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長久以來,一直想寫一寫我的父親,特別是父親節這天,這種愿望更加強烈,每一次想要落筆,卻又始終無成,因為他雖然平凡,但又很獨特;他身份雖然卑微,但父愛偉大厚重不可菲薄。拿起筆,腦海里一下子涌現太多的回憶和太深的情感,有敬佩,有感動,有悲壯,也有太多誤會和委屈。我對父親的感情真的是愛恨交加,有些復雜,但隨著時光推移,如今怨恨不在,只有孝敬和感恩的份了,畢竟血濃于水。</h3> <h3>父親生于一九五一年春節,那是一個風風雨雨的年代,也是一個風風火火的時代。父親有兩姐兩妹,是單傳男丁,正所謂蟈蟈腚上一根毛,備受爺爺奶奶的寵愛,爺爺是一個鐵面無私的老黨員,十幾歲就當了大隊長,曾經以一雙鐵掌打傻了淘氣的大姑,也曾一個耳光讓聰明的小姑聾了好幾個月,卻從沒聽說爺爺打父親的事情,可見父親年幼時在家中待遇不錯,當然,在那個饑一頓飽一頓的年代,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再嬌慣的孩子,也不會有一個多么美好的童年,據說,父親五歲那年,高燒不退十幾日,家里沒錢治病,用了很多土方子也治不好,下巴都燒爛了,最后總算硬挺過來了,奶奶說父親是撿了條命,但下巴上也留下了縱橫交錯的深深的疤痕。</h3><h3>父親從小就聰明過人,確切地說,他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這一點,可能是遺傳了奶奶的基因(沒讀過書的奶奶卻不是目不識丁,她過目不忘,而且心算極強,理解能力驚人,父親那一輩和我們這一輩都是聽著她講的故事長大的,各種歷史故事、民間傳奇,四大名著,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父親六歲上學,一直到高中,每次考試都是第一,父親說他的人生里沒有第二名這個概念。父親少年得志,學業優異,“仕途”也是青云直上,據他講述,小學一年級還啥班干部也不是,下半學期因為班長在自習課上喧嘩影響了他學習,被他趕出了教室,老師回來問明原因,父親便成了班長,緊接著少先隊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從三道杠到五道杠,十二歲的他,小哨子一吹,四鄉八村的小屁孩、大小伙(據說還有十七八歲的)都得到他面前報道,父親十六歲時作為青年代表全縣演講,據他說,沒用草稿滔滔不絕地對面幾千人講了4個小時,臺下都有人曬暈了。父親高中沒畢業就參加了工作,組織上保薦他上大學,他拒絕了,他想早點工作為家里分擔生活壓力。父親憑著自己過人的才智和學習勁頭,沒過多久變成了技術骨干,十八歲便成了車間主任,沒過多久便成了廠子的頂梁柱。據說,當時國內幾乎沒有翻斗車,父親挑燈夜戰研究圖紙,克服困難條件帶領工人造出了兩輛翻斗車,被北海戰隊選中買去了,還回贈了一車鋼材作為獎勵,對于一個鄉鎮工廠來講,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隨后父親更是人生得意,廠里重點培養,什么濰柴、蒙陰軍工廠等工業重地都次實地學習過。之后,父親在廠里不僅是業務骨干,幾乎成了品牌,臨沂、日照等地的工廠遇到相關技術難題都會邀請父親去親自解決;當時的父親威信極高,據說,他看著哪個人笨、哪個懶,哪個貪,甚至哪個不順眼,跟廠長說一聲,立馬就將那人辭退,或者把那人調到別的車間離父親遠遠的,在廠里,王師傅最大,廠長其次。父親眼光獨到,要求極高,很多人爭相做他的徒弟,但父親只收了幾個精明強干的小伙子(據說后來都成了大型國企的骨干)。