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西藏在許多人心目中是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西藏,一直存在于我的夢想之中。它的遙遠、陌生與神秘,常常在我心頭縈繞,揮之不去,而愈是陌生,愈是神秘,走進它的欲望愈是強烈。</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是個充滿神秘、令人想往的地方,被譽為‘’千山之巔、萬水之源‘’西藏的藍天、白云、雪山、草地、信仰、虔誠、質樸……在等待著我!</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人生一定要去看兩樣風景,</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個是大海,一個是西藏。</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藏在多數人心中,</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卻只是一個夢想,</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個遙遠的 夢想。</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知道西藏很美,</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你卻不知道西藏有多美。</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道西藏很神圣,</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可卻理解不了對信仰的那種虔誠與堅毅。</h5><h3><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地處世界上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一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群山環繞,江河密布。東隔金沙江與四川省相望,東南與云南省相連,北以昆侖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比鄰,南界喜馬拉雅山與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等國接壤。</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3日</font></h1><h5><font color="#010101">上海火車站乘座Z164(20:10)~拉薩(9.5日19.35分)開始我的西藏之旅。</font></h5><h5>上海到拉薩全程4300多公里,火車行時約47.34小時。</h5><h5>我們為什么選擇火車臥鋪前往</h5><h5> 坐火車,一路看美景玩到西藏</h5><h5>第一、坐飛機直達拉薩的話容易髙反,沒有高原經驗的最好先做火車去,時間緊的話離開的時候再坐飛機就行。</h5><h5>第二、坐飛機會比坐火車去少看一半的高原風景,火車在經過格爾木之后會開始供氧,意味著高原已經到了,雪山一路都有,還有高山雪原什么的,碧綠草原與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不時會有人驚呼看到了藏羚羊之類的什么什么的,這個是坐飛機所體驗不到的。</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4日晚21.07分</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西寧火車站換乘有氧列車</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有西寧到拉薩階段的列車,乘客須換乘高原型號的車廂和車頭,此時鐵路非電氣化,多采用美國GM列車頭。</span></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車廂采取兩套供氧設施,彌散供氧(原理是把空氣從外界吸入一種過濾氧氣的機器,然后專門把洋氣壓進客艙),但是這種方法依然不能使車廂內氧氣指標達到平原水平,只有80%。</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列車途徑唐古拉山脈等極端高海拔地區乘客發生高原反應就可采用第二套供氧措施——專門的吸氧口,此中氧氣供應完全可以達到平原水平,非常有助于環節高反癥。</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5日</font></h1><h5>青藏列車帶我們踏上天路之旅,將翻越昆侖山、穿過可可西里、跨過沱沱河,把唐古拉山甩在身后,經過高原冰雪的錯那湖,便地格桑花的羌塘草原。</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昆侖山</h1><h5>昆侖山東西長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聳立在格爾木市南面。西段喀拉昆侖山是塔里木盆地與藏北高原的自然分界線,東昆侖由三大山系組成,北支阿爾金山-祁連山、中支昆侖山、南支唐古拉山。</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沱沱河大橋<br></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為青藏鐵路修建修建沱沱河長江源鐵路大橋,全長1389.6米,共有42孔。大橋下,駐有全國海拔最高的基層政權——青海省格爾木 市唐古拉山鎮政府,在沱沱河沿。</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沱沱河</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片草地是列車路經沱沱河攝的,沱沱河是國內長江源頭,說它是河,表面更像似積水灘。