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百年的風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風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樸、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華夏文明的魂。二家4人十天行程二千公里,從太原租車開始:五臺山、懸空寺、應縣千年木塔、大同煤炭博物館、云岡石窟、黃河老牛灣、磧口古鎮、李家山、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綿山、張壁古堡、平遙古城、喬家大院、太原晉祠,一路繞著山西走一圈,被山西厚重的歷史深深打動著。</h3> <h3>第一站:山西五臺山,五座主山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h3><h3>南臺:錦繡峰,頂上建普濟寺,內供智慧文殊菩薩。</h3><h3>西臺:掛月峰,頂上建法雷寺,內供獅子文殊菩薩。</h3><h3>中臺:翠巖峰,頂上建演教寺,內供儒童文殊菩薩。</h3><h3>北臺:葉斗峰,頂上建靈應寺,內供天垢文殊菩薩。</h3><h3>東臺:望海峰,頂上建望海寺,內供聰明文殊菩薩。</h3> <h3>山水之間,有一份信念是靜默無言。</h3><h3>佛塔之間,有一條經幡是為你掛牽。</h3><h3>聚散之間,有一劫宿緣是無常善變。</h3><h3>你我之間,有一縷思念是魂繞夢牽。</h3> <h3>第二站懸空寺:寺可懸空,心不能懸;腳踏實地,方成事業。游山西懸空寺</h3> <h3>第三站應縣木塔:山西應縣木塔建于遼朝公元1056年,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是世界上現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全塔沒用一顆鐵釘,全靠木構件和54種斗拱卯榫咬合壘疊而成,堪稱世界古木建筑的典范。</h3><h3>遼朝蕭太后決定在應縣建木塔,來歌頌自己豐功偉績時,正為具體選址發愁時,天降隕石,就把隕石落地處立為塔基。木塔一千年雷擊不焚,強震不倒,戰火不毀,水火不侵。</h3><h3>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國運家運時運不來,就像宋朝楊家將拼光了男人,最后也沒能抵擋遼朝蕭太后的大軍。</h3> <h3>第四站大同煤炭博物館:大同出好煤啊!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追煤人做煤夢,可惜是煤不是金,終難圓夢。</h3> <h3>第五站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在贊美祖國燦爛藝術寶藏時,走遍世界歸來更感受中國歷史的輝煌。特別是追隨玄奘取經之路去阿富汗、走巴基斯坦、行印度,文化的傳承、佛教的影響、古跡的保護,真心感謝富強的祖國,小有遺憾票價貴了點。</h3> <h3>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h3> <h3>第六站老牛灣:老牛灣這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里入晉,內外長城從這里交匯,晉陜蒙大峽谷以這里為開端,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在這里彰顯,同時也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晨光下黃河在峽谷中極塵千里奔流而去…</h3> <h3>第七站磧石:磧口古鎮位于山西省臨縣城南50公里處,依呂梁山襟黃河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鎮內的西灣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h3> <h3>第八站李家山:李家山坐落于黃土高坡上,隱于大山深處,古村相對封閉,空靈幽雅,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窯洞順著山勢層層疊加,錯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屋前有小徑家家相通,構成極具視覺震撼力的效果。在明清時期,這里是磧口商人李氏安置家眷的地方,窯洞修建得十分細致,精致的石雕、精雕細琢的屋檐翹角無不透露出當時大戶人家的華麗講究。</h3> <h3>第九站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城東,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博物館。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后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h3> <h3>王家大院的建筑,有著 “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征。且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h3><h3>王家大院的珍品</h3><h3>一、圣旨:嘉慶年間頒發給王家的一道圣旨,這道圣旨不僅是王家先祖留下的一份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對于研究清代歷史、文書制度、官制、書法、針織等方面的演變、發展具有參考價值。</h3><h3>二、千工床:敦厚宅后院“洞房”內擺放的“千工床”,采用雕、嵌、描、繪等多種裝飾技法,以最能體現喜慶氣氛的紅色為主色調,搭配鮮艷欲滴的中國紅,彰顯富貴的金漆,顯示了其作為“婚床”的獨特風采。</h3> <h3>第十站洪洞大槐樹:《尋根》</h3><h3>“問我故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這與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有關,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民族團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里遷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數以億計。