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我給語文教科書挑挑錯

甜蜜蜜

<h3>現將新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不含四、五、六、七、八、九年級下冊)和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1.3.5)中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挑出來,望指正。<br /></h3><h3>本文的結構大體上分為四塊:一是位置,即在教科書中的頁碼;二是字詞、句子、標點符號、插圖等疑似錯誤內容;三是錯因分析;四是正確用法或建議。</h3><h3><br /></h3><h3>一、字詞使用方面</h3><h3><br /></h3><h3>編號:1<br /></h3><h3>各冊<br /></h3><h3>版權頁<br /></h3><h3>請與印廠聯系調換</h3><h3>《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1567,[印]1.政府機關的圖章,泛指圖章;2.印子;3.留下痕跡,特指是文字或圖畫等留在紙上或器物上;4.符合;5.姓。</h3><h3>印廠,是業內對印刷廠的簡稱,用在教科書中不規范。</h3><h3>應為"印刷廠"或"承印廠"。</h3><h3><br /></h3><h3>一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2</h3><h3>P76</h3><h3>想想燕子、小魚、螞蟻下雨前都在干什么。</h3><h3>"想想"建議用"想一想,"</h3><h3><br /></h3><h3>二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h3><h3>P56</h3><h3>白馬西風塞上,杏花煙雨江南</h3><h3>亦有"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一說。建議以史實文獻的文字面貌為依據,使用作者原文。</h3><h3>編號:4</h3><h3>P75</h3><h3>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h3><h3>1. "朱德的扁擔"不符合常理。比如,王小明的作業本上,只需寫上名字,即可表明是王小明的作業本。"的作業本"屬多余。</h3><h3>2. 經查證,在扁擔上寫字的人為當時的軍需處長范樹德,而非朱德本人。</h3><h3>3. 扁擔上寫的是"朱德扁擔 不準亂拿"。</h3><h3><br /></h3><h3>二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5</h3><h3>P22</h3><h3>選作棵文時有改動。</h3><h3>"棵"應為"課"</h3><h3>編號:6</h3><h3>P48</h3><h3>造作課文時有改動。</h3><h3>"造"應為"選"</h3><h3><br /></h3><h3>三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7</h3><h3>P40-41</h3><h3>趙州橋非常雄偉。</h3><h3>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h3><h3>"趙州橋非常雄偉"一段的內容寫的是橋的精巧,前后不符。此外,趙州橋橋長五十多米,不足以稱作"雄偉"。</h3><h3>此處若用"雄偉",那么依邏輯關系,下一自然段首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中,"堅固"應為"雄偉"。這樣,才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h3><h3>筆者在其他版本中發現,此兩處的表述為"趙州橋設計得非常精巧""這座橋不但精巧,而且美觀"。</h3><h3>筆者認為,后者對趙州橋特征的表述比較貼切。建議采用后者。</h3><h3>編號:8</h3><h3>P48</h3><h3>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h3><h3>"有的"之前加上"原來,"</h3><h3>編號:9</h3><h3>P58</h3><h3>他眼睛、嘴巴都不怎么顯眼,</h3><h3>"他"應為"它"</h3><h3>編號:10</h3><h3>P61</h3><h3>"就是在露天里,</h3><h3>"里"應為"地里"</h3><h3>編號:11</h3><h3>P72</h3><h3>出水時只見一陣水花兩排銀牙</h3><h3>另有版本為"兩對虎牙"。建議用"兩對虎牙"。</h3><h3>編號:12</h3><h3>P78</h3><h3>停著呼吸,</h3><h3>"停著"應為"屏住"</h3><h3>編號:13</h3><h3>P94</h3><h3>食物 :愛吃竹葉、竹筍等,有時也吃其他植物</h3><h3>1. 此處只需注明大熊貓食物的內容,不需要"愛吃…有時也吃其他植物"等字眼。</h3><h3>2.大熊貓除了吃竹葉、竹筍外,竹桿也是它的主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246"[大熊貓]吃竹葉、竹筍。"的表述亦不正確。</h3><h3>3.大熊貓屬食肉目動物,有時吃竹鼠,而竹鼠屬于動物,"其他植物"不能涵蓋。</h3><h3>此處宜改為"竹子等"。</h3><h3><br /></h3><h3>四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14</h3><h3>P5</h3><h3>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h3><h3>去掉"照亮了,"</h3><h3><br /></h3><h3>六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15</h3><h3>P9</h3><h3>路轉溪橋忽見</h3><h3>"溪橋"過去一直用作"溪頭"。因何改為"溪橋",是傳播者轉引、抄錄錯訛的原因,還是因依據的版本的權威性、可信度、文獻價值不同而改,或是出于社會原因綜合考慮而改,應在有關網站加以說明。</h3><h3>編號:16</h3><h3>P11</h3><h3>"你恐懼著什么?你悲哀些什么?"</h3><h3>作者原文中"著"為"些"</h3><h3><br /></h3><h3>七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17</h3><h3>P4</h3><h3>他領著我們上前去</h3><h3>去掉"他"</h3><h3>編號:18</h3><h3>P41</h3><h3>[東方朔(前154-前931)]</h3><h3>此處是用來解釋生詞[東方朔]的,生卒年應在后面釋義中出現。</h3><h3>此類現象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上冊中共有35處。</h3><h3>編號:19</h3><h3>P45</h3><h3>海倫·凱勒,美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h3><h3>此處應加上作者為盲人、聾人。</h3><h3>編號:20</h3><h3>P89</h3><h3>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h3><h3>"在"應為"對"</h3><h3>編號:21</h3><h3>P123</h3><h3>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h3><h3>"加"應為"增"</h3><h3>編號:22</h3><h3>P133</h3><h3>直至達到勝利的終點</h3><h3>《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231[達到]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達得到|達不到|目的沒有達到|達到國際水平。