沱沱河位于格爾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鎮,是長江源(通天河)的主源,在可可西里山脈以南。它從格拉丹東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發源時,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匯成的小溪流,這時的水面寬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過9千多米長的距離,在巴冬山下匯集了雪山的冰川融水,經過一條長約15公里的谷地,繼續向北,分成了兩條寬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兩邊的谷地中還有許多密如蛛網的水流,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條長約5公里的陡峭峽谷,高達20多米。眾多河流交匯后,形成了河道開闊,水流交織的長江上源沱沱河。</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措那湖</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此刻列車沿著昆侖山脈高原行駛開始緩慢,觸手可摸的雪山白云藍天,令我驚異不己,穿過幾個長長隧道,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湖泊漸遠漸近,泛著淡淡的藍色,與藍天相溶,大家在窗前簇擁圍觀,有人驚呼是青海湖,有人說不像,可一下子又叫不出它是什么湖。還好列車馳過一小站,清楚寫著:措那湖。</h5><h5> 措那湖是怒江之源,位于青唐古拉山和昆侖山山脈之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h5><h5> 措那湖是青藏鐵路上的一顆明珠,離鐵路沿線最近處只有20米。是一個常年接受信徒朝拜的湖泊。傳說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當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措那湖是一個"圣湖"。</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可可西里(地區)</font></h1><h5> 可可西里 又稱可可西里無人區,是中國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帶"。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帶。整個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m左右,氣候干燥寒冷,嚴重缺氧和缺淡水,環境險惡,令人望而生畏。人類無法在那里長期生存,只能依稀見到已適應了高寒氣候的野生動植物,且總數量有限。</h5><h5> 人們給這里起了許多可怕的綽號,如"神秘的死亡地帶"、"死亡線"、"人類的禁區"、"生命的禁區"等等。 現在我們在鐵路沿線偶爾看到的牦牛,群羊也算我們有了眼福吧。</h5><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唐古拉山</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里是離天國最近的地方,近的似乎能順手摘下天上的星星,近的仿佛能聽到天上神仙的呢喃秘語,白云身邊繞,薄霧腳下飄,虛幻縹緲,讓你幾乎忘卻了到底人在何處,似乎置身于仙山夢境。</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5>進入唐古拉山脈中,列車像似一條綠色鐵龍仰頭擺尾,忽而鉆進長長的隧道黑暗世界里,忽而沖天長嘯奔騰在唐古拉山脈雪山之頂上。</h5><h5> 出了唐古拉山口便是進入西藏地界,唐古拉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線,海拔5231米。也是國內高原上鐵路和公路的最高之處,從車窗望向唐古拉山脈,遠看并不陡峭,甚至有點平緩,一排雪山成長條狀延伸。在這種人類無法長期生存的地方,野生動物并不多,藏羚羊少的可憐,可見中國之前野生環境,遭到嚴重破壞。</h5> <h5>進青藏天路(109國道),在海拔5000米上下公路上,汽車排成長龍不見首尾,似堵非堵緩慢行駛。這是駕駛員有了高原反應癥狀的緩慢。</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9月5日19點35分到達拉薩火車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6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薩~巴松措~林芝</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天驅車前往素有“西藏九寨溝,小瑞士”美譽之稱的林芝。</h5><h5>從拉薩到林芝的路上,尼洋河就一直伴隨著車的左右,河水緩處碧藍見底,急處水浪翻飛。</h5><h5>沿岸的峽谷、河灘、藏屋、牛馬、野花、都有著無法言說的美不勝收。</h5> <h5>我們坐大巴離開拉薩去往林芝。林芝地區海拔低一些,我們也逐漸適應了高原氣候,頭痛,胃不舒服有所緩解。拉薩到林芝八一鎮全長約410公里,路面很好,途中須翻越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雪山。(中途休息,在新建的318國道上留個影)。</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巴松措風景區</font></h1><h5>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語意為“三巖三湖”)完全被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所包圍。確實如它的名字般,巴松措是綠色的,是那種淡淡的玉石般沒有雜質的綠色。</h5> <h5>巴松措生態旅游景區距工布江達縣90公里,距318國道40公里,距林芝120公里。