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9月1日,第十屆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在墨爾本隆重舉行。
</h3><h3> </h3> <h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恰逢南半球踏入春季的第一天,春風春雨中,澳大利亞華文作家、文學愛好者及各界友好人士齊聚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會議廳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率領的中國作家代表團一道共享盛會。</h3> <h3>著名作家龍一簽到。</h3> <h3>作家節主席胡玫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曾建華、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外方院長Colin Clark教授</h3> <h3>曾建華副總領事會見中國作家代表團。</h3> <h3>曾建華副總領事與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應紅交談</h3> <h3></h3><h3>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外方院長</h3><h3>Colin Clark教授與中國作家代表團。</h3><h3>左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應紅,Colin Clark,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廣西作家協會主席、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東西,中國作協外聯部工作人員蘇悅,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龍一。</h3> <h3>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閻晶明接受傳媒采訪</h3> <h3>作家節組委會的兩位成員陳賀義和潘華 </h3> <h3>作家節組委會成員潘華、黃惠元</h3> <h3>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工作人員</h3> <h3>上午十點,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曾建華宣布作家節開幕。</h3> <h3>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外方院長</h3><h3>Colin Clark教授致歡迎詞,歡迎中國作家代表團作客澳大利亞最宜居城市墨爾本,歡迎曾建華副總領事及領事館的工作人員并感謝他們一向以來對孔子學院的支持。感謝作家節主席胡玫的合作。</h3> <h3>Colin Clark教授介紹道,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和全球五百多所孔子學院一樣在當地承擔著推廣中國語言和中國文化的重要任務,推動中澳之間的友好交流和往來。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成立將近四年,除了推廣中國語言文化外還特別注重教授中國商務方面的內容,包括中國商務、中國與世界經濟、亞洲貿易與投資等等。</h3><h3>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蓓發言祝愿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愉快度過這次友好的盛事。</h3> <h3>大會主持人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曾建華致詞。</h3> <h3>曾建華表示自己曾經也是一名文學青年,瘋狂地愛好文學,尤其喜歡散文雜文詩歌,還嘗試過創作朦朧詩,是著名作家秦牧的學生。他笑稱自己是一位典型的“被外交耽誤了的文學青年“。曾建華指出,文學作品往往是承載一個國家的國家形象、價值觀念、精神文化的重要元素,也反映了時代的脈搏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也是講好中國故事(澳大利亞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及素材來源。過去二十年總領館一直支持歷屆華人作家節的舉辦,期望作家節為促進中澳兩國文化交流發揮積極作用。</h3> <h3>曾副總領事還就文學是什么及澳大利亞華文文學的方位和方向兩個問題發表了見解。他說,文學是情感的抒發和寄托,是精神層面的至高享受,具有持久力和回味性,文學可以改變人血液里面的細胞,換句話說就是能夠令人有學養;文學可以引發靈魂的共鳴,通過閱讀引發自己的再思考,通過作家的觀察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好的文學作品里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喚醒另外一個人的靈魂,文字的力量可以啟發、點亮一個人的思想;文學可以延展和拓寬人的生命,在別人的故事里有所領悟,獲取生命的養分。