</h3><h3>P266[到達]到了(某一地點、某一階段):火車于下午3時到達北京。</h3><h3>可見,"達到"多用于達到一個標準或要求;"到達"多用于到達一個地方或形容一個動作完成。</h3><h3>建議此處用"到達"。</h3><h3><br /></h3><h3>八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23</h3><h3>P130</h3><h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h3><h3>"是"過去一直用作"斯",應就改訂原因在有關網站加以說明。</h3><h3><br /></h3><h3>九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24</h3><h3>P3</h3><h3>他面對茫茫雪野、蒼茫大地,</h3><h3>《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P879[茫茫]形容沒有邊際、看不清楚:茫茫大海|茫茫的大草原|前途茫茫|茫茫的一片白霧。</h3><h3>[莽莽]1.形容草木茂盛:雜草莽莽。2.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莽莽雪原。</h3><h3>鑒于作者詞作原文即為"惟余莽莽",況且此處下句"蒼茫大地"中已有一個"茫"字,故用"莽莽原野"更為合理和貼切。</h3><h3>編號:25</h3><h3>P89</h3><h3>假如魯濱孫沒有獲救,</h3><h3>"孫"和"遜",雖然只是一種翻譯上的區別,但《魯濱遜漂流記》在我國以往這么多年的傳播過程中一直譯作"魯濱遜",這種譯法早已深入人心。筆者認為,還是按照約定俗成譯作"魯濱遜"更妥一些,這樣也符合更多讀者的閱讀習慣。</h3><h3>編號:26</h3><h3>P101</h3><h3>[米開朗基(1475-1564)]現在譯作"米開朗基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雕塑家、建筑師。</h3><h3>八年級上冊P36[米開朗琪羅(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建筑師、詩人。</h3><h3>對同一個人物,八年級上冊和九年級上冊的介紹除了生卒外,均不一致。</h3><h3>二者應一致。</h3><h3><br /></h3><h3>二、標點符號使用方面</h3><h3><br /></h3><h3>一年級上冊<br /></h3><h3><br /></h3><h3>編號:27</h3><h3>P71</h3><h3>說一說你的書包里有哪些文具。</h3><h3>P86</h3><h3>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h3><h3>P99</h3><h3>說一說:大海的項鏈是什么?</h3><h3><br /></h3><h3>同類句型中標點符號的應用應一致。</h3><h3><br /></h3><h3>二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28</h3><h3>P54</h3><h3>寫的時候,可以用上下面的詞語。</h3><h3>"。"應為":"</h3><h3><br /></h3><h3>五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29</h3><h3>P27</h3><h3>讀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況呢",</h3><h3>"呢"后應加"?"</h3><h3><br /></h3><h3>三、 插圖</h3><h3><br /></h3><h3>二年級上冊<br /></h3><h3><br /></h3><h3>編號:30</h3><h3>P64-65</h3><h3>此處插圖時代錯置,圖上出現了與歷史背景不匹配的事物。</h3><h3>兩張圖上的書生都有包裹發髻的巾幘,這是秦漢到明代流行的頭巾(明代有方形"四方平定巾")。不過,課文中他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h3><h3>如果主人公真這么說話,那他的形象就只能是梳著清代辮子的書生了。</h3><h3>因為南瓜是原產于美洲的植物,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后,才傳播開來。雖然它在明末就已傳入中國,但起初因系從日本間接輸入,中國人稱之為"倭瓜"。"南瓜"這一名稱,是直至清代中后期,南方所種植的南瓜品種沿大運河向北移栽,在山東尤其受歡迎,北方人因其來自南方,才流行稱之為"南瓜"的。</h3><h3><br /></h3><h3>七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1</h3><h3>P21</h3><h3>史鐵生畫像</h3><h3>插圖下應注明:史鐵生</h3><h3>編號:32</h3><h3>P95</h3><h3>貓的插圖</h3><h3>插圖下應注明:貓</h3><h3>以與P39、P71的插圖說明相一致。</h3><h3>編號:33</h3><h3>P100</h3><h3>鴨子的插圖</h3><h3>插圖下應注明:鴨子</h3><h3>以與P39、P71、P95的插圖說明相一致。</h3><h3><br /></h3><h3>八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4</h3><h3>P109</h3><h3>P110</h3><h3>蟬的插圖</h3><h3>插圖下應注明:蟬</h3><h3><br /></h3><h3>九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5</h3><h3>P109</h3><h3>插圖</h3><h3>此插圖為"三顧茅廬"的場景。圖中羅帳內壁畫中有"空谷幽蘭"的字樣。空谷幽蘭,一般認為出自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五回。《老殘游記》發表于1903年,和蜀漢時期相距1680年左右。</h3><h3><br /></h3><h3>四、其他</h3><h3><br /></h3><h3>一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6</h3><h3>P24</h3><h3>b-a=ba</h3><h3>應與P28一致:b-ā=bā</h3><h3><br /></h3><h3>二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37</h3><h3>封底前</h3><h3>無《后記》</h3><h3>應規范</h3><h3><br /></h3><h3>三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38</h3><h3>P2《大青樹下的小學》</h3><h3>此文文體不分。<br /></h3><h3>課文里說:蝴蝶和兩只小猴子在聽孩子們讀課文,小鳥、松鼠和山貍在看同學們做游戲。</h3><h3>這到底是虛構的還是非虛構的呢?</h3><h3>小說、戲劇、詩歌等,屬虛構類文學作品,追求藝術真實;歷史、傳記、調查報告等,屬于非虛構作品,重在合乎事實。</h3><h3>而《大青樹下的小學》,沒有基本的文體區分,混淆虛構與非虛構的邊界。真的有蝴蝶和兩只猴子聽同學們讀課文,小鳥、松鼠和山貍看同學們做游戲嗎?這所小學在哪里?大青樹是棵什么樹?古老的銅鐘是什么年代鍛造的?</h3><h3>此文的作者吳然是云南省文史研究館的,也許他可以提供關于這所小學的事實材料。</h3><h3><br /></h3><h3>三年級下冊</h3><h3><br /></h3><h3>編號:39</h3><h3>P18</h3><h3>《陶罐和鐵罐》一文中,因鐵罐很傲慢、陶罐很謙虛,導致不同的結局:許多年過去了,人們在地下掘出了陶罐,沒有見到鐵罐。