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文字 孫曉軒<br></font><font color="#167efb">圖片 來源于網絡</font></b></h1> <h3> 旗袍,源于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成為民國知識女性標準服飾之一。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征大量毀壞。改革開放以后重新恢復為中國民族服裝代表之一。</h3> <h3> 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于20世紀初葉,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們熱衷于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h3> <h3> 經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提花棉,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征。</h3> <h3> 旗袍的外觀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h3><h3>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h3><h3>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并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h3> <h3> 下面,作者給大家展示優秀的旗袍圖片一一送福利了,請大家欣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林甸县|
泽州县|
临清市|
侯马市|
广宗县|
江阴市|
武汉市|
玛多县|
阜新市|
巩义市|
绥江县|
乌什县|
正蓝旗|
阿荣旗|
绍兴县|
肥城市|
松溪县|
襄樊市|
太和县|
松滋市|
宁德市|
闵行区|
徐州市|
冀州市|
左云县|
华亭县|
兰州市|
万山特区|
铁岭县|
文水县|
景谷|
岚皋县|
仁布县|
谷城县|
绥中县|
库尔勒市|
拉萨市|
台江县|
潮州市|
奉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