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大峽谷

五洲留痕

<h3>  本篇描述的大峽谷就是美國大峽谷,即科羅拉多大峽谷。</h3><h3> 今年的5月24日,我和朋友們在這里走“一日游”的行程。這是美西之旅的重要景區之一,必須打卡。</h3> <h3>  現代人說:這是人在太空中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觀,唯一的,被譽為“地球奇跡”名副其實。</h3><h3> 不知太空能否看到大峽谷的全景?因為在地球上沒有一個地方的觀賞點能看到大峽谷的全貌,無論是誰,身處何境,也只能在不同的方向窺到它的局部。</h3><h3>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h3> <h3>  遠赴美西旅游者總會有一個面臨選擇的問題,即是游西峽,還是游南峽?應該說,肯定是南峽比西峽更漂亮,更能觀賞到大峽谷的壯美景象。</h3><h3> 上面這張地圖清楚標明了拉斯到西峽與拉斯到南峽的不同距離。乘坐汽車從拉斯出發游西峽,起早摸黑一整天可以了,但要到南峽則單程要5~6個小時。這就是大陸的多數團隊線路走西峽的主要原因。</h3> <h3>  科羅拉多大峽谷,地處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羅拉多高原,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峽谷之一,地球傷疤,受保護的世界自然遺產。</h3><h3> 科羅拉多河在科羅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條主要峽谷,其中最深最寬最長的一條就是大峽谷。</h3><h3> 大峽谷全長446公里,總體呈東西走向,形態極不規則,頂寬6~28公里,最深處1800米,谷底水面寬度不足1000米,豐水期河深達18米。</h3><h3> 大峽谷總面積達2727.7平方公里??屏_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僅僅是大峽谷區域中的一部分!</h3> <h3>  科羅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h3><h3> 1919年建園。</h3><h3> 這是公園游覽示意圖,有多種文字的版本,包括中文的,可在大門售票處或游客中心索取。一圖在手,園區概況就容易掌握了,再加上眾多的指示標牌和局部導覽圖,不會迷路。</h3><h3> 大峽谷國家公園在大峽谷的中段,整個園區分南緣和北緣,北緣景點不多,交通也不如南緣方便,因此公園每年接待的近500萬名游客中多數在南緣觀光。南緣與北緣之間的距離為25公里,但由于被溪谷分隔,必須迂回穿梭于山路之間,這個距離變成了346公里(215英里)左右,徒步穿越峽谷的距離為34公里,禿鷲飛翔的直線距離僅16公里。</h3> <h3>  從佩吉小鎮到大峽谷,進入東入口前在車內拍攝的地貌。</h3><h3> 剛才寫道,大峽谷國家公園包含南緣和北緣,南緣就是眾人普遍認可的南峽(South Canyon)。而前文提及的西峽(West Canyon)并不屬于大峽谷國家公園,它是在科羅拉多大峽谷的西段,是一處印第安人保護區,最著名的地標就是玻璃橋。</h3> <h3>  進入東入口的第一個景點就是“沙漠觀景點”(Desert View),這也就是大峽谷國家公園南緣最東端的一個景點。</h3><h3> 遠遠望去,一個“炮樓”聳立,走到崖邊,景色撲面而來。</h3> <h3>  看到真真切切的大峽谷了,看到科羅拉多河了。</h3><h3> 科羅拉多河,發源于落基山脈,流經科羅拉多、猶他、亞利桑那、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等州后在墨西哥北部注入加利福尼亞灣,全長約2333公里,為北美洲第二大河。</h3><h3> “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是“紅色”之意。因河水含泥沙量大而呈現紅色的混濁色彩。</h3><h3> 肉眼所見及照片中的河水并不是紅色的,在兩旁紅色峽壁的襯托下似乎有那么一點青綠色,也許是不在豐水期,水流緩慢而泥沙沉淀之故。