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離比萊巴羅尼村20來公里遠有個</b><b>中世紀遺風猶存的村落(Vaison la Romaine)</b><b>,韋松羅曼。歷史原因整個村子依著烏韋茲河分成東西兩部分。村東面是羅馬風格,村西面是中世紀風格。</b></h1> <h1><b>古羅馬時期的橋。</b></h1> <h1><b>村東邊古羅馬風格的部分。</b></h1> <h1><b>順著村口的路標“中世紀古村”走即可。</b></h1> <h1><b>從這個門洞進入到村子的另一半,中世紀風格的西半部分。</b></h1> <h1><b>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座風格迥異的老鐘樓。</b></h1> <h1><b>這是1523-1727年間的鐘樓。</b></h1> <h1><b>中世紀風格的老教堂。村里的介紹圖上說“隨著羅馬勢力的削弱,韋松的居民開始在羅馬定居點西面的大教堂周圍集結。13世紀上半葉,出現了一個新城。很快這座中世紀的小鎮迅速發展了起來。”</b></h1> <h1><b>古村落完整,人們把幾百年的老村子保護得很好,沒有什么拆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與歷史遺跡有機地融合一體。</b></h1> <h1><b>村中心的噴泉池是個帶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多面男人頭像。</b></h1> <h1><b>中世紀風格的人頭雕像。</b></h1> <h1><b>古老房子也就多了些許現代元素,仍在古為今用。</b></h1> <h1><b>似乎電影里見過的古老宅子。</b></h1> <h1><b>古老與浪漫共存共生。</b></h1> <h1><b>看說明,這個車庫古時曾是一個公共大爐灶。</b></h1> <h1><b>幾百年過去了,不知幾易物主。但能看出雖然有所改裝、功能也發生了變化,古時的爐灶體一直被完好地保護著。</b></h1> <h1><b>這個村子是個很小眾的旅游景點,在網絡上查找不到什么資訊,游者多是自己開車來的法國人。</b></h1> <h1><b>很多家庭帶著孩子及狗寶到這里游玩。</b></h1> <h1><b>來自本村的老畫家,這里是他的家,分別在村里和巴黎各有一處畫室。</b></h1> <h1><b>孤本畫起步120歐元</b></h1> <h1><b>印刷畫便宜許多</b></h1> <h1><b>村西頭最高處的城堡遺址,雖是破敗景象,卻屹立不倒。到這里來的人都會在這面不是路的石面上“鋌而走險”,爬上最高處領略風光。</b></h1> <h1><b>時空穿越,站在西邊看東邊,站在中世紀一邊看古羅馬一邊。</b></h1> <h1><b>腳下一片養眼綠色。</b></h1> <h1><b>8月13號告別住了8天的比萊巴羅尼的別墅和客棧,我們繞道普羅旺斯北部山區駛往法國著名度假勝地尼斯。</b></h1> <h1><b>普羅旺斯北部山區中,滿山遍野成片的薰衣草地,只是已過了收割時節。偶爾能看到小片薰衣草,估計是留籽用的。</b></h1> <h1><b>收割后的薰衣草地,不同顏色的花田效果。</b><br></h1> <h1><b>收割后的金黃色麥田。</b></h1> <h1><b>瞬間的同行</b><b>者。</b></h1> <h1><b>有城堡的地方一定有村莊。</b></h1> <h1><b>山區一個人值守的加油站也是這么小溫馨浪漫。休息站里有很多旅游手冊,在這山里有多種旅游項目,春夏秋有飛翔傘、攀爬登山、水上活動,冬有滑雪等等,旅游開發的不錯。</b></h1> <h1><b>尼斯坐落在蔚藍的地中海與巍峨的阿爾卑斯山之間,屬于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帶,終年溫暖。只是每年平均十倍于當地人口的400多萬游客讓人頭大了點兒。</b></h1> <h1><b>尼斯的藍色海灘設施不錯,安置了不少供游客休閑發呆的座椅,帶帆布折篷的行人漫步道、自行車專用道。</b></h1> <h1><b>馬塞納廣場是尼斯</b><b>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b><b>,它的北半部為長方形,</b><b>建于1840年-1852年。</b><b>南半部為半圓形,</b><b>建于1820年-1830年,</b><b>沿著尼斯老城邊緣</b><b>。</b><b>地面覆蓋黑白兩色石塊形成格子形狀。</b></h1> <h1><b>馬塞納廣場為半步行區,尼斯輕軌1號線經過這里。</b></h1> <h1><b>尼斯老城依舊保持著公元17、18世紀的樣貌,尼斯最初由希臘人建成,后被羅馬帝國征服,于1860年才脫離意大利統治。</b></h1> <h1><h1><b>尼斯的老城區到處都是充滿意大利風格的古老建筑,建筑物顏色鮮艷明亮。</b></h1></h1> <h1><b>尼斯老城里摩肩擦踵的游客、為吃而耐心排隊的食客讓人心存敬畏。</b></h1> <h1><b>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皎白月光下的藍色海灘更是浪漫迷人。</b></h1> <h1><b>從尼斯沿著陡峭山路駛向微型國摩納哥,一路美景相伴。</b></h1> <h1><b>湛藍的海水在美麗的海灣中讓人癡迷。</b></h1> <h1><b>在曲曲彎彎的山間公路上行駛了20多公里,從一個國家來到了另一個國家。</b></h1> <h1><b>微型城邦國摩納哥,世界上第二小的國家,總面積1.98 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約三萬五千人。</b><b>摩納哥國雖小卻歷史悠久,最初是腓尼基人建堡。</b></h1> <h1><b>摩納哥是海邊依山而建的國家,地形狹長<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最窄僅200米,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span></b></h1> <h1><b>摩納哥是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極其富裕,也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b></h1> <h1><b>進入親王宮廣場首先看到弗朗索瓦·格里馬爾迪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雕像。