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獻給中國烈士紀念日</b></h1><p><br></p> <h3> <b> - 轉發 </b></h3>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原創:巧娃 </b></p><p><br></p><p><b> </b></p></h3>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壯鄉英雄 魂歸故里</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民兵英烈 永垂不朽</b></h1> <p><br></p><p><font color="#333333">??</font> 上面這幅9米x4.5米的大型彩色噴繪,高高聳立在廣西那坡烈士陵園的民兵英烈墻上,等待著民兵英烈墻揭幕儀式那一刻。</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人們站在遠處仰視它,只能感受它整體的視覺沖擊力;而現在,我們只需用手把它輕輕點開,就可以近距離感受它每一個局部帶來的震撼,可以看清它的每一個細節,看清它講述的到底是什么。<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這是一幅組圖,是人和馱馬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戰場的組圖。但沖向戰場的這群人馬,既不是軍人,也不是戰馬。他們是誰?</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他們是民兵!是40年前在中越還擊戰的日子里中國民兵的群體縮影,是中國戰場上除了軍人之外,最不應該被忘記的英雄群體。</p><p><br></p> <br><b>《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民兵是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后備力量。民兵的任務是:<br>(一)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頭完成生產和各項任務;<br>(二)擔負戰備勤務,保衛邊疆,維護社會治安;<br>(三)隨時準備參軍參戰,抵抗侵略,保衛祖國。</b><br>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1979年對越作戰期間,廣西、云南方向按上級指示組織了近百萬民兵支援前線,其中數萬民兵直接隨大軍出境執行作戰任務,他們與軍人同生共死,浴血奮戰,為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西田陽民兵。<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戰爭年代,部隊打到哪里,支前百姓就跟到哪里,可那場戰爭是在敵國境內,天時、地理、民情完全不同。防護薄弱,輜重難行的民兵成了敵方武裝力量重點打擊的目標。</p><p><br></p> <br><font color="#333333">?? </font> 在連續遭敵伏擊的重創下;在黑夜中與混進隊伍里的敵人特工殊死格斗中;在背扛彈藥,跪拉擔架拼命護送傷員的陡峭險途上;在忍饑挨餓把僅有的幾粒米喂進傷員嘴里時;在28天血與火的戰爭中,這些吃苦耐勞,堅韌彪悍的壯鄉漢子付出了523條生命,田陽縣成為全國縣級單位在十年對越作戰中犧牲人數最多的縣。<br><br>英雄的田陽民兵成為全體參戰部隊、參戰民兵立功授獎人數最多的縣、團級單位,1590名民兵榮立戰功,4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2人被廣州軍區授于民兵戰斗英雄稱號。<br>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血染的戰旗不僅銘記著犧牲和榮譽,還浸透了親人的眼淚。烈士家人為和平獻出了至親,留下的是破碎的家和無盡的悲傷。<br><br>參戰民兵大多已婚有家庭妻兒,戰后,犧牲民兵的妻子由于生活艱難,基本改嫁離去,留下幼小兒女全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老人離世后,孩子們大多吃百家飯長大,很多孩子最怕的是放學回家,因為家里黑冷無人,那些時光是許多烈士子女心中永遠的痛。</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在配屬41軍穿插進擊的越北山區,田陽民兵烈士中有308人遺骨他鄉。<br><br>這308位民兵烈士,戰死在越北,雖然1979年7月他們全部被追認為烈士,但是他們沒有墓碑,也沒有衣冠冢,只能把榮譽留給親人,只能用榮譽來證明他們是祖國的兒子。</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讓所有為和平而戰而犧牲的烈士名字銘刻在國家陵園里,為他們永恒的生命受到尊崇,多年來老兵和烈屬們、戰友們一直不曾放棄過一切可能的奔走和努力。<br><br>值得欣慰的是,繼今年3.12龍州烈士陵園332位“烈士英名墻”落成祭奠活動后,同期推進的 “民兵烈士英名墻”工作,在廣西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鼎力支持及各主管部門的幫助下,在克服各種困難的一系列工作基礎上,鐫刻著308位民兵烈士的英名墻于2019年9月26日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烈士陵園落成并舉行了揭幕祭奠活動。<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活動由那坡縣政府主辦,廣西自治區、百色市、那坡縣、田陽縣各級領導,參戰老兵、民兵、烈屬、社會愛心人士等各界代表將齊聚邊城那坡,在依山而立的烈士陵園,迎接308位壯鄉英烈魂歸故里。<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指導下,此次活動由廣西自治區那坡縣委、縣政府主辦。中共那坡縣委副書記、縣長農斌主持了本次活動。<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廣西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廳長周長青在揭幕儀式上發言。</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黃光成,原41軍121師被田陽民兵救護的傷殘戰功軍人。</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黃立新,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民兵戰斗英雄。