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芝麻,開門吧!——約旦記行

眼淚哭了

<h3>  每次出行前都會在世界地圖上找一找目的地的地理位置,約旦奇特的邊界線,讓我產(chǎn)生了興趣。西北邊界是由一段段、雜亂無章的直線拼接而成,其他幾個邊界幾乎都是直線加大于90度的轉角組成。東邊沙特阿拉伯的國土像一只巨大的楔子直插約旦腹地。</h3><h3> 據(jù)說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曾經(jīng)吹噓:自己在開羅,用一支筆、一個下午、在一張地圖上創(chuàng)造出約旦這個國家。還留傳了一個溫斯頓之隔的說法:丘吉爾在地圖上勾勒約旦邊界時,不小心打了個隔,導致本該閉合的邊境不小心往里凹了進去。</h3> <p class="ql-block">  對約旦國界,也許是某國人根據(jù)自己的利益劃定的。某國人把它作為一個緩沖區(qū)域來保證蘇黎世運河運輸線和石油運輸管道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約旦國土面積約9.139萬平方公里,國土成L形。位于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部。除了27公里海岸線外,其余都是山地。</p><p class="ql-block"> 約旦沒有石油輸出,但是他有“智力”輸出。約旦人才遍布中東國家的各行各業(yè),大量僑匯收入,成為約旦經(jīng)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沒有石油的石油國家”。</p><p class="ql-block"> 環(huán)顧周邊國家,身處中東的約旦,猶如暴風眼一樣的平靜。</p> <p class="ql-block">  不管約旦的國界線如何曲直,周邊國家摩擦不斷,我的以約之行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凌晨1:10從浦東機場出發(fā),經(jīng)阿布扎比轉機后,于當?shù)貢r間12:55抵達約旦首都安曼阿利亞皇后機場。這已是離家25小時以后了。</p> <p class="ql-block">  在機場入境時有工作人員前來和領隊接洽,讓我們按名單順序依次排隊入境,一個工作人員站在海關柜臺外,收走了我們16人的護照,示意我們先前往行李區(qū)域等候行李。就是說:我們本人不用面對面和海關官員核對護照信息。沒過多久工作人員就把護照拿回,一切OK!我們開啟了約旦之旅。</p> <p class="ql-block">  導游阿海帶著我們沿著敘利亞去沙特的必經(jīng)之路前往亞卡巴,這條沙漠之路是中國援建的,祖國強大、慷慨、大氣,我們很是自豪。</p><p class="ql-block"> 在機場用50美金換了34元第納爾,在約旦,10元人民幣只能換1元第納爾,縮水太多了。</p> <p class="ql-block">  說下安曼機場:安曼機場因阿利亞皇后而得名,她是約旦國王侯賽因的第三任妻子,于1977年的一次空難中去世。侯賽因國王為了紀念夫人,把機場命名為阿利亞皇后機場,并把和夫人居住的寓所炸毀。</p> <p class="ql-block">  我們于晚上8點到達亞卡巴酒店。</p><p class="ql-block"> 亞卡巴位于約旦最南端,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交界處的紅海邊,四國的海岸線在此匯集。亞卡巴灣是約旦唯一的出海口,當年國王侯賽因用東邊5000公里戈壁灘和沙特阿拉伯換了這27公里黃金海岸線。它是約旦的貿(mào)易集散地,在這里外國人購物享受免稅政策。</p> <h3>  晚飯后散步在紅海邊,熱情的阿拉伯女孩請我們抽她的水煙,嘗試了幾次總于吸到了煙(需要長長的一口氣),薄荷味的。