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不論春夏秋冬,怒江大峽谷始終充滿著神奇和神秘,令人神往。今年是祖國70周年華誕,為飽覽祖國大好河山,來自深圳珠海的六個旅友相約走進怒江大峽谷,走入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區,重走當年的茶馬古道。</h3> <h3>第一天:騰沖到老姆登途徑六庫,怒江州府六庫驅車向西大約30公里,就是澡塘會所在的野溫泉了。聽司機老胡說,“澡塘會”是怒江地區傈僳族一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盛會。在每年的大年初二起,住在高山峽谷的傈僳族人都要背著毯子、被子,帶著食材和炊具,相約來到怒江邊有溫泉的地方泡溫泉,寓意能洗去一年的污穢,迎來新一年的吉祥。當我們走到江邊時還能看到以前他們搭的簡易竹棚,雖然現在已殘舊破損,但也看得出當年的盛況。因為是露天的,我們只能泡泡腳,我們把腳丫子慢慢地放到那小小溫泉池中,沒一會腳丫就幾乎燙熟了。不過看著奔騰的怒江水和天上的藍天白云,還是蠻愜意的。</h3> <h3>用簡易石砌的十多個溫泉澡池子</h3> <h3>我們爬上山準備體驗“溜索”。來到怒江,不體驗一下溜索是很遺憾的事。</h3> <h3>以前在云南,許多村子坐落在大山之中,被大江環抱,十幾年出行只能靠溜索飛渡。為了去上學,怒江兩岸的人在六七歲大的時候就學會了用溜索過江,如演雜技般的飛越峽谷。有些溜索高達一二百米,下面就是深山峽谷,滔滔江水。在政府扶持和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一座座跨江的愛心橋架起來了。溜索不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h3> <h3>途徑一家珠海怒江扶貧協作的商貿公司,一名女工一邊帶孩子,一邊在加班縫制棒球??。她的制服上印著醒目的“怒江 我能”!希望通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她們自身的努力,讓更多的怒江勞動力在本地就能就業,好好學習技術,改善生活條件。</h3> <h3>老姆登村座落在碧羅雪山半山腰上,村寨對面是高黎貢山自然風光。我們傍晚到的,參觀了老姆登教堂,夜宿老姆登150客棧。</h3> <h3>在山腰上的基督教堂,念一下“神深愛世人”的大字,真的會給人一種超然物外、與天相通的感覺。</h3> <h3>到老姆登的時候已是黃昏,所有客棧和飯店的晚餐均預訂完,沒辦法的情況下找到朋友幾年前入住的姐妹花客棧,軟磨硬泡終于讓老板娘暫時騰出廚房給我們自己做飯。好在我們有大廚順溜哥,因地取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晚餐終于半個小時內搞定。</h3> <h3>有圖有真相,這就是滇藏線上改良的粵菜。大廚做的飯菜就是香啊!</h3> <h3>飯后老板娘一亮嗓子把我們驚呆了,原來她就是當地有名的“百靈鳥”。</h3> <h3>第二天一大早,一對游客父子在觀景臺上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國》,愛國情懷油然而生,旁邊的我們也情不自禁地和起音來。</h3> <h3>明天是祖國七十歲生日,普天同慶。在老姆登觀景臺上翩翩起舞。</h3> <h3>上午從老姆登出發,去廢城知子羅。它曾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也曾是繁榮的碧江縣城。后來,怒江州府遷移到瀘水市六庫鎮,碧江縣也被撤縣,這里一度從繁榮的城市成為空虛的村莊,被人們傷感地稱為“廢城”,也叫記憶之城。</h3> <h3>知子羅就在碧羅雪山半山腰上,曾經,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和集市之一。</h3> <h3>這里的每一處殘壁斷垣,都凝固著一段難忘的歲月。</h3> <h3>村里還保留著那個六七十年代的印記,口號標語和偉人頭像,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紅色的年代。</h3> <h3>各種擺拍,積極響應墻上毛主席說過的話:“基層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h3> <h3>知子羅村所有建筑都保持著六七十年代模樣</h3> <h3>廢城里的裊裊炊煙</h3> <h3>這里的村民熱情淳樸,見到外人都會微笑地點點頭,問我們從哪里來,招呼進去坐坐,喝喝她家釀的苞谷酒。</h3> <h3>這里的村民多數種核桃樹,這個時候正是收成的季節。