</h3><h3> 億萬年來,科羅拉多河夾帶著大量紅色流沙日夜不停地從亞利桑那的凱巴布高原咆哮而過,億萬年山與河的對峙角逐,風云變遷,息息不止!</h3><h3> 怎么能想象到看似柔弱的河水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將貧瘠的大地硬生生切割出一條又一條巨型疤痕。</h3> <h3>  遠古時代這里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因為地殼運動從深海里高高地舉起成為如今的科羅拉多高原地貌。</h3><h3> 在美國西部,多少億年前那大片的汪洋演變成今天的一處處各具特色的國家公園,為現代人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h3> <h3>  這個瞭望塔建筑在原印第安人家園的廢墟上,塔內各處都描繪了昔日印第安人的生活故事。</h3><h3> 登上高塔,觀賞效果更佳,科羅拉多河分割大峽谷的壯麗景色盡攬眼前。</h3> <h3>墻上的繪畫</h3> <h3>  在瞭望塔上</h3> <h3>  從沙漠觀景點來到附近的一個觀景點,應該是Navajo Point。向東眺望,相距剛才離開的沙漠觀景點并不遠。</h3><h3> 從沙漠觀景點往西行駛,沿途有很多觀景點,比如Moran Point,離印第安人博物館(Tusayan Museum and Ruin)不遠;Grandview Point,是最佳觀景點之一,視野最寬廣;Yaki Point(亞基觀景點)是最佳曰落觀景點……。從沙漠觀景點行駛到Yaki Point這一段公路的右手側就是大峽谷,實際上就是公園內的“沙漠景觀大道”了(Desert View Drive),沿途有4處標記的觀景點,適合自駕或徒步者,因為這一路段沒有園內bus通行。從南入口進入的游客通常不往這個方向走。</h3><h3> 沿途還有幾處野餐區,方便自駕者。</h3><h3> 亞基觀景點外圍有個大門,私家車不允許進入(亞基觀景點之路),有橙色線巴士可供乘坐。</h3><h3> 從沙漠觀景點到游客中心的路程約37公里。</h3> <h3>  用長焦拍攝時,一只老鷹闖進了畫面。</h3> <h3>  小東西在觀察我</h3> <h3>  科羅拉多河</h3> <h3>  南峽景區,大致可分為東緣車道與西緣車道兩大部分,其中東緣車道長約37公里,連接東入口與游客中心;西緣車道長約15公里,從西端的赫爾茲雷斯特(Hermits Rest)到大峽谷村(Village)的東部,沿途是游客最集中的區域。</h3><h3> 園內開設了4條觀光巴士路線:</h3><h3> 紅色線巴士路線最長,選擇的人最多,因為沿途觀景點很多,景致很壯觀。往返于赫爾茲雷斯特與赫爾茲雷斯特線換乘站,全程約10多公里。每年的3月1日至11月30日開行,這個時間段就不允許私家車在這條線路上行駛了。</h3><h3> 藍色線巴士(大峽谷村線)往返于(紅色線)換乘點與游客中心(連接橙色線)區間,途經酒店、餐館、露營地等。</h3><h3> 橙色線巴士,從游客中心到亞基觀景點。</h3><h3> 紫色線巴士又稱圖薩揚線(Tusayan Route),其實是一條轉駁線,旺季時將游客從南門外的圖薩揚停車場送到游客中心。</h3><h3> 巴士的運營時間蠻復雜的,具體開行時間要查詢園方官網,大體上是15~30分鐘一趟車。</h3> <h3>  大峽谷縱橫千里,深不可測。切身感受經過數十億年被大自然切割成的大峽谷的磅礴氣勢和鬼斧神工。</h3><h3> 在游客中心等處可觀看3D立體電影,了解大峽谷的歷史。中心附近的馬瑟觀景點(Mather Point)是大峽谷的最大觀景點,凝視那無垠的寬闊,感覺著平靜的空曠。</h3> <h3>  用華為手機的長焦鏡頭拍攝的科羅拉多河一角。深邃的峽谷之中河水波瀾不驚,泛起一些個小浪花。一段清晰的步道順著谷底通向河邊,一片綠茵伴著小道,這就是南峽幾條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徒步道路之一。</h3><h3> 大峽谷底部位于海平面之上730米,而我等身處的南緣觀景點比谷底高出千余米。</h3><h3> 地質學家認為,大陸和板塊構造運動以及海洋的進退形成了這里的巖層,落在山上的降水匯合之后形成了一處河床,就是科羅拉多河的雛形,其后,它便開始在平原中開鑿自己的道路。