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91919"> 《遊興教寺記》石刻,鑲嵌於興教寺大雄寶殿外西山牆上,該遊記的作者自書為“首席檢察官楚北劉憲章”。</font></h1><h3><font color="#191919"><b><br></b></font></h3> <h1> 反映出民國地方檢察官在執法之外的另一番生活,頗值得再三品味,茲錄文如下:</h1><h3><b><br></b></h3> <h3></h3><h1> 歲己卯 長安地方法院奉令遷杜曲疏散也 東南數里 有寺名興教 為遷葬唐玄奘法師靈骨處 憲章聞名久 是歲夏至後 偕丹徒俞嗣如 樂都許海山 長安董黼承 牛典之諸君子同往 寺建少陵原畔 原頂有宋呂大防玉峰軒 今亡 佛殿前匾一 曰興教寺 南??涤袨闀?amp;nbsp; 禮佛後憑軒遠眺 樊川水木 太乙嵐翠 均收眼底 方丈名妙闊 精研相宗 居南方 檀讀佛教 會延錫入關 僧寮殿宇多所手建 寺有大遍覺碑 劉柯撰 西明碑 李宏度撰 已碎 今寺中系摹刻者 皆沙門初建書 聞當道諸公近擬增修 將來梵宇雄偉 大教昌明 當又何如耶 昔袁簡齋不契內典 授以華嚴不能讀 獨信緣字一字 憲章與諸君 地殊人異 而能聯袂同游 詎非如來所謂有緣者歟 僅識數語勒石 聊為雪鴻之證耳</h1><h1> 民國己卯年長安地方法院首席檢察官楚北劉憲章識 太乙山樵董黼承書 關中王培坤刻</h1><h3><b><br></b></h3> <h1> 根據檔案資料,可追尋到有關作者的信息甚少,楚北當系其籍貫,應該是今湖北隨州人。查陝西地方司法歷史文獻,劉憲章出現數次:據民國十七年(1928年),《陝西省高等法院檢察處十七年度職員考語表》所列檢察官有楊福蔭、趙仙槎、劉憲章等三人;1938年,劉憲章出任首席檢察官,任職時間為1938年至1942年,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h1><h3><br></h3><h3><b><br></b></h3> <h1> 西安雖地處西北,但亦不能不受戰事影響,如此也不難理解遊記所謂“奉令遷杜曲疏散”之意。再根據“歲己卯”,大致可以知道他們遊歷的時間為1939年,也就是劉憲章任職首席檢察官的一年之後。</h1><h3><b><br></b></h3> <h1> 遊記之寥寥數語,描述精煉、用語古雅,足見作者對佛教歷史、名人書法的熟稔,也能約略發現他在法律專業之外,更多的人文修養與生活情趣,體現出作為一名法律人,除了職業的莊重嚴謹之外,還有一種文化人的情懷。</h1><h3><b><br></b></h3> <h1> 從短短的遊記中,也能看出劉憲章的交遊十分廣泛,尤以宗教、文化人士為多。</h1><h3><b><br></b></h3> <h1> 遊記所稱“丹徒俞嗣如”,是民國時代西北佛教的知名護法居士。俞嗣如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出生,自幼受儒家傳統教育,宣統元年(1909年)考入陝西法政學堂接受新式教育。他因弘揚佛法而在佛教界頗有盛名。</h1><h3><b><br></b></h3> <h1> 同游之董黼丞,亦是關中文化名人,更與興教寺頗有淵源。他少讀詩書,過目能誦,喜詩賦書畫,清末書畫大師龍雲庵邀他共研書畫。關中名士慕其道德學問,爭邀董至家設館授徒。他成名後甘於清貧,既不為官,又不賣一字一畫。</h1><h3><b><br></b></h3> <h1> 這篇偶然留存的民國檢察官遊記,儘管只是勾勒出劉憲章生活的一個小小側面,但卻反映出他積極的生活情趣,即便在戰時的艱難環境中,仍保留著一個法律人的淡泊與寧靜。</h1><h3><b><br></b></h3> <h1> 隨著近代法律變革,檢察官在維繫司法公正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需要恪守法律、嚴謹剛正,又需要對世態人情具有敏銳的洞察,即“察悉天人”的深切的人文關懷,這些品質,很好地體現在檢察官劉憲章的身上。</h1><h3><b><br></b></h3> <h1> 今天,我們雖然無法細緻入微地還原劉憲章的檢察工作細節,但從這篇文化遊記管中窺豹,或可推知他的工作不會太差。</h1><h3><br></h3><h3><b><br></b></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鹤峰县|
遵化市|
长兴县|
庄河市|
健康|
八宿县|
文化|
县级市|
平舆县|
平定县|
福安市|
巴青县|
朝阳区|
进贤县|
云南省|
英吉沙县|
中卫市|
惠州市|
青海省|
鹤峰县|
汶川县|
广安市|
红桥区|
临西县|
新郑市|
县级市|
内黄县|
修武县|
辽宁省|
寿阳县|
始兴县|
潞西市|
芦山县|
上栗县|
嘉鱼县|
达州市|
临安市|
巴林右旗|
郓城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