對于這些父親年輕時的光輝歷史,我都是他口述和周圍的人拉閑呱得知,或許有些夸張和吹捧,但我也見證過父親的一些小作品:爺爺的獵槍就是父親做的,槍長一米半,槍托漂亮,外形流暢,很像抗日劇里的狙擊步槍,那時鄉下的獵槍土炮很普遍,父親說,他做的獵槍跟其他獵槍最大的區別是槍簧,正宗的德國制機槍彈簧截了三分之一做成的,性能較穩定,威力也格外大,父親說,他試槍的時候在樹林里的兩棵樹之間掛上一塊大油布,然后在八十米開外瞄準開槍,槍內的鐵砂全部打上油布留下彈孔,無一例外;小時候爺爺用這槍沒少打水鴨給我吃,后來槍械管制,上繳了,我還經常夢見這桿槍。還有,家里至今還在的電燈座,鐵底銅柱,底盤雖是鋼鐵但是鏤空,銅柱更是外形美妙,還刻有紋飾,很有歐洲文藝色彩。家里的壓井,也是父親的杰作,別人家的壓井大多是挖的,或者鉆機鉆的,而我家的井是父親召集了一些廠里的小伙子,把廠子最大的鋼材削成尖,然后五花大綁運到家里,在父親的指揮下十幾人用了杠桿、滑輪等等方法,硬在院子里戳出了一口井,井水旺盛,水質甘甜,近四十年了,至今不變,成為我家一寶。在那個機械全靠進口的年代,在零部件急缺的時候,他會親自鉆研制作各種精密零件,依靠字典的幫助,攻克英制長度的換算,一次次的創造都讓青島的專家前來學習。我家的牛車也與眾不同,不管牛鞍牛套還是牛車清一色的三角帶以及標準的鐵環掛扣,透著一股工業氣息,比傳統的捆綁式牛車要簡便、牢固、上檔次。</h3> <h3>父親32歲那年,正是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毅然決定辭職回家,貸款辦起了鄉村企業。那是一個規模較大的面粉廠,廠房是租用的是大隊里的一排瓦房,共8間屋。廠房的改造,機器的安裝,線路鋪設以及倉庫防水都是父親一人完成的。80年代初,開辦這么個企業是非常轟動的事情,當時縣委書記都親自來參觀,父親也由“王師傅”變成了“王廠長 ”。父親當時也算是豪情萬丈,躊躇滿志,我還依稀記得過年貼在廠房門上的對聯都是父親自編自寫,什么“機器一響,黃金萬兩”“面白如銀,利村利民”等等。無論父親開辦廠子的初衷是什么,但對于當時的家鄉環境具有歷史意義的,人們不用再推磨了,又慢又累,面的口感也不好,而用麥子換我家的面,省時省力也便宜。特別是做面食小買賣的,有些都是從沂水、莒縣的大老遠的地方來買面,為了討好父親,他們經常帶著糖果給我吃,那時候我的牙因為吃糖都是蛀牙。父親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生意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樣順利。偏僻落后的家鄉,斷電幾乎是每天都發生的事情,有時候一停電就好幾天,嚴重影響生產;再加上賒欠的人越來越多,賬目越來越大,都是鄉里鄉親的,他們想賒欠,父親也不好意思拒絕,欠了不還,就說沒錢沒糧,父親也沒辦法,就這樣形成了太多的壞賬,有時候資金周轉都很困難。面粉廠開辦了幾年就停工了,幾年下來,沒掙到多少錢,但好歹把貸款還清了,而廠房和機器一直閑置在那里,直到1995年,兩個姐姐讀大學需要大筆學費,父親才忍痛舍愛將多年的心血廉價賣給了別人。面粉廠停工后,父親沒有再回工業,而是死心塌地的種地干活,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迫于生活壓力,自己家分的田地已經遠遠不夠支撐我們的學費和家庭支出,父親和母親每年都會租很多的田地來種,直到現在他們還種著十幾畝地,父母一輩子干了別人四輩子的活,他們已經停不下來。父親的人生大體上是這樣的,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畢竟他憑著自己的本事做過他想做的事情,輝煌過,驕傲過,擁有一些可以慰藉自己的回憶。