與此同時,科羅拉多河下方的科羅拉多高原由于受到地球深處的壓力而處于上升之中。河流的侵蝕作用和高原的上升運動相結合,使得河流侵蝕巖層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了大自然偉力的杰作。</h3> <h3>  差不多的位置用相機拍的,300毫米焦距,手持,色溫與手機有差異,清晰度差別不大。</h3> <h3>  大峽谷的山石多為紅色。</h3><h3> 崖壁巖石種類不同,風化程度不一,內含礦產質成份各異而呈現出彩色版塊,隨著陽光投照角度的變化,大峽谷的色彩更顯得撲朔迷離,變幻無窮,紅色、橘色、灰色、黑色、白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h3> <h3>  千萬別忽視深邃峽谷壁上的紋理、色澤,它真實地鐫刻著地球發展史。據權威的地質、地理、歷史等專家認為,大峽谷的記錄過程為20億年!</h3> <h3>  無論在哪個觀景臺上,那無邊無際的赤色巨巖巖層嶙峋,層巒疊嶂,滿眼的巨大撕裂和切割,都讓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h3><h3> 懸崖斷層美得有些猙獰,赤壁險峰竟現雄偉,都因為那道億年鴻溝而筑起萬丈絕壁。</h3> <h3>  河谷的兩側崖壁出現了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地貌,怪石嶙峋,溝壑縱橫,巖塔矗立,千姿百態,于是,它們有了很多帶有神話色彩的雅稱,如:黃金梯、天使窗、天仙島、月亮神殿、阿波羅神殿……等等。</h3> <h3>  當你立足于某一塊凌空突出在峽谷中的巨石上面,向谷中眺望,那里深的陰森,深的膽寒,似乎來到了人間的末路、地獄的入口。</h3><h3> 真心佩服膽大藝高的老外們,攀爬到緊鄰深淵的巖石上留下“到此一游”的記錄!而且還能做出種種高難動作,令我們這些年過花甲的東方人羨慕不已,有心無膽!</h3><h3> 以下貼上幾張“人與風景”的照片。</h3><h3> 我的團友中也有挑戰者,至少比我站的遠、站的險,比不過老外,就不展示他(她)們的照片了。各自珍藏就好,過幾年再看照片,還是當年年輕!</h3> <h3>  谷底有步道</h3> <h3>  南緣(南峽)邊緣步道(Rim Trail):是指南緣凸出部的亞瓦佩觀景點(Yavapal Point)往西至赫爾茲雷斯特,長約20公里,沿途穿行于凱巴布國家森林(Kaibab National Forest)的矮小松樹叢中,連接了一系列風景點和歷史景點,盡是醉人的美景,而且步道平坦,禁止機動車和自行車通行,附近總會有某條巴士線路的站點,對體能的要求不高。</h3><h3> 其實,凡在南峽觀光者,多數人一定走過這條步道,或長或短。</h3><h3> 亞瓦佩觀景點也是地質博物館所在地。橙色線巴士的起點(或終點)。</h3> <h3>  “我也站懸崖”</h3> <h3>  點開放大,看看崖壁的曲折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光明天使之路”(Bright Angel Trail)。</h3><h3> 光明天使之路是科羅拉多大峽谷南緣乃至全球最著名的徒步道路,也是大峽谷修建最早的徒步線路,縱然小徑是那么簡陋。從南緣頂端起點一直到峽谷腹地的科羅拉多河岸邊,單程全長19公里,落差933米。</h3> <h3>俯瞰光明使者小徑近崖頂段</h3> <h3>  從圖中可以觀察到,這是一個峽谷的內彎,光明之路的上段就在這個峽彎中貼著崖壁Z形而筑,通向遠方。</h3><h3> 通常,在大峽谷村(Village)的銀行、郵局、市場附近的A或B停車場下車后,經過公園管理處(Park Headquarters)就可到達崖邊觀景了。眼觀四路,哪里人多就表示那里景美!</h3><h3> 到了崖邊,此處往東是亞瓦佩觀景點,往西走的游客最多,這一路上都是大小觀景臺和奇石平臺,有石砌護墻、攝影點、望遠鏡…走走停停,忙個不停。會先后經過Verkamp訪客中心、荷比屋(Hopi House)、El Tover賓館、光明使者屋(Bright Angei Lodge)、展望臺(Lookout Studio)、Kolb Studio等,再到達峽谷彎的“光明使者之路”起點。上述一些建筑就貼著崖壁修建的,游客要“穿堂進室”,在臺階上下。