</h3><h3>故事情節和作者欲表達的意思之間過于牽強,生硬、做作。鐵罐的傲慢與找不到鐵罐之間,沒有必然、合理、充分的聯系,不合邏輯。</h3><h3>編號:40</h3><h3>P57</h3><h3>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中,引用了《美麗的西沙群島》一文。</h3><h3>前面第四單元所選文章中并無《美麗的西沙群島》一文。</h3><h3>編號:41</h3><h3>P91</h3><h3>"您老人家必要高壽,</h3><h3>"必要"在字典中釋義為"不可缺少,非這樣不行"。</h3><h3>此處用法不妥,可改為"必定"等。</h3><h3><br /></h3><h3>五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42</h3><h3>P106</h3><h3>〔恥〕以......為恥。</h3><h3>〔恥〕應先作釋義恥辱,之后再講用法。</h3><h3><br /></h3><h3>八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43</h3><h3>版權頁</h3><h3>審圖號GS(2017)1363號</h3><h3>其他語文教科書中均未見有此號。</h3><h3>編號:44</h3><h3>P71</h3><h3>《庭中有奇樹》中第二句"綠葉發華滋"中的"華",教科書解釋為"花"。《昭明文選譯注》的解釋與此相同,并把"發"解釋為"開放"。"綠葉開放花朵繁盛",顯然不通。教科書沒有注釋"發"字。百度百科將"發華滋"籠統地解釋為"花開繁盛",實際上是將原文偷換為了"華發滋"。《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在賞析中將"發"當作"襯托"來理解,"綠葉襯托花朵繁盛",很符合現代人的認知模式。我們不是常說"紅花還需綠葉陪襯"嗎?但是,綠葉只能襯托出花的顏色,并不能襯托出花的繁盛。如果沒有綠葉,滿樹花朵不是更顯得繁盛嗎?并且,"綠葉襯托花朵繁盛"這種"主謂賓補"俱全的復雜句式,與這首詩其余詩句的簡明顯得格格不入,也不符合當時的用語習慣。因此,將"發"解釋為"襯托"也靠不住。《漢語大詞典》有"華滋"一詞:形容枝葉繁茂。其中的例句就包括這首詩。此外,還舉了王安石《今日非昨日》詩句"仰看青青葉,亦復少華滋"。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安石的詩句中,"華滋"正是用來修飾葉子的。所以,"綠葉發華滋"這句詩應該理解為:綠葉顯得繁茂。發,有"顯現""生長"等意思。</h3><h3><br /></h3><h3>九年級上冊</h3><h3><br /></h3><h3>編號:45</h3><h3>P111</h3><h3>[嗔(chen)]怒,生氣。</h3><h3>此字已在七年級上冊P98[嗔怪]中作為生字注音。此處不必注音,直接解釋在文中的含義。</h3><h3><br /></h3><h3>多冊</h3><h3><br /></h3><h3>編號:46</h3><h3>文章出處</h3><h3>本文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課本(試用本)語文第x冊》。</h3><h3>此處只標明了文章的來源,不知道是何人何時何地寫的,屬"三無"產品。筆者認為,文章出處只需注明作者姓名及文章在選作課文時內容有無改動。至于文章來源于以前的哪本教科書,讀者勿需了解。如果按編輯這樣的做法,那么凡在以往教科書中用過的文章,在新教科書中均應注明"選自x年x版教科書第x冊"。</h3> <h3><br /></h3><h3>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1.3.5)中,一些疑似錯訛的地方如下(暫以頁碼排序):</h3><h3>(這里,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需要先行說明。<br /></h3><h3>那就是,長期以來寬容名人名家的作品有病句、錯別字,刻意回避,任其貽害大眾。</h3><h3>盡管編者以"通""同""也作""假借""異體字"等進行了注解,說明了規范書寫方式,但"改還是不改"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論。如果這樣的維護是為了尊重原著,那么普通人作品中的病句、錯別字是否也允許存在?考試的時候寫錯字理應不該扣分。)</h3><h3><br /></h3><h3>高中語文必修1</h3><h3><br /></h3><h3>編號:47</h3><h3>P12</h3><h3>大堰河,深愛著她的乳兒;<br /></h3><h3>在年節里,為了他,忙著切那冬米的糖,<br /></h3><h3>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邊的她的家里去,<br /></h3><h3>為了他,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br /></h3><h3>中途易轍,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的主語都是大堰河,但第四行的主語卻變成了她的乳兒,否則,第四行的主語如果是大堰河的話,那此行中的"媽"即是大堰河的媽,也就是乳兒 外婆,這與文章內容不相符合,因為文中沒有出現這個人。所以,此句的主語就是大堰河,但與上文不銜接。<br /></h3><h3>第四行可改為:為了他,讓她的乳兒走到她的身邊叫一聲"媽"<br /></h3><h3><br /></h3><h3>編號:48</h3><h3>P18</h3><h3>插圖 荊軻刺秦(漢畫像磚)<br /></h3><h3>圖中"樊於其頭","其"與文中不符,應為"期"。此漢畫像磚究竟為真品還是贗品,望專家再行考證。<br /></h3><h3><br /></h3><h3>編號:49</h3><h3>P19豎子,對人的蔑稱。</h3><h3>P25豎子,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h3><h3>對同一個詞的解釋應該一致,況且只間隔2頁,卻解釋兩次,似不妥。<br /></h3><h3><br /></h3><h3>編號:50</h3><h3>P22</h3><h3>終于失敗自殺。<br /></h3><h3>《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P1699[終于]表示經過較長過程最后出現某種情況(多用于希望達到的結果)。編輯在這兒用"終于",意味著項羽的理想是失敗自殺。經過與劉邦五年交戰,終于實現了自殺的愿望。<br /></h3><h3>此處,"終于"宜改為"終以""最終以""后",或"因失敗而自殺""最終因失敗被迫自殺"等。<br /></h3><h3><br /></h3><h3>編號:51</h3><h3>P32</h3><h3>《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作者為梁實秋,作者像配圖位置卻為"梁啟超像"。另外,正文下的釋文中沒有關于作者的介紹,也未注明作者梁實秋與梁任公(梁啟超)有什么關聯。<br /></h3><h3><br /></h3><h3>編號:52</h3><h3>P35</h3><h3>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這里降落后,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br /></h3><h3>破折號使用錯誤。此處破折號既不是補充說明,也不是上文的總結,第一句是個介賓短語,第二句提主干即為"游輪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里只講述了一件事,不是時間,所以最后一句與上文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br /></h3><h3>可改為: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這里降落后,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br /></h3><h3><br /></h3><h3>P40<br /></h3><h3>編號:53</h3><h3>這是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的工房。