巴松措是藏語音譯“措”就是湖,譯為三座巖石下的壁湖,簡稱“三巖湖”三座巖,山分別是雪卡鄉的贊給軋巖,朱拉鄉的多吉森巖和扎拉巖,分別酷似國王的寶座,然燒的火焰和紫色的佛珠。</h5> <h5>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見兩三米下成群游動的魚兒。四周青山如黛,頂峰是終年不化的積雪。</h5> <h5>湖邊的雪山和湖面倒映的雪山彼此糾纏著,連綿不絕,很是壯觀!最難得的是,現在還很少有人到這里,完全一副與世隔絕的模樣。</h5> <h5>巴松措又名錯高湖,可以“錯高”在藏語中意為綠色的水,湖面海拔3700多米。</h5> <h5>湖形狀如鑲嵌在高峽深谷中的一輪新月,長約12公里,湖寬幾百至千米不等。最深處66多米。</h5><h5>總面積25.9平方公里。湖水清晰見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黃鴨.沙歐.白鴿等飛禽浮游湖面。</h5> <h5>西藏有很多美麗的湖泊,這些湖泊中,卻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巴松措】,巴松措最獨特之處就在于湖心有一座小島,名叫扎西島,島上有一寺廟,叫措宗貢巴寺,遠眺坐落于湖心的扎西島,兩岸的湖光風景映入眼簾,仿佛置身于人間的仙境。</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7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芝~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熱氣球漂移~國家濕地公園~魯郎林海觀景臺~林芝</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前往世界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其深度、寬度名列世界峽谷之首,更以其豐富科學內涵及寶貴資源而引起世界各界人士關注。年輕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麗、壯觀的大峽谷?今天你走進大峽谷,這一切由你親自解密!</h5><h5>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以壯闊的自然風光給我們留下無限的遐想,其中流連的各種神話故事也讓我們神往。相傳藏民族的祖先--獼猴,就是來自于大峽谷地區。</h5><h5>世界最大、最長、最深、海拔最高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雅魯藏布江大峽谷</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峽谷全長500公里,平均深度2260米。目前對外開放的僅為20多公里。整個大峽谷基本為無人區,極具神秘色彩。</h5><h5>大峽谷兩岸分別為喜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河水穿過兩座6000多米的高山谷底,形成奇特的U形大拐彎,嘆為觀止!</h5><h5>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雅魯藏布大峽谷】,零距離的觸摸中國十大名山之首的【南迦巴瓦峰】的壯美。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郁郁蔥蔥的原始林海,雅魯藏布大峽谷云遮霧涌,神秘莫測。從涓涓細流、簾簾飛瀑到滔滔江水,大峽谷的水千姿百態。</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雅魯藏布江~南迦巴瓦峰</font></h1><h5>南迦巴瓦峰地處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的交會處(南迦巴瓦峰以東的崗日嘎布山脈屬于橫斷山脈),它和對岸海拔7782米的加拉白壘峰夾持著雅魯藏布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國十大最美山峰:</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貢嘎山、西藏珠穆朗瑪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黃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喬戈里峰、西藏岡仁波齊峰、山東泰山、四川峨眉山。</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熱氣球漂移</font></h1><h5>熱氣球漂移~熱氣球升空50米,探索別樣的雅魯藏布,空中擁抱南迦巴瓦,熱氣球給你絕佳的觀景視角,峽谷,桃花與南迦盡收眼底。</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雅尼國家濕地公園</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位于雅江與尼洋河交匯處,跨越林芝、米林兩縣,近7000公頃。水面海拔2920米。這條曲線蜿蜒、連綿不絕的高原濕地,如畫卷般,美的讓人心悸!</h5> <h5>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西藏林芝,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在這一帶交匯,形成廣闊的三角洲濕地,雪山高聳,河流蜿蜒,形成旖旎的山水風光和史詩般壯闊的絕美畫卷。</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魯郎林海觀景臺</font></h1><h5>魯郎海拔4700米,位于林芝八一鎮80公里左右川藏318國道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h5><h3></h3> <h5>魯朗林海:魯朗藏語意為“龍王谷”,位于被譽為“雪域瑞士” 的西藏林芝地區林芝縣魯朗鎮境內,距八一鎮80公里左右的川藏公路南路(318國道)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處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涌入的印度洋水氣帶,海拔2700-4200米屬高原溫暖半濕潤氣候,素有“西藏江南”美稱。