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望月文學》海河采風:走過海河那片蘆葦坡(齊魯芽采風三章)

望月文學

<h3>走過海河那片蘆葦坡</h3><h3>作者:齊魯芽</h3><h3><br></h3><h3>“秋高氣爽”這個詞,用在黃海海濱重鎮海河鎮乃至射陽縣乃至鹽城市,顯得格外貼切,這里的天格外高、格外藍,那藍是透著亮的淺藍,藍藍的天幕中飄著白生生的云朵,大的像遙遠的喜馬拉雅山,小的像房屋、像河流、像棉垛、像人、像馬、像舞龍、像洋洋灑灑的羽毛。乘坐在飛馳的大巴車里,好像飛行在萬米上空,一眼望不到邊的白生生的云朵,似在飛機上看到的景象,如同拋棄了人間山水世俗,生活在九霄云外,呼吸暢快,心情爽朗,如入仙境。</h3><h3>從海河鎮政府出發,說是要去與黃海近在咫尺的丹頂鶴濕地保護區參觀,霎時,晴朗的天空卻陰沉了臉,涼涼的秋雨綿綿而下,像女人的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在車窗外唰唰地響著亂滾。大巴車內喇叭里也傳來如泣如訴、悠揚而不失婉轉的歌聲:</h3><h3>“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h3><h3>這首歌很耳熟,在海河鎮下了射陽高鐵站,在去星禾灣國際酒店報到的公交車上就反復播放過。這首歌似乎成了這里的專利。早在報名參加《望月文學》十佳作家海河頒獎筆會時,我就好奇地從手機上搜索“海河”地名,無意中搜到了這首歌,歌名叫《一個真實的故事》。這個真實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所考察采風的丹頂鶴濕地保護區。這里就是這首歌的發源地。怪不得在海河、在射陽、在鹽城,到處都能聽到這首歌。這首歌的播放頻率,不亞于游覽桂林山水時耳熟能詳的歌劇《劉三姐》。</h3><h3>歌中唱到的“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就是30年前曾經來過這塊萬頃海濱濕地,為治理濕地、孵化和保護丹頂鶴而獻身的那個女孩,她的名字叫徐秀娟,犧牲時年僅23歲。她把美麗的年華和不朽的靈魂永遠留在了這塊濕地,留在了這塊濕地上人們的心間。反復播唱《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就是對這個年輕的丹頂鶴保護志愿者徐秀娟最好的懷念。</h3><h3>當來自全國各地30位作家風塵仆仆地趕來采寫她的事跡、記錄她的獻身精神帶來的翻天覆地的生態變化時,老天也流下了感傷的淚。</h3><h3>下午二時許,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快要接近濕地的時候,反而雨過天晴。走下大巴,但見雨后的陽光格外明亮,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濕地上格外清新和爽朗,一處處沼澤地水光反照、綠草茵茵、蘆葦浩蕩,雨水打過的草葉和葦葉上,水晶般晶瑩的水珠被陽光一顆顆曬落,不時掉在坡上、掉在水灣里,把本來翠綠的濕地,清洗得似綠毯一樣一塵不染。成片成片的蘆葦圍水而生,叢叢簇簇,搖來晃去,倒影水中。粗壯的葦桿上葦葉隨風搖擺,雨水加重了葦棵的體重,致使點頭哈腰,把本來抱團取暖的秀秀的蘆花,摔得蓬松了華發,纖細而柔順的一束束蘆花,被陽光拽出了絨毛,也隨著搖曳的葦桿前仰后合地迎合著,遠遠望去,似濕地一個個站立的主人,向遠道而來的文朋詩友鞠躬問好。</h3><h3>我喜歡這種遠離塵世的灑脫和淡泊。喜歡不卑不亢,略有一點點蒼涼的景象。