他認為澳大利亞華文文學的方位和方向要處理三對關系:第一是國內和國外的關系。久居海外,同樣使用華文會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包括敘事的方式和呈現方式都會不太一樣,例如臺灣和美加的一些華人作家作品因中西方文化結合產生出獨特的美,身處海外對國內曾經的經歷進行再思考再批判,象嚴歌苓的《芳華》,有獨到的味道;第二是土壤和營養的關系。網絡的發達消除了文字貧富的鴻溝,海外華人在閱讀方面逐漸擺脫了對母體的依賴,要注意的是,海外華文文學離不開母體的滋養,否則會結出奇花異果,但如果土壤與營養結合得當就會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第三是群體和視角的關系。澳洲華人的奮斗經歷和精神狀態、留學生愛恨情仇及無力感有待我們去發掘和表現,小人物可以折射大時代,期待好作品早日橫空出世。
</h3><h3> 曾建華副總領事率真親民的發言博得了與會者陣陣掌聲。</h3> <h3>中國作家代表團團長、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批評家閻晶明感謝作家節的邀請,很榮幸有機會共同見證澳大利亞華文作家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活動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感謝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對華文文學活動的支持。</h3> <h3>閻晶明向大家介紹了代表團的全體成員。他們是:廣西作家協會主席、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東西,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龍一,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小說評論》主編李國平,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應紅,中國作協外聯部工作人員蘇悅。</h3> <h3>作家節主席胡玫發言,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中國作家代表團、歡迎來自澳大利亞全國各地的嘉賓和文學愛好者,感謝與會者為了守住漢字的文化江山,提升華文文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作出的巨大貢獻和努力。</h3> <h3>胡玫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在弘揚,有中華文化弘揚的地方就有華文文學在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彰顯了華文的魅力,提煉了華文的精品,傳承中國文化共同推進華文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成為海內外作家和文友的共同心愿。</h3> <h3>華人作家節創辦于1991年,每一屆都邀請中國著名作家參與,歷年來出席的作家包括莫言、鐵凝、余華、余秋雨、嚴歌苓、張賢亮、韓少功、凌鼎年、冰峰、張煒等等。2011年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與中國作家協會簽署了雙方交流合作備忘錄,在中澳文學交流方面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h3><h3>胡玫回顧了歷屆作家節的主題與盛況以及在澳大利亞主流文壇引起的積極反響,感謝墨爾本總領事館和中國作協一向以來對作家節的大力支持,感謝澳大利亞各大華文文學團體的精誠合作和廣大文友作家們的無私奉獻,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已經成為海內外華文作家交流切磋的平臺,在這里文友們共同追溯華文文化的傳承、共議華文文學的時代擔當。2019年第十屆華人作家節與享譽世界的墨爾本作家節(Melbourne Writers Festival)同步舉行,明天將舉辦中澳文學論壇,可謂三喜臨門。</h3><h3>墨爾本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的國際文學城,胡玫表示,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組委會不忘初心,相信作家節促成的文學燈火終將匯成燦爛的星空,照亮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h3> <h3>全澳華人聯絡會主席洪紹平太平紳士應邀發言。洪紹平代表墨爾本華人社區對各方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在澳大利亞發揚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作家節的舉辦為即將到來的中國建國七十周年慶?;顒釉鎏砹斯獠剩A祝大會圓滿成功。