里回來蓬頭垢面的爸爸。</h3><h3> 說起這些,他就淚流滿面,他畢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著七情六欲的七尺男兒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心愛的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為綠色著迷,我為森林著迷,我為昆蟲著迷,我更熱愛白水江這片熱土!”</h3><h3> 10多年前,他被調往省林業技術推廣總站任總工,他的英語讀寫水平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資料翻譯能力大大提高,計算機應用得心應手,在科學的海洋里如魚得水,科研中效率倍增,帶的研究生一波又一波。如今,退而不休,仍與自己的研究生一起與科研難題較量,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營養,使自己知識的羽翼更加地矯健豐滿。</h3><h3> 今年夏天,他參加中國科學院昆蟲所組織的在甘肅祁連山、甘南、小隴山林區的科考活動。他告訴我,包括前幾年的成果又有多項昆蟲世界新種和甘肅新紀錄即將公布于世。他腦里想的是昆蟲,心里掛的是昆蟲,肚里裝的是昆蟲,魂牽夢縈的是昆蟲。昆蟲充實了他的生活,豐富了他的生命。</h3> <h3>王洪建在指導工作(右一)</h3> <h3>王洪建在指導工作(左一)</h3> <h3> 他將一生中寶貴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林業建設事業,退休后繼續為祖國的林業科研工作做貢獻。一片赤誠,一生奉獻,忘我而踏實地工作,始終保持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多年來腳踏實地地工作,得到了黨和人民的尊重和認可。在分享洪建成功喜悅的同時,希望洪建和袁隆平一樣卸下榮譽的重負,甩掉榮譽的追逼,繼續攀登科學新高峰!</h3> <h3>王洪建在指導工作(右二)</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乡宁县|
天全县|
商水县|
昆明市|
苏尼特右旗|
方城县|
安泽县|
安阳市|
长春市|
中方县|
册亨县|
离岛区|
龙泉市|
乐平市|
夏邑县|
广饶县|
临沧市|
遵义县|
绥江县|
广河县|
彩票|
洛南县|
苗栗市|
元阳县|
营山县|
南川市|
新安县|
凤台县|
务川|
健康|
永善县|
隆化县|
贺兰县|
成都市|
弋阳县|
辉南县|
泸州市|
张家口市|
措勤县|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