密密的蘆葦花將灘涂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h3><h3>射陽濕地成片的蘆葦叢旁那一株兩株的蘆葦,生得格外高大魁梧,蘆花也格外穗長柔順,微風吹來,華發散擺,閃著銀光,如同幼兒園里孩子們迎賓時手中舞動的花束,五顏六色,紅的、褐的、紫的、灰的、白的,使人看得眼花繚亂。這些驕傲的獨棵蘆葦,不像叢叢簇簇的成片蘆葦,團結一致,波浪翻滾,而是挺拔高昂,有居高自傲之勢。</h3><h3>原來,這些蘆葦之所以稀疏挺拔,緣自蘆葦棵下那些散種的西瓜,是沾了西瓜秧肥料的光。有稀疏蘆葦的地方就有西瓜纏繞,一片片西瓜生長在蘆葦坡,既給濕地帶來了綠色植被,也給來濕地參觀的人們帶來了鹽堿地上口感清爽的西瓜汁。在濕地上轉來轉去的人們,感到口渴難耐,主人招呼摘瓜解渴。我們剛湊到蘆葦叢蹲下來選瓜,只聽葦叢里撲棱棱驚起三五只丹頂鶴,探著長長的頸項,振翅高飛而去。先前起飛的白鶴,驚動了其他葦叢里散落的鶴群,成群結隊的丹頂鶴從廣闊無垠的蘆葦蕩里梯次地躍飛而起,“咕咕”的鳴叫聲劃破長空,有的沿著蘆葦匍匐平行飛離,展翅前行時,只見黑黑的尾羽,看不到長頸,只看到頭部那一個個丹頂疊加在黑色的尾部,像一個個古時縣官的烏紗帽,翩翩而去;有的伸著長長的細腿,搖晃著羽翅,向高空沖刺,一只、兩只,逐漸成行成對,結伴起舞,舞姿柔美而迅速,不時發出長鳴聲,鶴鳴聲抑揚頓挫,似激昂的舞曲,伴隨著成百上千的舞鶴逐漸升空,升遠,升高,升到了藍藍的天上、白白的云里,飛得無影無蹤。既然蒼天給了它一副翅膀,就讓它盡情飛翔吧。心有多大,夢就有多高,能量無止境,誰都無法阻擋它們飛翔的心。</h3><h3>我們抬頭久久地仰望著,望眼朦朧,仿佛放飛的一只只翩翩起舞的丹頂鶴,就是歌中唱到的那個女孩,那個堅守濕地誓死無悔的徐秀娟,看到她在晚霞映紅沼澤之際,為了尋找一只孵化出走的小小的丹頂鶴,不慎陷落進蘆葦旁那片似草非草的沼澤地里,靜靜地沉沒在泥澤里,霎那間,人去鶴出,羽化成美麗的紅頂素衣的丹頂鶴。隨著徐秀娟這個名字的消失,濕地上一只只丹頂鶴成了她的化身,人去了,鶴魂在,全球每年八成在此過冬的丹頂鶴,大部分把生態優美的海河、把射陽、把鹽城作為久居地,成為丹頂鶴的故鄉。徐秀娟的魂在,美好的濕地生態就在,與人類和諧共存的丹頂鶴就會在這里繁衍生息安居樂業。</h3><h3>坐在濕地馳騁的電瓶車上,漫步在人造的曲徑亭閣里,嬉戲在白羽叢中一點紅的鶴群里,那首動人的丹頂鶴之歌在蘆花飛雪的蘆葦蕩里回蕩著:</h3><h3>“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h3> <h3>射陽,那一片蘆葦灘(散文) </h3><h3>文/齊魯芽(山東濟南)</h3><h3><br></h3><h3>(一)</h3><h3> 一直很喜歡海濱,感受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到過神韻自然與濃郁文化的老淮安,但對于丹頂鶴的故鄉——射陽,我卻知之不多,便總懷一顆熱切向往的心。</h3><h3>  在金秋的九月,我與來自全國各地《望月文學》的作家朋友們,一起踏上了探秘丹頂鶴第二故鄉之旅。夢里鶴鄉,在我們的期盼中躍入眼簾。</h3><h3>  射陽的天,瓦藍瓦藍的,千姿百態的云朵開滿了天空。道路兩邊都是濃綠茂盛的農作物,蒼綠的柳樹和成片的草蕩郁郁蔥蔥地塞滿車窗,好一副江山水鄉的美麗景象。這次的采風之旅,我們要探尋的地方是射陽丹頂鶴濕地保護區。也是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的發源地。