</h3> <h3>年過而立的我也常常回憶我和父親之間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我剛懂事的時候,我挺不喜歡父親的,其實父親長得還不錯,眉清目秀的,可能是因為我覺得他下巴的疤痕太猙獰,每次見到他都有些害怕。父親也沒有因為我是男孩格外寵愛我,相反每次我跟姐姐打架,父親都向著姐姐,不管什么原因都對我訓斥,有時甚至打罵,父親的這樣做的理由也很特別,他說女兒打不得,萬一以后出嫁了不回娘家門了怎么辦?兒子就不一樣了,怎么打也是自家的,為此沒少挨冤枉揍。</h3><h3>在我印象中,父親是一個極其節儉的人。我從沒記得他買過新衣服,多少年來一直穿著在工業時的老工作服以及結婚前的一些衣服,不是帶著補丁就是開著口子露著肉。我從小到大,他沒給給我買過一個玩具(倒是給我做過不少),沒給我們姐弟買一次水果零食等小孩子愛吃的東西。因為父親的節儉,周圍的人都說父親摳門,小時候我為此覺得怪丟人,現在想想,父親如果不那么節儉持家,也許我們也不會有機會都能上大學。</h3><h3><br></h3><h3>父親很勤勞,他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地里沒有農活的時候,他也會每天不停息,不像大多數人,穿著棉襖蹲在墻邊下棋曬太陽。而且他容不下周圍的人懶散,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他忙著絕對不會讓我閑著,這一點,是我最煩的。父親這輩子基本上都四五點鐘就起床忙這忙那,每次都會叫我起床,如果叫三遍我還不起床,他就火冒三丈,有一種要拆了我的意思,這種狀態一直現在,那感覺好像我睡懶覺是對他的不敬似的。我跟父親的矛盾,也大多因為干活的事。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大人下地干活,父親總是用大人的體力和忍耐力要求我們。我挨過最慘的一頓揍就是在田地里,我12歲那年暑假,家里種了好多的萬壽菊,萬壽菊也算是我們這邊的經濟作物,可入藥,一般都是趁著早上氣溫低,采下來也不容易焉了,而且早上有露水,壓秤;那天凌晨4點,我們姐弟三人就跟著父母去采菊花,下地沒多久,個子矮的我全身就被露水濕透了,隨著太陽高升又曬干了,大約到10點左右,已經是火辣辣的日頭,我又熱又渴又餓,幾乎要眩暈,但是還沒采完,我就提出要求回家,父親不允,讓我堅持下去,我不顧阻攔執意回家,父親大怒,上來揍我,可能當時我處于叛逆期,竟跟父親扭打起來,我抱著他的腿試圖扳倒他,父親怒不可遏,雙手抓著我的衣領,猛的一甩,我像一個包袱一樣飛到幾米遠的地方,落到菊花地里還滾了幾圈,父親并沒有罷休,追上前對著我屁股和大腿一陣猛踢,其中一腳還踢在我的軟肋上,我在地里連滾帶爬的大聲哭叫著,菊花倒了一片。。。。。那天我捂著左肋,跑去了很遠的野外,一個人躺在野草里哭泣,我恨透了他,我想離家出走,不再回家。可是沒骨氣的我,最后受不了饑餓還是回家了,回家后,父親就跟沒事發生過似的,像往常一樣對我幺二喝三,只是我不搭理他,他也沒再發火。這件事一直沒人再提過,直到去年過年回家閑聊提起來,父親說當時他確實下手狠了點,打完后也很心疼,心里有點后悔,但是他必須這么做,不能因為我而破壞了勞動士氣,人人都會饑餓,不能搞特例,否則以后沒法干活。我聽后,走出房間假裝去小便,我竟然哭了,哭得很委屈。。。。</h3> <h3>父親是一個很有想法很有創造力的人,這一點不僅僅局限于他在工業機械方面的設計,而是他干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辦法,而不是去模仿別人。