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風動一世在品行

福建@魏聯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當太行山匍匐在我的腳下,讓人由衷地感嘆:“昨日英雄山,勇士今安在?”</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作為長江支隊的后代,我明白這里走出成千上萬的勇士;他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由此許多人永別了這座神圣的大山。那一支歡送子弟兵南下的秧歌早已飄散,而勇士們當年奮斗的足跡永留于此。</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歲月在奮斗中離他們遠去,但在我們心中深深印刻一道永恒的光榮痕跡。為了慎終追遠緬懷先輩,讓我們共同追憶長江支隊光輝歷史,共同尋覓被塵封己久的長江支隊領頭人——冷楚同志的人生軌跡。</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少年與求學經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冷楚,1899年出生在易縣后部村一個書香門庭。取名楊述孝。其祖父因參與領導義和團斗爭,被滿清政府懸賞通緝,家被查抄而破產,全家靠其父母給人做零活維持生活。冷楚五歲時,家已一貧如洗,只好跟祖父在家學習。后來勉強讀了三年私塾。冷楚的祖父習武好客、知書能詩、性情豪放、嫉惡如仇,常給他講一些歷史故事,講土豪劣紳的貪婪無厭、為富不仁。童年時代的冷楚受其祖父的影響頗大。</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因生活所迫,冷楚從15歲離家北平等地打工。貧困教育了他,拼命攻讀,克勤自進。他天資聰慧,過目不忘。業余時間自學英文、數學等,為其后的工作打下學識的基礎。他興趣頗廣,喜歡文學,酷好寫詩,還饒有興趣地學繪畫、拉二胡。1921年在北平中華印刷局工廠當校對員。通過校對北大教授著名西洋史專家李泰棻的《西洋大歷史》講義,開始接觸西方文化。李泰棻見他少年有志,文筆超群,是個可塑之才,收他作為個人史稿的謄寫人。一可讓他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書籍,二可掙些錢貼補家用。這時的冷楚視野有所開闊,對人生愈加開悟,故取名“楊曙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投身革命</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23年,冷楚考入教育改進社,充當統計生和統計助理員。他自學刻苦,廣采博取,閱讀了大量進步報刊,開始接觸到馬列主義思想。一次,李泰棻在家宴客,冷楚見到了李大釗。李泰棻介紹說,李大釗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者”,并簡要地介紹了李大釗的革命活動。從此,冷楚對李大釗充滿了崇敬與仰慕之情。不久,冷楚讀到一本關于列寧的紀念刊《政治生活》。目睹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之狀,憂國憂民的他,對于共產主義宣傳,能聽得進,感到欣慰。學習中得出了“俄國勞農革命最有利于窮苦人”的結論。這時,改進社中有人要介紹他加入國民黨,冷楚回答說,三民主義建黨綱領“不如俄國的勞農革命徹底!”介紹人既失望又驚訝。由此可見,冷楚朦朧的共產主義思想此時已確立。 </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25年冬,隨調任教育廳長的李泰棻到了綏遠。因工作關系,冷楚結識了綏遠中共地下黨員路作霖。1926年3月,冷楚同志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4月共青團綏遠地方工作委員會建立,冷楚任團地委委員、宣傳部長。同年6月,他正式加入共產黨員,任共青團綏遠地委書記,從此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發動綏遠工農運動和北平“學潮”</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25年10月,我黨在長城以北第一個地區性的領導機構——中共張家口地方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綏遠設立特別支部,以歸綏(呼和浩特市)大南街“玉盛”古玩店作機關,代號“綏德芝”,由冷楚與地委聯系工作。當時,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中共綏遠特工委幫助國民黨建立了綏遠黨部,冷楚任委員,黨部設在歸綏舊城三官廟,實際是由中共黨組織掌握著領導權,以國民黨的名義,開展共產黨的活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1月,冷楚到歸綏縣土默川一帶開展農民運動。他深入蒙漢農民中間,組織基層農民協會,發動這里的100多貧苦農民參加了反對清丈土地的斗爭,直到歸綏縣長被撤職查辦。