</h3> <h3>  當你站在“光明使者之路”起點處的觀賞臺處放眼瞭望,看到這樣的場景肯定會激發腎上腺素的分泌,從而豪氣大增,放馬下去!</h3><h3> 起點處不遠就是紅色線巴士與藍色線巴士的換乘站,游客相當多。在巴士站和步道起點豎立著醒目的指示牌,標明了這條步道的全程、分段、英里數、要點以及欲到達某一處所必須攜帶的飲水和食物,相當詳盡,相當生動。沒有將這塊牌子拍下來哦。</h3> <h3>  部分團友決定走一走這條“光明使者之路”。下行數百米后所有的女生不再前進,轉身返回了。</h3><h3> 我們4位朋友決定走上一段。</h3><h3> 下行不久就會穿過一個山洞,其實這是一個短小的隧道。</h3> <h3>  這張照片選自互聯網。在合適的時刻,陽光就是這么照射的,金色的光芒穿過隧道!“光明使者之路”由此得名。</h3> <h3>  漸行漸下,開始仰望了。</h3> <h3>  已經走了一段路了,回望崖頂,是高低錯落的觀景平臺和剛才經過的展望臺、使者屋等建筑。</h3><h3> 我們4人是輕裝下行,步伐較快,一路上超越了一撥一撥的重裝徒步者,從這個時間點上分析,他(她)們肯定要在半途露營了。</h3><h3> 錯身而過的重裝者是向上走的,就要回到起點了,體力也將消耗殆盡了,無論男女,無論青年或中年人,個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走走歇歇。</h3> <h3>  曲折的步道</h3> <h3>  風光無限好</h3> <h3>  走了約40分鐘后,我們決定返回了,在此拍照留個紀念。</h3><h3> 再往下走,就難以趕上團隊集合的時間了。吳領隊感言:尚年輕,真應該找個機會走完這條步道。</h3><h3> 從起點始,1.5英里(2.4公里)是第一個休息站;3.0英里(4.8公里)是第二個休息站;到印第安花園約7.5公里。</h3><h3> 在谷底過夜要至少提前4個月預約,屆時會發給一張許可證。留宿者中包括自帶帳篷者。</h3> <h3>  4條好漢</h3> <h3>  游南峽前了解攻略,就知道一日游者靠步行是絕對到不了科羅拉多河的,只有乘在飛機上才能在空中接近它,才能換了角度更大視野俯瞰大峽谷。進了南峽后卻看不到飛機觀光的指示牌,既沒看到飛行中的飛機也沒聽到飛機的轟鳴聲,也忘了請教領隊和導游,還自以為南峽沒有飛機觀光活動。就在昨天,好友、同學Y&amp;T伉儷一家在美西自駕游,在南峽住了2天,也乘坐了固定翼小飛機在大峽谷國家公園上空飛翔,攬盡大峽谷南北東西的無限風光!羨慕不已!</h3><h3> 南峽有飛機觀光游的,有固定翼小飛機也有直升機,起降點(飛機場)在南門外10多公里處的圖薩揚。</h3><h3> 大致的飛行航線是:圖薩揚機場—凱巴布國家森林公園—過南緣到北緣—住東到沙漠瞭望塔—折返到北緣的高點國王坡—自北往南再過峽谷最寬的部分~龍道—回到南峽—圖薩揚。約50分鐘左右。</h3><h3> 再去的朋友千萬記得乘飛機!</h3> <h3>  那片綠茵就是印第安花園。“光明使者之路”重要的中間站。</h3><h3> 等回到大峽谷村后才偶然發現了遠處的驢圈(也可能是騾圈,看不清),這些動物朋友是步道上的“運輸工”,馱運物資,從起點到谷底。但我們在途中一次也沒有遇見它們,也許,有特定的時候安排。</h3> <h3>  長焦段放大,可以看到印第安花園有建筑物的。</h3> <h3>  再貼一張從互聯網下載的照片。據說這是“光明使者之路”的盡頭科羅拉多河,河上還有一座吊索橋,過橋就踏上大峽谷國家公園北緣區域了,可以從北緣出入口離開公園的。</h3><h3> 從南緣步道下去,過橋,出北緣,體力強者也至少2天時間。</h3><h3> 在南峽,除了“光明使者之路”,還有數條徒步路線,如:沙漠景觀大道、南凱巴布路線(South Kaibab)、赫爾茲雷斯特路線、峽谷觀光路線等。</h3> <h3>  待滿頭大汗快回到起點時,觀景臺上的游客已稀少了。</h3><h3> 畢竟,能住在國家公園內的游客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在天黑前要趕往各自的住宿點。</h3> <h3>  這個是“長期居住者”了</h3> <h3>  上午約10點多從東入口進公園到臨近傍晚離別,約6個半小時在園內,在N個觀景點和步道中選擇性的親臨幾處,大飽眼福,八分滿足。</h3><h3> 作為從中國大陸赴美西旅游的團隊,我們在南峽的腳步范圍已經很大了,但只能是匆匆過客,尚未盡興。