</h3> <h3>  對岸燈火璀璨處是以色列的小鎮(zhèn)——埃拉特,坐船半小時就能到達埃拉特市,兩座城市兩種迥然不同的建筑風格隔海相望。</h3> <h3>  清晨的紅海,晨運和嬉戲的人漸漸多起來。</h3> <h3>  亞卡巴城堡座落于亞卡巴灣的南面,是1587年蘇丹王下令興建的。我們起個大早,在里面兜了一圈,其實就是一片廢墟,城堡大門上方有哈希姆皇家的徽章。</h3><h3> 目前在維修中</h3> <h3>  瓦地倫是約旦西南部的一處山地和沙漠混雜的奇特地貌,“瓦地倫”阿拉伯語意為“酒紅色山谷”,因其紅色山巖在朝夕時顯出紅酒般顏色而得名。而它的荒涼酷似月球表面,被稱之“月之谷”。<br></h3><h3> 201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電影《奪寶奇兵》和《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拍攝地。(電影應該找出來補一下課)</h3> <h3>  “沙漠”阿拉伯語意為“撒哈拉”,我們今天就去撒哈拉</h3> <h3>  我們換乘吉普車進入沙漠,約旦是<font color="#010101">一個90%</font>以上土地為沙漠的國家,以旅游業(yè)為主。<font color="#010101">帳篷酒店是</font>這里的特色,今晚我們就體驗一下。</h3><h3> 瓦地倫目前生活著<font color="#010101">為數(shù)不多的沙漠之子——貝都因人。他們以游牧為生,放蕩不羈、自在無拘束的生活在沙漠里,可以說沙漠是他們圣神的守護者,沙漠就是為貝都因人而存在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3>  帳篷已不是我當年背著在野外露營的那種,以至于我神經(jīng)兮兮的背了衛(wèi)生睡袋,戶外臉盆,作了充分的準備。路上問阿海,帳篷里有沒有洗臉的水(洗澡我已經(jīng)不奢望了),阿海笑答:說是帳篷其實就是形狀像帳篷,里面應有盡有:衛(wèi)生間,淋浴房,抽水馬桶,洗臉臺盆、冷、熱水都有。讓我無比驚訝,在沙漠里居然住上五星級的帳篷。</h3> <h3>  我們放下行李在帳篷里避暑,直到傍晚5點才出去游覽。</h3><h3> 第一站:天生橋,巖石經(jīng)過歲月雕琢,似一根扁擔橫跨在中間。幾個游客在上面行走、躍起拍照。要知道我的相機是仰視45度角拍的這組照片,自古英雄出少年。<br></h3> <h3>  第二站:一線天</h3><h3> 沿著一條很窄的通道一直往里走,盡頭的巖石像一個頭戴皇冠的阿拉伯國王</h3> <h3>  第三站:觀日落。</h3><h3> 吉普車司機是個貝都因小伙,下車就給我們玩起了沙漠手印,惟妙惟肖。我們看的竟然忘記欣賞日落,瞬間醉美的日落已西下。</h3> <h3>  夕陽西下,沙漠和遠山果然呈現(xiàn)出紅酒般的色彩</h3> <h3>  小伙一蹲就是一個景,人與自然完美融合</h3> <h3>  游客沒有當?shù)匚幕铡⑸顨庀ⅲ瑹o法與景無縫對接,這也是我不愿意拍到此一游照片的原因之一,匆匆而過。</h3> <h3>  夜幕下的帳篷餐廳</h3> <h3>  清晨,瓦地倫沙漠在晨曦中醒來</h3> <h3>  離開沙漠,我們出發(fā)去佩特拉古城。漸漸的綠色多起來了,甚至有了小片蔬菜地。</h3><h3> 佩特拉古城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位于中國長城之后名列第二(世界“新七大奇跡”是中國長城、約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魯馬丘比丘印加遺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庫庫爾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印度泰姬陵)。</h3> <h3>  讓?路易?伯克哈特,是一位瑞士的探險家。1812年,伯克哈特得知,安葬著摩西的兄長、先知亞倫的何珥山陵墓附近,有一座遺失的城市。