1297年,</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弗朗索瓦·</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格</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里馬爾迪</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來到地中海時,看到建立在巖石上的摩納哥城堡。當時,城堡是由腓尼基人控制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為此,弗朗索瓦·格里馬爾迪決定智取,他將寶劍隱藏于寬大的衣服中,偽裝成一個路過的僧侶,進入了城堡。月夜星稀,當守衛城堡的軍士進入夢鄉之時,弗朗索瓦·格里馬爾迪悄悄打開城門,早已守候在外的伏兵手拿兵器,解除了守衛武裝,兵不血刃地攻克了城堡。</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自此以后,格里馬爾迪家族統治了摩納哥。</span></b></h1> <h1><b>摩納哥親王宮是摩納哥親王的官邸,現存的建筑修建于1911年,曾經是熱那亞共和國的堡壘。親王宮在過去曾多次遭到外國勢力的攻擊,所以親王宮的建筑并不很豪華,反而比較偏向防守功能。親王宮</b><b>總共有18個行業的270位員工和110位警務人員。</b><br></h1> <h1><b>8歐元的門票到親王宮參觀了13個親王宮內庭,不能拍照。里面集中表現了歐洲的豐富文化及王宮的富有奢華,還有很多來自東方中國、日本的古董珍品。</b></h1> <h1><b>從親王宮的山坡上俯瞰摩納哥,密密麻麻的房屋建造于狹窄的山坡上。</b></h1> <h1><b>港口中停滿了</b><b>私人游艇。</b></h1> <h1><b>赫庫勒斯港是摩納哥為數不多的深水港之一,最早被用于希臘人和羅馬人的貿易往來。因為有難以躲避東風的缺點,在20世紀初又修建了兩所橋墩。現在赫庫勒斯港口泊位數已經達到700個左右。</b></h1> <h1><b>芳特維耶港是摩納哥港的一部分,近五十年前才開發出來的新興港口,可容納275艘船,最大吃水深度為3米。相比較赫庫勒斯港的貿易用途,芳特維耶港更傾向于向游客開放,除了出海觀景之外,周圍還有眾多商店、購物中心、大型超市和球場等娛樂場所。</b></h1> <h1><b>摩納哥沒有</b><b>針對個人的收入課稅</b><b>,吸引了很多富有的歐洲人移民至此。摩納哥經濟發達,主要以博彩、旅游和銀行業為主。</b></h1> <h1><b>摩納哥小轉一圈后直接來到電影城戛納。尼斯夾在摩納哥和戛納之間,相互之間也就二三十公里的距離。</b></h1> <h1><b>首先進入眼簾的瑪麗蓮夢露大頭像,其實她從沒來過戛納,和戛納還真沒緣。</b></h1> <h1><b>戛納小城瀕臨地中海之濱,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b></h1> <h1><b>戛納海水蔚藍,氣候溫和,陽光明媚,與尼斯和蒙特卡洛并稱為南歐三大游覽度假中心。</b></h1> <h1><b>戛納公共海灘滿是度假游客。</b></h1> <h1><b>與影節宮相鄰的蓬皮杜廣場中的蓬皮杜雕像。</b></h1> <h1><b>戛納的影節宮(Palais des Festivals)建在海灘與游艇區之間,是電影節的主會場。影節宮包括25個電影院和放映室,中心是6層高的電影節宮。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它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最高榮譽之一。影節宮一般情況下鋪藍地毯,除了影節或如有明星演出活動時鋪紅地毯。</b></h1> <h1><b>影節宮臨海的大展廳</b></h1> <h1><b>戛納海灘上的萬國旗桿。可以想象電影節時各國國旗飄揚的熱鬧場面。</b></h1> <h1><b>老港口是戛納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老式的雙桅船和現代的游艇經常在港內并排停泊。 每年九月,皇家賽艇會的帆船將從老港口出發。</b></h1> <h1></h1><h1><b>為法國運動員弗吉尼-哈瑞特而立的碑屹立在老港口。她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夏季奧運會的帆船帆板8米型混合比賽中獲得金牌。</b></h1> <h1></h1><h1><b>每年九月份舉行的戛納國際游艇展與摩納哥游艇展以及拉羅舍爾游艇展齊名共為歐洲三大游艇展。</b><b>每年,成百上千艘豪華游艇擁有者匯聚戛納,體驗國際電影節這道文化大餐,一睹各國名流大腕的風采。這是地中海最大的港口之一,有接近2000的泊位。戛納電影節港口是世界十大最昂貴港口之一,平均每日游艇停泊費655歐元!</b></h1> <h1><b>夕陽西下時告別了美麗的戛納小城。</b></h1> <h1><b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兩天的尼斯小住,參觀了摩納哥王宮、走了戛納紅毯,半月法國之游在海邊明月中的一頓法式晚餐中劃上了句號,明天將沿著海岸線繞到意大利去。</b><br></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海安县|
驻马店市|
洪洞县|
平原县|
汾西县|
无锡市|
大埔区|
荆门市|
昌吉市|
延川县|
外汇|
满洲里市|
志丹县|
萨迦县|
读书|
蓬莱市|
华安县|
苏尼特左旗|
汨罗市|
临安市|
大渡口区|
远安县|
嘉善县|
手机|
南漳县|
阿合奇县|
崇州市|
合作市|
台江县|
调兵山市|
河津市|
阿坝|
石棉县|
衡阳市|
扶风县|
南澳县|
花莲县|
普陀区|
怀远县|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