</h3><h3> “走過那條小河</h3><h3>  你可曾聽說</h3><h3>  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h3><h3>  走過這片蘆葦坡</h3><h3>  你可曾聽說</h3><h3>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h3><h3>  大巴車里回蕩著這首熟悉的歌曲,溫婉中帶著悲涼,一個女孩的身影隨著著凄美的歌聲時而清晰時而模糊,令人不覺感傷。似乎是應景,此時的天氣也陰沉下來,車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伴著我們潮濕的心情,走走停停,終于到了期待已久謎一樣的丹頂鶴濕地。</h3><h3>  射陽丹頂鶴濕地是我國最大的海岸濕地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最主要的越冬地。同時,這里也是挽救一些瀕危物種的保護區。保護區內有鶴樂園、中國丹頂鶴博物館、丹頂鶴馴養中心、宣傳教育中心、水禽湖、望鶴亭、海洋世界、蝴蝶館、鳥類館等各種野生動物展覽館。</h3><h3>  踏上濕地,雨已經停了,天氣漸漸明朗起來。涼涼的風夾著腥咸的味道撲面而來。我人雖剛到,就已經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原生狀態。</h3><h3>  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成片的蘆葦蕩。這兒的蘆葦蕩,熱情得很,呼啦啦地涌向我們,和我們山東老家黃河入海口的蘆葦蕩比似乎矮了些,但顏色蒼綠青翠,大概是剛被雨水洗過的原因。看成片的蘆葦蕩被風一聲令下,綠綠的波濤洶涌,齊刷刷地象我們招手,這是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近前細看,窄窄的葦葉間還夾著亮晶晶的露珠,還有的珍珠般閃爍在葦葉末梢,似落非落,讓人心生憐愛。</h3><h3>  不一會,夕陽的余暉也趕來了,綠色的波濤被鍍上了一層金色。還有一些稀稀拉拉的蘆葦,也對著湖照鏡子,自戀自拍著,獨自搖曳不肯折腰。</h3><h3>  我是極喜歡蘆葦的。尤其是水禽湖邊的那一片,郁郁蔥蔥的綠葉之上,已經長出了蘆花,遠看是一片雪白,近看卻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還有淡青色的。秋風拂過,柔中帶剛,高低起伏的蘆葦蕩,像劃過一排高高低低的鍵盤。隨風飄揚的蘆花,是鋼琴曲奏出的音符,和諧,寧靜,無際無邊。</h3><h3>  我喜歡濕地的蘆葦,不僅喜歡它的堅韌低調的品性,還喜歡它廣泛的藥用價值和使用價值。蘆葦可調節氣候,滋養水源,還可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在貧困年代,居住在蘆葦蕩周邊的人們用蘆葦編的草簾、席子蓋房、鋪床,還可編織成各種家用器具。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片蘆葦蕩,就滋養著一方百姓。蘆葦還可制作樂器,蘆笛就是用蘆葦的莖桿制做出來的。從“不知何處吹蕭管,一夜征人盡望鄉”的詩句里,我似乎又聽到了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幽怨的笛聲,穿越歷史,仿佛又觸動起了烽火臺上征人的思鄉離緒……</h3><h3>  歷史的車輪早已滾滾走遠,如今我站在丹頂鶴的灘涂之上,總感覺這兒仙氣繚繞,美不勝收,是不是與那個養鶴姑娘的美麗故事有關呢?在這片美麗而神秘的射陽濕地有一位養鶴姑娘,她和仙鶴一樣美麗,和仙鶴一樣每天來到湖邊梳妝打扮。