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瓊庫什臺村距縣城特克斯90多公里,沿著盤延的山路得開上四個小時的車;有18公里的石子路,坑坑洼洼的,當?shù)厝说脑挕瓯跒┞贰?lt;/h1><h1> 據(jù)說,瓊庫什臺曾經(jīng)是一個在地圖上都無法找到的村莊。</h1> <h1>進村子前在山坡上看到的村子;瓊庫什臺村在青松的包裹下顯得那么的安靜祥和!村莊四面環(huán)山,房屋依水而建。</h1> <h1>進村子的大路</h1> <h1>瓊庫什臺村幾乎所有的民房都是木建筑,有的房子是由整根原木搭的。</h1> <h1>有的房子是將原木從中間一分為二,通過掏、榫、拱等各種工藝搭起來的。是至今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個木構(gòu)建筑群。</h1> <h1>村民居住的小木屋,屋頂上都會長出草來。據(jù)說這是村民用來分辨山上草場的嫩草生長情況,當自家屋頂?shù)牟葑兂汕嗌珪r,說明山上的草場已經(jīng)適合放牧了,牧民便會趕著牲畜上山。而當屋頂?shù)那嗖葑兂煽蔹S時,留在山下的村民,便會知道山上放牧的人們要回家了。</h1> <h1>全村幾乎都是民宿,標間民宿不多;因房子都是早期蓋的木房子;雙人間、三人間、通鋪多;聽說假期進村子人太多,一房難求。</h1><h1> 看這民宿,床有點意思,都是整個原木做的;現(xiàn)在淡季這一間房200元,旺季不知賣什么價。</h1> <h1>2、瓊庫什臺村烏孫古道的北入口;我背上馕和水徒步古道全程十分之一(13公里)。</h1> <h1><span style="font-size:1.00em;">烏孫古道</span>從瓊庫什臺村出發(fā)沿瓊庫什臺河逆流而上</h1> <h1>烏孫古道是指烏孫國到龜茲國穿天山南北的古道;龜茲古國是現(xiàn)新疆庫車,拜城一帶。</h1><h1> 古道全長130公里,走全程少6天。當年解憂公主的女兒弟史公主從這里翻越天山遠赴天山南麓,嫁給年輕的龜茲王。</h1> <h1>古道上周圍都是茂密的參天古木;羊群在里面游蕩;</h1> <h1></h1><h1>開闊的牧場,牛羊散落,如星點點。<br></h1> <h1>成群的羊在悠閑自得散步</h1> <h1>小橋都是一根根原木搭建</h1> <h1>石頭“生銹”了</h1> <h1>我倆在草坡上走走停停玩了一個多小時往回走;</h1> <h1>3、去那拉提草原路上遇到收胡蘿卜的壯觀場面</h1> <h1>機械挖出來后,人工用刀削去葉子裝袋;問一老頭,說裝一袋老板給1.8元;</h1><h1> 大多數(shù)是30多歲的女生干活,看一大姐站著休息,過去問她一天能裝多少袋?</h1><h1>“快的90袋,慢的70袋”</h1><h1>“看您很麻利的,90袋沒問題”</h1><h1>“不行,看,快的都到前面那么遠了,我最后一個”</h1><h1>“那還一個墊底的”我指著不遠處的老頭給她看。</h1><h1><br></h1><h3><br></h3> <h1>看這小妹在地頭裝袋,過去問她是不是跟人合伙干活,一個人削葉子,一個人裝?</h1><h1>“不是,我傻,下地時別人都搶袋子,我不知道搶袋子,等反應過來沒袋子了,只好先削了扔溝里;老板后拿來的袋子是軟的,要一只手捏著裝,費時間。開始拿的是硬袋子,可以往里扔。”</h1><h1> 聽她說的,覺得好可憐樣。安慰她:好人有好報,一天你也少裝不了幾袋…… 她連連說謝謝!</h1> <h1>4、一星期前到那拉提景區(qū)門口,下雨好冷,山上會更冷。決定先去伊犁河谷玩后再來那拉提草原,反正還要路過這。</h1> <h1>那拉提草原門票95元,有三條線游玩:空中草原、盤龍谷、森林公園;分別買區(qū)間車票,三條線區(qū)間車加起來160元;開車進一人200元(含門票)。</h1><h1> 開車上空中草原,盤山路上還能看到些青草。<br></h1> <h1>上來后發(fā)現(xiàn)空中草原上的草都收割完了</h1> <h1>空中草原景區(qū),草原、森林、雪山、氈房融為一體。