收莊稼的時候,裝車的方法,父親從來跟別人不一樣,別人家都是用幾條長繩子對裝滿莊稼的車五花大綁,而父親從來都是一根長桿,兩端系著繩子,長桿從前往后壓在中間,然后把繩子緊緊系在車的掛鉤上,前邊緊了,后面緊,常常記起父親用力拉繩的樣子,緊咬牙根,嘴巴夸張地扭曲著,臉也變形了,很搞笑的樣子,車上的莊稼被木桿壓得像長了翅膀,左右兩邊翹起。這樣裝車,快捷又結實,不像別人裝的車走起來搖搖晃晃的。父親一個人壘的院墻,整齊牢固;親自設計修筑的火炕,通順承重,而且帶有鞋柜。家里很多東西都彰顯著他的創造力,他總是有辦法解決問題,有時候很小的一件事都能讓人佩服。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把成績單拿回家讓家長簽字,由于我考得不好,就自己簽了,讓老師發覺了,然后就逼我回家找父親簽;當我拿著成績單找到父親時,他正在田地里干活,望著一望無際的莊稼,我開始擔心,連個平整的石頭都沒有,怎么簽字?我說明來意后,父親看了看成績單,皺了皺眉頭,將手中镢頭倒著往地一插,镢頭面朝天,光滑平整,然后將成績單鋪在镢頭上,寫下了一行字:“望老師多多管教,若無長進,請及時通知,即可回家牧豬放羊,參與生產,以免浪費糧食和精力”;父親不加思索地將镢頭倒插在地上的那一剎那,我覺得他太機智了,為什么我想不到呢?前年我結婚的時候,給父親打印了一份祝福詞,父親卻沒用,他說太文雅、太俗套,不適合他這個老農民,也表達不了他的心情,他執意要自己寫,那天早上我們都在吃早飯,他卻像小學生寫作業一樣,一邊念叨,一邊寫寫改改;當他在我們婚宴上大聲地用當地土話念祝福詞的時候,那氣魄,震耳欲聾,中間還合理地停頓,等待掌聲,我當時頓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h3><h3>父親是一個很孝順的人。從我記事起,父親和母親都是住在又老又破的舊房子,而我們姐弟和爺爺奶奶住在新房子,吃飯的時候,一家七口一起吃。而且對于爺爺奶奶因任何事情對他的打罵,無論對錯,絕對是打不躲避,罵不頂嘴。父親曾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管父母吃喝衣住,還要讓他們打得開心,罵得過癮,這樣才算既孝又順。爺爺奶奶有父親這樣的兒子也算是有福,我記得家里最窮的時候都吃不起食用油,但爺爺奶奶從來沒斷過酒。爺爺奶奶在同一年去世,相隔一個多月,都很長壽,奶奶94歲, 爺爺88歲。</h3><h3>父親愛酒,爺爺也愛酒,都是一天三頓都喝酒,但是他們喝酒的風格卻截然不同。記憶中,爺爺喝酒很講究,一年四季都是喝燙好的酒,而且酒壺酒盅都很精致,爺爺喝酒的那一剎那,酒盅總會發出很響亮的“吱··”的一聲,然后吃一口菜,閉著眼慢慢的咀嚼、品位,滿面紅光,還帶有微笑,也不說話,酒足飯飽后,手一招呼,我們便給他收拾了酒具飯碟,他滿臉紅通通的往炕上一躺,呼呼大睡。而父親卻不一樣,如果說爺爺喝酒是為了享受,而父親喝酒是為了刺激,父親喝酒不講究器具,他一般都是用盛醬菜的那種小罐頭瓶子,一頓喝一罐多,有時會喝兩罐,每喝一口酒,喉嚨里都會發出“咕咚”的一聲,顯然他喝酒就跟喝水一樣,而且邊喝邊說,說話的內容要么是安排飯后的勞動計劃,或者總結昨天的事,正事說完了就說別的,天文地理、國際時事無話不談,我們都不答話,他卻滔滔不絕,從來不覺得無趣。而且父親喝完酒,不會休息片刻,而是馬上去干活,有時候夏天中午喝完酒,他都頂著烈日去干重活,他說酒是糧食的精華,喝一斤酒比吃三斤飯還有勁。等我學會喝酒以后,我就很不理解父親,他是怎么做到的,我每每喝一點酒都好想睡覺,為什么他卻有如此大的精神頭!</h3> <h3>父親愛看書,各種書,無論天文地理還是文學小說,甚至有些電器的說明書他都愛看。其實父親識字并不多,有時候連小學生都認識的字,他都能讀錯,他說他上學的時候讀的最多的是大字報和毛主席語錄,識字有限是很正常的。