</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魯郎國際小鎮</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h5>魯朗位于西藏林芝八一鎮以東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地理位置優越、旅游資源豐富,有“東方瑞士”的美譽。主要以冰川地貌、高山峽谷和動植物資源景觀為主,是冰川、高山、峽谷、草甸、森林、河流、湖泊等各種景觀并存且全世界不可多得的頂級旅游資源地,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和潛力。</h5> <h5>廣東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入藏后,廣東省和西藏自治區于2011年共同把“魯朗國際旅游小鎮”建設項目列為重點援藏項目[3] ,提出要打造凸顯藏族文化、自然生態、圣潔寧靜、現代時尚的國際旅游小鎮。</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8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芝(八一鎮)~藏民家訪~米拉山口隨道~拉薩</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伴著高原的太陽,我從林芝向著拉薩啟程出發了。西藏如今正在飛速發展,環境的改變也隨之而來。我們走上了通向拉薩的林拉公路。這條路原來是坑坑洼洼的黃土路,現在已經修成了新318國道高速公路。整條公路橫跨在碧綠的尼洋河上,行駛在路上,就像在通過一條景色宜人風光長廊。天色未變之前,我順利登上了林芝的最后一座高山——米拉山,由于米拉山口隨道今年四月份通車了,我們就不走米拉山口了,節約了近一個多小時車程,就直接過米拉山口隨道了,很遺憾的是看不到米拉山口了。</h5> <h5>我們剛通過米拉山隨道口時,才發現我們頭頂上米拉山口剛下雪了,才幾分鐘就過了春夏秋冬季節,真是個奇跡。</h5><h5>米拉山隧道全長5727米(項目全長18.181公里),海拔4740米以上,為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h5> <h5>2019年4月26日上午,有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長隧道之稱的米拉山隧道正式通車試運營,這標志著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全線通車。</h5><h5>2019年4月26日,米拉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標志著拉薩至林芝高等級公路實現全線通車。</h5> <h5>連接林芝市至拉薩市的林拉高等級公路全長409.2公里,總投資380億元,全線采用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80公里。通車后拉薩至林芝的行車時間將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為4小時。</h5>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9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拉薩~羊卓雍錯~布達拉宮夜景</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羊卓雍湖終于到了,一下大巴,我們瞬間疑神,仿佛感覺神游在仙境天堂里,湛藍湛藍的天空,白云縹渺,羊卓雍湖面彎彎曲曲伸向遠方,婉約少女"瑪杰阿米"藍色紗巾隨風飄揚在藍天與白云之間,此時,我們站在高高的山頂上,踩在云端霧里追逐紗巾,飄飄欲仙臆想飛入湖邊,戲嬉一番,掬起一把藍色湖水,看看藍到什么程度??</font></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羊卓雍措</font></h1><h5><font color="#010101">簡稱羊湖,又稱“裕穆湖”、“白地湖”、“牙木魯克湖”,是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浪卡子縣的一個湖泊,是西藏自治區第五大湖,藏南最大的內陸微咸水湖,與納木錯和瑪旁雍錯并稱西藏三大圣湖。羊湖在拉薩西南70多公里的地方,面積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font></h5> <h5>羊卓雍錯的水源來自四周的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水,沒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與自然的蒸發達到一種奇特的動態平衡。</h5> <h5>天氣晴朗,遠處的雪山清晰可見,這個就是寧金抗沙峰,它的海拔是7206米,是后藏地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傳統四大神山之一。</h5> <h5>羊卓雍湖(以下簡稱為“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天鵝池”,</h5><h5> 它總面積638平方公里,大約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處有60米,是喜瑪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羊湖汊口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h5> <h5>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約億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狀很不規則,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錯、沉錯和糾錯等3小湖。