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喜歡唱歌的人是幸福的,《長征組歌》對于我們曾今63軍566團的戰友是難忘的。 前段時間在舉國上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從廣播、電視中不時能聽到那久違的《長征組歌》,腦海中也不時浮現出26年前在部隊學唱《長征組歌》的難忘經歷和全團合唱《長征組歌》的輝宏場景。那蕩氣回腸、閃動著革命浪漫主義激情的旅律,也一次次又把我帶回到了夢魂瑩繞的軍營。</h3><div> </div> <h3> 1990年底,我應征入伍來到了駐軍在山西侯馬的63軍566團。我們團的前身是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屢立戰功,是名副其實的紅軍團,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1991年,我們團為了進一步提升部隊勢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出了一個空前的決定,要將《長征組歌》這套塵封已久的史詩性作品重新面世,并以全團大合唱的形式在全軍進行展示推廣。我當時做為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對這個決定那當然是舉雙手贊同的。因為對于那時正處于“新訓期"高強度訓練中的我們,唱歌不僅能夠緩緊張的部隊生活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壓力,還可以利用唱歌的時間讓極度透支的體力能夠得到些許的恢復。更何況團里為了早日將這套作品成型,默許各連可以將部分正課訓練的時間用來學歌練歌,這對于我們這幫當時累的站著都能睡著新兵來說,那當然是求之不得的。<br></h3><h3> </h3> <h3> 真正接觸到《長征組歌》后才知道,組歌整體是由十首革命歌曲貫穿而成的,而每首歌之間又以長征的歷程為主線,環環相扣講述著紅軍長征途中堅苦卓絕的戰斗生活的場景,組歌不僅歌詞寫得深刻凝練、感人肺腑,更為精彩的是曲作者將長征途經的各民族民歌的曲調與傳統的革命歌曲的曲調進行了融合,最終使整個組歌產生了時而婉轉動情,時而氣勢磅礴的效果??珊寐牪⒉灰欢ê贸?,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曲風,對于我們這幫初學者來說當時可真是要了命了。你想想戰友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戰友地方口音重,還有的戰友天生五音不全,更何況懂得樂理知識的更是寥寥無幾。當學第一首歌《告別》時,大家已經明顯感到這和平時學唱的隊列歌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因此唱錯、跑調幾乎成了初學時的主旋律,可想而知當時學歌的場面是何等的熱鬧。全連60多人,學歌過程中時不時就有"冒泡"的,往往是教會下句,上句又“跑”了,有時真能把教歌員給急"瘋”了。但急歸急,氣歸氣,歌還得一遍一遍學,一句一句唱,甚至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反復摳。遇上難點兒的曲調,教幾十遍是常有的事。記憶很深的是,每次當全連加班加點進行學歌時,飲事班就會早早的把泡好的一大行軍鍋"胖大海"水放在哪兒,學歌過程中噪子唱干了、唱痛了,這就是那時最好的“金噪子喉寶”。為了排解學歌的枯操,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教歌員往往要將學唱歌曲中較難的一句或一段拿出來進行考核,誰能準確的唱出來才有權利去喝水,往往喝上水的戰友歸隊時還總要故意做出個得意的表情,這個小環節也為單調的學歌過程增添了不少樂趣。 <br></h3><div> </div> <h3> 經過一段時間夜以繼日的高強度學唱,再加上不太懂得發聲技巧,大家的噪子十有八九都開始出現了疼痛嘶啞現象。但部隊的理論是:好嗓子都是要經過反復幾次唱啞后才能成就的。記得那段時間大家下來見面大多是用手勢和表情打招呼,能不說話盡量不說話,有的戰友甚至又懷念上了訓練場。<br></h3><div>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比學趕幫超"是部隊永恒的作風,學唱《長征組歌》當然也不例外。在團里下達的學歌任務面前,營與營,連與連,甚至班排之間都在暗中較著勁兒,誰也不服誰,都想拿第一。白天學,晚上學,甚至到了熄燈后,沒學會的戰友為了不掉隊還要在學會的戰友幫助下繼續練唱。如果正趕上晚上站哨,樓道里不一定從哪個宿舍里就會冒出一句來,真可謂是夜半歌聲、此起彼伏,可有的聽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經歷了幾盡魔鬼式的學唱過程后,《長征組歌》里的十首歌人每個連都在規定的最短時間內學會了,這也為最終成就全團大合唱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div> <h3> 以團為單位排編《長征組歌》是在團部禮堂進行的,當時我們團有一位專家級的文藝干事,由他擔任總導演和總指揮。他首先將各營連根據各自的聲音特點分成不同的聲部,并按聲部安排各自在禮堂內的座區版塊,結合朗誦、領唱、二部輪唱、和聲等多種合唱的表演形式,對整部《長征組歌》進行了編排,并按照實際效果邊排練邊改進,力爭達到完美演繹。