家里沒電視,晚上沒事干,父親就選擇看書來消磨時間。父親最欣賞的文學巨著是《紅樓夢》,他竟然看了好幾遍,他還建議我多讀讀,我試著讀過一章,但實在看不懂,真不理解他是怎么有耐心和興趣看下去的。父親還喜歡看一些萬年歷、算命書、風水、相面等等的書,特別是相面,他往往看了書后,觀察他認識的人進行驗證比對,他覺得相面學還是很有道理的,他認為面相是人的基因的一個反映,而基因決定了人的智力、性格、健康,而這些又影響了人的命運。父親看這些書的初衷是樂趣,卻引來許多人的吹捧,父親平時跟村民閑扯這些事,大家都覺得準,說父親是半仙。說實在的,我有時候都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不管有沒有科學依據,父親有點愛好總歸是好的,至少生活中多一點樂趣。</h3><h3><br></h3><h3>然而,父親脾氣并不好,喜怒無常。在我記憶里,父親對外人或者親戚朋友總是談笑風生,幽默風趣。對家里人卻是火爆脾氣,就像爆竹一樣,一點就炸。父親和母親幾乎每天都有爭吵,有時候甚至大打出手,而且更可笑的他們之間的矛盾往往不是感情問題不是子女問題也不是老人問題,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父親有時會因為母親擺放農具不整齊而大作發揮,母親也會因為她涼的一杯白開水被父親喝了而發火,還好,他們打架純粹是小孩過家家,今天頭破血流,明天可能又說話了。父親對我脾氣更是壞,特別是姐姐們讀大學的時候,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再加上我學習不上進,父親經常對我發無名火,有時候我都不知道哪里做錯了,他就對我大發雷霆,有時父親罵著罵著竟然自己哭起來。我有時候會揣摩父親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父親從小被爺爺奶奶寵慣出唯我獨尊的少爺脾氣?(據二姑說,她作為父親的二姐,卻從小害怕父親,無論吵架還是打架都不是父親的對手。)還是因為父親少年得志,滿身的本事卻沒落個功成名就而覺得憋屈?還是生活的重擔壓得父親倍感艱辛,需要發泄?或是都有點吧?不管怎么說,父親這幾十年受盡了勞苦和委屈,為了供我們上學,日夜勞作,筋疲力盡,還要四處借錢,遭遇了多少白眼和閉門羹。我曾經為父親寫過幾行字:“生于新春,長在農村,常年辛勞,日夜操心。勞中有樂,累后欣然,粗茶淡飯,無酒不歡。年少雄心壯志,可憐未逢盛世;唯寄望于后,幸二女成鳳,方覺云退天晴,萬般辛酸終有得;惜犬兒未能成器,雖不如意 ,但不為恥,父過聰,兒稍愚,亦合情理。家境愈見殷實,脾性越發怪異,易怒、火大、善沖動,偶不講理,但識大局。”父親看后,大笑,說我總結得還不錯。</h3> <h3>如今父親老了,這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盡管依然倔強,依然跟年輕人一樣種著很多田地,可他確實已經老了,他不再自負,不再驕傲,不再豪情萬丈,不再天不怕地不怕,不再不知疲倦不需停歇;特別是爺爺奶奶去世的那年,一度強勢的父親突然變得軟弱無助,多么果敢且有主見的父親變得不知所挫,六神無主,對于他來講,失去父母可能就像天塌了一樣,爺爺奶奶再老,只要活著就是對他來講一種莫大的精神支撐。他說有爺爺奶奶在,他還覺得自己是個孩子,爺爺奶奶不在了,他才發現自己是個老人了。爺爺奶奶的離去對于我來說也是巨大的打擊和悲痛,可強大的父親因此變得如此柔弱不堪,讓我覺得更悲壯,更慘烈。一向瞧不起我,覺得我沒出息的父親,開始變得有些需要我,有事開始向我征求意見,甚至有些依賴。