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進入秋季,天氣漸漸轉涼,萬物收藏,此時,要做好養生事宜。</h3><h3>秋季,有“多事之秋”之稱,也就是說,秋季,很多疾病易爆發,危害健康。</h3><h3>秋后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原則。</h3><h3>最容易生病的季節到了!謹記“3不吃”、“4不做”、“5相伴”,大病小病都趕走!</h3> <h3>一、三不吃</h3><h3>1、 不吃寒涼之物</h3><h3>入秋后,萬物收斂,要注意不吃寒涼之物。</h3><h3>寒涼食物,會導致體內的陽氣不足,危害健康。</h3><h3>不喝冰飲料、冰啤酒,這些都會刺激腸胃,造成脾胃不和,導致體內濕氣重。</h3><h3>不吃西瓜,西瓜又名“寒瓜”,秋季,不宜過多進食西瓜,民間有“秋瓜壞肚”之說</h3> <h3>2、不吃辛辣之物</h3><h3>秋季,易犯“秋燥”,此時,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之物。</h3><h3>燒烤食物,辣椒、生姜、花椒等食物,要盡量少吃,特別是生姜。</h3><h3>古書有云“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干燥易上火,而生姜屬于熱性,不宜多食。</h3> <h3>3、不吃油膩之物</h3><h3>秋季,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欲,也逐漸好轉,加之“貼秋膘”之說,很多人便開始“大魚大肉”進補起來。</h3><h3>此時,一定要注意,切莫吃油膩之物,剛入秋,很多人腸胃功能較弱,如果吃太多肉類及油膩重口味食物,則不利于健康。</h3><h3>秋實適當進補,確實不錯,但是,切記“貼秋膘”不宜過早。</h3><h3>入秋后,要注意清熱潤燥,可以適當吃一些鴨肉、魚肉、山藥、百合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h3> <h3>二、四不做</h3><h3>1、不洗冷水澡</h3><h3>入秋后,天氣轉涼,此時,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h3><h3>雖然,有“春捂秋凍”之說,但是,入秋后,不能貪涼洗冷水澡。</h3> <h3>2、不做劇烈運動</h3><h3>秋季,是適合運動的季節,但是,切記,切莫劇烈運動。</h3><h3>秋季運動,適合一些有養運動,如登高、快走、打太極等,并且,秋季運動,切莫大量出汗。</h3><h3>老人、高血壓、糖尿病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劇烈運動,同時,也要及時觀察身體變化。</h3> <h3>3、不做熬夜之人</h3><h3>入秋后,應該順應天時,早睡早起,切莫熬夜。</h3><h3>保證充足的睡眠,對于人體健康來說,十分重要。</h3><h3>每晚盡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輕人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時。</h3> <h3>4、不要憂心過度</h3><h3>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們在精神情緒上,也會有變化,出現“悲秋”“傷秋”之情。</h3><h3>憂心過度,或常生氣,會導致陰陽失衡,影響健康。</h3><h3>所以,要學會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見煩心事,切不可過度鉆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開。</h3> <h3>三、五相伴</h3><h3>1、茶相伴</h3><h3>飲茶,不僅是傳承文化,更是養生的一種方式,兩餐之間,可以喝上一杯養生茶!</h3><h3>不同的茶飲,也有不同的養生功效。</h3> <h3>養心:喝紅茶</h3><h3>秋季,喝點性質溫和的紅茶,是不錯的選擇,并且,喝點紅茶,有助于養心,保護心臟健康。</h3><h3>英國科學家,在經過了14年的研究后發現,每天喝紅茶,3杯以上,能夠讓換心臟病的概率下降11%。</h3><h3>所以,秋季養心,喝點紅茶,是不錯的選擇。</h3> <h3>養肝:喝蒲公英根紅茶</h3><h3>保護肝臟健康,可以將蒲公英根,按照紅茶發酵工藝,炒制成茶,可大大降低蒲公英寒性,更適合秋季飲用。</h3><h3>蒲公英,入肝經,可排肝毒、降肝火、預防肝損傷,尤其是蒲公英根,效果優于蒲公英葉子。