清清的湖水像一面鏡子,女孩笑鏡子也笑,女孩梳頭,鏡子也模仿女孩的模樣,女孩銀鈴般的笑聲落進湖里,梳落的頭發也掉落湖水里,湖就將頭發一根根收起,把它變作一條條柔美的水草,看著水草就如同撫摸女孩的秀發,空中的仙鶴紛紛而來,翩翩起舞,它們把優美的舞姿獻給姑娘。</h3><h3>  有一個雷雨天,女孩為了尋找一只丟失的丹頂鶴,不小心滑落水中。她拼命掙扎幾下,便慢慢沉在了湖底,恍惚中看見一位英俊少年,用一雙有力的大手將她托起送上岸。迷迷糊糊中,女孩聽到少年說:“我是湖,我喜歡你已經很久了,好想娶你為妻,與你日夜相伴。但是我不能這么自私,你應當生活在陽光下,如花兒一樣綻放。”</h3><h3>  清醒過來的女孩,從此后也對湖心生愛慕,天天盼著能和湖結為連理。土地爺路過聞聽此事,便來點撥女孩:你若真心愛湖,想和他永遠在一起,就變成一種草長在湖邊吧。女孩聽了土地爺的話,第二天真的就變成了湖邊的草,青翠嫩綠,亭亭玉立,和湖相依相偎著,從不分離。從那以后,這里的蘆葦和水草更加茂密,越來越多的仙鶴不遠萬里為姑娘獻歌獻舞。真實的故事和美麗的傳說融為一體,讓這片濕地更加心馳神往。站在濕地的高處放眼望去,一望無垠的蘆葦蕩,相依相偎的湖水,在藍天白云下格外讓人心旌搖蕩,這美景似是牽住了我的目光,再也拽不出來了。</h3><h3>(二)</h3><h3>   我靜靜地站在蘆葦旁,還深深地沉醉在美麗的傳說中,突然一陣“撲撲楞楞”的聲響,叢蘆葦間飛起來。好些只白鵝一樣的大鳥,雪白的羽毛,有的頸部和尾部有點點黑羽,頭頂都有一抹紅。這就是傳說中的仙鶴嗎?還是神話故事中蘆葦仙女和湖放養的孩子?</h3><h3>  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澄澈的晴空下,白云藍天和呼啦啦一字兒排開的鶴構成一副絕美的畫面。它們扇動著翅膀,頸收縮于兩扇翼間,腳向后伸,頭迅速往前飛著。尤其是頭頂的那抹紅,分外耀眼。它們也在等待國家檢閱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時刻。尤其是領頭的那一只,分明就是天使的領隊,在祖國的藍天上盡情翱翔。</h3><h3>?  他們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V”字,高亢洪亮的鳴叫聲響徹寰宇,就像西洋樂中的銅管樂器一樣,發音時能引起強烈的共鳴,這聲音可以傳到幾公里以外。只見它們的身影由大變小,最后變成一串標點符號一樣淡出人們的視線。朋友們歡呼雀躍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無數的快門在閃動,都想抓住這精彩的瞬間,留住這份美的感動。可轉瞬,鶴群就飛入云端,任我們仰望著高空,兀自驚嘆。</h3><h3> 除了蘆葦蕩里飛出的丹頂鶴讓人驚喜外,還有馴養中心的丹頂鶴也時常會根據游客的需要放飛,供游人觀賞拍照。我看它們都是以家族式的群居方式,一兩只或三五只,安安靜靜的,不問紅塵俗事,安閑愜意。看不遠處的那兩只,羽毛潔白,頭頂的一抹紅,鮮艷亮麗,它們相依相偎,長長的脖頸交叉,很像一對戀人纏繞在一起,親昵地說著情話。那三五只的家庭,有的在湖水中照著鏡子,有的用長長的嘴巴撓著羽翅,有的在暗自深沉……它們的神態飄逸,不為外界所干擾,這多像一個有著良好家風的溫馨小家庭的模樣啊!</h3><h3> 看,前面怎么只有一只?孤單得讓人心疼。只見它小心翼翼地踱步,眼睛盯著水面,抬起的腳,慢動作放下,是怕驚擾了魚兒,還是怕慌亂了水中的倩影?一會兒,它又單腿獨立,雙翼環抱狀,漠視前方。它在沉思什么?它的故鄉在哪?在思念著誰?一起同行的倪將軍也學著它的樣子,作鶴立狀,可愛極了。看來,叱咤風云的將軍的內心也有童真,有柔軟的一面。