</h3> <h3>為了慶祝這次作家節的召開,也為了記錄和表達海外華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祖國母親的眷戀,組委會與《澳華文學》雜志社聯合舉辦了以“人在他鄉”為主題的常春藤杯散文征文大獎賽。</h3> <h3>主要贊助商常春藤地產公司的Ann贊揚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是中國作家與澳大利亞華文作家群體及澳洲文壇進行交流的盛會,是澳洲華人文友跟中澳作家近距離學習的珍貴機會,也是澳洲華語寫作和閱讀圈一次精神空間的拓展。常春藤地產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一直堅持回饋墨爾本華人社區,贊助的活動包括常春藤杯高爾夫比賽、常春藤理想家讀書會和華人作家節,今天,第十屆華人作家節常春藤特別冠名贊助的常春藤杯散文大獎賽也將舉行頒獎儀式,常春藤很榮幸再次為華文文學助力。</h3> <h3>在揭曉賽果之前,評委會主席潘華就本次賽事的有關情況作了說明。潘華向大會介紹了大獎賽的各位評委,他們是:作家節組委會主席、SBS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作家胡玫,《澳華文學》雜志總編、作家王若冰,作家王曉雨、維州華文作協主席陳賀義和澳華作協主席潘華。征文大賽獲得熱烈響應,投稿來自世界各地,潘華感謝所有投稿的作者文友,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作者的熱情和心血,評委會以切題、創意、生動為原則,經過嚴格慎重討論之后評定出十位獲獎者。</h3> <h3>大會為獲獎者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h3><h3>陜西省作協主席李國平、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應紅、墨爾本大洋文聯秘書長張麗為優秀獎獲得者陳文峣、郭毅夫、齊亞蓉、蘭兒頒獎。</h3> <h3>廣西作協主席東西先生向三等獎獲獎者張昧林、張群、何芳頒發獎狀和獎金</h3> <h3>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龍一為二等獎獲得者高秀蘭、林文欽頒發獎品獎金</h3> <h3>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和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曾建華分別為一等獎獲得者魏華頒發獎狀獎金并合影留念。</h3><h3>評委對魏華作品《一碗傷心 兩地鄉愁》的評語是“文字簡潔、生動傳神,情景描述在移民中引起共鳴,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感同身受?!?lt;/h3> <h3>一等獎獲得者魏華發表了獲獎感言,魏華直言獲獎出乎意料,有受寵若驚的感覺,自己對移民生活的感想引起讀者的共鳴,贏得評委的肯定,對她是一種鼓勵,期待在寫作的路上可以走得更遠。</h3> <h3>頒獎嘉賓、全體評委與到會獲獎者合影留念,共同慶祝這個有意義的時刻。</h3> <h3>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的主題演講 《文學的未來》是今天大會的重頭戲。</h3> <h3>閻晶明就網絡時代中國文學的發展態勢發表看法,他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人們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著悲觀的前景預測,影視藝術的發展大大地擠占了文學的生存空間,人們越來越不傾向閱讀文字,圖像、劇情更有市場,緊接而來的網絡和手機社會化,文學的式微是必然的結局,雖然我們不能預測文學消亡的準確時間,但衰落似乎是無可挽回的事實。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再來看文學現狀,文學非但沒有衰落沒有消亡,而且非常繁榮,文學創作、文學閱讀完全不是我們在二十年前想象的樣子,傳統紙質文學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重要的文學刊物如《收獲》、《當代》、《十月》、《花城》、《人民文學》、《詩刊》等等幾百上千家刊物作為紙質文學的基礎力量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藝術上,作家的創作沒有受到影視和網絡的負面影響,在思想和藝術的融合度上,主流作家依然發揮著重要的示范作用。網絡文學異軍突起,大量網絡作者通過網絡的途徑發掘和證明了自己的創作才華,網絡文學的受眾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傳統的紙質文學,形成了文學閱讀人數幾何式的擴充,現代科技現代傳媒徹底改變了文學的生態,為文學插上了科學的翅膀,文學的社會影響力在不斷增強,作家的職業感在減弱,但是創作出具有社會反響作品的作家、具有廣泛的名譽和影響力的作家越來越多,以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標志,中國作家在海外具有廣泛影響力。