歷史上曾為外流湖,上述湖連為一體,湖水流入雅魯藏布江,但后來由于湖水退縮成為內流湖,并分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過6.5米。湖中山地突冗,湖內分布有21個小島,各自獨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戶居住,小的則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積約18平方公里,島上牧草肥美,野鳥成群。</h5> <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5>據說,虔誠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繞湖一圈,騎馬需要一個月左右。這等于他們到拉薩朝圣一次,這樣做,至少“佛會保佑他這一年”吉祥如意。</h5> <h5>羊卓雍錯之所以被稱為“圣湖”、據說主要原因是它能幫助人們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達賴圓寂后,由西藏上層僧俗組成負責尋找靈童的班子,先要請大活佛打掛、巫師降神,指出靈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錯頌經祈禱,向湖中投哈達,寶瓶,藥料等;最后,主持儀式的人會從湖中看出顯影,指示靈童所在的更加具體的方位。如果上述3種儀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馬,循所示方位尋找靈童。</h5> <h5>蔚藍的天空與湖水相映,純凈的湖水在陽光下呈現深淺不同的藍色,淺藍.深藍、孔雀藍。</h5> <h5>湖水在群山之間如同藍色的緞帶環繞,純凈的顏色讓人看著舒服。一汪碧水是如此地深邃,奪人魂魄。</h5> <h5>羊卓雍錯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湖。羊卓雍錯,"羊"意為上面;"卓"意為牧場;"雍"意為碧玉;"錯"意為湖,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羊卓雍措,位于山南市浪卡子縣,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藏語意為“碧玉湖”,因形似珊瑚枝一般,因此 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羊卓雍措海拔4998米.羊卓雍湖海拔4441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5> <h5>我們在沉浸中??。不遠處,旅游車里,不知那位司機哥們傳放出,歌手譚晶清徹明亮,穿透雪域深情的歌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那東山頂上,升起白白的月亮,</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輕姑娘的面容,浮現在我的心上,</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啊依呀依呀拉呢,瑪杰阿瑪。</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果不曾相見,人們就不會相戀,</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果不曾相知,怎會受這相思的熬煎,</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啊依呀依呀拉呢,瑪杰阿瑪??"</h5><h5> 歌聲激揚,情深款款,索繞耳畔。我從東方山頂藍天白云間望去,仿佛看見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牽手少女瑪杰阿瑪,飄逸而去,遺失瑪杰阿瑪藍色紗巾,給人間留下無限美好遐想。</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布達拉宮夜景</font></h1><h5>最引人矚目的是,上百盞光束燈投射在世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的白墻和紅山上,形成一組組美麗的圖案,美輪美奐,夜色下的布達拉宮更顯雄偉壯觀,深邃美麗。</h5> <h5>夜幕下,布達拉宮看上去高大而神秘。耀眼的燈光,穿過沉沉的夜幕,直射在雄偉的布達拉宮上,布達拉宮就像一個巨大的玻璃幕墻,把照在身上的燈光,反射在夜幕中,把周圍的天空都映紅了,那場面,看上去真是輝煌。這是我們白天不曾見過的場面,也是不親臨現場就無法真切體會的感覺。</h5> <h5>這座神奇的宮殿,據說是冬暖夏涼。樓梯旁的方孔,就是通風用的。每到夏季,溫熱的高原季風透過這些方孔,把清涼的感覺送到宮中每一個角落。沉沉夜幕下,這些方孔看上去就像窗戶一樣,幽暗而模糊。我猜想,從方孔中傳遞到宮中的,不止涼風吧,也許還有人間的冷暖,朝圣者的呼聲……</h5> <h5>一千多年前,古人在建造布達拉宮的時候,想到過有一天燦爛的燈光將把它裝扮得如同白晝般明亮嗎?還是只想借助朦朧的月色來掩蓋它的神秘與高貴?</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10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角街~大昭寺~布達拉宮</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八角街</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廓街一環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幅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在這里更多的是感受藏民虔誠的朝拜,他們把這條拉薩″轉中經″的街道稱為″圣路″可見其地位之殊勝。