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上午(九月八日)由當代書畫院吳及成先生牽頭組織的故宮書法考級教學材料編撰研討會圓滿舉行,分工明確,投資人葉總很滿意。中午,設宴以示慶賀。酒過三巡,因已和姚文學老師事先有約,一同前往肥東參加馬先勇先生《祠堂春秋》新書發行研討會。<br></i></b><b><i>肥東長臨河是我籍貫地,長樂鄉李六村是我童年搖籃地,也是我割舍不斷的鄉愁之地。<br></i></b><b><i>小時候,聽大人說,我一周多養母李秀萍把我抱回家,托外祖母和二大,挑著籮筐,一頭是米,另一頭是我。二大(前年以九十多歲去世)曾回憶,她們從東門水上橋(今屯溪路橋附近)輪船碼頭乘船到肥東板橋鎮碼頭下船。由于乘船時間長了,外婆見我長時間沒有吱聲,便說:這伢子到現在沒有聲音,不要把他悶死的了。二大掀開小被角,看我睡的正香呢,兩人哈哈大笑。就是這樣,我是被籮筐挑到養母的故鄉——李六村。<br></i></b><b><i>從那時她們把我取了個小名——三豬。一直喊到我長大,喊到老人們都走完了就沒有人再這樣呼叫我了。就是這樣,肥東長樂鄉李六村才是我真正的故鄉。<br></i></b><b><i>大了,每到寒暑假都回李六,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文革時期,為躲避市區混亂,養母李秀萍又將我送到農村上學。<br></i></b><b><i>那時李六村小學是在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祠堂里上課。用土壘起來的課桌,從家里扛著板凳去上課,身后跟著一大批村子里孩子們,他們也有我的即將的同學,也有高年級的校友,都嘰嘰喳喳地在我背后議論著,他們好奇看著一個城里孩子和他們一起上學。那時,比我大一兩歲的表姐拉著我。就連一些大人們也好奇的指指點點的:這是誰家的伢子,長的這么藕紅細白的。<br></i></b><b><i>“這是門朝東的三豬”。<br></i></b><b><i>“城里的俠們長的雪白干凈”。<br></i></b><b><i>“門朝東人就是過勁,都是在城里吃糧票”。<br></i></b><b><i>“…………”<br></i></b><b><i>大人們早上干完田里活回來吃餉飯,都是托著大碗,或站、或蹲、或依著門框,一邊吃著一邊拉著家常。<br></i></b><b><i>那是我的故鄉,有處處讓著我表兄克棟(早些年就去世了)、表姐克堂,還有那時的玩伴克海弟,還有常在田間頭車水唱門歌的瘸腿四爺,還有部隊回來的克平三哥………就像電影一樣,就像夢一樣,時時在腦海里回想。<br></i></b><b><i>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在養母的故鄉長大。<br></i></b><b><i>養母在世時,她將自己安排在大蜀山墓地為她準備去世后和繼養父和葬在一起。<br></i></b><b><i>可就在她離世的前一年,她突然決定她去世后安葬到李六村。因為,那里安放著她的前夫也就是我的養父。養父在我五歲時就去世了,養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的把我養大。養父是她初戀的地方,是結發為盟的地方,是放不下思念的地方。<br></i></b><b><i>上山那天,下的毛毛雨,我囑咐克平三哥,每隔五十米放一掛禮炮,用塑料袋蓋著,等母親靈車到村口橋頭時,就一直燃放到她的墓地。<br></i></b><b><i>一路泥濘,一路風雨。<br></i></b><b><i>我默默地說:老人家,您回老家了,葉落歸根了。您要的熱熱鬧鬧地,您希望辦的體面,您看,家里所有的親戚都來了,村里的人也來了,您老人家安息吧,我每年清明來看您老人家,您老人家養育之恩我終身難忘。<br></i></b><b><i>故鄉,難忘的鄉愁。</i></b></h1><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黄梅县|
葵青区|
田东县|
金门县|
集安市|
平武县|
浮山县|
吉首市|
凤冈县|
长岭县|
罗田县|
灵台县|
普兰店市|
麻栗坡县|
东城区|
东海县|
竹溪县|
遵义县|
东乡族自治县|
信阳市|
稻城县|
台南市|
稷山县|
曲周县|
高清|
阿拉善盟|
宜阳县|
东明县|
海丰县|
佛冈县|
偃师市|
辽中县|
吉林市|
皮山县|
饶阳县|
黑河市|
厦门市|
通州市|
巧家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