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9年9月24日,歷經五十五年的離別,我們在長春一汽職工子弟第二小學校6年4班畢業的六位同窗發小同學,在湖北十堰二汽相聚了。</h1><h1> 我從炎熱的南粵深圳回到十堰,淅淅瀝瀝持續不斷的陰雨停了,空氣格外的清爽,真是天隨人意噢!</h1><h1> 這正是同學聚會的意愿和動力!千山萬水隔不斷、雷電風雨擋不住,為得是見見從前的“她和他”,看看現在的“你和我”…………</h1> <h1> 回憶和重溫一下,我們當年加入少年先鋒隊的莊重和喜悅……</h1><h1> ~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是由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h1><h1> ~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h1><h1> ~時刻準備著!</h1><h1> …… …… ……</h1><h1>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h1><h1> 開啟了塵封的往事,猶如就在眼前,依然歷歷在目……</h1> <h1> 左起:孫亞玲、陳引娣、應后達、李玉林、洪漢湘和支萍華。</h1><h1> </h1> <h1> 我與支萍華和陳引娣倆位同學是畢業離校55年后的第一次相見。</h1> <h1> 左起:支萍華和陳引娣倆位女同學。陽光靚麗,風彩依然!</h1> <h1> 十堰鑫港大酒店。金碧耀眼,恢宏豪華。</h1><h1> 我們六位發小同學就相聚在這里,一起共同享受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味佳肴哦!</h1> <h1>發小是一首歌,</h1><h1>讓我想起美好的童年……</h1><h1>發小是一片云,</h1><h1>帶你遨游夢幻的藍色……</h1><h1>發小是一涌泉,</h1><h1>給你送來清涼和甘甜……</h1><h1>發小是一把火,</h1><h1>給你帶來激情和溫暖……!!!</h1> <h1>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的父輩響應黨和祖國的召喚,從全國四面八方奔赴東北長春市南郊孟家屯,在那片黑土地上建成了中國第一汽車廠。</h1><h1> 毛主席親筆手書"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聳立在廠區一號門正中間。這里是一汽的重要地標!</h1> <h1> 一汽職工公寓中心區域。</h1><h1> 這里曾設長春市2路有軌電車(摩電)汽車廠三站,是當年廠區通往市里的主要公交電車。人們就習慣性稱謂這里為“三站"。</h1> <h1> 三站旁邊是一座碩大的共青團花園。是職工和家屬們休閑娛樂的地方。</h1><h1> 這里更是我們常常光顧的地方,留下童年兒時在這里戲耍和學習的許多難忘身影和蹤跡……</h1> <h1> 1958年9月,我們這群七、八歲的汽車廠職工子弟們,就是在這里~~一汽老樓的65棟報名上學了。</h1> <h1> 一年后,我們隨著一半的同學從這里分流到新建成的第二小學校,這里就改稱第一小學校。</h1> <h1> 這一排俄式一汽老樓職工公寓(左起依次為32棟、30棟和28棟)旁邊寬闊的柏油路,曾經是一條凹凸不平的土路。</h1><h1> 當年,我們許多的同學(其中就應該有你們五人,我的家當時住51棟不經過此路)就是走在這條土路上,走向前面右側不遠處新建成的第二小學校園。</h1><h1> 遺憾是這所后建的學校不屬于一汽老樓范圍,不知何年何月,在城市改造中,昔日熟悉的校園,變成了一片高層住宅公寓樓區。</h1> <h1> 嚴寒隆冬季節,冰天雪地中。</h1><h1> 這里就是我們曾經幸福生活居住過的一汽職工宿舍公寓區……</h1><h1> 如今,這些一汽廠區和職工家屬公寓老樓,已經列為了國家首批歷史文化街區實行重點的保護。</h1> <h1> 9月23日,在長春一汽退休的劉世榮同學昨天上課,走在63棟前,情不自禁拍下的照片發在群里。</h1><h1> 呂景文同學立刻回帖:"劉世榮,看到你發的照片,就在我媽家旁邊,好熟悉呀,拍的好!"</h1><h1> 受到了感染。我將一汽發小同學的圖文轉錄在美篇中,讓更多同學分享!</h1><h1> 這些熟悉的一汽老樓是我們曾經生活、學習和工作過地方,尤其是我們這些已經客居外地的游子們,至今仍然魂牽夢繞的地方!</h1> <h1> 第74棟,原前蘇聯專家公寓,現在改為一汽賓館。</h1> <h1> 1964年7月26日,我們五十五位發小學友同窗六年畢業了。