3月28日,在中共綏遠地委的領導下,冷楚參與組織動員土默川農民為主的各界群眾五六千人,在歸綏舊城南的孤魂灘舉行了“綏遠難民大會”。迫使綏遠都統商震答應了各界群眾的6項合理要求,取得斗爭勝利。在綏遠期間,他以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奔波在察哈爾農村、牧區,深入工廠、學校,指導那里的革命斗爭。</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30年2月,冷楚化名楊潔斯由北平來到河北省南宮縣,利用中學國文教員的身份掩護,開展黨的工作。創建了中共南宮縣委,并任書記。因遭國民黨通緝,他被迫回到北平。其間,他受黨指派,日夜奔走于北平城區和門頭溝之間,傳達黨的指示,開展工人運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33年,黨指派他到天津開展工人運動,他深入到天津郵務、電業工人中開展工作,發展反帝大同盟盟員,建立赤色工會組織。</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冷楚的革命生涯在呼和浩特以至內蒙古的革命史冊留下一筆濃墨重彩。</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回顧那段革命經歷,他在1955年,為老戰友李子光(河北省副省長)填詞《沁園春》中寫道:</b></h1><h1><b> “踏雪綏邊,從戎西夏,秋過春遷;</b></h1><h1><b> 漂泊一身輕,全無掛礙,沙場牢獄,突往飛還。</b></h1><h1><b> 盤山紅旗,京畿夜話,笑看豺狼只等閑?!薄?l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34年夏,北平黨組織再次遭到嚴重破壞,他和聶真等同志為堅持斗爭,建立了北平黨的臨時工作委員會,后參加以王學明為書記的市工委會,擔任組織部長。</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35年11月,中共河北省委成立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冷楚任組織部長。此時,國民黨置國家民族于不顧,策動漢奸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華北危急,北平黨組織果斷決定,立即在各大學中開展宣傳中共“八一宣言”的活動,并決定在12月9日在北平以請愿方式,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抗日救亡運動,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在這場關系到民族存亡的偉大斗爭中,冷楚同志是主要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36年1月,中共北方局正著手清理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并決定擴大黨的活動地區,在太行山區籌備成立冀察晉特區,以適應抗日戰爭發展的需要。中共北方局決定,冷楚同志任冀察晉特區書記。</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兩次入獄 僥幸生存</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一片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中,黨的工作轉入地下。不久由于叛徒出賣,綏遠黨團組織暴露。一天,冷楚同志奉命只身去北方局匯報工作,剛出門即被扣押,他為保護樓上戰友和黨的文件,大聲斥責反動軍警無理抓人,為樓上的同志贏得時間燒毀文件,并從后門安全脫險,自己卻不幸落入魔爪。在解往憲兵司令部途中,他機敏地將秘密文件揉碎塞在汽車座墊下面,使黨的機密免遭損失。同年9月,國民黨綏遠省特別法庭開庭審訊。冷楚在敵人法庭上,神態自若,從容不迫,慷慨陳詞,痛斥強加給他的所謂“罪狀”,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當綏遠團地委丁鈺文等三人被捕后經不住敵人的威逼誘惑,變節投敵當庭供出綏遠黨團組織時,他怒不可遏地厲聲痛罵可恥的叛徒。敵人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他橫眉冷對,堅貞不屈,放聲高唱《國際歌》,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忠貞不渝的大無畏精神。冷楚同志的革命精神使敵人惱羞成怒,反動法庭把他判處死刑,押往監獄等待處決。他身處絕境視死如歸,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奮筆寫下了壯麗的《浩氣歌》,抒發了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黨的一片赤膽忠心。</b></h1><h1><b> 漠北羈政囚,塞上寒風驟;</b></h1><h1><b> 發亂頻搔首,對影驚頰瘦。</b></h1><h1><b> 今夜中秋夜,月色明如晝, </b></h1><h1><b> 清光掬作酒,且把心澆透。