長方形的,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h3><h3>標點錯誤導致無法理解。第一句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后一句是對前一句的詳細說明;第一句后的逗號應為句號,因為下文講紅磚墻。<br /></h3><h3>可改為:這是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的工房,長方形的。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br /></h3><h3><br /></h3><h3>編號:54</h3><h3>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h3><h3>結構混亂中的中途易轍。第二句的主語應是承前省,可那樣不能理解。<br /></h3><h3>可改為:工房區域被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或工房區域被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把工房區域劃成狹長的兩塊。<br /></h3><h3><br /></h3><h3>編號:55</h3><h3>這是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的工房,長方形的。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像鴿子籠一般地分得均勻,每邊八排,每排五戶,一共八十戶一樓一底的房屋。</h3><h3>"像鴿子籠一般地分得均勻"放在句子開頭,沒有主語,不存在承前省的問題,所以應該把主語補出來,根據上下文推斷,應該是"工房"作主語。其后的三句都沒有主語,按漢語表達的慣例,應該可以理解為承前省,那么最后一句以"工房"作主語就不通,錯誤是句式雜糅,一句話把兩句話"一共八十戶"和"一樓一底的房屋"混在一起,即一個主語管兩個賓語,它們的謂語卻不一樣,"一樓一底的房屋"與"這些工房"搭配,其謂語應該是"是",即"這些工房是一樓一底的房屋",而同樣的謂語與后一個賓語搭配就不通了,"這些工房是八十戶"顯然不通,房子顯然不是戶,后一句的主語應該為"有",這樣就通了,"這些工房有八十戶"。所以如果修改的話,要么還是以"工房"為主語,那么就應該改成"都是一樓一底的房屋,里面住著八十戶";要么把后一句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改成"一樓一底的房屋一共八十戶"。<br /></h3><h3>可改為:這是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的工房,長方形的。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被一條水門汀的弄堂馬路劃成狹長的兩塊。這些工房像鴿子籠一般地分得均勻,每邊八排,每排五戶,一樓一底的房屋一共八十戶。<br /></h3><h3><br /></h3><h3>P41<br /></h3><h3><br /></h3><h3>編號:56</h3><h3>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魚肉葷腥。一個月休息兩天,咱們帶著到馬路上去玩耍。</h3><h3>主語不一致。第一句和第二句的主語都是包身工,第三句的主語卻是包工頭。<br /></h3><h3>可改為: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魚肉葷腥。一個月休息兩天,由咱們帶著到馬路上去玩耍。<br /></h3><h3><br /></h3><h3>編號:57</h3><h3>這樣說著,咬著草根樹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說,就是她們的父母,也會怨恨自己沒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h3><h3>"享福"和"福分"語義重復。"享福"意指"享受幸福。謂生活的安樂美好。""福分"意指"享受幸福的運氣"。"享福"和"福分"都有享受幸福的意思,可以刪去"的福分了",或者將"福氣"改為"運氣"。<br /></h3><h3><br /></h3><h3>編號:58</h3><h3>四點半之后,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水門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這些赤腳的鄉下姑娘擠滿了。<br /></h3><h3>搭配不當。"晨光"有什么"線條和影子"呢,晨光只有投射到物體上才能形成影子。第二個錯誤是"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缺少介詞"在"。<br /></h3><h3>可改為:四點半之后,在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水門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這些赤腳的鄉下姑娘擠滿了。<br /></h3><h3><br /></h3><h3>編號:59</h3><h3>P42</h3><h3>這只是常有的例子的一個。<br /></h3><h3>缺少介賓短語的相應結構。在"例子"后應該加一個"中",表示"例子"是介賓短語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個中字,則"例子"作"一個"的定語,顯然,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例子"作為名詞是不能修飾數量詞"一個"的,只能說"一個例子"。<br /></h3><h3>可改為:這只是常有的例子中的一個。<br /></h3><h3><br /></h3><h3>P43<br /></h3><h3><br /></h3><h3>編號:60</h3><h3>最初的錢是每天十二小時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h3><h3>語意不明。最初的錢是什么?根據經濟學常識,我們知道,可能是貝殼或鹽什么的,此處前后不搭配。把"錢"改成"工錢"就行了。<br /></h3><h3>可改為:最初的工錢是每天十二小時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br /></h3><h3><br /></h3><h3>編號:61</h3><h3>最初的工作范圍是不需要任何技術的掃地、開花衣、扛原棉、松花衣之類。</h3><h3>語序不當。<br /></h3><h3>可改為:工作的最初范圍是不需要任何技術的掃地、開花衣、扛原棉、松花衣之類。<br /></h3><h3><br /></h3><h3>編號:62</h3><h3>紅磚罐頭的蓋子那一扇鐵門一推開,就好像雞鴨一般地無秩序地沖出一大群沒有鎖鏈的奴隸。</h3><h3>前后主語不一致,導致搭配不當。第一句的主語是"鐵門",第二句沒有主語,把第二句的謂語和賓語提出來,是"好像奴隸",如果主語依然是"鐵門",顯然不能搭配,而文中第二句真實的主語應該是"包身工"。<br /></h3><h3>可改為:紅磚罐頭的蓋子那一扇鐵門一推開,一大群沒有鎖鏈的奴隸就好像雞鴨一般地無秩序地沖出來。<br /></h3><h3><br /></h3><h3>編號:63</h3><h3>一出門,這人的河流就分開了。</h3><h3>語意不明。"