</h3><h3>  濕地的風涼涼的,不像少女那般的溫柔,把蘆葦蕩和草蕩吹得東搖西擺,卻吹不涼我們對鶴喜愛的熱情。我震撼于丹頂鶴的美麗和優雅,喜歡它們淡泊與寧靜的氣質。劉禹錫的詩“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寫出了鶴的紅頂可以與太陽爭輝,如霜般雪白的羽毛出淤泥而不染。可見,丹頂鶴自古都深受人們的喜愛。</h3><h3>  然而,人們常在武俠小說或電視劇里看到,皇帝要處死大臣時,常在所賜的酒里放入“丹毒”,這丹毒就是“鶴頂紅”,也是人們認為的鶴的“丹頂”。這種說法我覺得是沒有依據的。任何生命都有其生存的權利,只要人人都有尊重生命、愛護生態、保護自然的意識,我們不去傷害丹頂鶴,那么鶴的“丹頂”,怎么會成為傷害人的一種毒藥呢?可見,有毒的不是鶴,而是利用鶴毒來殺人的人。</h3><h3>(三) </h3><h3> 都說二月八月看 巧云,九月的云朵也真的是絢麗多彩。在藍天的懷抱里,云兒是被嬌寵壞了,那得意勁就是幸福的公主,然而,再美的云朵,都抵不過我想見你的心情。</h3><h3>  徐秀娟,一個被人們傳唱了32年的濕地英雄,到底什么樣子呢?為了這個答案,我苦苦找尋了這些年,原來,你就在這里……</h3><h3> 在園區的一塊空曠地,你和兩只丹頂鶴高高地站在臺子上,那青春的臉龐上寫滿了堅毅和執著。我面對雕塑,默默無語,悄悄流淚了。善良的養鶴姑娘,在射陽這片多情的土地上,你從未離去。</h3><h3>  你說,32年來,你活在蘆葦蕩、柳樹下、沼澤地。你的身影,在風里,在湖水里,在丹頂鶴的深情的呼喚里。你陪著這些生靈相互取暖,你和它們一起嬉戲,一起數著流云,一起靜待春天!你對抗著風雨,守護著大自然,你和水禽做親密朋友。每年嚴冬來臨時,你都陪著越來越多的野生種群到此過冬,用你的體溫,溫暖世界;用你的愛心,傳遞文明。除了丹頂鶴,還有麋鹿、孔雀、天鵝等各種野生動物。每一個生靈,都是你用生命呵護的孩子。</h3><h3>  我聽得入了迷,感覺你那圣潔的形象越來越大,已超越紅塵,超越生死,羽化為仙鶴。閉上眼,我仿佛看到你在云煙繚繞的蘆葦蕩里載歌載舞,在你周圍環繞著的,是鶴群,是雁陣,是一群群遠道而來的候鳥。你為呵護丹頂鶴的繁衍生息而獻身的魂魄,在萬頃濕地的蘆葦蕩里飄飛回旋,不滅不朽。</h3><h3>  播下愛的種子,總會收獲肥美的家園。很欣慰如今丹頂鶴的故鄉,是如此的生態平衡,自然美麗。秀娟的這種鶴魂,已經成為射陽人乃至所有地球人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心態,精神境界。</h3><h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卻想說,金山銀山,都比不過射陽鶴鄉的蘆葦灘。美麗如斯,多情如斯。</h3><h3>“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h3><h3><br></h3><h3>(作者系《望月文學》雜志執行主編)</h3> <h3>    盛產陽光的蘆葦坡</h3><h3>  文/齊魯芽</h3><h3>  愛上一座城是因城里有愛的人,而愛上射陽這片蘆葦坡,是因為那首歌。</h3><h3>  </h3><h3>“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h3><h3>  自從望月十年慶典確定下筆會的地點后,《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便在腦中反復播放,直到踏上丹頂鶴的家鄉,直到回到家中,直到走進承載筆尖的宣紙里,此刻……。