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緣于兒時的耳熏目染,言傳身教,每當(dāng)幕色微晚或黎明初現(xiàn),總見我奶奶虔誠的禮拜佛事。每有功課成績不好,或在外面惹事歸來,(小時候淘氣,打架了,發(fā)個壞了)奶奶總是讓我跪在菩薩面前祈禱好的成績,或懺悔自己的錯誤。冥冥之中,感覺思想的升華,好成績必須用心鉆研,燈下用功(那時是煤油燈,電燈少),功夫用到家才可以。和同學(xué)們有嬉戲弄傷,自己審慎,下次一定要小心,所以養(yǎng)成了從小就寡言少語。直至后來參加工作,都還天真的像個孩子。</h3><h3><br></h3><h3>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xué)習(xí),每每遇到不順心不順利的事,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每每稱念佛號,無不應(yīng)驗,一一化解。從而更堅定自己的信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風(fēng)順,任何喜怒哀樂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人必須經(jīng)歷的,沒有辦法俞越的。沒有逆境,沒有磨難,順境中永遠(yuǎn)成不了佛。也就是成不了事的。順境中自己的智慧永遠(yuǎn)沒有提升。</h3><h3>只要相信因果,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解決不了的問題。相信因果,思想就不會茫然。</h3><h3>明白了,佛說的放下的意思,放下,是放下妄想和執(zhí)著貪念,不是放棄責(zé)任和義務(wù)。</h3><h3>五臺山很早是個傳說,對于我那時真是可想不可及的事。知道是佛教圣地,路途遙遠(yuǎn),可說千山萬水,交道不便,想親近,可是不得其法,只是嘆自己福報太淺吧,現(xiàn)在好了,高速直達(dá),黃驊驅(qū)車4小時左右就到了。真是感恩祖國,越來越富裕。國富民安吧。</h3><h3>機緣到了,五臺山是自己每年的打卡地,也在五臺山發(fā)愿,有生之年每年一次,不光是五臺山風(fēng)景秀麗,更主要是讓自己每年心靈有次洗禮,提高自己學(xué)佛的境界。每次去都是心靈的洗刷,都有新的認(rèn)識提高。</h3><h3>每次去都有殊圣的機緣,見了佛光,見過雨后的日出,雖然短短的幾分鐘,也是佛陀對我們遠(yuǎn)道而來的信眾的眷顧吧。在斗母洞聞聽師傅言簡意駭?shù)姆ㄕZ聆訓(xùn)。殊圣總總,法喜快樂。南無阿彌陀佛。</h3>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qū)總面積達(dá)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中臺翠巖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斗峰)環(huán)抱整片區(qū)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故而得名。<br> <p><br></p><p>五臺山,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hǎn),中華十大名山之一,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nèi)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p> <h3><font color="#010101">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于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征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font></h3> <p>一次五臺山,因緣五百年。所以也有說能來五臺山,起碼要修七輩子的福報。如果福報不夠,就會有很多業(yè)障現(xiàn)前。</p><p><br></p><p>《文殊經(jīng)》云:“若人聞此五臺山名,入五臺山,取五臺山石,踏五臺山地,此人便有福報,積累功德,超四果圣人。”</p> <p>五臺山,也叫清涼山,佛教中地位極高,與尼泊爾藍(lán)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四十五《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于中止住。現(xiàn)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p><p><br></p><p>是唯一一個佛經(jīng)中有明確授記的地方。</p><p><br></p><p>在中國,五臺山與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象征圓滿無礙的般若智慧<br></p><p><br></p> 《大唐潤川句容縣大泉寺新三門記》中亦謂:“今天下學(xué)佛道者,多宗旨于五臺,靈圣蹤跡,往往而在,如吾黨之于丘門也。”<br><br>五臺山不經(jīng)有漢傳佛教的各宗派傳承弘揚,藏傳佛教同樣在五臺山延綿數(shù)百年。 <h3><font color="#010101"> 文殊菩薩 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所以又稱為文殊 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zhí)金剛寶劍,斷一切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金剛座 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處入金剛?cè)Φ兀輾绲臒勒虾退隙髲卮笪颍捎谌虢饎偠ǖ木壒剩说胤Q為金剛座。五臺山與菩提迦耶、噶陀寺并稱為世界三大金剛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五臺 古德們說:五個臺是報身的五蘊清凈為五種智慧而自現(xiàn)五方佛。中臺是毗盧遮那佛;東臺是意自現(xiàn)的不動佛;南臺為功德所現(xiàn)的寶生佛;西臺是無量壽佛;北臺系事業(yè)的化現(xiàn)不空成就佛。</font></h3> 佛教鼎盛時期,這里是世界的佛教中心<br><br>佛教誕生與印度,興盛與中國,唐朝是世界佛教的鼎盛時期,這使的五臺山求法者絡(luò)繹不絕,五臺之靈鷲峰其興盛程度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印度的靈鷲峰。 <h3><font color="#010101">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gòu)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東臺 ——“東望明霞,如波似鏡”,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上有望海寺供聰明文殊菩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東臺望海寺大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東臺頂還有一洞,名為那羅延洞,是五臺山少有的殊勝之地。據(jù)說當(dāng)年六世達(dá)賴曾三次在此閉關(guān),法王如意寶在此閉關(guān)時親見了文殊菩薩。</font></h3> 北臺 ——“狀似斗杓,高峻插天”,名葉斗峰,海拔3061.1米,上有靈應(yīng)寺供無垢文殊菩薩。<div><br>北臺又被稱為華北屋脊,是華北地區(qū)的最高峰,遠(yuǎn)望其山巔,呈馬鞍形,佛教譽為一佛雙頭的共命鳥。臺頂天氣異常寒冷,9月見雪,4月解凍,臺上更是有著萬年不化的冰。</div> <h3><font color="#010101">西臺 ——“月掛峰顛,儼然若懸”,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上有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菩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南臺 ——“蒼翠明麗,燦若錦緞”,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上有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菩薩.</font></h3> 中臺 ——“雄曠壯闊,翠靄浮空”,名翠巖峰,海拔2894米,上有演教寺供儒童文殊菩薩。<br><br>一代詩宗元好問驚嘆:“此景祗應(yīng)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說的便是這中臺翠巖峰。 <h3><font color="#010101">大朝臺是指轉(zhuǎn)遍五座臺頂,朝拜五尊文殊菩薩。而小朝臺則去往黛螺頂,由于人們把各個臺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來到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臺項,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因此,人們將朝拜黛螺頂稱為“小朝臺”,虔誠的佛教徒甚至一步一叩地完成朝臺之路的。</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化|
宜兰市|
兰考县|
于都县|
枣庄市|
苏尼特左旗|
武乡县|
韩城市|
焉耆|
哈尔滨市|
汉阴县|
鹿泉市|
贺兰县|
织金县|
蕉岭县|
麻栗坡县|
萨嘎县|
罗江县|
昌宁县|
类乌齐县|
曲阜市|
县级市|
扎兰屯市|
垣曲县|
疏勒县|
武隆县|
丽水市|
论坛|
荔波县|
于都县|
双柏县|
卫辉市|
金溪县|
玉屏|
合川市|
宁夏|
柳林县|
筠连县|
道真|
绥中县|
望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