</h3> <h3>中國影視圈不少好作品改編自文學作品,文學作為其他藝術的母體的作用顯得越來越強,例如龍一的作品《潛伏》、嚴歌苓的《芳華》等等,文學的普及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而社會化,文學創作的隊伍在不斷擴大,二十年前關于文學將隨著影視、網絡手機的發達而逐漸衰落的想象并沒有成為現實?,F實是文學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勁的生命力、是文學寫作的千姿百態和文學閱讀的多渠道。文學的未來其實是個偽命題,我們完全不可能預測它的未來。每一種結論真正到了現實上看,不但是分離的,甚至是反向的,今天預測文學未來的可能性和發展狀況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我們也很難預測今天的文學再發展二十年之后的樣子,但我們仍然可以對文學創作的現狀做一些判斷。目前在中國的小說領域,從內容到形式的融合正在成為一種趨勢?,F實主義創作和具有先鋒性的、探索性的先鋒文學的創作在一個作家的一部作品上實現了融合。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文學創作有其發展的總體趨勢,但這種趨勢里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文學,一種是所謂的傳統的現實主義的文學,例如路遙的創作,另外一種就是先鋒文學,如余華的《活著》,過去四十年大部分時間里要么是路遙要么是余華,要么是張承志要么是王朔,傳統現實主義文學與現代先鋒文學此起彼伏,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今天特別是發展到2018年之后,這兩種寫作正在實現融合,而這種融合其實是經過了漫長的過程,這在蘇童、余華的作品有所表現,這種當代小說既具有傳統的民族根性又具有與時代吻合的現代性,小說的品質也因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既有當下性又具有寓言性這樣的創作形成了飽滿的小說品質,在傳統紙質文學作品與網絡小說同時并行的時代,嚴肅文學和流行小說的界限也開始變得模糊,同一部小說里可以看到地域風情、民族歷史、民間傳奇,也有最新的當代生活,而且還具有廣闊的世界性的視野,作家如何調動各項因素使其成為互相關聯互相交融的小說要素,從而形成一種創作的合力,創作出既有文化上的命脈又有現實生活的律動還有開闊的眼光,能夠將嚴肅的主題傳奇的故事和個人的美學抱負融為一體,這是對今天中國作家綜合能力和創作使命的真正考驗,而這種融合其實也是世界文學的潮流,而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差距也許就體現于此。中國作家已經自覺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實主義與先鋒文學的融合正是不斷走向成熟的表現。另外,今天的中國文學中,科學精神和專業知識在文學創作中變成熱點。小說的難度在提高,文學作品需要依靠想象更需要科學知識,當代社會迅猛發展,科學知識日新月異,公眾文化素養普遍提高,科幻文學正在興起,與科普作品不同,科幻文學作家需要在某個領域掌握足夠的科學知識并且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眼光看世界看社會,對人類和宇宙的未知領域進行遙想和追問,這在二十年前的中國文壇是難以想象的,但今天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家正是科幻作家劉慈欣??苹梦膶W在中國成為一股強勁的力量,讀者對科幻文學的熱衷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傳統文學界的認知和預想,如果說我們對網絡文學還有過一點正確的判斷,那么文學界對科幻文學的認知相對是滯后的、緩慢的,科學和文學的結合已經演變成了中國文學創作中新的現象,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正在成為許多文學作品敘事時的借力點。例如網絡文學出現過玄幻、穿越和無邊界的想象和描寫,但今天網絡文學的格局發展到了專業小說的創作,一部小說里要把某一個領域某一個行業的專業知識推廣給讀者,作品中交織著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作品因此具有基于文學性的更豐富的認識價值,因而格外吸引讀者的目光。經濟、法律、科技、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古代英雄、現代革命歷史和戰爭等等,讀者的收獲是雙重的甚至往往是多重的,今年的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李洱的《應物兄》包含了廣闊的復雜的多領域的知識,而這恰恰就是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因經受知識的挑戰而獲得滿足。文學創新的核心概念就在于傳統和現代的融合、當代和歷史的打通,中國文學一定會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h3> <h3>閻晶明的論述深入淺出,為久居海外的華文文學愛好者打開了一扇窗,得以對中國文壇的現狀窺探一二。