說來奇怪,排練過程中各營連間早己沒有了學歌階段暗中較勁,互不服氣的態勢。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種團結協作、默契配合的氛圍承擔著各自的角色。這就是部隊,因為大家都明白,此時全團的整體榮譽才是第一位的。在幾經排練打磨后,全團八百人的無伴奏《長征組歌》終于完整的承現在了世人面前。<br></h3><div> </div> <h3> 還記得第一次為軍部首長進行正式匯報演出時,盡管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排練預演,但大家還是很緊張,演出中個個凝神靜氣,目不轉晴的盯著指揮,按部就班的進行演唱,生怕出現任何批漏。當雄壯的歌聲在禮堂上空回蕩時,那氣勢,那場面,不僅來賓被震撼了,連我們自己都被震撼了。那天的首演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結束后許多戰友甚至都激動的流淚了。是啊,曾今看似不可高樊的《長征組歌》,在全團戰友夜以繼日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下,終于得以成就,這一天來的太不容易了。至此,《長征組歌》也作為我們團的一張王牌,逐漸在全軍聲名遠揚。前來檢查的、觀摩的、學習的上級領導和兄弟部隊也因此與日聚增。《長征組歌》不僅給我們的團隊帶來了榮譽和輝煌,也為我們這些有幸參演的戰士帶來了自信和驕傲。<br></h3> <h3> 隨著演出次數的增加,大家不僅對《長征組歌》的旋律和節奏能夠更好的進行駕輕就熟的把控,更為感同身受的是,隨著對歌詞的理解,對組歌所展現出的各種場景逐漸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與紅軍戰士同喜、同悲、同奮進,仿佛也置身在這場偉大的征程中。我自己在軍營生活中,每當感到想家、疲勞時,總要有意無意的將我喜歡的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遵義會義放光芒》《過雪山草地》《祝捷》等幾首歌進行哼唱,并自我暗示:比起紅軍所經歷的堅辛,你這點兒困難算什么,一切都會過去的。你還別說,我這個辦法效果特別好。至此《長征組歌》也真正由聲入心成了我軍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br></h3> <h3> 1993年I2月4日是一個此生難忘的日子,此時已經摘下了領花、帽徽、肩章的我和全團所有即將復員的戰友一起參加團里舉行的歡送會,第二天我們即將踏上歸鄉的列車。還是在團部禮堂,還是那熟悉的《長征組歌》,這次是團首長為我們這批復員老兵特意安排的送別演出。當第一首《告別》中"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那悲緩的歌聲在大禮堂凝重的空氣忽然飄起時,我這才猛然意識到,這將是我最后一次在部隊和全團的戰友一起唱《長征組歌》。當唱到"緊緊握住紅軍的手,親人何時返故鄉"時,觸景生情,忽然意識到自己從此將真的要離開這深愛的軍營、親愛的戰友時,淚水一下子奪眶而出,再也不能、也不愿控制此時的情感,整個人早己哭得泣不成聲了。這種近乎生離死別的不舍之情迅速在整個禮堂中蔓延開來,戰友們在斷斷續續的《長征組歌》的歌聲中互相擁抱著,哭泣著,并用哽咽的話語囑托著,那時整個會場全亂了。是啊,三年看似短暫的軍旅生活,我們從一個剛出校門不諳事理的中學生,經歷了部隊這個大熔爐的錘煉,在首長和戰友們的幫助和陪伴下,一起經歷過《突破封鎖線》的緊張,《飛越大渡河》的勇敢,《過雪山草地》的堅辛,《大會師》的喜悅?;叵肫鹑贶姞I生活中互幫互幫的場景,訓練場上一起摸爬滾打的歲月,共同的經歷早已把我們凝聚成了超越手足的生死戰友,真正到了離別的時刻那簡直就是一種切膚之痛。</h3> <h3>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當我再回首這段軍旅生涯,感覺依然是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人生記憶。那時所有經歷的一切已不能簡單的用成功和失敗作為標準來衡量,三年的軍旅生涯所蘊含的能量始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一路走來,這致心入骨的軍人情懷和軍人本質幫助我度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軍人這一稱謂也早已經變成了自己戰勝一切困難的護生符,不能不再一次感恩軍營,感恩戰友。今天,當我用這段小文再次重敘與《長征組歌》的這段故緣時,心中一直充滿著無限的懷念和激情。<br></h3><div> </div> <h3> 喜歡唱歌的我是幸福的,《長征組歌》對于我這個曾經的63軍566團的老兵是難忘的。<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玛多县|
通化市|
台江县|
迁安市|
江门市|
汉川市|
潼关县|
芒康县|
石楼县|
文登市|
青神县|
库车县|
大同县|
上虞市|
日照市|
富阳市|
茶陵县|
鹤庆县|
汉阴县|
彭水|
句容市|
石城县|
察雅县|
华宁县|
石景山区|
五寨县|
天气|
图片|
吉隆县|
龙里县|
紫阳县|
泸州市|
湘潭县|
依兰县|
浮山县|
武功县|
伊川县|
孙吴县|
宁蒗|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