</h5> <h5>八角街位于古城拉薩的中心,是拉薩本來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薩的宗教、經濟、文化、民族手工藝乃至西藏的風土人情的集結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薩必去之地。“八角街”呈圓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時鐘,輝煌壯麗的大昭寺就是鐘軸。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狀定名,而是藏語“帕廓”的音譯,意思是圍繞大昭寺(建于七世紀中葉)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說法,以大昭寺為中心繞一周稱為“轉經”,以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之朝拜。</h5> <h5>八角街還是藏傳佛教信徒轉經的最主要的線路,每天都有磕著三步等身長頭的人來到這里。他們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發亮的石塊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長長短短的影子。</h5> <h5>八角街的準確概念不只是一個環形街道,而是圍繞在大昭寺周圍的那一整片舊式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站在布達拉宮頂上向拉薩全城俯瞰,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角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大昭寺</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昭寺(中文拼音:Da Zhao Si英文譯音:Jokhang Temple)是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h5> <h5>“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也是幾乎每一個旅行者都同意的觀點。</h5> <h5>我沒有信仰,但我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他們跋山涉水,從四川,從青海,從甘肅,三步一叩首,哪怕是泥濘,哪怕是沙礫,也匍拜在地,用他們的身體丈量著家與圣地的距離。 </h5><h5>在大昭寺門前,總會聚集著人們進行著大禮拜,從早到晚,日日夜夜,從不間斷。這些信眾們,大多經過艱苦的長途跋涉,從全藏各地來到這里,再磕上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個長頭,以實現自己內心長久以來的夙愿。<br></h5> <h5>在全世界藏傳佛教信徒的心中,大昭寺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在他們心中,來大昭寺見佛祖等身像就如同見到了佛祖本人,是他們一輩子的心愿。<br></h5> <h5>藏民信奉佛教的信仰源遠流長,佛教至高無上,是最神圣的朝拜,一招一式五體投地,民族的凝聚力十分強大。</h5><h5>我問地導:"這些藏民為什么不辭辛苦,長途跋涉要五體投地,全身心臥撲在地,來到拉薩布達拉宮,或者大昭寺,順時針圍宮,圍寺轉圈?"地導說:"她們在贖罪,為來世有個好安身"。</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了大昭寺才知道,有一種信仰,叫一生朝拜。</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h5> <h5>大昭寺金頂--底層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在平臺上遠眺:布達拉宮,那輝煌的建筑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俯視:大昭寺廣場人流潺動,可盡覽充滿藏族生活氣息的八廓街。夏天這里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h5> <h5>站在大昭寺廣場上,四周是古老的藏式建筑,白墻、黑窗,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伯爾,印度的信徒們叩拜在?? 前的青石地上~~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著的痕跡。</h5> <h5>“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沒去過拉薩”。被無數藏民視為生地的【大昭寺】,是西藏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的建筑。在這里,你能從心底里被藏民的信仰而感動和佩服。</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布達拉宮</font></h1><h5>(藏文:??????,藏語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h5> <h5>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五世達賴洛桑嘉措重建布達拉宮之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h5> <h5>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主體建筑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余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h5> <h5>據地導講解:該坡道連絡天上與人間的是一條漫長的之字形山道,山道由九百多階的石板舖成,無論你是有幸上山朝見達賴的貴客信眾,或是每日參與朝會的貴族大臣,或者只是負責挑水上山的執役僧侶,更或者你是高貴游客,都必須親自用雙腳走這條漫長的道路。<br></h5> <h5>布達拉宮每年要淋澆這些墻面,據地導說是摻和了"牛奶"等粘性墻體材料,淋在墻上的。