</h1><h1> 留下了這張稚氣未脫的畢業照,至此告別學習和生活過的長春第一汽車廠職工子弟第二小學校6年4班,走進了各自心儀的中學校門。</h1><h1> 從此天各一方,有的同學甚至一別歷經了五十五年。</h1><h1> 我們這群共和國同齡人歷經各種磨難后,絕大多數同學又踏著父輩們的足跡,繼承了他們的事業,在祖國的汽車工業戰線上,奮戰完自己無怨無悔的一生。</h1> <h1> 第一排右一:李玉林、右二:應后達;</h1><h1> 第二排左三:陳引娣、左四:孫亞玲;</h1><h1> 第五(最后)排左一:洪漢湘、左五:支萍華。</h1><h1> 這就是我們六位同學在畢業照中的位置。</h1> <h1> 今天,我們六位發小同學,在長春一汽孿生兄弟湖北十堰二汽又相會了,此時此刻,仿佛穿越時空,重返當年長春一汽二小學校園,同學之間歡聲笑語猶在耳畔縈繞,畢業離校的依依惜別就如眼前…… </h1><h1> 回憶使人年輕,相聚讓我們更懂得珍惜!</h1> <h1> 發小同學在一起談著以往,如同看到了彼此年少時的模樣,讓我們找到了歲月的光芒,盡管你巳經鬢發斑白,卻風采依然。仍記得你童年的糗事,多少年不見,心中還時常把你惦念。</h1> <h1> 支萍華同學</h1><h1> 由劉抗美同學在2018年熱情地建立了“一汽二小學校6年4班聊天室"以來,支萍華同學熱心成功組織了多次區域同學聚會。這次又從千里之外的上海趕回十堰,不辭辛苦組織這次十堰的第三次發小同學聚會。</h1><h1> 她不愧是當年學校的大隊委員(三道桿),優秀的學生干部。</h1><h1> 風姿依舊,精明能干;</h1><h1> 熱情似火,不遜當年!</h1> <h1> 孫亞玲同學</h1><h1> 她是班級學霸,當年二小學校唯一考入吉林省實驗中學。</h1><h1> 很意外又很驚喜!在1983年,我們倆人同時考入了二汽黨校首屆政工大專班,入學報到時不期而遇……</h1><h1> 我們在長春一汽二小學校畢業20年后,有幸在湖北十堰二汽黨校又全日制集中食宿同窗學習了兩年整。</h1><h1> 上蒼眷顧、天緣巧合!</h1><h1> 一汽發小同窗六載緣份未盡,</h1><h1> 二十年后二汽黨校又成同學。</h1><h1> 更為有意思的是~~</h1><h1> 9月22日中午,這次聚會的前天,我們倆個人居然能在我老母親居住的樓下神奇的偶遇,令人不可思議的一次遇見,是巧合?是緣分?還是天意?……</h1><h1> 9月23日晨(昨天),在張灣青年廣場又再一次遇見。怎么就這樣巧呢?</h1><h1> 噢,世界雖大,緣份未了,情誼永恒!盡管有數十年未見了,這是我們真摯純樸的同學心有靈犀吧!</h1> <h1> 陳引娣同學</h1><h1> 我們同窗六年離校55年后能再次相見,十分高興!你與我心目中兒時的學霸榜樣黃文煥同學同桌,你也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女才子。衷心的感謝你和支萍華同學協力組織這次同學聚會。</h1><h1> 特別是要感謝劉抗美同學熱情建立的發小同學群。才有了全國各地同學們一次又一次的聚會。使遙遠的記憶又真實重新展示在我們眼前……</h1><h1> 當金士英同學提供了這張七位女同學與李老師畢業前夕合影照片時,我僅能認出又在中學同班四年的金士英和呂景文,還有在小學入隊儀式上為我配系紅領巾、中學又同校的劉抗美等三位同學。其她四人不僅叫不出姓名,即使我與她們走在對面也只會當成陌路人。</h1><h1> 趕上了科技發達和互聯網時代,感謝各位同學的熱情,又把我拉回到當年純潔天真無邪的校園,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重新熟悉了各位同窗六年的發小同學。</h1><h1> 請原諒當年我們的懵懂無知,頑皮搗蛋,如有過失對同學之間的一些無意傷害,也應隨著時光的飛逝、早就煙消云散……</h1> <h1> 照片中的你們……</h1><h1> 年少稚氣未脫、人人清新靚麗,淋漓盡顯師生之間依依惜別的純樸情緣!</h1><h1> 感恩老師、恩師不忘!</h1><h1> 兩位班主任吳盡奮老師和李玉君老師!您們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啟蒙引路人。</h1> <h1> 應后達同學</h1><h1> 小學畢業離校進入中學后。我們在1968年從長春市各自所在的中學校應征入伍。在同一個部隊不同單位服役五年整。1973年退伍復員一起分配在長春一汽轎車分廠。我們又先后調入湖北十堰二汽,年輕時精力旺盛各忙各自的工作、事業和家庭,從此天各一方未曾謀面。</h1> <h1> 李玉林同學</h1><h1> 我們曾在二汽同一單位共事幾年。你揮毫書寫出的一手漂亮字讓我十分羨慕,許多人為求你的墨寶趨之若鶩;你也是廠里最早駕乘摩托的時尚人(為跟上時代潮流,我也曾悄悄的積攢了想購置摩托車的私房錢,最后被老伴發現沒收了。