</b></h1><h1><b> 呼氣入九天,怒與蒼龍斗; </b></h1><h1><b> 蒼龍舞白霜,激情熱欲狂,</b></h1><h1><b> 向月頻招手,協力復高墻! </b></h1><h1><b> 凜凜悲歌壯,聲敲月魄門,</b></h1><h1><b> 恨無雙羽翼,飛去入云津。 </b></h1><h1><b> 戰士馳沙場,成俘亦春蠶,</b></h1><h1><b> 化育吞桑露,吹絲甘自纏, </b></h1><h1><b> 慷慨遭鼎鑊,溫暖寄人間。</b></h1><h1><b> 月落西山后,東方明未明, </b></h1><h1><b> 幢幢下黑幕,晦暗斷雞聲!</b></h1><h1><b> 恨深不可泄,血煮心頭熱,</b></h1><h1><b> 仰面噴太空,雨灑全世界。 </b></h1><p class="ql-block"><b> 1927年中秋節于獄中</b></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 此時,軍閥混戰爆發,北方政局遽變,國民黨在綏遠的勢力即將被奉軍取代。混戰之中,冷楚同志幸而被他的同鄉審判處處長王榮欣慨然搭救逃出虎口,他恢復自由后,化名“冷楚”,重新投入到新的斗爭中去?!?</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被捕于1936年春,冷楚奔赴太行山區,途經河北易縣時,不幸再次被國民黨軍警抓捕。關押在保定第四高等法院看守所。在獄中,他始終未暴露自己的身份,法庭只得以“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之主義”判了他六年徒刑。就在判決的第三天,他便領導難友進行了絕食斗爭,以后還進行過其他形式的靈活斗爭,迫使敵人讓步。不僅改善了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還擠走了蠻橫兇狠的看守班長。1937年七七事變后不久,日軍兵臨保定,國民黨政府官員隨潰軍南逃,獄中犯人也乘機越獄四散。就這樣又一次僥幸生存下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冷楚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懷著對黨的思念,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對叛徒的切骨仇恨,奮筆疾書,創作出了《耘歸》、《芝妹之死》、《刑場》、《二畝地》等小說和《浩氣歌》等大量詩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熱血灑太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冷楚出獄后,歷盡艱辛到達太行山區。因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病復發,危在旦夕。而基層同志并不知冷楚的身份,不敢貿然收留,于是向區黨委匯報,當時的區黨委書記陶希晉同志得知這一情況,馬上派人把冷楚送往醫院,且下達指示:“這是我們白區很重要的一個負責人,一定要把他救活!”</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黨,同樣珍惜他這從九死一生中逃出來的忠誠的兒子。1938年起,冷楚同志先后任晉冀豫區黨委黨校教務長、校長等職,肩負起培養黨的干部的重任。當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掃蕩頻繁,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生活極為艱苦,冷楚同志不顧自己瘦削的身體,團結黨校教職員工,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為各級地方黨組織培養了一大批干部。 </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冷楚同志曾先后擔任過太行區中共二地委宣傳部部長、地委副書記等職。當時日寇在軍事上,調集重兵壓向太行山區,進行更加殘酷的反復“掃蕩”;在政治上,推行其反動的“治安強化運動”,擴大敵占區,蠶食根據地。二分區靠近太原,處在正太、同蒲兩條鐵路之間的三角地帶,所以,日寇十分重視。在二分區大量修筑碉堡群、封鎖溝,對抗日軍民實行了慘絕人性的燒、殺、搶三光政策。在斗爭最緊張、環境最殘酷,最困難的歲月里,冷楚同志同地委書記賴若愚一起領導全區抗日軍民,緊緊依靠群眾,堅持抗日根據地的斗爭,廣泛開展游擊戰和交通阻擊戰,給敵寇以沉重打擊。與此同時,實行精兵簡政、勤儉節約,組織群眾生產自救等措施,終于戰勝困難,堅持和保衛了根據地。</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2年是抗日戰爭極端艱苦的歲月,9月,冷楚調任太行四地委書記。他注重調查研究,深入長治、潞城、壺關等敵占區與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廣泛接觸,了解抗戰的實際情況。10月10日,冷楚召開中共太行四地委擴大會議。