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清高宗乾隆皇帝1736年繼位,在位60年,其間鑄造了大量錢幣,即“乾隆通寶”銅錢。幾百年后的今天,不少人家櫥柜抽屜角落里或許還能找出幾枚,足見其時國力強盛,經濟繁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乾隆通寶”除中央掌管的戶部寶泉、工部寶源兩局專鑄外,全國各地錢局也鑄,故版式版別眾多,不下百種,收藏者難以集齊。</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這里專門介紹一下“乾隆通寶”錢文中“隆”字的幾種寫法:</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最常見的“隆”為現在字典中的寫法,即右下方為“生”字,故稱為“生底隆”,寶泉、寶源及各地均鑄,存世量極大,市面及百姓手中幾乎都是這樣的,但尺寸大小有別。如圖,該錢為常見普品,徑25.50毫米,厚1毫米,重約4.20克,背面為滿文錢局名稱。</h3> <h3> 二、“正字隆”,乾隆早期寶浙局獨鑄,有“正大光明”之意,存世數量不多,難得一見。圖示錢徑24.50毫米,厚1毫米,重約3.60克,背滿文“寶浙”二字。</h3> <h3> 三、“金字隆”,此錢極稀,唯寶云局所鑄。該錢右下最后一橫兩邊出頭,與上面連起來看似一“金”字。圖示錢徑25.8毫米,厚1.0毫米,重約3.5克,背滿文“寶云”二字。</h3> <h3> 四、“山底隆”,乾隆60年(1795年,也就是嘉慶元年)鑄。“隆”字右下方寫成“山”字,取江山永固之意。乾隆是長壽皇帝,25歲登基,他自己曾說過,在位時間不求超過康熙爺。他85歲時已在位60年,而且身體硬朗,如繼續當皇帝就超過康熙爺了。于是乾隆主動讓位給兒子嘉慶,自己當了太上皇。嘉慶為表示對父皇的孝順和感激,也為展現自己永保大清江山永固的信心,便由寶泉、寶源局專門鑄造了一批“山底隆”錢,再后則鑄自己的年號錢“嘉慶通寶”。</h3><h3> 圖中展示的是一枚“山底隆”“角頭通”大樣錢,徑28毫米,厚1.50毫米,重約6.10克,為罕見珍稀錢幣。</h3> <h3> 古代“隆”字寫法很多,“正字底”、“金字底”,“山字底”均為“隆”字的異體字,從這些錢幣中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書法的多彩魅力,也為錢幣愛好者增添了更多探尋與追求。</h3><h3><br></h3><h3><br></h3><h3>(圖示錢幣均為鑒泉閣藏品)</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普宁市|
柘荣县|
济南市|
同德县|
启东市|
察隅县|
西安市|
宁陵县|
洛阳市|
凉山|
彭阳县|
阿勒泰市|
定兴县|
浙江省|
乌拉特前旗|
军事|
德令哈市|
棋牌|
武鸣县|
县级市|
广宁县|
肥西县|
临澧县|
伊通|
南郑县|
盐边县|
阳山县|
孝义市|
龙州县|
美姑县|
新田县|
康保县|
余干县|
观塘区|
新绛县|
河东区|
宣威市|
博乐市|
青海省|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