這"既可修飾"河流",也可修飾"人",如果這修飾"人"的話,即"這人"的"河流",意思是這個河流是某人的,表示真正的自然界的河流,它怎么能分開呢?如果"這"修飾"河流",那么這個句子就是通順的。不如直接把"人的河流"寫成"人流",就不會有問題了,因為"人流"是一個詞。<br /></h3><h3>可改為:一出門,人流就分開了。<br /></h3><h3><br /></h3><h3>編號:64</h3><h3>臟,鄉下氣,土頭土腦,言語不通,這都是她們不親近的原因。</h3><h3>主動被動不分。"親近"前應該加一"被"字。如果不加這個字,就表示她們自己不去親近別人,實際上是她們被別人厭惡,別人不愿意理她們。<br /></h3><h3>可改為:臟,鄉下氣,土頭土腦,言語不通,這都是她們不被親近的原因。<br /></h3><h3><br /></h3><h3>編號:65</h3><h3>P44</h3><h3>包身工是沒有"朋友"和幫手的!什么人都可以欺侮,什么人都看不起她們。<br /></h3><h3>缺少賓語。第二句如果沒有賓語,意思就是她可以欺侮別人。所以加上一個詞"他們",意思就明了了。<br /></h3><h3>可改為:包身工是沒有"朋友"和幫手的!什么人都可以欺侮她們,什么人都看不起她們。<br /></h3><h3><br /></h3><h3>編號:66</h3><h3>P76—77</h3><h3>由于此教科書編寫于2007年3月,故《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一文中列舉的"酷、爽、白領、另類、炒作、克隆、網絡、黑客、低保、攀巖、帥哥、辣妹、知本家、炒魷魚、卡拉OK、知識經濟、終身教育、手機、義工、特首、訪問、殺手、作秀、買單、朝陽產業、生物入侵、黃金周、快餐、豪宅、大片、韓流、AA制、丁克家庭、SOHO一族、新新人類"已是明日黃花,時過境遷,與"新詞新語 流行文化"相去甚遠,名不符實,沾不上邊。<br /></h3><h3><br /></h3><h3>高中語文必修2</h3><h3><br /></h3><h3>編號:67</h3><h3>P4<br /></h3><h3>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br /></h3><h3>"不用說"有歧義。第一句單獨來看,意思就是采蓮的人不必說很多話,顯然原文沒有這個意思。<br /></h3><h3>可改為:采蓮人不多,但看采蓮的人卻很多。<br /></h3><h3><br /></h3><h3>P10</h3><h3><br /></h3><h3>編號:68</h3><h3>我占據著高廣不過一丈的小房間,磚鋪的地面,紙糊的天花板,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靈巧的紙卷簾,這在南方是少見的。</h3><h3>主語不一致。第一句的主語是"我",后一句的主語明顯是"房間",但根據承前省的原則,第二句沒有主語,那主語也應該就是"我",顯然是不可能與"地面"等相搭配。<br /></h3><h3>可改為:我占據著高廣不過一丈的小房間,這里有磚鋪的地面,紙糊的天花板,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靈巧的紙卷簾,這在南方是少見的。<br /></h3><h3><br /></h3><h3>編號:69</h3><h3>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都等焦了。</h3><h3>句式雜糅。這里應該是兩句:"我懷念著綠色"和"這綠色把我的心都等焦了"。因此,改的時候把它們分開就可以了。如果不這樣,那么,這個句子沒有辦法提出主干。<br /></h3><h3>可改為:我懷念著綠色,它讓我把心都等焦了。<br /></h3><h3><br /></h3><h3>編號:70</h3><h3>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h3><h3>句式雜糅。<br /></h3><h3>可改為:我的心情急不暇擇,即使一枝之綠我也視同至寶。<br /></h3><h3><br /></h3><h3>編號:71</h3><h3>P11</h3><h3>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br /></h3><h3>標點符號錯誤。"它的固執"和"無親熱"應該是并列的,所以它們之間要用頓號。<br /></h3><h3>可改為: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br /></h3><h3><br /></h3><h3>編號:72</h3><h3>P14</h3><h3>士,男子的通稱,耽,沉溺。<br /></h3><h3>第二個逗號應為句號。<br /></h3><h3><br /></h3><h3>編號:73</h3><h3>P22</h3><h3>扶將,扶持,這里是服侍的意思。將,也是扶持的意思。<br /></h3><h3>"扶將"應為"扶"。<br /></h3><h3><br /></h3><h3>編號:74</h3><h3>P23</h3><h3>鮭,這里是魚類菜肴的總稱。珍,美味。市,購買。<br /></h3><h3>按原句順序"交廣市鮭珍","市,購買。"應在"鮭,......"前面。<br /></h3><h3><br /></h3><h3>編號:75</h3><h3>P15、P16、P26、P35</h3><h3>言,助詞,沒有實義。<br /></h3><h3>言,助詞,無實義。</h3><h3>曰,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h3><h3>斯,語氣詞,無實義。</h3><h3>思,語氣詞,無實義。</h3><h3>當以,這里沒有實際意義。</h3><h3>其,助詞,無實在意義。</h3><h3>這里7個單詞,關于詞性出現了3種說法:助詞,語助詞,語氣詞;關于詞語在文中的作用,出現了5種表述:無實義,沒有實義,無實在意義,沒有實在意義,這里沒有實際意義。<br /></h3><h3>應規范。</h3><h3><br /></h3><h3>編號:76</h3><h3>P50</h3><h3>可是,厄運終于落到了他的頭上,<br /></h3><h3>這里用"終于",意味著主人公對"厄運"充滿了期待,顯然不妥。</h3><h3>"終于"應為"不幸"等。<br /></h3><h3><br /></h3><h3>編號:77</h3><h3>P51</h3><h3>在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于直面挫折,勇于斗爭的人物的描寫。<br /></h3><h3>第二個逗號應為頓號。<br /></h3><h3><br /></h3><h3>編號:78</h3><h3>P52</h3><h3>這套教科書選用了《美文》"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大賽"的一些競賽題,特向《美文》雜志社和題目命題者表示誠摯的謝意。<br /></h3><h3>這個注腳并不是專為本頁上文相關內容的說明,故應出現在《后記》中。<br /></h3><h3><br /></h3><h3>編號:79</h3><h3>P57</h3><h3>他似乎被毒蛇蜇了一口,<br /></h3><h3>蜇,指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而蛇是用牙齒咬人的,不是蜇人。這里說"蜇了一口","口"說明蛇用的是牙齒。<br /></h3><h3>"蜇"應為"咬"。</h3> <h3><br /></h3><h3>高文語文必修5</h3><h3><br /></h3><h3>編號:80</h3><h3>P6</h3><h3>插圖"林教頭風雪山神廟"<br /></h3><h3>現在使用的漢字是1964年開始簡化的。教科書雖未注明插圖所作的時間,但圖中"頭風"使用的是繁體字,故圖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廟"應為"廟"。<br /></h3><h3><br /></h3><h3>編號:81</h3><h3>P10</h3><h3>我們教師們都怕他。