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文獲得義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擔使命 轉型發(fā)展看新城”主題征文三等獎</h3> <h1><font color="#ed2308"><b> 正文:</b></font></h1><h3> 雖然已經過了立秋節(jié)氣,天氣還是有些炎熱。晚飯后,外面涼爽,我到家門前的柏油路上散步。</h3><h3><br></h3><h3> 天剛擦黑,新裝的太陽能路燈便亮了起來。隔壁農家樂飯店門前院內,霓虹燈璀璨奪目,客人的小車整齊的停靠在路的一側,老板和店員整忙著招待客人。</h3><h3><br></h3><h3> 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三五一群的坐在路燈下,或聊天,或打撲克牌。打牌的幾個人,老遠就聽到他們一會兒大聲爭吵,一會兒又哈哈大笑。幾個孩子自顧自的跑著喊著打鬧著,累得氣喘吁吁的,臉上卻掛著幸福的笑容;兩輛三輪電動車從我身邊駛過,是幾個婦女帶著孩子去村里文化大院跳舞;不遠處,兩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邊走邊聊,孩子可能在車里睡了。路邊草叢里的蛐蛐此時也唱得正歡。</h3><h3><br></h3><h3> 漫步在村子里這條寬闊明亮的道路之上,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剛嫁到這個村子時的點點滴滴。</h3> <h3> 河口村,由十來個自然村組成。有著豫西山區(qū)特有的地貌,坐落于兩道山嶺中間的溝壑里,像一條帶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夾山川。村口(南面)是東西走向的310國道,一條三四米寬的土路,從村口彎彎曲曲一直延伸到北面清風山下的“常窯水庫”,全長大概有四公里。<br></h3><h3><br></h3><h3> 從村口開始,各個自然村的民宅緊貼著道路兩旁而建。我所住的許溝組在最后面(北面),離村口約有兩公里的路程。</h3><h3><br></h3><h3> 那時,村里交通工具很少,出行不便。村里人出個門大多是步行,得幾公里才可以到車站。從家里到310國道這兩公里的路程是整個河口村的主干道,路面坑洼不平,別說帶點東西了,空手走都累。</h3><h3><br></h3><h3> 有一次從外面回來,我走累了,向老公抱怨。老公說:你看俺這兒多好了,天晴是揚(洋)灰路,下雨是水泥路。愚鈍的我站住問他:看把你能哩,那洋灰和水泥不是一回事嗎?擱哪兒哩,我咋沒見哩?看我一臉茫然,他便哈哈大笑說:天晴的時候,風一刮,塵土飛揚,不是揚灰路嗎?下雨天,人來人往,踩在路面上,像和泥一樣,不是水泥路嗎?真笨,這都不知道。我聽了之后,才知道這是村里老百姓拿來自嘲的一句話。不知為什么,當時感覺心里澀澀的。心想,什么時候這里的老百姓能真正的走上水泥路呢!</h3><h3><br></h3><h3> 村里的小學校看起來還不錯,教室是個二層小樓,還有操場,整潔寬敞,應該是希望工程捐資建造的。孩子們上學,每天都要來回跑幾公里的路程。村里沒有什么副業(yè),忙完農活,年輕人有的去煤礦上當了臨時工;有的就在附近建筑工地上當個小工;也有村民種些蔬菜,挑到七八里外的工人居民區(qū)去賣。一年忙下來,也攢不住幾個錢。</h3> <h3> 1997年,連霍高速公路義馬澠池段陸續(xù)開工修建。其中于1998年開工,2002年完工的“許溝特大橋”就建在我們村子的北面。那時候需要的人力多,施工時間又長,附近的村民便有了活兒干。卸車,打混凝土,雖然苦點,工資高,人們干的蠻開心的。流動人員多了,有的村民就在工地附近做點小生意,收入也還不錯。家門前的這條土路從此換了新貌,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泥路,村里的交通工具也比以前多了。<br></h3><h3><br></h3><h3> 千禧年之后,國家號召退耕還林。經過領導一段時間調研之后,看好“早春第一果”大櫻桃的種植前景。決定從鄭州農科院為我們村引進一批大櫻桃樹苗,同時還請農科院的教授親自到村里現(xiàn)場為村民們講解種植技術,村干部帶頭在自己地里栽種。村里道路兩旁好的耕地栽種大櫻桃,其他薄地和坡地分別種上了花椒、核桃和甜柿子。</h3> <h3> 河口村雖不富裕,卻是山水相依,風景如畫。道路兩旁,楊柳青翠,一條終年潺潺流淌的小河自北向南穿過整個村莊。村北的常窯水庫安詳?shù)靥膳P在清風山下,人們也管它叫清風湖。<br></h3><h3><br></h3><h3> 始建于隋煬帝年間的清風寺位于清風山麓清風湖畔。這些都吸引著義馬市區(qū)的市民們前來踏春、避暑、徒步、垂釣。許溝特大橋因其單孔跨度220米,更成了我們這個山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依據(jù)這些自然優(yōu)勢,村干部便有了號召村民在村里發(fā)展旅游業(yè)的想法,并且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h3><h3><br></h3><h3> 政府的支持對村干部和村民是最大的鼓舞。