根據《明史》等正史及筆記史料的記載,洪洞大槐樹移民分布在30個省市,2217個縣市。而位于交通要道旁邊,人口稠密的洪洞縣自然就成了重要的移民集散中心之一,移民們強忍離鄉之苦,在廣濟寺設立的局住員處領取到“憑照川資”后遠離故土,而廣濟寺邊那棵茂盛的大槐樹和樹上那個老鴰窩,成為他們離開時的記憶。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后裔。因此在自家院子里種植槐樹,是寄托對故土的思戀。</h3> <h3>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有關,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里遷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數以億計。根據《明史》等正史及筆記史料的記載,洪洞大槐樹移民分布在30個省市,2217個縣市。</h3> <h3>第十一站綿山: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后人們到綿山尋幽探古,訪賢求道,憑吊先哲,更使綿山道家的活動日益興盛。2008年,綿山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清明寒食文化之鄉”。</h3> <h3>第十二站張壁古堡:山西省介休市張壁古堡是世界上頗為罕見的袖珍小城,其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卻具有完備的城市形態,具有很好的軍事防御功能。古堡海拔1020米,三面溝壑,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地下建有長約萬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堪稱“地上地下雙城子”。張壁古堡融古堡地道、宮殿廟宇、軍事宗教、民俗歷史、星象文化為一體,因“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而聞名海內外。</h3> <h3>第十三站平遙: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古城平遙,在高12米、周長6163米的城墻中,把一個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同現實社會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如夢歸明朝。平遙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h3> <h3>平遙并不遙遠,很近,很親,仿佛又聽到了那喧器的市聲和呼喚,兩千年悠然間就從歷史的冊頁中輕輕翻過,唯獨這城,這景還留存著當年的氣息。今明二晚我將在土炕上,紅燈籠下,百年老宅中聽聽您千年的滄桑故事…</h3> <h3>《又見平遙》:戲把我恍惚中穿越到一百五十年前的平遙,一會兒是街道,一會兒是大院,一會兒是城墻,迷宮般的平遙,訴說著那一段驚心動魄的血脈傳奇;清朝末期,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亓朔痔柾跽乒竦奈ㄒ谎},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后,趙東家本人連同232名鏢師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演出顛覆了空間、場景、時間,觀眾同表演者融合在故事中,整個故事延續著令世人推崇備至的、厚重的晉商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h3> <h3>古城古韻,漫步古城,進進出出,揮然間陽光漸漸淡去,暮色開始低垂。一步一個腳印,平遙的滄桑與輝煌,深深的鐫刻在心靈里,這是一個值得再見的地方。</h3> <h3>三天三夜,行走八萬步。原計劃平遙住二宿,結果被古城的韻味迷倒又多住了一天,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把平遙古城走了個遍。腳累!眼享受!心快樂著!</h3> <h3>第十四站喬家大院:喬家大院因“大紅燈籠高高掛"走紅,今天又因強買商品被取消5A牌子。大院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喬家能夠如此富有,也因為有著嚴苛的家規,才能長久。</h3> <h3>第十五站晉祠: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晉祠中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祠內的幾十座古建筑,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極具漢族文化特色,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h3> <h3>《晉祠》據史料記載,隋末時期李淵父子,就是從太原出兵,率領三萬士兵花了不到半年時間,就攻克長安城,扶持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第二年又把他廢了,自立為帝,建立了唐朝,才有了后面的唐朝盛世。</h3><h3>春秋末年,國君的權利開始衰落,最后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形成三家分晉的局面,晉君成為附庸,這就是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h3> <h3>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0日我們夫妻同李平夫妻四人自駕留念。</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邵武市|
桃源县|
日土县|
广宗县|
东丽区|
苏尼特右旗|
雷州市|
焦作市|
永仁县|
洪洞县|
涟源市|
盐津县|
新乐市|
易门县|
墨江|
云龙县|
石景山区|
枣庄市|
大洼县|
晴隆县|
全椒县|
方山县|
融水|
舟曲县|
安图县|
龙陵县|
西平县|
定州市|
澄江县|
开封市|
平定县|
杨浦区|
齐齐哈尔市|
田东县|
界首市|
巩义市|
文成县|
贵溪市|
公主岭市|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