,</h5> <h5>布達拉宮坐落于海拔3700米的紅山上,表述著藏族人民超凡的智慧和厚重的歷史。公元7世紀,著名的吐蕃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干布在遷都拉薩后創建了布達拉宮。公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決定重建布達拉宮,經過多年不斷建造堆積,直到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后,才最終成就了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布達拉宮。 </h5> <h5>在布達拉宮拍照留影時,碰上從浙江舟山騎摩托車來西藏旅游的小弟,他說~從浙江舟山騎車先去了新疆,然后走219國道新疆來到拉薩(他用了18天時間),我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我祝他好運,一路平安,并和他留影作紀念。</h5> <h5>層層疊疊、方方圓圓的宮堡式建筑,是西藏宗教首領至高無上的領地,就如同滿清皇帝的紫禁城,普通人是絕對不允許上來的!小時侯看過電影《農奴》,里閃過的布達拉宮,那些陰森、恐怖的鏡頭令我記憶猶新。若非達賴跑路了,要入這宮殿,純屬癡心妄想啊!</h5> <h5>離天最近的地方,日光之城拉薩有著令人魂牽夢縈的【布達拉宮】,它以其獨特的建筑形式和恢弘的建筑規格,坐落在西藏拉薩的紅山之上,屹立于高原之巔,成為我們心中的圣地。布宮廣場上矗立的【和平解放紀念碑】讓人心生敬仰。 </h5><h5>這是一個小廣場,前面排隊進門觀看,內部就不能拍照了。宮內遺跡,奇珍異寶,佛像,佛塔,壇城,千眼觀世音像,等,驚艷華麗,佛教道深,年代久遠,傳奇人物故事,數不勝數。</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11日</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納木措地處拉薩的北面,屬藏北地區,往返距離約200多公里。因路程遠一早6.00就起床,帶上酒店準備好的早餐不到6.40就出發了。導游說:今天十幾個小時車程行程基本上都在4200米以上,其中有近4個小時是在4900米,是西藏行程中最累的一天,高反最嚴重的一天。為了安全我們租了5公斤的氧氣瓶,可以用四個小時吧。</h5> <h5>汽車要沿109國道青藏線往北走,在走105國道就來到藏北大草原。沿途的風景很美,看到著名的羊八井地熱發電站,看到美麗的青藏鐵路上奔馳的列車,看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風吹草地見牛羊。</h5> <h5>站在這座屬于號稱生命禁區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感覺風大如狂,經幡欲裂。在藏民心中,每個山口都是神圣之地,因此,山口掛滿了經幡,表現了對神靈的敬畏。</h5> <h5>站在這海拔5190米的高度是需要勇氣的,敢于創造生命高度觀景的勇氣,就能領略高度給你的視野與輝煌氣度。</h5> <h5>在這里可以眺望納木錯,站在山口,遙望四野,你的心里頓時會涌起雄渾、蒼茫、遼闊的感覺。</h5><h5>山口上有許多迎風飄動的經幡,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們看來,每個山口都是神圣之地,而經幡,是連接神與人的紐帶。</h5><h5>經幡所在即意味著神靈所在,也意味著人們對神靈的祈求所在。</h5><h5>呼嘯的風不倦的吹動經幡,每一次舞動,就是誦經一次,在不停地向神傳達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h5> <h5> 穿越5190米海拔的那根拉山口,刮起了大風,風速可有十級吧,因為這山上天氣變化莫測。</h5><h5> 我最初理解的意思就是那兒的湖一定不錯,所以我得去頎賞一下,不過后來聽游客說這地兒并不是想去就能去上的,因為要翻越海拔很高的山峰,在8月下旬時常下雪,如果趕上下大雪,旅游局是不允許游客過山的,所以我們這趟還算幸運。</h5> <h5>在這里望望北邊的天空,仿佛有天地合一的感覺。那根拉山口是跨過念青唐古拉山脈去納木錯的山間通道,屬于號稱生命禁區的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的山口,山口立了一塊標志海拔的石!</h5> <h5>終于登上了那根拉山口,一望無際的納木措湖和高原牧場展現在我們面前。站在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高原臺地上,念青唐古拉山顯得不是很高,但就是這片臺地就有海拔4900多米高了,藍天伸手可及,高山也失去了它炫耀的勇氣。</h5><h5>那根拉山口表層全是零碎的黑色小塊石頭,地上拉著一條條的五彩經幡,被風吹得破破碎碎,順著斜坡繼續往上步行,只能匍匐前行,講出的話立刻被風吹走,面對面都很難聽清。與一位游友爬到海拔5200米高度拍照留念。自己不到西藏,就無法真正看到山的高度,自己不去登山,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會登多高。</h5><h3><font color="#ed2308"> 跨越5200米,給自己一個成功的機會。容易滿足讓我們成為一個幸福的人。</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納木措</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納木錯措藏語為天湖的意思,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30公里,最深處有100余米,面積為1920平方公里。納木錯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國第二大咸水湖,居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相傳這里是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h5><h5> 每逢羊年,成千上萬的信徒便從四面八方涌向納木錯措轉湖,到藏歷年四月十五達到高潮。