會議認為:當前首要任務是號召各根據地、友軍區、敵占區群眾緊急動員起來,全力開展秋收斗爭,徹底實行空室清野,為反“掃蕩”軍民提供糧食需求。二是強調發展黨的組織,加強抗日武裝組織;改造維持會實行兩面政策;鞏固統一戰線,團結各階層群眾抗日。三是壯大地方游擊隊、武工隊,組織力量集中打擊偽、頑反動勢力。冷楚在長治執政的這段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太行區黨委讓他好好總結一下,他寫出 《 長治工作的初步研究提綱 》 ,對后來長治抗日工作的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9月,太行區黨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全區開展整風運動,區黨委黨校擔負了對全區縣團以上干部分期進行整風學習的任務。冷楚被重新調回黨校任黨委書記。他注重結合當時抗戰、生產、教育、群眾運動和黨的建設,以實際情況聯系黨的歷史,啟發學員提高思想覺悟,特別著重從思想方法上總結經驗,收到較好效果。</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4年1月,秦基偉任太行一分區司令員、冷楚任太行一分區地委書記,地委駐地在贊皇縣王家坪,在那里領導太行人民進行英勇抗日斗爭。這一帶敵人常常突襲八路軍,為此,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指示:要加強對敵人內部的情報偵察,選派得力人員打入敵占區從事這一工作。秦基偉、冷楚領導的太行一地委,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關于開展城市工作的指示,成立了由冷楚任書記的“中共太行區石門 (石家莊)城市工作委員會” ,專門領導開辟石門城市地下工作,使我們牢牢掌握對敵作戰的主動權,很快組織發動了春夏季攻勢,拔除了敵人的第二、第三道封鎖線上的大部分據點和碉堡,收復了被敵人占領的元氏縣的一些村莊,擴大了根據地的范圍。</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5年8月20日,太行軍區劃歸晉冀魯豫區,秦基偉任太行軍區司令員,李雪峰任太行軍區政委。下轄6個軍分區,胡震任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冷楚任政委并兼太行第一地委書記、石門城委會書記。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了爭取早日接管石門(即石家莊)這座大城市,太行區黨委及其第一地委派出大批負責干部到石門城委和石門辦事處工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6年5月底至6月初,冷楚同秦基偉領導指揮了元( 氏 ) 獲 ( 鹿 ) 戰役,解放了元氏以西的廣大地區。這就是解放戰爭史上稱作“三打元氏”中的“一打元氏”之戰,為解放石門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年年7月,冷楚調任太行區黨委宣傳部長。太行區黨委在這個時期領導全區開展思想和組織建設工作,宣傳新情況下黨的方針政策,開展反奸反霸斗爭和訴苦運動、土改運動、大生產運動,作出了顯著成績。同年底,太行區黨委、太行行署和太行軍區在長治召開第二屆群英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檢閱勝利成果,總結經驗,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更有力地支援解放戰爭。會議涉及太行區4個專區近50個縣,427名英雄模范代表出席會議,3萬多群眾參會。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及區黨委、行署、軍區、武委會的領導出席會議,李雪峰、李一清、賴若愚、冷楚和駐扎在長治北郊的民主建國軍司令高樹勛等出席,秦基偉、黃鎮和冷楚題詞。會議的主旨十分明確:發揮英雄帶頭作用,加強生產,保障前方供給,為奪取勝利提供堅強的后盾。</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7年6月,冷楚調任太行區黨委副書記。這一時期,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為支援劉鄧大軍南下挺進大別山,鉗制敵人,冷楚與太行四地委書記賈久民領導軍民在豫北向敵人進攻,解放了太行四分區。同時動員大批干部和民兵配合陳謝兵團挺進豫西,開辟豫西新區。</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8年10月,冷楚接替賴若愚任太行區黨委書記、太行軍區政委等職。