于是他偽裝成一名前往陵墓朝圣的阿拉伯旅行者。就這樣,他發(fā)現(xiàn)了一座被西方世界遺忘了將近1500年之久的大城池。</h3> <h3>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極其神秘,它隱沒于死海和亞克巴灣之間的峽谷中。是納巴泰人的古老都城,納巴泰人是沙特阿拉伯的一支行商民族,已有三千年的歷史,依靠向過往商隊征收買路錢發(fā)家。</h3><h3> 在公元2、3世紀——羅馬帝國全盛時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羅馬東部省城的佼佼者,而后卻一度長期衰落,最后消失在茫茫沙漠中。</h3> <h3>  進入佩特拉,走進峽谷,轉過一道彎就出現(xiàn)一座座龐大的陵墓,這里有完整的卡茲涅陵墓、巖壁墓群。他們的墓都是以家庭為主,死后一家人葬在一起。</h3><h3> 他們把墳墓建在古城的入口,迷惑入侵者,讓他們以為整個城市得了瘟疫而不敢冒然進入,此段路稱之為“魔鬼墳墓”,納巴泰人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在峽谷中求生。</h3> <h3>  然后進入西克峽谷(蛇道),也稱之為玫瑰峽谷,是佩特拉古城的入口,峽谷非常狹窄,全長1.5千米左右,最寬處約7米,最窄處僅能通過一輛馬車。</h3> <h3>  納巴泰人在山上建蓄水池,山下建水井,把水存儲起來供生活之需</h3> <h3>  山腳下建排水溝把雨水排到沙漠里,否則他們的家園早就被淹沒了</h3> <h3>  納巴泰人依靠駱駝進行貿(mào)易,他們把死海的鹽運到其他國家,駱駝對他們的生活至關重要。</h3><h3> 巖壁上刻有人和駱駝,那個時候的納巴泰人已經(jīng)穿靴子了,文明又富有</h3> <h3>  納巴泰人不信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h3><h3> 供奉的神已經(jīng)被歲月風化</h3> <h3>  這里還有納巴泰人舉行婚禮儀式的地方,阿海讓團里一對夫妻做了演示。</h3> <h3>  聽到前方峽谷中傳來帶著回音的馬蹄聲和吆喝聲,迎面而來裹著頭巾,身穿各色袍子的納巴泰人,他們呼嘯而過,只留下馬蹄揚起一路沙塵。</h3> <h3>  友好地揮手示意</h3> <h3>  安保人員騎馬來回巡邏</h3> <h3>  納巴泰人從三千年前的佩特拉走來</h3> <h3>  原來煙熏妝是從3000年前的納巴泰人這里流行起來的。</h3> <h3>  阿海和納巴泰人行貼面禮</h3><h3> 阿海,阿拉伯人,17歲來中國,一呆就是17年。在杭州、義烏做貿(mào)易(大家明白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的原因之一了吧),是我的浙江老鄉(xiāng)。兩年前回國,由于約旦旅游業(yè)中少而又少的中文導游,而加入導游行業(yè),目前已是約旦的金牌導游了。</h3> <h3>  這個墓群一層是宴會廳,二樓才是陵墓,在宴會廳會有何感受?</h3> <h3>  蛇道的盡頭,猶如阿里巴巴芝麻開門,豁然開朗出現(xiàn)一個圣殿</h3> <h3>  卡茲尼圣殿,意為“金庫”,這里曾是古代國王藏寶的寶庫。殿堂的門面高達40余米,寬度超過30米,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六根十幾米高的石柱,是在一整塊巖石中雕刻而成的,典型的希臘神廟的外形。</h3> <h3>  佩特拉的建筑都是在石頭上雕刻而成的。</h3> <h3>  走出峽谷,看到不遠處山坡上的一個劇場。是阿拉塔斯四世國王修建的,于一世紀初開始使用。公元363年, 一場大地震毀壞了劇場舞臺附近的建筑。 </h3><h3> 公元106年羅馬人占領佩特拉,按羅馬風格修建和增補設施。它是世界上唯一由巖石雕刻而成的劇場。</h3> <h3>  游玩佩特拉古城,全程靠腳行走在砂石路上,拼的是體力,全部游玩這里需花兩天時間。