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首先給各位壺友講述一個故事:</h3><h3>話說是有個人看中了農(nóng)夫家傳的一把紫砂茶壺,并開出了非常誘人的價格給農(nóng)夫轉(zhuǎn)讓,說好第二天錢和貨同時交收。可純樸的農(nóng)夫面對高額轉(zhuǎn)讓價,卻似乎有種占了人家便宜的不安,于是想把那蓬頭垢面的紫砂壺洗刷干凈了,再奉獻到買主面前,以取得心靈上略微平衡。但是農(nóng)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當那人看到洗刷一凈的紫砂壺,那壺他也不想要了,原因是他要買的是帶茶垢的茶壺,如今壺上“珍貴的”茶垢洗掉了,所以他就認為這壺沒有當初的價值了。于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個話題:紫砂壺老壺的價值在于壺上的茶垢嗎?</h3> <h3>我們先說說何為好壺?</h3><h3><br></h3><h3><br></h3><h3><br></h3><h3>一把紫砂壺之所以是為好壺,主要因素不外乎兩方面:</h3><h3><br></h3><h3><br></h3><h3><br></h3><h3>一是先天品質(zhì)好,包括泥料、制作技藝和創(chuàng)意水平等方面,都有上佳表現(xiàn);</h3><h3><br></h3><h3>二是后天養(yǎng)得好。紫砂壺因為材質(zhì)特性的緣故,內(nèi)外表面都會帶有許多細小的微孔。</h3><h3><br></h3><h3><br></h3><h3><br></h3><h3>科學的開壺和養(yǎng)壺,會使這些微孔吸收進充盈的茶氣,并使壺體由內(nèi)而外泛出迷人的光澤。這種宛如抹了油般的自然光澤,就是人們所謂的“包漿”。包漿厚潤,表明紫砂壺不僅泥料質(zhì)地上乘,而且已經(jīng)使用有年。因為劣質(zhì)壺是養(yǎng)不出好包漿的。</h3> <h3>但是,好的包漿也不是靠茶垢堆出來的。茶垢是一種有機物質(zhì),倘若讓它浸潤于壺體表面的微孔而不洗刷干凈,日久勢必腐敗發(fā)霉。這就是許多經(jīng)年不用的老壺,聞之總有一種“霉腐氣”的原因。</h3><h3>養(yǎng)壺誤區(qū)<br></h3><h3>曾有人傳,說老壺所以值錢,是因為它的壺壁內(nèi)吸納了大量的茶葉精華,白開水倒進去也能泡出茶味茶香來。其實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謬傳。試想,倘若有人真拿一把“霉腐氣”十足的老壺,洗也不洗就泡茶給你喝,這杯茶你敢喝嗎?<br></h3> <h3>紫砂壺泡過茶后,必須用茶巾溫水擦洗干凈,決不能讓茶壺外留下垢跡,壺內(nèi)用開水沖洗一遍即可,然后晾干待下次再用。壺的包漿要靠茶氣茶香和時光的浸潤,加之茶壺主人日積月累的摩撫,慢慢養(yǎng)起來。</h3> <h3>待之壺體上的微凸撫平了,微孔充盈了,包漿自然就出來了。許多茶友講究“紅綠青黑白,一把茶壺只泡一種茶”,尚怕因茶的小品種不同而茶壺“竄味”,豈還能讓茶垢壞了茶壺內(nèi)的“小環(huán)境”呢?所以,為什么老壺會值錢,恐怕主要是因為老壺的泥好、工好,并具有一定的歷史和人文價值。</h3><h3><br></h3><h3><br></h3><h3><br></h3> <h3>至于紫砂壺上的茶垢多少,這肯定不是老壺值錢與否的標準。在這里要告訴壺友,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所得,即便因為洗滌茶垢而破壞了老壺的包漿,也不要緊。因為好的壺,用不了多久,也能養(yǎng)出一層新的包漿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市|
如东县|
德昌县|
万山特区|
鹤壁市|
巴林右旗|
曲水县|
昭觉县|
类乌齐县|
莎车县|
龙泉市|
甘德县|
齐齐哈尔市|
西畴县|
大连市|
和静县|
兴化市|
南溪县|
汾西县|
那坡县|
锦州市|
宁南县|
青铜峡市|
北宁市|
南漳县|
宜兰市|
徐州市|
大姚县|
页游|
中西区|
禄劝|
屏东县|
铁岭县|
神池县|
将乐县|
武汉市|
石泉县|
广元市|
鲁甸县|
崇阳县|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