<br /></h3><h3>"們"使用不當。<br /></h3><h3>可改為:我們教師都怕他。或教師們都怕他。<br /></h3><h3><br /></h3><h3>編號:82</h3><h3>P14</h3><h3>三個節日過去三五十年前。<br /></h3><h3>介詞使用不當,應該加一個"在"字。<br /></h3><h3>可改為:三個節日在過去三五十年前。<br /></h3><h3><br /></h3><h3>編號:83</h3><h3>P25 來,助詞,無義。</h3><h3>P35 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無實義。</h3><h3>"無義"和"無實義",有什么區別?<br /></h3><h3>應規范。</h3><h3><br /></h3><h3>編號:84</h3><h3>P26[眄(mian)庭柯以怡顏]眄,斜視,這里有"隨便看看"的意思。</h3><h3>P30[睇眄(dimian)]看。</h3><h3>"眄"已經在P26作為生字注音,P30可只注音"睇",不再注音"眄"。<br /></h3><h3><br /></h3><h3>編號:85</h3><h3>P27</h3><h3>[已矣乎]算了吧!助詞"乎""矣"連用,加強感嘆語氣。<br /></h3><h3>按順序,此處應為:助詞"矣""乎"連用。<br /></h3><h3><br /></h3><h3>編號:86</h3><h3>P31</h3><h3>簪,束發戴冠用來固定帽子的簪。<br /></h3><h3>"簪"的釋義為"......的簪",極為不妥。<br /></h3><h3>應為"束發戴冠用來固定帽子的條狀物,用金屬、骨頭、玉石等制成"。<br /></h3><h3><br /></h3><h3>編號:87</h3><h3>P35</h3><h3>莊子的文章意境開闊,<br /></h3><h3>P33《逍遙游》的作者為莊周,而不是"莊子",不能想當然。故此處"莊子"應為"莊周"。<br /></h3><h3><br /></h3><h3>編號:88</h3><h3>P41</h3><h3>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br /></h3><h3>介賓短語缺少搭配詞。<br /></h3><h3>可改為:但是在文學方面,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br /></h3><h3><br /></h3><h3>編號:89</h3><h3>P42</h3><h3>比如說"煙",它的直指的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聯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br /></h3><h3>搭配不當。"它的直指的意義"是一個短語,中心語是"意義",而后去沒有相應的謂語與之搭配,所以應該把這個短語改成一個主謂句。"它可聯想到……"這個句子搭配不當,"它"在這里指的是"煙",顯然,"煙"是不能聯想的,它沒有思維的能力,因而在"可"之后加"使人",句子就通順了。<br /></h3><h3>可改為:比如說"煙",它有直指的意義,凡見過燃燒體冒煙的人都會明白,只是它的聯想的意義迷離不易捉摸,它可使人聯想到燃燒彈、鴉片煙榻、廟里焚香、"一川煙草""楊柳萬條煙""煙光凝而暮山紫""藍田日暖玉生煙"……種種境界。<br /></h3><h3><br /></h3><h3>編號:90</h3><h3>P45</h3><h3>"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br /></h3><h3>標點錯誤,造成理解困難。<br /></h3><h3>可改為:<br /></h3><h3>方案一 《九歌》: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h3><h3>方案二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h3><h3>方案三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九歌》中膾炙人口的名句。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h3><h3><br /></h3><h3>編號:91</h3><h3>P45—47</h3><h3>正文下方關于人物的簡介中,一模一樣的句式,"[XXX]字XX"后面用句號的有6處,用逗號的3處,不知其可。<br /></h3><h3>標點符號的使用應規范。<br /></h3><h3><br /></h3><h3>P49<br /></h3><h3><br /></h3><h3>編號:92</h3><h3>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決不會發生這個問題。</h3><h3>搭配不當,人是不可能發生問題的,人自身只會出現問題。<br /></h3><h3>可改為:一個只讀中國詩的人決不會問這個問題。<br /></h3><h3><br /></h3><h3>編號:93</h3><h3>中國最好的戲劇詩,產生遠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h3><h3>狀語位置不當。<br /></h3><h3>可改為:中國最好的戲劇詩,遠產生在最完美的抒情詩以后。<br /></h3><h3><br /></h3><h3>編號:94</h3><h3>P52</h3><h3>跟中國田園詩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詩卓然自成風會。<br /></h3><h3>第一,"型式"錯誤,要么"類型",要么"形式",此處應為"類型",第二,"在西洋詩"應為"在西洋詩里"。<br /></h3><h3>可改為:跟中國田園詩同一類型的作品,在西洋詩里自成風會。<br /></h3><h3><br /></h3><h3>編號:95</h3><h3>P55</h3><h3>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筑物以及一些聯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br /></h3><h3>主語的不當結構造成主賓搭配不當或難辨主語。"為"字改成"的"字。<br /></h3><h3>可改為: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這種建筑物以及一些聯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一個或若干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br /></h3><h3><br /></h3><h3>編號:96</h3><h3>P56</h3><h3>這個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br /></h3><h3>主賓搭配不當,主干為"體系為方法",不合邏輯。<br /></h3><h3>可改為:這個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體系。<br /></h3><h3>或:這個體系的主要結構為木材結構。</h3><h3><br /></h3><h3>P57</h3><h3><br /></h3><h3>編號:97<br /></h3><h3>在其他體系建筑中,屋頂素來是不受重視的部分,除掉穹隆頂得到特別處理之外,一般坡頂都是草草處理,生硬無趣,甚至用女兒墻把它隱藏起來。</h3><h3>"除掉"是動詞,不能當作介詞用,它不能跟"之外"組合搭配。<br /></h3><h3>可改為:在其他體系建筑中,屋頂素來是不受重視的部分,除非穹隆頂得到特別處理,一般坡頂都是草草處理,生硬無趣,甚至用女兒墻把它隱藏起來。<br /></h3><h3><br /></h3><h3>編號:98</h3><h3>在使用顏色上,中國建筑是世界各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h3><h3>介賓短語結構錯誤,或介賓短語搭配不當。