</h1> <h1>那拉提森林公園盤龍谷景點</h1> <h1>5、那拉提景區(qū)出來,從218國道轉(zhuǎn)入217國道獨庫公路南段(300公里到庫車);</h1><h3></h3><h1> 到巴音布魯克草原之前這段公路沿路都是風景(70KM)。</h1> <h1>此季節(jié)走獨庫公路真美!在畫中游走……</h1> <h1>獨庫公路全長560公里,6年前走過;那時除了緊張還是緊張,眼睛緊盯路看,不敢看風景(有人說是瞎操心)。</h1><h1> </h1> <h1>說實在的,自從墨脫回來后,再走任何路我都不害怕了。這次走獨庫公路我可隨意觀風景,拍照。</h1> <h1>巴音布魯克草原也很美,現(xiàn)在沒天鵝可觀,這一路看的草原多了,就沒進景區(qū)。</h1> <h1>大龍池</h1> <h1>6、“天山大峽谷”紅褐色的山體群直插云天,在陽光照射下,猶如一簇簇燃燒的火焰。</h1> <h1>谷底比較平坦,兩側(cè)是高聳的石壁,腳下是細沙,有些路段還一層淺淺的積水。</h1> <h1>個人感覺天山大峽谷除紅褐色巖石外,沒什么形狀;也許是看過雨岔大峽谷后別的峽谷看不上了。</h1> <h1>上次來大峽谷因下雨景區(qū)關(guān)閉未能進去,M說我念了6年:后悔沒多等一天,去看大峽谷……</h1><h1> 為來大峽谷而重走獨庫公路。</h1> <h1>7、庫車清朝城墻遺址</h1> <h1>庫車馕全新疆有名,在老街買兩個馕;4元一個,很好吃。</h1> <h1>8、去拜城路上看摘辣椒的,不是太曬又想走進地里去看看。</h1> <h1>拜城縣街上走一??,發(fā)現(xiàn)是個很干凈漂亮的小縣城。</h1> <h1>9、博物館上午營業(yè)時間10:00——14:00;開門我們就進去下班才出來,共4層,出來得餓不行了。</h1> <h1>10、溫宿縣神木園也叫天山神木園,也被稱為“戈壁明珠”。</h1> <h1>園中的樹木種類很多,但不知什么原因使它們形態(tài)各異。</h1> <h1>楊樹中間長出一棵杏樹,把楊樹從中間劈開了,取名“民族團結(jié)樹”。</h1> <h1>那些蒼勁的古樹,有的樹倒地后,又從根部生出新枝,筆直向上,長成參天大樹。</h1> <h1>11、出阿克蘇市一路西行,沿途有蜿蜒的河流、黃土相伴,塔里木盆地西北緣的丘陵平原是一派遼遠的荒蕪。臨近烏什縣城,曠野的色彩變得明快起來。</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烏什縣鐘鼓樓是目前南疆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中原風格清代建筑</span></h3> <h1>1942年,共產(chǎn)黨人林基路任烏什縣縣長時的辦公遺址;底座是石頭徹成的基坐;</h1><h1> 鐘鼓樓現(xiàn)已成為烏什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列入保護文物,紅色旅游景點。</h1> <h1>12、燕泉山景區(qū)位于烏什縣城西面,集歷史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身;</h1> <h1>園內(nèi)景色如畫,置身此地,心曠神怡,是南疆著名的旅游度假勝地,享有“天南第一泉”之譽。</h1> <h1>燕泉山景區(qū)內(nèi)“林公亭”為紀念烏什縣兩位林公所建;</h1><h1> 第一位,當年民族英雄林則徐被貶新疆,1845年到烏什視察數(shù)日……戴罪之人,百官迎送,轟動一時。</h1><h1> 第二位,共產(chǎn)黨人林基路;</h1> <h1>乾隆皇帝平定西域準噶爾部之亂,令宮廷畫師郎世寧繪制西域戰(zhàn)圖,同時為永傳后人將此畫制成銅版畫。</h1><h1> 在阿克蘇博物館看到這獻城圖畫,說石雕在烏什縣燕泉山景區(qū),就慕名來烏什。</h1> <h1>天然的九眼泉一字排開</h1> <h1>燕山小長城,過去山上的城墻都是夯土壘成,歲月變遷,原來的城墻大都毀壞,磚城墻是后來加固的。