他不顧自己體弱多病,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工作重點轉向農村,在全區開展整黨和土地改革,及時總結經驗,糾正和制止了一些地方“左”的錯誤,并從實際出發,親自制訂了土改的分類指導方案,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把農民革命的積極性推向高潮,在全區掀起了參軍參戰的熱潮,為發展新區以及配合劉鄧大軍南征的戰略行動提供思想上組織上的有力保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披肝瀝膽 南下八閩</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初,按照中央和華北局要求,</b><b style="font-size: 20px;">由冷楚擔任黨委常委、書記,劉尚之(常委、組織部長),周壁(常委、宣傳部長),葉松(常委、社會部長),劉裕民(委員、行署主任),陶國清(委員、軍區司令員),侯振亞(委員、組織副部長),</b><b style="font-size: 22px;">七人組成南下區黨委(即“長江支隊”黨委)。奉命帶領太行、太岳兩區4000多名干部南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武安集訓時,冷楚在干部大會上作了形勢與任務的報告,他分析了國共和談情況,要求大家學習有關方針政策等文件,搞好軍事訓練,做好南下準備工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同年4月8日至14日,冷楚同太行區黨委書記陶魯笳、宣傳部部長周璧一起到剛解放的北平,參加4月的中共中央華北局會議。</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4月15日,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在“雙清別墅″接見冷楚、周壁以及陶魯笳。毛主席一一詢問了他們的姓名、籍貫等基本情況,以及太行區農民生產、生活的情況,朱總司令詢問了手工業方面的情況,冷楚等人分別做了簡要匯報。接著,出乎他們預料的是,毛主席并沒有談論當前的政治、軍事形勢,而是與他們暢談了“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八拿妗笔侵腹?、勞資、城鄉、內外,其中每一面都有雙方,所以合稱“四面八方”。這是針對新解放城市的經濟工作中出現的盲目、片面思想,甚至“左”的錯誤傾向提出的,希望他們能夠做到“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聆聽毛主席的這番談話后,冷楚茅塞頓開,并且他之前所發表的講話也相應得到印證,因此他對南下工作更加充滿信心和干勁。</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4月23日,南下區黨委在武安召開第二次南下干部大會。由冷楚同志傳達了華北會議精神以及南下的部暑;確定長江支隊由華東局分配,渡江后結集丹陽,南進目標預定在蘇南。</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4月24日上午,長江支隊在武安城東門外廣場召開誓師大會,場面莊嚴,士氣激昂。在響亮的口號中,先遣隊出發 : 一部分由冷楚、李偉、王競成等人乘坐中型吉普車,直奔中原局所在地河南開封;一部分由楊文蔚、趙源等組成戰勤供衛隊,負責支隊的行程路線及糧秣供給。</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南下途中,由于冷楚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到江蘇州時心臟病復發,送進解放軍陸軍醫院。劉伯承同志囑咐院方一定要把他治好。接受治療后,在南京玄武湖療養。長江支隊按原計劃是接收蘇杭的,但由于解放戰爭發展迅速,長江支隊轉隨三野十兵團進軍福建。福建作為臺海前線,對敵斗爭嚴峻,陸路交通不便利。冷楚的身體又如此虛弱,鑒于以上因素的考慮,鄧小平同志就跟冷楚說:“像你這樣的身體就不要去福建了,你就同柯慶施一起在南京工作吧。”冷楚婉言謝絕了,并且給長江支隊的所有戰友們寫了一封信,說“你們先去,待我病好了以后,我一定趕上你們,一定去福建”,并鼓勵他們同當地的干部一起并肩戰斗。隨后,身體有些康復,冷楚輾轉了十天十夜到達福建,前去迎接他的戰友們無不為之動容。</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長江支隊抵達浙江江山新塘邊時,張鼎承同志主持召開支隊的主要干部會議,宣布了中共華東局的決定: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張鼎承、曾鏡冰、葉飛、韋國清、方毅、梁國斌、伍洪祥、劉培善、冷楚、陳辛仁、黃國璋等11人擔任省委常委,張鼎承任省委書記。</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次年,冷楚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在福建工作期間,冷楚 積極參 與領 導了 清 匪 反霸、三反五 反、土地 改 革 及 黨的組 織 建 設工 作。他 特 別 重視 抓緊 縣 以 上各 級黨組 織的建設,認真 貫徹中 央關 于 新 解 放 區 的有關 方 針 政 策,在團 結和 培養 干 部 方面 卓有 成 效地 開 展工 作,并堅 決 維護 黨的團結,調動一 切 積 極因素 投 入 社 會 主義 建 設。</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54年, 冷楚 曾 一 度 任 華東 行政 委 員 會 人 事 局局 長。