</h3> <h3>進入到作家節下午的活動</h3> <h3>作家節副主席、維州華文作協會長陳賀義主持文學論壇。</h3><h3>陳賀義感謝遠道而來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帶來的深厚情誼,感謝他們帶來了對文學研究的真知灼見。他即席賦詩一首表達欣喜之情:“霽月光風月明中,矜平燥逝百憂空。聽君一席知心話,文學未來不擔心?!?lt;/h3> <h3>文學論壇的第一項主題:文學與影視</h3><h3>主講人龍一、東西、夏笳。</h3> <h3>龍一是熱播劇《潛伏》的原著作者。文學創作一級,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著有長篇小說《地球省》、《烹調愛情》 、《借槍》 、《接頭》 、《深 謀》 、《暗火》 、《代號》 、《暗 探》 等?,F為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文學院專業作家。龍一表示與海外的同行進行文學交流倍感親切,2006年他創作了短篇小說《潛伏》,大約一萬四千字的篇幅,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戲劇結構設置與眾不同,受到了影視公司的青睞,睿智而又幽默的龍一笑稱自己因此發了財,有了腕兒,于是順勢而為,寫了《借槍》等等。作家與影視的關系就是作品是否有影視加工的可能性與價值。拍攝《潛伏》的時候并沒有預料到日后的轟動,龍一謙遜地把功勞歸于編劇姜偉,歸于劇組的全體成員。<br></h3> <h3>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耳光響亮》、《后悔錄》、《篡改的命》 , 中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我們的父親》、《私了》等。部分作品被翻譯為英、 法、韓、俄、越、日、希臘、德、意、泰等 文字發表或出版,多部作品改編為影視劇。</h3> <h3>東西首先“揭發”龍一曾經不務正業,在抗戰劇客串漢奸翻譯官角色。仔細看看龍一的這幅特寫,覺得他蠻有演員潛質,說不定就是個潛伏在作家圈里的奧斯卡男一號。</h3> <h3>東西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有電影《天上的戀人》、電視劇《耳光響亮》,與龍一不同的是,東西親自操刀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改編。東西認為文學與影視的結合可以追溯到上世界八十年代,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與張藝謀拍攝電影《紅高粱》有密切關系,《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德國觀眾起立十五分鐘為電影鼓掌,莫言小說從此走向了西方,他的所有作品都在世界各國翻譯出版。余華作品走向海外與他的作品《活著》被改編成電影有莫大關系,蘇童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相似的例子,作家與影視作品的關系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到新世紀前十年結合非常緊密,文學為影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中國,純文學作家的稿費與暢銷書作家、網紅作家相比相對較低,純文學作家“觸電”,通過影視版權費獲得豐厚的收入在八十年代會被文學界視為墮落,但隨著時代的變化,閱讀方式和媒體在改變,文學和影視都在關注人和時代的命運,從影視作品尋找文學的力量已經成為可能,文學的未來就是其融合性和綜合性,文學與影視結合的趨勢不可逆轉,勢將為文學尋到一條新的出路。</h3> <h3>夏笳(筆名),本名王瑤,陜西西安人,2002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4年,獲得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系講師 。熱愛幻想類小說創作,其作品《關妖精的瓶子》于2004年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迄今已發表科幻作品《關妖精的瓶子》、《卡門》、《夜鶯》,奇幻作品《逆旅》等多篇小說。</h3><h3>夏笳向大家介紹了她個人在幻想類小說與影視結合方面的嘗試。她說,我們在呼喚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到來,用有限的財力做了各種勇敢的探索,有人曾經懷疑中國人缺乏科幻精神,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上映讓觀眾看到了希望,期待在這個行業里有更大的空間讓熱愛這項事業的年輕人學習和成長。</h3> <h3>在互動環節中,聽眾與作家展開交流。</h3><h3>龍一的回答尤為精彩:科幻有很多門類,最主流的是硬科幻,根據文學史經濟史兩相對照,每一次硬科幻的興起流行都意味著技術革命即將到來,第一波科幻小說的興起是在十九世紀末的歐洲,蒸汽機時代結束電氣化革命到來之前;第二波科幻小說興起是在六十年代的美國,計算機時代隨即到來延至今日;目前的世界性科幻小說大爆發始于中國,這意味著中國有可能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參與者。關注科幻文學,恰逢其時。</h3> <h3>文學論壇第二項主題:文學評論與出版</h3><h3>主講人李國平、應紅。
