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國古代有六藝,許多人或許覺得很陌生,想知道六藝是什么。其實就是相當于我們現代的課程,比如我們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的課程:語文,數學,歷史,政治,物理,化學,地理等。在孔子的時代,學生們有六門課程要學習,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六門課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藝。</h3> <h3>六藝其實是周代貴族子弟人人都要學習的六門必修課,不過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他都要求研習六藝。許多人對比后發現,古人不用學習外語,這要比我們現在的學生要幸福呀。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就想錯了,你想啊,孔子曾經周游列國,從魯國出發一路經過了數國,穿過了現在的河南河北等地,這些地方,直到現在都要有方言,更別說那個時候了,古代交通不便,人交流也不多,所以語言是非常有地域性的,可以說是十里不同音,所以孔子周游列國不學習當地預言是不行的,其難度不下于今天的外語吧?</h3><h3>孔子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語言可謂是五花八門。那么孔子要上課要授業,就必須說一種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就像今天的普通話,當時也有普通話,叫做雅言。但是當時還是有許多學生是不會雅言的,所以學生想要上課,想要學習,就必須先學習雅言,而且一定要學會,所以這難度上說,真不比我們今天學習外語輕松。</h3> <h3>所謂難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響度,這也就是為什么孔子能成為古代最有名的讀書人的原因之一。許多人會覺得孔子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其實孔子可以說的上是文武雙全,騎馬射箭樣樣精通,這就是因為孔子接觸的六藝教育。</h3><h3>六藝之首,也就是第一門課“禮”。這個“禮”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思想品德課,政治課,日常行為規范課。“禮”包括五禮,五禮分別有: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吉禮學的就是祭天祭地祭祖先的禮儀。在古代祭祀的規矩是很有一套說辭的。這就就是古代的文化。兇禮,就是喪事,有人去世,古代的人去安慰離世者親屬所用到的話語,比如節哀順變,祝令堂跟著佛光走,通往往生,這一類的用語。賓禮學的就是去別人家做客該懂的禮儀。在比如說軍禮,就好像我們今天看升國旗行的注目禮,也是一種軍禮。那個時候的軍禮比起現在要復雜不少。嘉禮也就是學習如何表揚贊美別人,如果贊美,當時也是有一套文化說辭。所以當時的“禮”也相當于今天的德育教育,通俗的說就是要學做事先要學做人。</h3> <h3>第二門課“樂”。中國古代的文明,樂教文明可謂是有著非常重的文化地位。孔子反復強調過禮樂的重要性,他說:一個國家興衰的標志就是禮樂。用音樂來教育人,這在古代中國有專門的名字就叫樂教,史書上記載,從商周開始,古人就非常非常重視音樂的熏陶。</h3> <h3>第三門課“射”。這是一門武課,學習如何使用武器,以及一些軍事常識。除了要求嚴格修行射箭之外,還有一些上下級方面的軍事禮儀,比如,臣子配皇上或者上級官員去射箭,就必須后退一步,站的離靶子遠一點來射。好讓別人比自己射中更多。</h3> <h3>第四門課“御”。簡單的說就是騎馬,還包括駕駛馬車的技術,和現在的考駕駛證很像,當時考騎馬不多,往往會考駕駛馬車的技術。</h3> <h3>第五門課“書”。指的就是書法,能寫一首好字和好的文章,也就是相當于現在的語文課。</h3><h3><br></h3> <h3>第六門課“數”。顧名思義就是數學,數學這個東西大約從三百萬年前有人類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和實踐了吧。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的結繩計數。所以這個“數”也是一門很久遠的學科,這一科也是古代學子必考的一門科目。</h3> <h3>說到這里,大家對古人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古代學子的學習其實一點也不輕松,不是像電視劇里面對著書本搖頭晃腦這么簡單。<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安阳市|
仲巴县|
长垣县|
台东市|
建湖县|
滁州市|
广丰县|
永康市|
长阳|
临汾市|
通州区|
佛坪县|
合川市|
三门峡市|
远安县|
石狮市|
东乌珠穆沁旗|
逊克县|
定州市|
阳曲县|
波密县|
云梦县|
务川|
肇庆市|
铜山县|
洛南县|
钟祥市|
定日县|
即墨市|
定边县|
伊春市|
民勤县|
乐安县|
孟连|
博爱县|
凤庆县|
锦州市|
婺源县|
湛江市|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