熱情的村民也送了些核桃給我們。</h3> <h3>沿著臺階向上,迎面走來一個買菜歸來的老村民。據說碧江縣撤消后,很多房子空了下來,于是當地政府把房子分給了住在周邊的村民。</h3> <h3>突然發現老伯的手特別黑,原以為是煙熏的,后來同行的老張提醒我是剝新鮮的核桃果造成的。</h3> <h3>這種對比讓人很震撼,原來我們吃的每一顆核桃是這么來的。</h3> <h3>往貢山路上經過傈僳之根—“石月亮”,就是圖片中遠處山峰那個小小的圓形穿洞。可惜被云遮住了一點點。</h3> <h3>觀景臺上一對傈僳族母子,母親特別美麗,兒子也很可愛,一直往我嘴里塞雞腿。</h3> <h3>讓世界燦爛的不只是陽光,還有母親看著孩子時的微笑……</h3> <h3>到貢山已是下午三點多,伙伴們趕緊換裝,同穿國色,跑到怒江邊錄制一段小視頻。因為明天就是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我們祝福祖國繁榮富強!國泰民安!生日快樂!</h3> <h3>第三天:一大早從貢山出發前往獨龍江,體驗最美的掛壁公路,一路拍攝高黎貢山的原始森林,各種野花、灌木、霧氣繚繞的山林,獨龍江大峽谷絕對是云南最后的一片凈土。</h3> <h3>國慶剛剛開放的獨龍江隧道全長6.7公里,隧道里的光帶特別美,我們像穿過一條長長的時光隧道。過了隧道車子一直在大山里走,左邊是云霧繚繞的山谷和叢林,右邊是峭壁,原來白天也可以夢游仙境。</h3> <h3>騰云駕霧的感覺</h3> <h3>隨著隧道的開放和最美公路的修建,獨龍江這多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秘境之地正悄悄向世人展露出美麗的容顏。</h3> <h3>我們入住獨龍江特色小鎮,下午就去山里尋訪獨龍族紋面女。獨龍族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人口僅五千余人,絕大多數生活在相當封閉的獨龍江峽谷地區。婦女紋面,是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對于這一習俗,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獨龍族紋面女的傳統已經失傳,現在獨龍江的紋面女大多是70歲以上的老奶奶。</h3> <h3>一步步走過獨龍江上的“普卡哇”鐵索橋,感受左右搖搖晃晃的心驚膽跳。臉上還要故作鎮定。</h3> <h3>跟混濁的怒江水相比,獨龍江的水特別綠。</h3> <h3>中緬邊界的哈滂瀑布,也叫月亮瀑。</h3> <h3>在中緬邊境,獨龍江人民身披七彩獨龍毯,載歌載舞歡度祖國70周年華誕。</h3> <h3>激情澎湃的我們也一起舞起來</h3> <h3>第四天:早上從獨龍江出發,途徑滇藏分界處,中午到了丙中洛。</h3> <h3>這里是怒江峽谷深處難得一見的開闊臺地,四面環山,面積約15平方公里。</h3> <h3>這是茶馬古道必經之路,素有世外桃源之稱。</h3> <h3>下午爬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的貢當神山,俯瞰怒江第一灣和貢當神田。丙中洛壩子也一覽無余。</h3> <h3>怒江第一灣。常言道:“不到第一灣,白來怒江游”。</h3> <h3>半島上的坎桶村,怒江第二灣桃花島上的扎那桶據說也很美,朋友們春天來的話可以去看看。</h3> <h3>第五天:從丙中洛坐車到秋那桶,徒步到霧里村吃午飯,秋那桶藏式小屋特別有特色。這徒步路線特別美,尤其是那段茶馬古道。建議晚上住霧里村。霧里村出來后到貢當神田下欣賞秋收景象。小伙伴們又各種造型和美拍。</h3> <h3>秋那桶村是怒江峽谷北段的最后一個村。走進秋那桶,就像來到一個沒有喧嘩、沒有雜色的世界。古樹、梯田、木屋、柵欄、玉米地等,錯落有致。</h3> <h3>因地制宜,家家戶戶的木樓梯。看著簡易,其實很好用的。</h3> <h3>路上好多從樹上掉下來的核桃</h3> <h3>偶爾有村民和攝影愛好者經過</h3> <h3>因秋那桶車都沒法開上去,上學的孩子們只能到山下坐車。</h3> <h3>身后的小路就是茶馬古道精華段</h3> <h3>從秋那桶一路徒步過來,右邊有一條小叉路往江邊走,這里有一段特別狹窄的廊道式古道。是驢友們滇藏徒步路線中最經典的一段。窄路僅供一只馱滿貨物的騾子行走,稍有不慎失蹄,就會連貨物一起掉到旁邊深深的峽谷江流之中。可以感受到這條道路的艱辛。</h3> <h3>這一段鑿于懸崖峭壁的1.5公里茶馬古道 ,是霧里村與外界唯一的通道。走在巖石上鑿出來的羊腸小道上,仿佛聽到以前的馬蹄聲在空谷中傳響。</h3> <h3>懸崖峭壁上的石頭片,可做瓦片用。</h3> <h3>徒步茶馬古道精華段,一路沾花惹草。