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9月15日,在一場大雨中抵達漢中。據當地導游講,漢中巳連續半個月雨天。網上有文章說因全球變暖我國雨線北移,近幾年雨下在漢中特別多,似乎得到了見證。</h3><h3>雨中的大巴山。</h3> <h3>漢中是劉邦發動楚漢戰爭的根據地,是漢朝的發祥地。這里有與楚漢戰爭相關的諸多古跡。這里又是三國時期蜀漢與曹魏的爭戰之地,所以也有許多三國遺跡。</h3> <h3>(一)古漢臺</h3><h3>這是漢王劉邦的行宮,構造為三層7米高的臺地,主要建筑有望江樓等。當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劉邦率軍退居漢中并“明燒棧道”以示無意天下,即居住于此。但實際上只住了四個月,四個月后便“暗渡陳倉”出兵關中發動了爭奪天下的戰爭。</h3> <h3>(二)石門棧道景區</h3><h3>石門棧道也就是褒斜棧道,建在褒河邊的石壁上,南端在漢中附近的褒谷,北端在眉縣的斜谷,全長470公里。當初劉邦即沿褒斜道退居漢中,然后燒了這條棧道。后來韓信率大軍“暗渡陳倉”走的是另一條棧道叫連云道。</h3> <p class="ql-block">景區沿褒河分布。正是雨季,上游泄洪,河水滔滔。褒河水注入漢江,漢江又匯入滾滾長江。</p> <h3>通往核心景區的路很長,一邊是山崖,依山崖砌了壁畫墻,創作了很多關于漢文化的浮雕和彩繪。</h3> <h3>關隘與征戰將士。</h3> <h3>核心景點在石門水庫大壩附近山崖上。因連續多日降雨,石門水庫正在泄洪。</h3> <h3>這應是座重力拱壩。壩高88米,泄洪道位于中央。</h3> <h3>在大壩附近沿陡峭的登山路從河谷向上攀登,到壩頂以上約20米高度踏上石門棧道也就是褒斜棧道。</h3><h3>真正的古褒斜棧道巳因修建石門水庫而淹沒水下,在壩后河道石壁上可依稀分辨出一些遺跡。現在供游人行走參觀的,是在原地升高重建的仿古棧道。</h3> <h3>貫穿雞頭山的隧洞。二千年前尚未發明火藥,開鑿此隧洞用的是火燒水激法,硬是在堅硬的石山中“摳”出這個隧洞。</h3> <h3>修建棧道前這里是削壁千仞,行路之難可想而知,“蜀道之冠”崖刻昭然。</h3> <h3>棧道上觀看壩前的水庫景色。</h3> <h3>棧道每隔一程建有驛站。</h3> <h3>“蜀道秦關”牌坊,據說是秦棧道與蜀棧道的分界。</h3> <h3>景區廣場上矗立著漢王劉邦的巨型塑像,頗有“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氣勢。還建有巍峨的漢王樓。</h3> <h3>與漢中相關的歷史人物除了漢王劉邦外,另一人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諸葛亮輔佐漢皇室后代劉備與曹魏纏斗留下不少故事,彩繪壁畫形象地還原了這些歷史片斷。</h3> <h3>褒姒的雕塑。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美女。褒姒與漢朝歷史無關,只是她的家鄉是褒谷。</h3><h3>英雄和美女都是青史留名的。</h3> <h3>(三)武侯墓</h3><h3>蜀漢丞相諸葛亮晚年輔佐劉禪北抗曹魏,幾次率軍北伐,漢中是戰場。最后心力交瘁病逝五丈原,葬于定軍山下。遺《出師表》兩篇萬世傳誦。</h3><h3>出師未捷身先死,后人競贍武侯祠。</h3> <h3>據導游介紹,這里的武侯墓是真墓,且因諸葛為官清廉,世人敬重,歷一千幾百年而從未被盜。</h3> <h3>“淡泊”石碑,刻劃諸葛亮一生不追求名利和權勢。</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天门市|
县级市|
阿图什市|
通河县|
绥江县|
平塘县|
苍梧县|
杭锦旗|
武隆县|
望江县|
重庆市|
柳林县|
平武县|
日喀则市|
瓦房店市|
汉寿县|
望都县|
龙口市|
庆安县|
华宁县|
元江|
灌阳县|
平江县|
瓦房店市|
彭水|
西宁市|
梨树县|
隆化县|
环江|
呈贡县|
武胜县|
治县。|
资溪县|
安福县|
都匀市|
新乡县|
呼图壁县|
天气|
阿坝|
延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