</h3><h3> 我們的佩特拉之旅到此嘎然而止,只是沿著古城的蛇道,走到古城的入口處瞄了一眼。留些許遺憾,給自己一個想象的空間,沿著這條小路繼續(xù)探索下去。</h3> <h3>  尼波山是猶太教的創(chuàng)始人——摩西升天之處。摩西在基督教中是僅次于上帝和耶穌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伊斯蘭教的六大使者之處。</h3><h3> 站在海拔870米的尼波山上,向西眺望,死海、約旦河谷盡收眼底。<br></h3><h3><br></h3> <h3>  當年摩西就是站在這里,遙望家鄉(xiāng)的土地而不能進入。圣經(jīng)記載,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經(jīng)歷千辛萬苦,出埃及,跨紅海,來到尼泊山。卻因為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不被容許跨過約旦河,回到耶路撒冷這個祖先的圣地,只許他在臨終前上尼波山見一見這塊福地,抱憾終身。</h3><h3> 摩西圣杖</h3> <h3>  教堂</h3> <h3>  教堂內(nèi)的馬賽克地板</h3> <h3>  馬達巴被譽為“馬賽克之城”,是約旦的藝術之城。</h3><h3> 公元747年馬達巴被大地震所摧毀后,這個城市埋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80年來自克拉克的2000名基督教徒在這里定居下來,開始重建城市。</h3> <h3>  圣喬治東正教堂,始建于公元5世紀,1896年重建。<br></h3> <h3>  1884年,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用190萬塊彩色馬賽克拼制而成的中東地圖。</h3> <h3>  中東地圖被承重柱子分割幾部分,無法看清全貌。要知道這個會成為歷史遺跡,當年先人們還會把柱子壓在上面嗎?</h3> <h3>  地圖上還有兩尾魚,其中一尾魚游到死海附近覺得水太咸,威脅到生命而返回</h3> <h3>  走過紅海,走過沙漠,走向死海。</h3><h3> 此次行程中,死海是非常期待的一個景點。死海不是海、死海即將消失、死海淹不死人、死海中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看書,所有這些信息,對一個旱鴨子是何等的誘惑。<br></h3> <h3>  死海,即基督教《圣經(jīng)》中的亞拉巴海,就是鹽海。位于以色列、約旦交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稱之為世界的肚臍眼。</h3><h3> 在約旦總算看見一個湖,水還是咸的。</h3> <h3>  酒店的私家湖灘</h3> <h3>  雖然死海不會淹死人,當一個旱鴨子把自己交給水面的一瞬間,那種手足無措,劃拉不到一根救命稻草的感覺,還是感受到了無助的絕望。最后在團友的幫助下,平穩(wěn)的躺在死海中,姿勢是僵硬的,裝模作樣拿著雜志的手還是抖抖的。</h3> <h3>  死海海底的黑泥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在死海里漂浮后,上岸用酒店提供的死海泥涂滿全身,躺在沙灘椅上,美美的享受一下陽光浴。</h3> <h3>  玩水的不經(jīng)意間看見死海的日落,不遜地中海、紅海的日落吧</h3> <h3>  今天是中秋節(jié),我們在死海邊賞月、品約旦的月餅,度過了一個難忘月圓之夜。</h3> <h3>  清晨的死海,藍藍的水,粉粉的天,交相輝映,清新自然不輸任何一個海灘</h3> <h3>  烏姆蓋斯古城遺址,是我們18日從耶路撒冷返回安曼時游覽的。</h3><h3> 古城位于約旦的最北端,是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和約旦四國的交界處。