</h1> <h1>陳湯將軍:公元前36年,匈奴單于在古康居國殺害漢朝使節(jié)谷吉,西域副校尉陳湯因情況緊急,私下圣旨,發(fā)兵匈奴;四萬余人從烏什縣出發(fā),北行討逆,誅滅單于。</h1><h1> 隨同單于首級一同送往長安的上疏中寫道“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被公認為漢語言有史以來豪言壯語之首,響徹華夏兩千年。</h1><h1> 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 就是出自這里</h1><h1> 銅像就是紀念這位威震西域的大英雄。</h1> <h1>望河亭:傍晚時刻,在這欣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h1><h3></h3><h1> 西北望別迭里山口,別迭里烽燧,體會“金戈鐵馬邊聲遠,塞外風光盡蒼涼”的意境。</h1><h3></h3> <h1>別迭里烽燧——中國萬里長城西端最尾部,為東漢烽燧,古代軍事遺址。</h1><h1> 古時稱撥達嶺位于烏什縣城西40公里的戈壁灘上;可惜我沒辦邊防證去不了。</h1><h1> 東漢班超平亂曾到這里,唐玄奘(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也經(jīng)過此烽燧,至今仍巍然屹立,外有臺階可至頂部;烽燧離邊境25公里外就是吉爾吉斯坦;(圖網(wǎng)絡(luò)下載)</h1> <h1>13、地球之腎——沙棘林濕地公園。</h1> <h1>熟透了的沙棘映紅了整個樹林</h1> <h1>沙棘是一種落葉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風沙,可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h1> <h1>新鮮的野沙棘果味道是又酸又澀</h1> <h1>14、距阿圖什市75KM,有一座聳立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天門”。</h1> <h1>購票后走3公里石頭路,通往天門的唯一路徑。</h1> <h1>崖壁上布滿了千奇百怪、大小不一像蜂巢一樣的石穴。</h1> <h1>進入河道后,穿越一道又一道幽深的隘口,途中有幾段路需要借助鐵梯。據(jù)當?shù)厝私榻B,以前并沒有這些鐵梯,最早的時候是繩索,到后來是木板,直到現(xiàn)在游客漸漸多了起來才修建了鐵梯。</h1> <h1>天門最早是由英國駐喀什領(lǐng)事館領(lǐng)事艾瑞克·希普頓(Eric Shiption)于1947年發(fā)現(xiàn),直至2005年,美國《ADVENTURE》雜志推薦天門為全球25條最新探險線路之一。</h1><h1> 穿越河道后的轉(zhuǎn)彎處能夠遠遠看到天門像個小窗戶。</h1> <h1>當站在天門的時候,雖然沒有遠看時那樣驚艷,但卻有一種深深的震撼。</h1><h1> 它呈“∩”字型,寬約120米,高約450余米,厚度無法丈量。</h1> <h1>近看天門就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1><h1> 天門豎立在天山與昆侖山的交界之處,背靠昆侖山,面向天山而開,就是說,跨過這道天門的門檻,就從天山跨入昆侖山了。</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措勤县|
柘荣县|
伊川县|
鄂托克前旗|
丹凤县|
九江县|
山阳县|
锡林郭勒盟|
台湾省|
伊川县|
青神县|
彰武县|
玉山县|
南溪县|
德保县|
正安县|
中宁县|
蒲城县|
贡山|
福州市|
云安县|
平乐县|
湖南省|
南投县|
乐亭县|
SHOW|
保德县|
吉林市|
阿尔山市|
哈尔滨市|
临泉县|
东乌珠穆沁旗|
柳州市|
莆田市|
吴桥县|
新乡县|
绥芬河市|
道真|
敦煌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