</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戰斗功臣徐良身旁坐著的老媽媽一直在啜泣,徐良握著她的手安慰她。老媽媽的丈夫是田陽民兵,犧牲在那次戰斗中。</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四位參戰老兵用筆挺的軍人身姿向民兵英烈兄弟們致敬。</p><p><br></p> <p></p><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多年來,《民兵烈士英名墻》的籌備、建沒、落成,得到了參戰民兵烈屬、參戰民兵、全國各地老軍人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共同推動,民兵烈士英名墻終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辰七十年之際,在南疆作戰四十周年之時,在邊城那坡國家烈士陵園落成并與國家烈士紀念日同時期舉辦揭幕祭奠儀式。<br></p> <p> </p><p><font color="#333333">?? </font>全國戰友、參戰民兵、烈屬《英烈回家》祭奠代表團總聯絡人,活動主策劃陳松帶領全體人員高舉酒碗迎接壯鄉英烈魂歸故里!</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當金色的絲綢在陽光照耀下從英烈碑上緩緩揭開,莊嚴巨大的墓碑展現在烈屬們和老兵們眼前。</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 </font>這308名民兵烈士中,有22位是漢族,1位瑤族,其余285位全都是壯族。</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font> 308位民兵烈士中,年齡最大的是1929年5月出生的黃日尚烈士,他參戰時已經50歲!<br></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 </font> 這308位民兵烈士,都是大山的兒子。他們家住山區,交通不便,從來沒有照過一張照片。當籌備組的老兵找到他們的家人想求得一張照片時,才知道這個令人心碎的實情。<br><br>墓碑本已遲到了四十年,老兵們和戰友們本想盡量制作的完美一些,現在也只能含淚面對再也不能挽回的現實,讓這面鑲嵌著308名民兵英烈的大墓碑,只鐫刻他們的名字和生辰,而他們的樣子,也只能永遠印在親人和戰友的記憶里了。</p><p><br></p> <p><br></p><p><font color="#333333">??</font> 田陽縣橋馬村陳忠善老人的三個孫子同上戰場,全部犧牲,成為南疆作戰犧牲親人最多的家庭。<br><br>一個家庭一次失去三個兒子,我們難以想像這個家庭是靠什么支撐下來漫長的四十載春秋。<br><br>這是三位烈士的妹妹陳彩英,那次戰爭讓她在瞬間失去了三個哥哥,在整個活動中,她一直在不停的流淚,當她看見參戰老兵臧雷,好像看見了親哥哥,止不住痛哭失聲……</p><p><br></p> <p><br></p><p><b><font color="#333333">??</font> 讓我們記住這三位英雄兄弟的名字,他們是:<br>陳少齊,陳少功,陳少烈。</b><br><br>很遺憾我當時沒能拍下陳少功、陳少烈的石碑,也許今后還會有補救的機會……</p><p><br></p> <p><br></p><p>英靈當還!<br>英靈當還!!<br>灑爾一腔血,<br>注得國寧邦安,<br>只嘆英軀烈骨,<br>身在異國那廂邊。</p><p><br></p> <p><br></p><p>英靈當還!<br>英靈當還!!<br>憑爾身負擔架,<br>多少將士血泊去復歸,<br>憑爾手推肩扛,<br>輪輸擔送,<br>金黍燦谷,<br>催振萬軍如潮泄,<br>多少賊陣潰陷!<br>憑爾沙場同揮戈<br>軍民虎賁共喋血,<br>用命不惜橫尸<br>方奏凱歌入云間!<br></p><p><br></p> <br>英靈當還!<br>英靈當還!!<br>人有親情,<br>高堂祈天苦盼,<br>妻兒夢中哭念,<br>多少袍澤父兄<br>只把如瀑淚<br>透濕了襟前!<br>魂兮魂兮<br>苦我顧兮<br>顧不及兮<br>腸肝碎斷!<br> <p><br></p><p>想當年颯爽英姿伴<br>而今蒼霜鬢鬟<br>音容不見,<br>別時生龍活虎漢,<br>再聚空對冷墻垣,<br>聲聲悲號,<br>付了幾柱香煙繞,<br>怎不激英雄振臂,<br>呼吼民兵萬歲,<br>震徹坤乾!</p><p><br></p> <br><font color="#ed2308"> 毛澤東主席在1945年4月24日《論聯合政府》中說:成千上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font><br> <br> 在南疆,在各地,在陳松們和當年的參戰老兵以及社會各界殫精竭慮堅韌不拔的推動下,332位犧牲軍人的英名墻及308位民兵烈士的英名墻已分別于春天的龍州烈士陵園和秋天的那坡烈士陵園相繼竣工落成。<br><br>黨心、軍心、民心、上下一心鑄起了百姓心中的英烈豐碑。<br><br>在2019年國家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央已經發文要求在每座城市中建立英名墻。中華大地上的座座豐碑銘刻著英烈的榮耀和尊嚴,他們的名字和信念將永恒于天地之間! <p></p><h3><font color="#333333">?? </font> 廣西民兵南疆作戰40周年《英烈墻》落成祭奠活動紀念章</h3> <p><br></p><p><font color="#167efb">注:<br><br>本文中的詩詞,為朱偉民先生所作《民兵萬歲》一一觀民兵英烈墻揭幕有感。本文只是節選,沒有全文引用,向朱偉民先生深表感謝!<br><br>本文所采用的圖片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大力幫助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謝!</font></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汕头市|
涟源市|
澄江县|
松阳县|
新竹市|
连平县|
金塔县|
常熟市|
茶陵县|
天水市|
澄江县|
西安市|
贡山|
洪泽县|
安宁市|
阿图什市|
永泰县|
铅山县|
九龙坡区|
巴青县|
保亭|
辽中县|
望江县|
万安县|
婺源县|
泰兴市|
宿松县|
溧阳市|
阿坝|
安宁市|
佛山市|
丹巴县|
沙河市|
亚东县|
汝南县|
元氏县|
平乡县|
娱乐|
哈巴河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