</h5><h5> 隨著天氣的好轉,以及旅游旺季的到來,到納木錯的游客越來越多。</h5><h5> 轉湖一圈,沿湖岸線280公里左右,沿簡易公路線320公里左右。</h5><h5> 全程徒步,根據體力情況10天左右。開車轉湖,要有當地熟悉路況的人帶路方可,需時1至2天。</h5> <h5>納木措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也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意為天湖。相傳這里是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天湖納木措的純凈、安詳是高原的象征,她的美麗是每一個旅行者都不應該錯過的。</h5> <h5>眼前的湖水是淡藍色的,魚兒在水中游,不知名的飛鳥時而從身邊從湖面飛過。往遠處看水漸漸變成深藍, 天空如藍寶石般璀璨奪目,水和天的藍交織在天邊連成一線,藍得讓人驚嘆,藍得讓人著迷。湖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在清風中泛起漣漪,一下一下有規律地拍打著湖邊的小石子,聲音很清脆,很動聽,透著一種別樣的情韻,令人沉醉。</h5> <h5> 坐在納不措湖畔,心靈是如此潔凈,輕靈,真的沒有任何雜念,仿佛回到了人生的最初,無它無念無我,世界不在喧囂,我心不再浮躁,得失盡忘,寵辱不驚。</h5> <h5>這片水,清澈見底,篤定如玉,凈的人心醉,凈的人透亮,凈的人崇高。</h5><h5>融在這水天一色里,一瞬間,感覺乾坤顛倒,心曠神怡,透透亮亮,清清爽爽。</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納木措】</font></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聳嶺巍峨重九霄,那根拉口朔風嚎。</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念青唐古拉山雪,納木措湖碧水瀟。</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逐岸波光心緒靜,山銜云繞縈魂逍。</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垠荻草萋如海,秋色丹青入畫描。</h5> <h5>有人說,只有到過納木錯, 才算真的到過西藏。</h5><h5>納木措湖水主要來自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通過降雪的補給趕不上融化的速度,造成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退縮,也許在若干年后,和曾經的第二大咸水湖羅布泊湖一樣,這片圣潔的湖水也會消失。</h5> <h5>雖然還在秋季,但是在納木措沒有看到一片秋的顏色。納木措一年分為兩季,雨季和干旱季。由于氣候高寒,冬季湖面結冰很厚,至翌年5月開始融化。據說每年藏歷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內,整個湖面結冰封凍,到藏歷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內湖面大部分冰凍消失。每年冰封期長達5個月。湖體完全封凍后,冰面厚達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駛汽車。國慶節過后,納木措就冰天雪地,會是另一番白色的景象。</h5> <h5>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他們的造像分別為:念青唐古拉——頭戴盔甲,右手舉著馬鞭,左手拿著念珠,騎白馬;納木錯—— 騰云駕霧地騎著飛龍,右手持龍頭禪杖,左手拿佛鏡。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諸神靈中最具權威,它擁有廣大無邊的北方疆域和豐富的財寶。</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19年9月12日</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拉薩~上海</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拉薩Z166/11:30~上海15日11:51分</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結束西藏之旅</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后語</h1><h5><font color="#010101">西藏,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據說西藏是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的地方。此生不去心不安,去過戒不掉,西藏是一種癮。去西藏的理由有千千萬萬,有人為了夢想,有人為了信仰。還有人說,去西藏,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僅僅是這個名字,就足以讓人魂牽夢縈。 這個世界上有些地方我們可能只會去一次,但卻會記得一輩子,這個地方一定是西藏;這個世界有些地方我們可能去了一次,還會再想去一次或多次,這個地方也一定是西藏。因為西藏的魅力,幾乎無人能敵。</font></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顺县|
大宁县|
灵山县|
永宁县|
尼木县|
驻马店市|
郸城县|
威海市|
临颍县|
沐川县|
洪泽县|
华亭县|
东乌珠穆沁旗|
浮梁县|
香港|
芮城县|
武汉市|
海口市|
万全县|
文成县|
习水县|
精河县|
新源县|
班戈县|
五寨县|
宁国市|
九江市|
福贡县|
惠东县|
平利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三江|
巴林左旗|
海宁市|
宜川县|
广河县|
肇庆市|
浦江县|
东安县|
调兵山市|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