完美的設計應該是在游客中心或大峽谷村住宿1~2晚,選擇合適的觀景臺,選擇合適的巴士或自駕,晨觀日出暮賞日落,挑戰光明天使之路下抵印第安花園,至少3天時間,而且僅僅就是在南峽。</h3> <h3>  在大峽谷村某停車場上車,出南門前往威廉姆斯,明天將駛過66號公路。</h3><h3> 忽然,聽到了火車的汽笛聲,看到了一列淺黃色的漂亮的觀光列車正在啟動,周導說這是開住威廉姆斯的旅游列車。腦洞又開:可以將行程設計為旅行車送我們到大峽谷村停車場后就可以空車前往威廉姆斯,我們游覽結束后乘坐火車去威廉姆斯,似乎更為有趣。</h3> <h3>  馬蹄灣(Horseshoe Bend)。</h3><h3> 它在大峽谷國家公園的上游,小鎮佩吉(Page)附近,距羚羊谷也不遠。它是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境內的一截U形的河道,由于河流環繞的巨巖形似馬蹄,因此被叫做“馬蹄灣”。</h3><h3> 這里的土質含有大量的鐵和錳,在陽光下閃耀著美麗的金屬紅色,深處的科羅拉多河水則呈現翡翠般的綠色,組合的相當自然,看過去賞心悅目。</h3> <h3>  在停車場是看不到馬蹄灣的,要走上一段土路翻過一個山坡才能看到“圍觀”的游客,再走,走近了才能看到。</h3><h3> 這里,一切是純天然的,沒有門票,沒有工作人員,自已保重。</h3> <h3>  馬蹄灣足夠大夠深,氣勢非凡。</h3><h3> 河中有船,足夠小,看見了嗎?</h3><h3> 在最佳拍照點修建了簡易的鐵欄桿,這就安全了,可以盡可能舉高伸長手臂去拍下全景,腳架+遙控首選。周導介紹先前可沒有欄桿,取景時必須小心+小心。畢竟深達300多米!</h3><h3> 環繞河灣的峽谷崖頂奇石密布,高低錯落,似乎成了游客危險動作的秀場,很危險。</h3> <h3>  再編寫部分西峽谷的圖文。</h3><h3> 游西峽的中國人比游南峽的多,尤其是團隊多。</h3><h3> 2012年5月,無莊曾與“上汽陽光旅游團”的朋友們游覽了西峽。當年,她們是住拉斯維加斯,往返加游覽在一天內完成。</h3><h3> 西峽觀光的主要活動是觀賞峽谷風光、搭乘直升機直達谷底、在科羅拉多河船游等,玻璃橋都沒有上去。</h3><h3> 這幾張照片都是那年在西峽拍攝的。</h3> <h3>  前文寫過,西峽不歸屬國家公園,是一片印第安人保護區,因此,旅游觀光設施比較簡陋,游客可活動的范圍也比南峽少很多,逗留幾個小時足矣。</h3> <h3>  “老鷹巖”,西峽的標志性景象之一。</h3> <h3>  直升機飛越大峽谷上空,可以在峽谷間飛行,前排乘客拍照視野極佳。</h3> <h3>  空中俯瞰</h3> <h3>  空中俯瞰</h3> <h3>  下機后乘上平底機動船在科羅拉多河巡游,以平視或仰望的角度觀看峽谷兩側風光,體驗者都認為很值得。這個乘船游河的項目在南峽大概就做不到了,不知從步道下到谷底河邊的游客是否有機會?或者也是乘直升飛機下去。</h3> <h3>  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的大峽谷懸空透明玻璃觀景廊橋絕對是西峽的名片。它呈U字形,在西峽南緣老鷹崖距谷底1200米的高空,最遠處距巖壁21米,廊橋寬3米。</h3><h3> 現名“大峽谷天空步道”。</h3><h3> 這項轟動世界的創意,最初是由出生于上海的美國華裔企業家金鵡構思并參與設計,當年耗資6000萬美元。</h3><h3> 自這座玻璃廊橋之后,國內各地的玻璃橋、玻璃棧道陸續建成,成為各景點的“搖錢樹”。</h3> <h3>  科羅拉多大峽谷,想對你說一聲:再見!</h3><h3> 五洲留痕 2019.08.26</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汝州市| 福州市| 绥德县| 汉川市| 青岛市| 武乡县| 广州市| 吴桥县| 克拉玛依市| 滁州市| 惠水县| 大理市| 涿州市| 镇安县| 巴林左旗| 江门市| 陇川县| 金塔县| 包头市| 柘荣县| 沭阳县| 宁阳县| 平远县| 云龙县| 荔浦县| 冕宁县| 姚安县| 永川市| 顺平县| 天镇县| 通榆县| 安图县| 大安市| 斗六市| 庆城县| 巴中市| 普宁市| 泰州市| 东辽县| 临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