<br /></h3><h3>可改為:在顏色的使用上(或在使用顏色方面),中國建筑是世界中建筑體系中最大膽的。<br /></h3><h3><br /></h3><h3>編號:99</h3><h3>我們可以叫它做中國建筑的"文法"。</h3><h3>未能正確使用介詞。<br /></h3><h3>可改為: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中國建筑的"文法"。<br /></h3><h3><br /></h3><h3>編號:100</h3><h3>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h3><h3>"使"字缺少賓語。<br /></h3><h3>可改為: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它(或它們)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br /></h3><h3><br /></h3><h3>編號:101</h3><h3>P60</h3><h3>[鱒(zun)魚]一種背部淡青略帶褐色、側線下部銀白色、全身有黑點的魚。</h3><h3>P62</h3><h3>[鯡(fei)魚]一種形體側扁而長,背部灰黑色的魚,生活在海洋中,是重要的經濟魚類。</h3><h3>兩段話相比較,后者"一種形體側扁而長"后面的逗號應為頓號。<br /></h3><h3><br /></h3><h3>編號:102</h3><h3>P61</h3><h3>工蜂在營建蜂窠的時候,看上去就像胚細胞在構成一片發育中的組織。<br /></h3><h3>用詞不當,"構成"指結果,改成"構造"指過程。<br /></h3><h3>可改為:工蜂在營建蜂窠的時候,看上去就像胚細胞在構造一片發育中的組織。<br /></h3><h3><br /></h3><h3>編號:103</h3><h3>P64</h3><h3>我想這些牧師盤算,如果這些最終都沒有發生,則斯巴達就會對阿波羅太陽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致忽視其巫師作錯預言的這個事實。<br /></h3><h3>用詞錯誤。"以致"是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往往是不好的結果)。此處"以致"后的句子并不是不好的結果。<br /></h3><h3>可改為:我想這些牧師盤算,如果這些最終都沒有發生,則斯巴達就會對阿波羅太陽神如此之感恩戴德,而忽視其巫師作錯預言的這個事實。<br /></h3><h3><br /></h3><h3>編號:104</h3><h3>史蒂芬.霍金,現任英國劍橋大學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br /></h3><h3>本冊書前言《致同學們》是編者2004年6月寫的,《后記》是編者2007年1月寫的,版權頁表明"2019年7月第1次印刷",跨度15年,時效性差。<br /></h3><h3>受時間的局限,關于霍金的介紹,只提到1942年出生。事實上,霍金已于2018年去世。課本中使用"現任英國劍橋大學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極為不妥,肯定會給讀者造成認識上的偏差,應刪掉。</h3><h3>教科書應根據學生使用時的時間(即現在進行時)做相應修訂。</h3><h3>2020年再版時,可使用:史蒂芬.霍金(1942–2018)。</h3><h3><br /></h3><h3>P65</h3><h3><br /></h3><h3>編號:105</h3><h3>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h3><h3>缺少謂語,主語是"你","在實際上"是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不作主干成分,"不可能預言出來的數字"是一個名詞短語,"不可能預言出來的"作"數字"的定語,因而這個句子如果提主干的話,那就是"你數字",什么意思呢?所以有必要改一下,給句子弄一個謂語。<br /></h3><h3>可改為:你在實際上不可能預言出數字。<br /></h3><h3><br /></h3><h3>編號:106</h3><h3>但是要做更長遠得多的天氣預報。</h3><h3>句式雜糅,"更"與"得多"不能放在一個句子中同時使用。<br /></h3><h3>可改為:但是要做更長遠的天氣預報。或但是要做長遠得多的天氣預報。<br /></h3><h3><br /></h3><h3>編號:107</h3><h3>但是制約大腦的方程幾乎肯定具有混沌行為。</h3><h3>主賓搭配不當。<br /></h3><h3>可改為:但是制約大腦的方程幾乎肯定具有混沌性。<br /></h3><h3><br /></h3><h3>編號:108</h3><h3>[威廉.米勒]美國紐約州農民,近代基督復臨運動的創始人。從1831年起開始傳道,根據《但以理書》的某些章節推算出基督將于1843年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臨,贏得了成千上萬的追隨者。預言雖然失敗,但該派仍堅持教義,并于1863年成立了基督復臨安息日會。<br /></h3><h3>釋文中的"該派"并未出現在前文中,是生詞,況且此詞條是解釋[威廉.米勒]的,不應突然冒出一個"該派"("該派"是威廉.米勒的代名詞嗎?"該派"是什么派?)。威廉.米勒已于1849年去世,1863年成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與威廉.米勒有何相干?<br /></h3><h3><br /></h3><h3>P66</h3><h3><br /></h3><h3>編號:109</h3><h3>宇宙的其他地方對于地球上發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h3><h3>搭配不當,"事物"是不能"發生"的,"發生"只能與"事情"相搭配,而"事物"與"發現"相搭配。<br /></h3><h3>可改為:宇宙的其他地方對于地球上發生的任何事情根本不在乎。<br /></h3><h3><br /></h3><h3>編號:110</h3><h3>繞著太陽公轉的行星的運動似乎最終會變成混沌。</h3><h3>用詞錯誤,"變成"改成"變得"。<br /></h3><h3>可改為:繞著太陽公轉的行星的運動似乎最終會變得混沌。<br /></h3><h3><br /></h3><h3>編號:111</h3><h3>這就是從微波爐得到的同類的輻射,但是要更微弱得多。</h3><h3>重復。<br /></h3><h3>可改為:這就是從微波爐得到的同類的輻射,但是要微弱得多。或這就是從微波爐得到的同類的輻射,但是要更微弱。<br /></h3><h3><br /></h3><h3>編號:112</h3><h3>P67</h3><h3>我們可以從觀測來估計宇宙的平均密度。<br /></h3><h3>介詞誤用,將"從"改為"通過"。<br /></h3><h3>可改為:我們可以通過觀測來估計宇宙的平均密度。<br /></h3><h3><br /></h3><h3>編號:113</h3><h3>P68</h3><h3>這些殘余物的相撞會使一些被拋到星系外面去。<br /></h3><h3>賓語缺少中心語。<br /></h3><h3>可改為:這些殘余物的相撞會使其中的一些被拋到星系外面去。<br /></h3><h3><br /></h3><h3>編號:114</h3><h3>P80</h3><h3>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br /></h3><h3>本冊書卷首《致同學們》是編者于2004年6月寫的,《后記》是編者于2007年1月寫的。版權頁標明,這是2006年11月第二版,2019年7月第一次印刷。<br /></h3><h3>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開幕式是2016年9月4日舉行的,而此教科書是2007年1月編就的。