它是一座希臘古城,羅馬人統(tǒng)治時期推向鼎盛,是羅馬十大古城之一。距今有5000年的人類生存、繁衍歷史。</h3> <h3>  羅馬人統(tǒng)治時期的烏姆蓋斯,不僅城市得到發(fā)展,也成為約旦的文化中心。羅馬人在此修建了三個劇場,一個圣殿,一個噴泉,還可以供應冷、熱水兩用的浴場,如今已是廢墟無法辨認。</h3> <h3>  站在古城遺址的最高點上,遠方的加利利湖和戈蘭高地盡收眼底。</h3> <h3>  這是個劇場遺址,已塌陷,只留一些看臺</h3> <h3>  這個劇場比較完整</h3> <h3>  烏姆蓋斯古城比較小,我們匆匆游覽后來到杰拉什羅馬古城附近用餐。已是下午三點,我吃到了本次行程中最香、無任何添加劑、純面粉做的大餅(并非肚餓,吃嘛嘛香),就是由這位長者純手工制作的。<br></h3> <h3>  杰拉什羅馬古城遺址,位于安曼西北60公里,它是世界上第二個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城市。有著“中東龐貝”和“羅馬之外的羅馬”的美譽,其規(guī)模遠遠大于土耳其的以費索。</h3> <h3>  公元3世紀初,由于羅馬帝國動亂衰敗,杰拉什一蹶不振。后又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興起、波斯人入侵,杰拉什又幾度盛衰。公元8世紀,阿巴斯朝統(tǒng)治期間,杰拉什連遭數(shù)次大地震,后被黃沙淹沒,不被世人所知。<br></h3> <h3> 1806年,德國旅行家歐里赫發(fā)現(xiàn)了這座古城,自1920年后,考古隊在該城不斷發(fā)掘出沉睡了幾千年的文明古跡。但離發(fā)掘結束還遙遙無期,考古學家稱90%的遺跡仍被埋在地下等待發(fā)掘。</h3> <h3>  南大門進入后,沿街一排商鋪</h3> <h3>  商鋪對面是賽馬場,左側圍墻是賽馬場的看臺</h3> <h3>  從地下挖掘出的古羅馬的石磨,古時用于壓榨橄欖油的</h3> <h3>  老遠就看見宙斯神廟聳立在高坡上,比雅典的宙斯神廟多了些殘垣斷壁,更顯完整性</h3> <h3>  人景合一</h3> <h3>  南劇場  </h3><h3> 這么小一個城市居然有兩個劇場,羅馬人真會享受。這個南劇場,現(xiàn)在還常常用于大型音樂會或企業(yè)的產(chǎn)品發(fā)布。著名的杰拉什音樂節(jié)每年就在這里舉行。</h3> <h3>  我學著他們站在劇場中心的這塊石頭上,輕輕地說一句話,遠處傳回的聲音把自己嚇了一大跳。不用任何擴音設備,就能把每個音符清晰地傳送到看臺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古羅馬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嫻熟地掌握了聲學原理。記得在雅典的羅馬劇場,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聽眾席每個座位下都放有不同朝向的陶器,用于吸音降噪。</h3> <h3>  穿過商業(yè)街來到羅馬廣場,羅馬廣場建于公元110年圖拉真時代。它是杰拉什羅馬古城的中心建筑,氣勢宏偉,非常壯觀。可通南、北、西門,也可以上到古城最高處的宙斯神廟和南劇場,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h3> <h3>  站在宙斯神廟俯看羅馬廣場,給我的感覺就是壯觀和震撼。這是我看到的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廣場,這些愛奧尼亞石柱完美地環(huán)成一個橢圓,沒有缺損,實屬不易,世界之奇跡。</h3><h3> 完美!震撼!</h3> <h3>  廣場四周64根愛奧尼克石柱,如琴弦一樣整齊的排列著</h3> <h3>  從石柱間看宙斯神廟</h3> <h3>  杰拉什也被稱之為“千柱之城”</h3> <h3>  穿過羅馬廣場進入列柱大街,它是由街道兩旁如隊列般整齊的科林斯式石柱而得名。