</h3><h3>李國平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說評論》主編,他長期從事文學期刊編輯出版工作,著有《路遙評傳》 ,文學評論集《遙遠的印記》等。</h3> <h3>他介紹了陜西省濃烈的文學氛圍,陜西作家素有“拿命寫作”的傳說,事實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以柳青、王文時、李若冰等人為代表的作家群,八十年代后出現了路遙、陳忠實、紅柯等等一流作家,人稱“羊肉泡饃派”,陜西作家的創作特點體現在創作方法上是繼承中國文學經典和十九世紀歐洲文學經典的傳統,現實主義及人道主義的底色;內容上著重敘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以描寫土地、鄉情、家鄉、歷史、家族、傳統倫理為主;創作態度上,借用路遙在《平凡的世界》里的話:象牛一樣勞動,象土地一樣奉獻。這也折射出陜西作家群的質樸和扎實。在與影視藝術的關系方面,陜西作家整體上表現得質樸保守,從側面反映出他們視文學創作為生命的態度,這種品質尤為珍貴。陜西文學圈同時有一支強大的文學評論隊伍,例如“筆耕”文學批評小組,成員包括大學教師、媒體從業者、社科院研究人員以及業余文學愛好者,他們與作家亦友亦敵,相互促進相互增長,成就了陜西作家理性思維的成長?!缎≌f評論》作為陜西作協的刊物,專門評論中國文學中國作家作品,期待讀到澳洲華文作家的系列作品。</h3> <h3>應紅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 輯、編審。策劃編輯出版了一 大批中國作家的作品,社會影響廣泛,多次獲得國家級圖書獎。</h3> <h3>應紅向大家介紹中國文學的出版情況。文化出版是一個巨大的產業,應紅以一組數據來描繪2018年中國出版產業的規模。2018年全國新聞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的資產總額22664億,營業收入18503億,利潤1363億,新版圖書25.22萬種,重印圖書28.55萬種,總印數95.43億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的出版傳媒集團17家,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三項均超過百億元的出版集團6家,近年來隨著紙質圖書出版趨緩,數字出版呈上升狀態,在十二五期間出版營業的總收入增幅達70.5%,其中數字出版一項增幅達到318.7%,這說明了中國出版業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服務蓬勃發展的勢態。人民文學出版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國家級文化出版機構,承擔著國家的文化出版使命。茅盾文學獎迄今為止頒給了48部作品,其中20部包括今年的獲獎作品李洱的《應物兄》和徐懷中的《牽風記》都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可謂占據茅盾文學獎的半壁江山。人民文學出版成立于1951年,首任社長馮雪峰立下的建社八字方針:“古今中外,提高為主”,直到今天還具有指導意義。人民文學出版既有古典文學板塊,也有外國文學板塊,同時有中國現、當代文學版塊,我們最重要的使命是出好當代文學的作品,尤其是反映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經過幾代出版人的不懈努力,人民文學出版擁有許多經典作品,如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堪稱最權威的版本、“網格本”外國文學經典名著,據北京開卷數據公司的調查,201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市場占有率1.3%,居全國第六位,營業收入6.72億,人民文學出版社基本上完成了從名社向大社、強社的轉變。出版社旗下的著名期刊《當代》、《中華文學選刊》、《新文學史料》在文學界極具影響力,另外,旗下的天天出版社主打少兒圖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主業是對中國當代原創文學作家作品的發掘、出版和培養,例如曲波的《林海雪原》、陳忠實的《白鹿原》,2019年,出版社評選出70年間最優秀的中國原創長篇小說,70部作品匯集成冊即將奉獻給廣大的文學愛好者。應紅最后表示,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國家級的出版社,其品牌是靠每一代出版人的情懷、耐心和堅忍一點一點積累而成的,努力扶持中國當代原創文學、打造當代文學的寬度和高度,尤其關注出版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的精品力作,力爭把當下和未來最有影響力的優秀作家作品納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事業,奉獻中國當代文學原創出版的獨特價值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理想。