2002年,外地有人來村里投資重建清風寺,清風山旅游景區(qū)正式成立。與此同時,集體出資安排有創(chuàng)業(yè)意向的一些兒村民,多次到其他地區(qū)的旅游景點參觀學習。</h3><h3><br></h3><h3> 2007年5月,河口村的大櫻桃掛果了,美味的大櫻桃不出地頭就賣掉了;花椒,核桃還有甜柿子也都掛果了;河口村的農家樂飯店像點點星光散布在各個自然村,每天都在迎接招待前往清風山清風寺的游客。</h3><h3><br></h3><h3> 村子附近發(fā)展了幾個民營企業(yè),這讓一部分村民有了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部分年輕人還跑起了汽車運輸。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有各種圖書供村民自由閱讀學習。傍晚,文化大院里明亮如白晝,喜歡健身的村民或跳舞,或打球,還有各種健身器材。村子里的這條昔日塵土飛揚的道路上,不見了灰塵,摩托車多了,三輪車多了,汽車也多了。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電動車。</h3> <h3> 2009年5月15日,義馬市第一屆櫻桃文化藝術節(jié)在河口村的文化大院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為期一周的各種文化活動,參與的人很多,不僅活躍了義馬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帶動了河口村的經濟發(fā)展。河口村漸漸成了人們口中的義馬櫻桃溝。<br></h3><h3><br></h3><h3> 2013年,河口村爭取到了省級“美麗鄉(xiāng)村”試點項目。為打造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村干部帶領村民們,清除村里陳年垃圾;村里道路全部硬化,擴寬了村里的這條主干道,水泥路變成了柏油路。文化宣傳墻像一本本教科書,天天展示在人們眼前。提醒人們不忘初心,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提醒人們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h3><h3><br></h3><h3> 家家戶戶門前的旱廁不見了,改造廁所,修建排污管道,安裝自來水管,生活垃圾統(tǒng)一處理。人們笑著說,咱老百姓終于也能用上像城里人用的廁所和自來水啦!</h3> <h3> 路邊安裝的一排太陽能路燈,像一個個忠貞衛(wèi)士守護者鄉(xiāng)村的夜晚。修建的幾個游園里種植著多種花卉和景觀樹,路邊是女貞樹、薔薇花和紫薇花,使整條路都沉浸在花香里。村民家門前的菜地周圍扎上了統(tǒng)一的籬笆,既方便又美觀。<br></h3><h3><br></h3><h3> 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都增強了,連老太太都改變了燒火做飯的傳統(tǒng)習慣。村里還免費為部分村民發(fā)放高效電磁爐。</h3> <h3> 村里的農家樂生意紅火,老板雇的服務員都是村里的年輕婦女,讓大家不出村都有工作,既能賺錢又不耽誤照顧家。五月的大櫻桃像是一顆顆寶石,紅彤彤的掛在枝頭,吸引了四方游客。七月的花椒核桃壓彎了枝條,八月的柿子羞紅了臉龐。田間的人們忙碌著且歡笑著。在不知不覺中,河口村蛻變成了真正的美麗鄉(xiāng)村,一個城里人都羨慕的田園風光。<br></h3><h3><br></h3><h3> 富裕起來的河口人,沒有忘記是國家一項又一項富民政策給了河口人富起來的機會;也沒有忘記這是地方領導多年辛苦付出的成效。河口人在村委領導的帶領下,還在奮斗著,前進著,爭取更好的發(fā)展。努力使河口村————義馬櫻桃溝,成為我們義馬市的一張靚麗明信片。</h3><h3><br></h3><h3> </h3><h3><br></h3><h3> 作者簡介:劉會琴,筆名田園寒夢。一個愛追夢的鄉(xiāng)村農婦,喜歡用文字表達心聲。雖重疾纏身,還夢想破繭成蝶。</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上饶县|
北辰区|
乌兰察布市|
互助|
西丰县|
黄平县|
汤阴县|
喀什市|
宜阳县|
留坝县|
扶余县|
大余县|
永福县|
通海县|
读书|
怀宁县|
马山县|
宁明县|
玛纳斯县|
亳州市|
封开县|
府谷县|
遵化市|
邢台县|
玛纳斯县|
哈密市|
桦川县|
东莞市|
台前县|
莱芜市|
茌平县|
阳谷县|
上栗县|
平阳县|
桐乡市|
维西|
定结县|
龙里县|
通江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