這條長800米的大街由羅馬廣場直指向北門。</h3><h3>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能走到北門,沒有看到北門的壯觀,只是遠遠的望了一眼,中途折返。</h3> <h3>  水神殿在杰拉什屬保存完整的,建于2世紀末期。墻面上的七個出水口、中央的噴水池及下方街道的排水溝,構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它是杰拉什城內(nèi)最重要的建筑之一。</h3> <h3>  月亮女神廟</h3> <h3> 公元106年,圖拉真皇帝將羅馬大道修到這里,使得這里的商貿(mào)活動更為頻繁。路面雖是大理石鋪就,因長年累月被馬車車輪碾磨,已碾出兩道深深痕跡,向我們述說曾經(jīng)的繁榮昌盛。</h3> <h3>  矗立在荒野上的哈德良凱旋門,當年為了迎接羅馬皇帝哈德良來訪,杰拉什人專門在城南修建的。</h3> <h3> 今天下午就要回國,上午我們來到安曼的制高點——阿卡巴城堡。它曾經(jīng)是安曼的要塞,公元前11世紀崇拜埃及太陽神的阿蒙王國,就把首都建立在城堡山上。</h3> <h3>  古時的安曼是建在七山之上,如今城市已經(jīng)延伸至二十二個山。城堡山位于七山中央,是當時七山中海拔最高的,像城堡一樣守護這個城市。</h3> <h3>  伍麥葉宮是阿拉伯帝國伍麥葉王朝在城堡山建立的“埃米爾宮”(王宮),阿拉伯建筑風格,歷經(jīng)1300多年的風雨依然雄偉壯觀。</h3> <h3>  羅馬時期的赫拉克勒斯神廟,僅剩幾根石柱屹立在風中,述說著一個王朝的沒落。</h3> <h3>  清真寺早已毀,僅存這些柱子述說著曾經(jīng)滄海</h3> <h3>  拜占庭教堂地基猶在</h3> <h3>  登上山頂,整個安曼市區(qū)高低錯落、鱗次櫛比的白色建筑展開在眼前。頓時明白了阿海說安曼是“白城”的意思了。</h3> <h3>  在城堡山上遠眺約旦境內(nèi)最大的國旗,國旗長60米,寬30米,1800平方米。國旗旗桿下面是侯賽因國王之墓。</h3> <h3>  安曼羅馬劇場,建于公元2世紀,位于安曼下城區(qū)中心位置。劇場可以容納6000人,目前還在使用。</h3> <h3>  古羅馬劇場猶如同半個圓環(huán)鑲嵌在白城間</h3> <h3>  咋一眼,以為自己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跟在姆媽屁股后面回溫州老家,祭奠外公時見到的“太師椅”墳墓呢。<br></h3> <h3>  在劇場里遇見一個父親帶著兩娃也在游玩,父親居然把手抱的小孩往團里一小姐姐懷里塞,搞得小姐姐措手不及趕緊接住。誰讓小姐姐長得一副心善面慈模樣呢。</h3><h3> 孩子爸爸的意思是讓我們和寶寶一起拍照,寶寶顯然不是很樂意,一下子面對這么多老外,又在陌生人懷里,有點羞怯,又無能為力,只能和小姐姐搭檔完成這組照片。</h3> <h3>  以約之旅結束了,意猶未盡,行程匆忙,走馬觀花。佩特拉、耶路撒冷看點多,理解膚淺,文字功底淺薄,無法全部表達。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捧著《耶路撒冷三千年》再來一次以約行。</h3><h3><br></h3> <h3>  音樂《出埃及記》主題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海城市| 如东县| 纳雍县| 北票市| 邯郸市| 莲花县| 绵竹市| 福海县| 武胜县| 桦南县| 灵宝市| 灵丘县| 巴中市| 綦江县| 汾西县| 宝应县| 沂南县| 靖西县| 大英县| 工布江达县| 湘潭市| 祥云县| 江达县| 民和| 乌审旗| 诸暨市| 福州市| 瑞金市| 上犹县| 平遥县| 定襄县| 巴青县| 三台县| 进贤县| 南汇区| 鄂托克前旗| 萨迦县| 万源市| 七台河市|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