</h3> <h3>作家節最后一個環節,由作家節主席胡玫主持澳華移民文學的現狀與發展論壇。主講人:SBS廣播電臺字幕部主任韓靜、昆士蘭作家韋敏、南澳作家郭燕。</h3> <h3>韓靜以自己為《非誠勿擾》配制英文字幕的經歷為主線,闡述傳播與交流的關系。韓靜認為,作家的交流是單向的,無須對讀者的理解負有責任。莎士比亞或湯顯祖對幾百年后讀者的解讀與看法沒有任何責任;聽眾和讀者的交流是雙向的,與人的認知有直接關系;翻譯的交流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譯者的雙重角色,對讀者負有責任,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語言,例如“備胎”,中文里面除了字面上備用輪胎的意思外還有“備用男朋友”這層引申意,翻譯成英文spare tyre,字面上同樣有備用輪胎的意思,但引申意卻是腰上的贅肉,譯者有責任傳遞作者的本意;第二,不同語言之間不存在完全的對等。第三,人的認知環境受到語言文化的制約和限制,譯者有必要把內化的含義翻譯出來。例如中文里面的“花瓶”,直接的解釋是好看,內化的含義是擺設。韓靜還就《非誠勿擾》在澳大利亞播放獲得成功的例子分析了傳播中國文化的切入點的問題。</h3> <h3>澳洲微信朋友圈最近在傳閱一個關于布里斯班天才男孩韋斯理的故事。韋斯理10歲被推薦參加昆士蘭州教育部舉辦的天才神童計劃,13歲被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吸收入會,不幸的是他在16歲時因病離世。韋斯理生前在搜集資料著手構思創作一部澳大利亞歷史小說,他的母親韋敏為了實現兒子的遺愿,接手完成了小說《藍花楹》的寫作。韋敏作為主講嘉賓來到作家節會場,講述母子合力完成小說創作的經過。</h3> <h3>作家郭燕旅澳18年,住在“只長草不長人”的澳洲大農村阿德萊德,寫下了《澳洲散文隨筆》分享在東西方文化沖擊下自己的矛盾和掙扎,散文集《他鄉明月》寫了60位華人移民的故事,旨在記錄他們的精神掙扎和奮斗歷程。郭燕提議澳洲華人作家集思廣益寫幾個動人的移民故事拍成影片,為后人留下歷史的印記。</h3> <h3>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副主席黃惠元應邀對墨爾本華文文壇的現狀作了概述。</h3> <h3>文友與嘉賓互動</h3> <h3>梧桐與主講嘉賓對話,大家在歡樂的氣氛中享受了一場文學交流的盛宴。</h3> <h3>與會嘉賓,原天津電視臺副臺長徐少英</h3> <h3>徐少英與《澳華文學》主編王若冰</h3> <h3>我們。</h3> <h3>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主席胡玫與作家節上午活動的主持人羅彬。據了解,羅彬與央視主持人董卿師出同門,碩士研究生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主持藝術系。</h3> <h3>《藍花楹》作者韋敏與澳華作協文友李國立</h3> <h3>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李國平與澳華作協文友顧睿合影</h3> <h3>澳華作協的才女。唐飛鳴、黃小虹</h3> <h3>大郭,我們的幕后英雄</h3> <h3>潛伏粉</h3> <h3>主講嘉賓郭燕(右3),詩人莊雨(右2),新加坡文友、散文征文賽優秀獎獲得者齊亞蓉(右1)與文友在一起</h3> <h3>這位是作家節下午活動的主持人肖瓊。</h3><h3>我也在圖中,有眼光的朋友才找得到噢</h3> <h3>澳華作協劉樂城與文友</h3> <h3>郭燕、王若冰喜相逢</h3> <h3>澳華作協文友鈕海林、李國立</h3> <h3>文友海倫</h3> <h3>維州作協副會長劉波與文友</h3> <h3>澳華作協文友大郭、老馬</h3> <h3>澳華作協文友郭燕、丁丁</h3> <h3>郭燕不但文章寫得棒,修圖也是一把好手。</h3> <h3>郭燕、莊雨和大郭</h3> <h1><b>第十屆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圓滿結束。</b></h1><h3></h3> <h3>我們天天在手機上閱讀文字,忽然抬頭,發覺文學不在身邊。</h3><h3>幸而有這樣的交流活動,寫完這篇報道, 有如回了一趟大學文學史文學理論課堂。</h3><h3>感覺真好。</h3> <h3>感謝徐國棟、郭毅夫、顧睿、郭燕及澳華作協文友提供圖片和資料。</h3><h5></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浏阳市|
尼木县|
桂东县|
靖州|
千阳县|
花垣县|
民和|
开阳县|
方正县|
泊头市|
罗源县|
古交市|
克拉玛依市|
资讯
|
荔浦县|
康保县|
惠安县|
小金县|
庐江县|
泌阳县|
广南县|
泽库县|
东乌|
牙克石市|
伊川县|
武隆县|
福清市|
玉山县|
永春县|
嘉荫县|
锡林郭勒盟|
罗城|
仁寿县|
六盘水市|
扎兰屯市|
鹤峰县|
香河县|
安龙县|
荣成市|
镇安县|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