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庭,和書法頗有淵源。我的爺爺張華岑,我從未見過,只是聽父親時而講起。爺爺是晚清的秀才,教育家,民國時曾任過多所學校的校長,開明鄉紳。同情革命,支持共產黨的主張。抗日戰爭時期,擔任解放區博萊縣人民政府參議長。在敵后惡劣的環境中,鞠躬盡瘁,勞累過度致死,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親常說,爺爺的書法極好,當時常見爺爺書寫的各種碑文。</p><p class="ql-block"> 家里唯一留存的是一張爺爺和同道的合影,背后有爺爺手書的蠅頭小楷,以四言的形式記錄了對每個人的評價。可謂書文俱佳。</p> <h3><b><i>左一是我的爺爺</i></b></h3> <p class="ql-block">我的伯父張壽民先生,自小在爺爺的影響下,對書法頗為用心。一九二六年考入濟南師范,畢業后輾轉于新泰、日照、曲阜、平原、惠民等地,從事鄉村教育。〔七七事變〕之后,由惠民返回原籍,組織抗日部隊,任八路軍山東游擊第四支隊第十中隊指導員、連指導員。當時,黨內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在同一地區擔任八路軍獨立團團長(記得伯父是這樣說的,未做考證),兩人志趣相投,過從甚密。在伯父家里,曾懸掛著武中奇先生為伯父書祝壽而書寫的一幅中堂和對聯。一九三八年在抗日烽火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因工作需要回地方任區長。此后,多是做教育工作。一九四九年任沂水師范校長。一九五四年任臨沂師范校長。一九八一年后任臨沂教育學院顧問。父親說過,爺爺在戰爭時期看到伯父寫的宣傳標語后曾對父親說:“你大哥的字已經超過我了”。伯父去世后,教育學院向社會征集,在校內建有“張壽民書法館”。</p> <p>伯父過世后,許多著名書法家如歐陽中石、沈鵬、劉炳森等先生看到伯父的書法作品,給予很高評價。</p> <p class="ql-block">父親張槐蔭,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及現代學校教育。解放前夕高等中學畢業后即參加革命,后多數時間從事文化教育工作。工作之余,特別是離休之后,也是臨池不綴,尤其對草書情有獨鐘。只可惜,父親生前就如爺爺、伯父一樣,僅將書法當作修身養性的愛好。只有朋友同志索取時才正式書寫,家里反而很少有正式的作品留下。</p> <p>至于我自己,受家庭熏陶,記得初中時代萌生興趣,用父親的紙筆開始涂抹,如今也有四十年了。書法于我,已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寄托。如祖輩一樣,可以不存功利心的沉浸其中,樂此不疲。</p> <h3><b>作者:知為</b></h3><h3><b>點擊關注,可以查看作者其他文章。</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前郭尔|
曲水县|
莲花县|
平罗县|
襄汾县|
出国|
宾阳县|
龙游县|
宜良县|
东港市|
康定县|
宣武区|
平邑县|
孙吴县|
六枝特区|
故城县|
东山县|
新蔡县|
鲁甸县|
阿克|
岳西县|
固始县|
长宁县|
革吉县|
库尔勒市|
天台县|
家居|
潞城市|
道真|
阳泉市|
兴和县|
宿迁市|
汶上县|
秭归县|
五指山市|
泸定县|
恩施市|
虹口区|
永仁县|
蓝田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