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命中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和夢想:年輕時必須斗志昂揚,金戈鐵馬,馳騁職場。成也罷,敗也罷,都是一場人生經歷;中年時就應該安身立命,要考慮上下老幼,又不能丟了自己的志趣追求,太平盛世,好歹得活個痛快;人到暮年,淡漠名利,衣錦還鄉,歸園田居,自古以來就是人生最高境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像我這樣布衣階層,有幸生活在這個國家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時代,哪怕一介體制外草民,并無特別才能本事,卻也憑借國運昌盛而豐衣足食。如今人到中年,也可以在精神層面有自己的追求。于是總想跟藝術沾點關系,附庸風雅一番。無奈天資不足,又缺毅力,琴棋書畫無一樣敢沾染。而后發現攝影似乎跟藝術有點沾親帶故的,于是不惑之年開始敗家玩攝影。風光花卉玩了幾年,發現天朝“十億人民九億師,還有一億當主席”,但凡著名景點都人頭攢動,沒法玩了。某次偶然機會踏入門檻高的野生動物攝影領域,那是高大尚說法,其實主要是拍鳥。沒想到這種題材毒性大,一進去就難以自拔,從塘拍到野拍,癮越來越大,花銷越拍越多。拍鳥,真是一條不歸路!</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甘南,從漢語語義角度理解,其實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地名。從地理學角度來看,甘南位于甘肅西南部,是苦寒之地甘肅最富饒的地方,這里自然風光美麗,物產豐富,對得起“甘南”這個名字。</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早知道“甘南”這個地名是高中地理課本上,開始關注甘南是十年前,那是國內自駕游如火如荼的時代。我在那個時候加入車友論壇,結識各路自駕游愛好者,在他們的帖子中領略了甘南的人文景觀。可惜人在壯年,要考慮的事情太多,生活如一地雞毛。除了2013年抽空20天自駕跑了一趟青藏高原,竟然沒有時間安排去甘南。沒想江湖夜雨,十年過去了,卻因為拍鳥得以實現甘南之旅。可見人生有些事情其實不必太在意一時得失,只要活著,就有機會實現的一天。</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拍鳥圈,甘南是野拍圣地,那里是中國特有的四大馬雞之一藍馬雞的棲息地。在中國1500多種鳥類中,我偏愛拍攝雉類,尤愛四大馬雞。古人認為雞有“五德”,是鳥類中少有的被賦予文化屬性的野雞,這種文化因素影響我拍鳥審美觀念。</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7年是中國農歷生肖雞年,在鳥類攝影圈拍雞是當年的主題,鳥人們聞雞起舞,看雞就興奮。我在這個拍雞熱潮下走馬神州一口氣拍了18種雉類。并在當年十一月去了川西甲根壩,拍到第一種馬雞——白馬雞。</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第一次在甲根壩阿加溝看到野生白馬雞就被馬雞特有的氣質給震撼了!世上居然有如此漂亮的野雞,一身潔白的羽毛,輝藍色的尾羽,氣定神閑,游走山谷。</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而后知道馬雞是中國特有雉類,藏馬雞、藍馬雞、白馬雞分布在高原藏區,褐馬雞盡分布在山西黃土高原山林里。褐馬雞因為數量稀少,已躋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他三種馬雞均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其時有了拍攝四大馬雞的想法。</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年年初看了南岳后山人的一篇甘南藍馬雞的帖子,那雪地中奔跑的藍馬雞,那雪白背景中的一抹藍,我徹底給藍馬雞征服了!竊以為藍馬雞是四大馬雞里顏值最高的。</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甘南則岔,山高路遠,加之藍馬雞純屬野拍,拍到的機會小,拍好的機率更小,故一向去甘南拍鳥的人不多。所以兩年來由于天時地利人和的關系,我甘南之行一直未能成行。