</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55年,組織上考慮到冷楚健康欠佳,讓他到中央政法干校擔任副校長。調干校時,理應開個歡迎大會,但他拒絕了這種傳統作法。他一到校,先是個別聽取毛鐸副校長的情況介紹,以后又單獨深入到各個科室和教學班具體了解情況,及時地作一些指示。他每到各個科室和教學班與大家見面時,總是自我介紹說:“我叫冷楚,調來干校同你們共事來了,今天特來看看你們?!逼揭捉?,毫無官架子。</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他從嚴治校,真言播響;每道指示一針見血,很有針對性:</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強調黨對學校的絕對領導。他說:“誰來領導、組織、監督、檢查和保證我們學校的工作呢?毫無疑問,是由我們黨來領導這個工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2、教研方面,他認為“蘇聯教科書是宣揚社會主義的,這是我們的方向,不可不學;但是,在干校里搞政治經濟學教學,應逐步體現中國的特點和政法工作的特點,以提高教學效果?!?l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3、對待知識分子問題,他明確地說:“在政治上要多幫助他們,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團結他們一同搞好教研室工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4、對于學習態度上,他認為“我們黨是講究真才實學的,并不講究‘文憑’或什么‘招牌’;不熟悉的科學,只要肯下苦功夫,是可以學到手的?!?l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5、提出了“學校是思想加工廠”的口號,強調了思想改造工作的極端重要,他認為:“思想改造工作是個長期的任務。所謂改造,包含著質變的涵義,任何一個同志思想上的質變,都表現他馬列主義革命者的成熟程度的發展?!彼Uf:“思想改造工作對我校學員和干部都是適用的?!边€說:“在校工作的黨員干部大多數和學員的大多數,都可以稱作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存在個人突出的特點條件,因此,越是知識分子,便越是要提高自覺性,加強組織性,絕不能放松思想改造工作?!?lt;/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6、強調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以黨治校的基本武器。他嚴肅批評了個別同志把批評說成“開刀”的錯誤說法,他說:“如果誰把批評當做‘開刀’,說明他還不認識黨員的權利和義務,因此,他是不夠格的共產黨員。”</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在強有力的思想指引下,全??涨皥F結,辦校熱情空前高漲,廣大黨員干部在各自的崗位上,夜以繼日地鉆研業務,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工作質量。1956年和1957年這段時間里,干校工作搞得有聲有色,不僅較好地完成了普通班、高級班以及各種師資班的訓練任務;而且還承攬了中央政法干校的東北分校和西北分校以及中南政法干校的講課任務。同時,還創造性地編寫和出版了在全國尚無先例的刑法、刑事訴訟法和民法原理、民事訴訟法的教材,以及編寫了馬列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法學等各種通俗講義,供全國兄弟院校試用;并給兄弟院校直接輸送了近200名辦學骨干。當時,中央政法干校所發揮的能量,在全國政法教學戰線上,充分顯示了“工作母機”的作用。</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風動一世在品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62年6月17日,冷楚因病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他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折不扣地實現了入黨時誓言。</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他生前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從不要組織照顧,更不圖稍利于己。作為行政7級干部,在干校中級別最高,按規定是住城內的四合院,但他堅決不同意。只住三間校內簡易平房(約40多平方米),其中一間為伙房兼食堂;一間給妻兒??;一間為冷楚同志本人的臥室兼書房和會客室,屋內放著兩三張木椅,別無其他任何擺設。凡到過他宿舍的同志,無不為之感動。有的說:“一個部長級干部所住的宿舍,還不如科長級宿舍,只有老革命、真共產黨才能做到這一點。”組織上給他派來警衛員,他全都辭回。