</h3> <h3>路的盡頭就是“霧里村”。怒族過去叫“翁里”,意思是“一個像鳥窩的地方”。</h3> <h3>霧里村和丙中落的瓦頂全是用山崖上的石頭片鋪的</h3> <h3>溪邊有個綠色生態水磨坊</h3> <h3>約60戶村民傍水而居,只在深山,處世不爭。這種寧靜美麗讓我們驚嘆。建議從秋那桶徒步走茶馬古道過來,可在霧里住上一晚。</h3> <h3>這里古樸自然,原始的似乎未被開墾,村莊在凡間,卻不染塵埃。</h3> <h3>置身霧里,心境清明,雜念俱消。</h3> <h3>下午從霧里回丙中洛路上,被貢當神田的美景迷住了。</h3> <h3>霧里回丙中洛,經過氣勢磅礴的石門關。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雖然現在公路修通了,但仍有馬幫進入丙中洛。</h3> <h3>第六天:早上與丙中洛依依惜別了,它就像一處與世隔絕的怒江大峽谷中的“香格里拉”留在了我們心里,希望這里永遠是這么的和睦、寧靜、純天然……</h3> <h3>從丙中洛出發去茨中村,茨中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境南部距升平鎮80公里的瀾滄江兩崖,是個依山面水,美麗幽靜的小山村。這里果樹成蔭,每當秋季時節,走在路上偶爾會有水果砸在頭上。據來過的朋友說,以前有層層金燦燦的梯田特別美,因附近修建水電站的村民全搬過來安居,所以現在全被水泥房子取代了。</h3> <h3>邊走邊現摘板栗??因茨中位于瀾滄江河谷地帶,海拔僅1900米,氣候溫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從不落空。</h3> <h3>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果樹和葡萄,連仙人掌也長的像棵小樹,還結果呢。</h3> <h3>到了茨中村,領隊梵歌的朋友五七哥哥和嫂子已備好一桌好菜等著我們。</h3> <h3>五七嫂子非常賢惠能干,除了下田干農活,還會做包子、薩其馬、云南月餅,還會釀葡萄酒和做豆腐。她的手指因長期剝新鮮核桃已逐漸染黑了。</h3> <h3>在好朋友五七家體會藏民生活!穿上藏服來張美照</h3> <h3>太好玩了</h3> <h3>家家戶戶釀完葡萄酒都用這種大桶裝著 。使用的都是當年法國傳教士帶過來的葡萄種子和傳統釀酒方法。茨中的葡萄品種叫玫瑰蜜,據說并不好吃,個小、偏酸,釀出的葡萄酒卻非常好喝,口感比我們平時喝的紅酒甜一些,有些淡淡的玫瑰氣息,連我這平時不愛喝酒的都覺得好喝。</h3> <h3>茨中村中間,矗立著一座法國天主教堂,這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德欽茨中天主教堂。</h3><h3><br></h3> <h3>我們聽神父講教堂百年的歷史</h3> <h3>茨中天主教堂為磚石結構法式(哥特式)建筑,整體成十字形,是附近最大的教堂。登上鐘樓,茨中景色盡收眼底,還可觀覽四周群山。</h3> <h3>下午來的時候被朋友抓拍到一束耶穌光</h3> <h3>第七天:早上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五七哥哥家。走前還訂了他家釀的葡萄酒和苞谷青稞酒。</h3> <h3>最后一天入住香格里拉獨宗格古城的無塵精品客棧,就在四方街附近,性價比高,而且她家的床上用品像五星級酒店般的舒適。下次來還住這里。</h3> <h3>到龜山公園轉轉據說全國最大的轉經筒</h3> <h3>逛逛古城夜市,因假期快結束了,游人不多了。</h3> <h3>雖然公路已基本修好,但路上還是有些地方很驚險。這次能平安順利走完全程,全靠馬鍋頭的兩大帥鍋“老虎”和“船長”的一流車技和貼心周到的服務。</h3> <h3>怒江旅游局朋友推薦的馬鍋頭租車公司確實很靠譜,不但車況好,車隊的技術也好。朋友們來怒江或云南玩都可以找他們哦。</h3> <h3>未接觸怒江之前,怒江是神秘的;接觸怒江以后,怒江是神奇的;深入接觸怒江以后,怒江又是神圣的。因此,只走一次怒江是不夠的,以后還會再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桂东县|
奇台县|
华池县|
神木县|
越西县|
姜堰市|
延边|
新兴县|
大安市|
富平县|
宝应县|
左贡县|
五寨县|
钦州市|
北辰区|
宜春市|
越西县|
云南省|
日土县|
依兰县|
东兴市|
武山县|
长兴县|
通山县|
普宁市|
岗巴县|
元谋县|
图木舒克市|
德昌县|
阳江市|
江孜县|
广元市|
普定县|
广南县|
克拉玛依市|
嘉义县|
曲沃县|
和林格尔县|
金湖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