今年的國慶期間,我看看有七天自由時間,也找到兩個志同道合的東北鳥友,至于則岔保護區的張局長幾次說藍馬雞不穩定不好拍,也管不了這么多,既來之則安之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國慶那天,我從廣州直飛蘭州中川機場,九點半左右就坐上早到一天的兩位鳥友租來的雪佛蘭科帕奇四驅車,下午五點多才到了碌曲縣城。晚上和則岔保護區張局長一起吃飯,了解藍馬雞的情況。張局長的鳥情介紹讓人沮喪,但也未能澆滅我對藍馬雞的拍攝熱情。我相信拍鳥,尤其是野拍,存在一個玄學現象,沒到離開都不能說沒有希望。</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則岔溝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溝,則岔在藏語為“則倉”,“則”意為羚羊,“倉”意為家,“則岔”就是羚羊家園的意思,可見此后曾是珍禽異獸的家園。火燒溝是東西走向的一條支溝,幾戶藏族牧民木屋散落在溝中,他們夏天在山頂牧場游牧,冬天才到谷底居住。而藍馬雞就在這里幾戶村落附近出沒。</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是夜碌曲縣城秋雨綿綿,一度讓我憂心不已。早上四點左右就醒了,看了幾篇相關文章。熬到六點,三人離開賓館出發則岔,在張局長家路口接上他,我開車,在黑夜里慢慢駛向則岔保護區。離則岔十幾公里的地方,水泥路沒了,開始十幾公里的炮彈坑路,盡管租的是四驅車,我開車也算慢的,底盤還是偷偷地跟大地接吻幾次。七點半左右,終于來到則岔火燒溝。</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則岔火燒溝的綿綿秋雨,讓藍馬雞藍得更深情、更奪目,更震撼人心。鳥人夢寐以求的雨絲版被我唾手可得。</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們與藍馬雞每一次邂逅,都是我們滿懷熱情,藍馬雞視若無睹。這其實就是野生動物攝影的魅力,你永遠不會得到它們奇跡般的溫暖回應。</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借助長焦鏡頭,保持距離,也許是最好的交流方式。</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兩天時間里,我們在不同地方叢林中與五群藍馬雞相遇,然而機警的野生藍馬雞始終和我們保持一定距離,那種若即若離的關系比戀愛關系不確定一樣讓人難受。從拍攝角度來說也是不理想的。正當我們帶著惆悵離開則岔的時候,一群藍馬雞鬼魅般的出現在路邊草地上,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功夫!</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面對這群貌似從天而降的藍精靈,我們三人都驚呆了!仿佛一道佛光照過來,我們屏著呼吸,緊張地操作機器,手忙腳亂地定格自認為完美的瞬間。</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分鐘的邂逅,留給我的也許是一生的美好回憶!</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沙棘</h1> <h1>黑喉紅尾鴝</h1> <h1>翻過這個埡口,就離開則岔保護區了。</h1> <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兀鷲其實也是則岔的主角,它們盤旋在則岔的天空,君臨天下。然后在驚艷四射的藍馬雞反襯下黯然失色。天道公平,損有余而補不足。給了你兇猛的精神就奪走你漂亮的外表,給了你漂亮的外表就不賦予你兇猛的勇氣。</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高山兀鷲樣子丑陋,但志存高遠,能飛越喜馬拉雅山。</h1> <h1>高山兀鷲</h1> <h1>兀鷲</h1> <h1>胡兀鷲</h1> <h1>2019年國慶期間攝于甘南則岔保護區</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托里县|
漠河县|
和硕县|
仁化县|
雅安市|
绩溪县|
株洲市|
盐津县|
顺昌县|
崇仁县|
天台县|
万载县|
许昌市|
富宁县|
朝阳区|
四子王旗|
秭归县|
永州市|
汉寿县|
望城县|
镇赉县|
临漳县|
大荔县|
巴中市|
临海市|
太谷县|
前郭尔|
沐川县|
邵阳县|
建宁县|
文安县|
崇信县|
阳朔县|
淳安县|
天气|
雅江县|
漳平市|
泸水县|
安福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