</h3><h3>蒲公英跟乳薊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尤其是蒲公英根,它是在許多預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營養品。</h3><h3>現代科學證實,蒲公英可以對抗內毒素,解除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臟解毒能力,從而保護肝臟健康。</h3><h3>所以,用蒲公英根泡水,代茶飲,可以很好的保護肝臟健康。</h3> <h3>養脾:喝茉莉花茶</h3><h3>茉莉花,芳香入脾,醒脾開胃,治辟穢治痢。</h3><h3>用茉莉花泡水喝,還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有助于脾健康。</h3><h3>所以,秋季保護脾胃,可以泡點茉莉花飲用。</h3> <h3>養腎:喝玉米須茶</h3><h3>玉米須,味甘、性平,不僅入陰陽胃經,而且歸腎、肝、膽經。可利水消腫、清肝利膽。</h3><h3>經常喝點玉米須水,有助于促進腎臟排毒,預防腎炎,保護腎臟健康。</h3> <h3>2、動相伴</h3><h3>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動則不衰,用則不退。</h3> <h3>早起搓搓手,調養心肺</h3><h3>手心,有勞宮穴,是心經的主穴。</h3><h3>搓手的時候,可以按摩此穴,通過經絡刺激心臟,讓臟器興奮起來,幫助人體迅速恢復體能。</h3> <h3>揉足三里,健脾胃</h3><h3>中醫,把胃經被稱為“長壽經”,并途徑膝關節。</h3><h3>飯后20分鐘左右,用手反復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h3><h3>同時,按揉小腿外側足三里穴,5分鐘,可生發胃氣、燥化脾濕,有助延年益壽。</h3> <h3>做蓮花逍遙式,通肝膽</h3><h3>蓮花逍遙式,可以疏通身體兩肋的肝膽經。</h3><h3>取坐位,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腳心貼在右大腿的內側。</h3><h3>然后,身體向彎曲的左腿方向扭轉,右手去抓右腳尖,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盡量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內。</h3><h3>持續一分鐘,會感覺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左右各練習8次。</h3> <h3>3、笑相伴</h3><h3>每天笑一笑,有助心情舒暢,促健康。</h3><h3>研究表明,樂觀主義者,通常比悲觀主義者,多活12年。所以,生活中,經常笑一笑吧。笑一笑,還可以鍛煉心肺功能,有助于心肺健康。在生活中,經常笑一笑,也是科學家發現,長壽老人們所有的,第一個共同點。</h3> <h3>4、友相伴</h3><h3>經常和朋友相約,聚在一起,有助于身心健康哦。</h3><h3>澳大利亞研究發現,交友有益長壽。據了解,朋友可以給你關懷、可以給你關心。當我們在享受朋友的支持時,你就會發現壓力瞬間小了很多。日常,有幾個好友相伴,生活多了樂趣,身體也更健康哦。</h3> <h3>5、書相伴</h3><h3>讀書是精神食糧,一本好書能有益終身,經常讀書能知天下事。</h3><h3>天天用腦,精神不老。博覽群書,益智益腦,看書讀報,眼明心高。讀書可以愉悅身心,促進身體健康。</h3> <h3>攝影器材:華為P20pro手機</h3><h3>后 期:Snapseed、Pixlr</h3><h3>拍攝日期:2019年09月</h3><h3>地 點: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h3><h3>配 文:摘自網絡《新老人》</h3><h3>圖片、編輯:一葉舟原創</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新建县|
和田县|
日土县|
黄山市|
德阳市|
蓝山县|
宁夏|
柞水县|
临邑县|
大荔县|
大洼县|
长沙市|
全州县|
青川县|
壤塘县|
高雄市|
大洼县|
开化县|
云南省|
延长县|
乡城县|
宁南县|
上饶市|
松溪县|
宜兴市|
太湖县|
东光县|
江都市|
五寨县|
赞皇县|
本溪|
安吉县|
建湖县|
松原市|
鄂托克旗|
紫金县|
长沙县|
高平市|
定边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