并在以后的歲月中,經常炫耀她的當年英明阻止,常常對我說,第一批買摩托車的人除了意外英年早殞、僅剩倆個殘疾人。但是從你現在健壯的體魄來看,說明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異哦);另外,在維修保養摩托車上,也顯示出來你高超的技藝和才華。</h1><h1> 以后,由于工作多次調動,我們在各自崗位盡職盡責,還需操侍家庭,無遐他顧失去音訊數十年。</h1> <h1> 李玉林同學靚麗的老伴,也陪同著參與我們的歡樂聚會。</h1> <h1> 發小同學加同廠同事、在廠里還是住同樓的鄰居,我們倆對夫婦來張跨世紀的合張影吧~~</h1><h1> 右起:李玉林老伴和李玉林、洪漢湘與老伴。</h1> <h1> 時光荏苒,時代變遷…… </h1><h1> 我們發小的情誼始終不會變, 不論到哪天,我們相聚在一起…… </h1><h1> 是尋找長久的思念, </h1><h1> 是重溫同學的情緣, </h1><h1> 是回首少年的自我, </h1><h1> 是了卻自己的心愿。</h1> <h1> 終于完成劉抗美同學的委托,在南粵深圳同學聚會時,將她送給應后達和李玉林的禮物交給了這倆位發小同學,我拖得時間稍長點,但也算了卻一樁心事~~</h1><h1> 劉抗美同學千里之外托我送禮品、</h1><h1> 展示她重情重義濃濃的同學緣誼!</h1> <h1> 每張照片都帶著記憶,清晰浮現,如歌委婉……。 </h1><h1> 這張照片,是我這次從深圳回到十堰舊居,幾天來翻箱倒柜中,無意找到與發小同學畢業后的一張珍貴合影。</h1><h1> 記得那是在1970年8月份,我參加了119師司令部軍務科執行沈陽軍區的特殊任務圓滿完成后,從黑龍江歸建返回在遼寧駐地的路途中,領隊特批我途經長春市時下車,暫短回家探親幾天時,找到了畢業后第一位發小同學初玉華,在畢業照片上緊挨著我(后排左起第二人)。他與高長生同住28棟,我們放學后常在一起玩耍,兒時那些歡樂的記憶已經深深印刻在腦海里。</h1><h1> 另一位也是二小學校同屆畢業姓高的校友(他曾同住51棟樓下的二層,我們經常相約一起上學和放學),但記不得他是在那一班啦?</h1><h1> 人啊,青年時期真好!</h1><h1> ~~就讓它永久留在照片上、留在了記憶里………</h1> <h1> 相逢是一首歌,酒是55年的“酒"。</h1><h1> 我們已經分別太久太久……</h1> <h1>短暫的歡聚終將結束,</h1><h1>意猶未盡心難寧……</h1><h1>相逢是首悠揚的歌,</h1><h1>相識是杯醇香的酒,</h1><h1>相處是那遠飛的雁,</h1><h1>相知是那古老的藤。</h1><h3><br></h3><h1>祝福同學們甜甜蜜蜜一生,</h1><h1>愿幸福平安永相隨,</h1><h1>青春不散場、芳華永久留,</h1><h1>友誼地老天長!</h1><h3><br></h3><h1>緊緊握住你們的手…………</h1><h1>愿我們有時間常聯系、多聚一聚……</h1> <h1> 這是應后達同學在自己家的樓臺上,親手拍攝出美麗的湖北十堰市夜景圖片!</h1> <h1> 祝愿同學們好好保重身體!</h1><h1> 期待分居在各地的長春一汽二小學校6年4班同學們能早日大聚會!</h1><h3><br></h3><h1> 流光溢彩的十堰市歡迎各地發小同學們光臨!</h1><h1> ~這里有道教圣地武當山;</h1><h1> ~有世界待解野人之謎的原始森林神農架;</h1><h1> ~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號稱小太平洋的丹江口水庫。</h1><h1> ~~特別是有眾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二汽的發小同學們,隨時恭候你們及家人們的光臨!</h1><h3></h3><h1> (向所有拍攝和提供圖片的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h1><h1> </h1><h1> 洪漢湘整理</h1><h1> 2019年9月24日</h1><h1> 于湖北十堰二汽</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靖安县|
榆中县|
象山县|
洱源县|
右玉县|
太仆寺旗|
滨州市|
玉门市|
开平市|
谢通门县|
广元市|
武隆县|
仁怀市|
平昌县|
南江县|
莲花县|
政和县|
徐汇区|
全南县|
庆元县|
金坛市|
鄂托克前旗|
怀安县|
军事|
白玉县|
钦州市|
正阳县|
安吉县|
正蓝旗|
夏河县|
涟源市|
瑞安市|
金昌市|
丹阳市|
安平县|
三穗县|
昌邑市|
上蔡县|
辽中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