那么,編輯是如何知道9年后的事情的?</h3><h3><br /></h3><h3>編號:115</h3><h3>P85</h3><h3>《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作者"梁實秋"在排版上應上提一行。<br /></h3><h3><br /></h3><h3>編號:116</h3><h3>P106</h3><h3>《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于1547年10月9日出生在馬德里附近的阿爾卡拉德埃納雷斯鎮。<br /></h3><h3>這里,首先應介紹塞萬提斯是哪個國家的人。需在"馬德里"前加入"西班牙"。<br /></h3> <h3><br /></h3><h3>下面集中梳理一下小學、中學語文教科書中作者像的標注等問題。</h3><h3><br /></h3><h3>編號:117</h3><h3>小學語文4–6冊和初中語文上冊中,凡第一次出現所選課文作者時,均標注有姓名,但無"像"字。</h3><h3>高中語文必修1、3、5中,表現形態雜亂。</h3><h3><br /></h3><h3>高中語文必修1</h3><h3>P6戴望舒<br /></h3><h3>P8徐志摩</h3><h3>P10艾青</h3><h3>P27魯迅</h3><h3>P 32梁實秋</h3><h3>P 40夏衍</h3><h3>P 79孔子像</h3><h3>P 84查爾斯.狄更斯</h3><h3>此冊書共選文章13篇。所選作品中,有作者像的8篇,沒有作者像的5篇。作者像下未有任何標注的5處,標注"XX像"的2處,配像與作者不符的1處(梁實秋,配的是梁啟超像)。<br /></h3><h3><br /></h3><h3>高中語文必修2</h3><h3>P3朱自清像<br /></h3><h3>P7郁達夫像</h3><h3>P10陸蠡像</h3><h3>P 29王羲之</h3><h3>P32蘇軾</h3><h3>P 35王安石</h3><h3>P 39蔡元培像</h3><h3>P 42恩格斯</h3><h3>P 76維克多.雨果</h3><h3>此冊書共選文章14篇。所選作品中,有作者像的9篇,沒有作者像的5篇。作者像下未有任何標注的4處,標注有"XX像"的4處,標注有姓名無"像"字的1處。<br /></h3><h3>作者像中,王羲之(303–361,《蘭亭集序》寫于353年)、蘇軾(1037–1101,《赤壁賦》寫于1082年)、王安石(1021–1086,《游褒禪山記》寫于1054年)的服飾、神態雷同,僅胡子、帽子略有異。王羲之與蘇軾、王安石相隔700余年,但王安石、王羲之的畫像,除了帽子樣式不同,形象如同雙胞胎;蘇軾和王安石是同時代的人,帽子迥異,其他神似。</h3><h3><br /></h3><h3>高中語文必修5</h3><h3>P9 契訶夫<br /></h3><h3>P14沈從文</h3><h3>P25陶淵明畫像[明]王仲玉繪</h3><h3>P33莊周</h3><h3>P40朱光潛像</h3><h3>P49青年錢鐘書</h3><h3>P60劉易斯.托馬斯</h3><h3>P64史蒂芬.霍金像 Pavid Montgomery攝</h3><h3>P106塞萬提斯畫像</h3><h3>此冊書共選文章15篇。所選作品中,有作者像的9篇,沒有作者像的6篇。作者像下未有任何標注的4處,其余5處標注形態各異,分別為:朱光潛像、陶淵明畫像[明]王仲玉繪、青年錢鐘書、史蒂芬.霍金像、塞萬提斯畫像。<br /></h3><h3><br /></h3><h3>為什么有的作者有照片有的沒有,哪些作者需要標注或為什么不標注,為什么有的用青年時期的相片而不是中老年時期的,為什么有的標注有攝影師的名字而大多數沒有,讓人一頭霧水。<br /></h3><h3><br /></h3><h3>編號:118</h3><h3>高中語文必修5</h3><h3>P14[老鸛河]一名鸛河......</h3><h3>P29"豫章",一作"南昌"。</h3><h3> 五湖,泛指太湖區域的湖泊。一說,指......</h3><h3>P34朝菌,一名大芝,朝生,見日則死。</h3><h3>P36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晉犍為武陽人。</h3><h3>P47[司空曙]字文明,一說字文初。</h3><h3>這里,編者在對尚有異議、有爭議,并存兩說,或不確定的事物或人物的表述時,先后使用了"一名""一說""一作"等,顯得凌亂。</h3><h3>什么語境下用哪個詞應嚴密。<br /></h3><h3><br /></h3><h3>編號:119</h3><h3>高中語文必修5</h3><h3>P43[端木]即子貢(前520?),孔子弟子。</h3><h3>P45[王褒(約513?)]字子淵,北朝詩人。</h3><h3> [沈佺期(約656-約714)]字云卿。初唐詩人。</h3><h3>P47[司空曙(720?790?)]字文明,一說字文初。</h3><h3>P59[李明仲(?-1110)]即李誠,字明仲,鄭州人。</h3><h3>上述關于人物的生卒年,有5種不同形式,應規范。尤其是生卒年不祥的,是用"約xx"還是"xx?",須明確,不能混亂。<br /></h3><h3><br /></h3><h3>編號:120</h3><h3>各冊</h3><h3>我們與收入本書的作品(包括照片、畫作)的作者進行了廣泛聯系,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但仍有部分作者,未能聯系上。煩請作者與我們聯系,以便支付稿酬。<br /></h3><h3>教材中的課文應該是摘選自已經公開發表和出版的作品。從遵守《知識產權保護法》的角度考慮,理應首先獲得作者或知識產權擁有者的許可才能選用該文章。<br /></h3><h3>按照編者的聲明,本套教科書編選的部分作品,卻是在未征得作者同意的情況下,被動入選的。編者只在結尾"敬告作者",讓作者如果發現了其作品選入教科書當作商品出售,再行與出版社聯系。這是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這種行為,極易誤導讀者:凡被選入教科書的作品,作者知曉與否無關緊要。</h3><h3>另外,教科書里的課文一選好幾年,怎么會來不及聯系作者?今年來不及,第二年還來不及,幾年都沒找到作者,這作者怎么這么鬼鬼祟祟?這樣沒有知名度的作者,他的文章是怎么入選的?那文章來源于哪里?在街上撿的嗎?文章的質量可信嗎?</h3><h3><br /></h3><h3>編號:121</h3><h3>各冊</h3><h3>現行語文教科書字體選用不當,宋體、國標楷體混用,且各字體功能未進行標識。<br /></h3><h3>傳統的印刷用宋體和國標楷體兩種字體,筆畫間連接有很大差異。以"口、田、日、月、用"為例,宋體字"日、月"的橫畫與兩邊筆畫是相連的,而國標楷體里橫畫與右邊筆畫都不相連。<br /></h3><h3>這樣的做法缺乏科學性、規范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書寫判斷。尤其是小學一年級,是人生學習寫字最重要的階段,但是孩子們的課本里,同一個字卻采用了兩種差別很大的寫法,學生究竟應該仿照哪一種字體來書寫,沒有作任何的標注與提示,致使孩子們書寫陷入諸多誤區。</h3><h3>國家標準總局頒布的字體標準只有兩個,一個是仿宋_GB2312(用于印刷),另一個則是楷體_GB2312(用于手寫)。這也就是說,依照法律,課本使用的字體只能是國標仿宋和楷體。故現行教科書使用的傳統的印刷用宋體,應當廢止,改為國標仿宋體。<br /></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河北区| 邵阳县| 即墨市| 丹棱县| 资阳市| 昆明市| 延长县| 鸡西市| 绥中县| 东辽县| 万荣县| 会宁县| 洛川县| 许昌县| 绥德县| 阿城市| 仁寿县| 长沙县| 洮南市| 秦皇岛市| 牡丹江市| 华容县| 榆中县| 浠水县| 乌苏市| 惠州市| 通辽市| 偏关县| 凤翔县| 枣阳市| 日喀则市| 清远市| 曲沃县| 漾濞| 瑞昌市| 南郑县| 克拉玛依市| 铁岭县| 湟源县|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