</h3><h3>  </h3><h3> 都說二月八月看巧云,九月的云也是絢麗多彩,可我只想看你。看那還不算蒼蒼的蘆葦,被一場秋雨洗過之后,已經疲憊的葉子又開始吐翠、納新,迎風搖曳。一縷縷陽光穿過蘆葦的縫隙,毫不客氣。搖動湖水,拍打紅苕,拉伸丹頂鶴的影兒。</h3><h3>  </h3><h3>等不到夕陽西下,等不到夕陽漾紅,那一頂頂紅蓋頭,像極了少女羞紅的臉。都說丹頂鶴是最忠貞的鳥兒,一生只愛一次,如果一只丟了,另一只一定會抑郁終生。不知道人間有沒有這種純粹的愛情,如果有,我會把遺落在秋風中知己當做神仙,把心中的愛人當做圣潔的蓮。</h3><h3>  </h3><h3>  涼爽的秋風吹來,我裹緊了繚繞的心事。也裹緊了對丹頂鶴濕地女孩的思念。射陽的灘涂,射陽的蘆葦蕩,多像兒時,記憶里家鄉的黃河灘邊的模樣。不卑不亢,蔥郁如我,蒼涼如我。我喜歡這種遠離塵世的淡泊,獨守遺落在河海之間的小小遼闊。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點亮,疏密有序的蘆花、將灘涂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已成千古絕唱,我想放歌,又無法釋懷,只能用心丈量灘涂的淺薄,推敲蘆葦的高低錯落。</h3><h3>  抬頭放眼,澄澈的晴空下, 白云、蘆花和映入眼簾的丹頂鶴融為一體,“閑云孤鶴”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心境吧。又一群的丹頂鶴飛過,扇動著翅膀,直入云霄。我的腦海在描摹它們的姿勢,生怕一聲措不及防的響動打碎縈懷千年的傳說。</h3><h3>看,那頭鶴頸收縮于兩扇翼間,腳向后伸,頭迅速向前引領,那勢頭無可阻擋。分明是天使的領隊在練兵翱翔,他們也在為國慶70周年閱兵嗎?無數的快門在閃動,都想抓住這精彩的瞬間。既然蒼天給了它一副翅膀,就讓它盡情飛翔。飛過長江,飛過黃河,檢閱遍野蔥秀,飽覽大美山河。</h3><h3>  “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音樂再次響起,感覺蘆塘邊、柳樹下,沼澤里,到處是那個女孩的影子,她無處不在。好想駕一葉扁舟去追溯蘆葦之源,找尋那個女孩的身影,她多像一枝蘆葦,柔弱中透著堅強,不管風有多大,從哪里吹來,湖水有多涼。她都在跳舞,都在唱歌,把海河的錦繡,唱給天涯游客,唱成恒古傳說。</h3><h3>  圣雄甘地說“一個國家的偉大,可視其如何對待動物加以衡量”,恒古這女孩的故事就是對生命最大的警醒和尊重,她是未了的天涯。</h3><h3>  遺憾的是有多少人能讀懂蘆葦的柔韌?能讀懂蒼天的包容?能讀懂如何去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只有大愛才有大德,舍棄和收獲是凡人的語錄,只有忘我才能創造大和諧。</h3><h3>  就像歌里傳唱的女孩,我希望這首歌也在我家鄉唱響。</h3><h3> (本文已刊載于《射陽日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崇仁县| 香河县| 望都县| 邛崃市| 和平县| 日喀则市| 金华市| 随州市| 尼玛县| 化隆| 莆田市| 咸宁市| 长岛县| 郸城县| 株洲市| 崇州市| 海安县| 宝清县| 襄垣县| 宣化县| 甘孜县| 彝良县| 宜良县| 壤塘县| 凤阳县| 河曲县| 罗城| 德令哈市| 洪雅县| 红安县| 东丰县| 广宗县| 鄯善县| 乐山市| 辽宁省| 天峻县| 鹰潭市| 密云县| 乌恰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