記得有那么一句諺語:“父親幫助兒子的時候,兩個人都笑了;兒子幫助父親的時候,兩個人都哭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哭了,仿佛又看到父親那執著而無助的身影。父親也跟其他老年人一樣有一些小毛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硬化等等,我們也勸他注意飲食注意休息,少吃肉喝酒,少吃咸菜等等。父親顯得不高興,辛苦了一輩子,生活稍微好些了,卻不讓吃肉喝酒,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對于生命,父親好像很看得開,他經常說,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循環的規律,但他希望自己活過60歲,別死得太早,留下個“少亡”的名聲,不好聽。聽起來很搞笑,活著,僅僅只是個名聲。作為兒子,我當然希望他能長壽,多享受一些天倫之樂,但是,我更希望父親開心得過每一天,不想用強制的態度去要求父親節制飲食,改變他喜歡的生活方式。也許一切都早已命中注定,有些事盡心了,表達了,便無悔了,也無愧了。</h3><h3>上次回家,我提前給他打電話說,我要回去。父親電話里說:“你要是很忙,就別回來了,天這么熱,反正家里挺好的,沒啥可掛念的。家里也沒什么可忙活的,就是抗旱,玉米苗全都快干死了,我每天都從家里運井水去澆地。不過,就算全旱死也沒關系,今年收了幾千斤麥子也夠吃個幾年。”我本想勸他不要費勁澆地了,大旱面前,這樣做簡直是杯水車薪,能挽回幾棵禾苗?但話到嘴邊,還是沒出來。父親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減少損失這么簡單的道理,救活禾苗對他來講已經變成一份責任,一個使命。同時,我也聽出了父親的心聲,他還是希望我回去的。我們帶著孩子回去后,父親格外高興,一向嚴肅、一本正經的他做著各種鬼臉、發生各種怪聲來逗女兒笑,他一向在乎的自尊、威嚴似乎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吃飯的時候,我陪他喝了幾杯,父親邊喝酒邊說笑,用他那長長的藏滿灰垢的黑指甲摳刮著排骨上的小碎肉往嘴里送,我說:“你也不剪剪指甲,都那么長了,這樣吃飯會生病的。”父親笑著說:“剪了指甲,怎么干活?連個扎口袋的繩子都解不開。不干不凈,吃了沒病。”我無語,但又不敢多說,唯恐觸及他那內心深處的不可侵犯的自尊。我們離開時,父親一直站在我們后面目送我們很遠,看著烈日下那個蒼老的身影,我感到一陣難抑的酸楚,他的身影有些彎曲但是充滿溫情和力量,朦朧而久遠……</h3><h3>時光時光慢些吧,別讓父親變老了!父親也該學會享受了,我多么希望我的父親,在炎熱的夏天,也能坐在樹蔭下喝喝茶,跟別人聊聊天,而不是在烈日當頭的時候扛水抗旱;我多么希望我的父親,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夠坐在熱炕頭上,看看電視,喝喝酒,而不是氣喘吁吁的駝著背忙個沒完。而我,能做的,也必須要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拉萨市|
衡南县|
塔河县|
尼木县|
贵德县|
嘉鱼县|
广元市|
海安县|
曲阜市|
县级市|
古浪县|
五家渠市|
逊克县|
星子县|
京山县|
桑植县|
甘洛县|
北碚区|
达孜县|
桃江县|
亳州市|
涟水县|
苗栗县|
昌吉市|
内江市|
宜都市|
平原县|
调兵山市|
泰顺县|
稷山县|
中宁县|
盐边县|
新密市|
五常市|
尉犁县|
高唐县|
海原县|
资溪县|
萨嘎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