從福建往北京搬家時,組織上救濟他200元,幾次送到家里,他堅辭不收,最后還是如數交還給了組織。離福建時,他肩扛一麻袋書籍,別無長物。在中央政法干校,他吃食堂,排隊打飯;起初大家誤認為他是學校的“水電工友”。他的專車非公不用,更不準妻子兒女乘坐,從不不搞特殊,時時處處與干部群眾融在一起。正像他在給子女的一首詩中說的:</b></h1><h1><b> 斗爭革命五十年,</b></h1><h1><b> 牢獄沙場兩不閑,</b></h1><h1><b> 莫謂老來無勁氣,</b></h1><h1><b> 導兒猶可走前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他一向生活簡樸,舊衣布衫守清貧。也正因為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從而堅韌他對向往事業的樂觀,保持革命意志永不消沉。</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他臨終前,留下遺言:</b></h1><h1><b> 1、將自己長期收購和珍藏的3000多冊古典和精裝本書籍,無償地贈送給干校圖書館;</b></h1><h1><b> 2、將遺體送給醫院作科學研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冷老走了,他微笑著把那些美好的希望留在那蒼茫大地,托咐給他所鐘愛的太行山。多么雄偉而神奇的太行山啊,你聽,它正在對著浩瀚無際的藍天,唱著那壯麗的生命之歌……</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文墨有終,追思無限。謹此七律一首,奉敬先賢。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七 律 懷念冷楚同志</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太行綏遠歷風塵,</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御侮興邦斬莽榛。</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冷對鐵窗伸大義,</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甘為戰骨以成仁。</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一生坎坷何曾說,</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半世功勛不自論。</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此去身如泰山重,</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功標黨史勵來人。</b></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本文參考資料:</b></h1><p><b> 1、音容宛在 風范永存 ——紀念冷楚同志九十誕辰”(1989.07.13 人民日報)作者:李雪峰、張磐石、平杰三、 聶真、毛鐸 </b></p><p><b> 2、《冷楚紀念集》作者:申春、冷允澈</b></p><p><b> 3、“冷楚在中央政法干?!弊髡撸喝~云</b></p><p><b> 4、《秦基偉回憶錄 》:</b></p><p><b> “大旗之下,我分區部隊奉命出擊平漢線。此時,分區領導有了很大變化,郭峰、楊克冰等同志已調走后,冷楚同志任政治委員,胡震同志任副司令員,王遠芬仍任參謀長″。</b></p><h1><b> 本文發表于《長江支隊英烈》書號ISBN978―7―5098―4036―8</b></h1><h1><b>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b></h1><p><br></p> <p class="ql-block"><b>1959年,毛主席、周總理出席中央政法干校校慶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左2康國雄(女婿,總參四部干部)、左3冷允澈(大女兒,總參四部干部)、左4平杰三(統戰部原常務副部長),左5李雪峰、左6聶真、左7毛鐸(原中央政法干校校長)、左8申春(《冷楚文集》主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原創作品,擁有著作權】</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潍坊市| 金堂县| 醴陵市| 永定县| 武城县| 山丹县| 远安县| 连山| 麦盖提县| 鱼台县| 宁强县| 崇礼县| 樟树市| 曲靖市| 拜城县| 宜丰县| 巴林右旗| 彰化市| 二连浩特市| 进贤县| 盐源县| 东宁县| 桐梓县| 上林县| 通州区| 克东县| 贵溪市| 蚌埠市| 金坛市| 塔河县| 霍州市| 收藏| 呼图壁县| 肇庆市| 长乐市| 法库县| 阿合奇县| 若尔盖县| 鹿邑县| 五寨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