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從摩洛哥歸來,留在腦海里難以抹去的首先是濃郁的色彩:馬拉喀什的紅色,舍夫沙萬的藍色,拉巴特的白色,還有撒哈拉沙漠驚艷的橙紅色,大西洋浩翰、深沉的蔚藍色,以及每天抬頭所見的天空那種純凈和湛藍……摩洛哥,就象一個彩色魔方,在繽紛、絢麗中呈現著她的熱烈、厚重和神秘,令人感嘆,讓人心動!</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馬拉喀什的紅色魅力</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我們的摩洛哥之旅是從紅城馬拉喀什開始的。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阿特拉斯山腳下,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馬拉喀什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紅顏色的”,因當年城墻采用赭紅色巖石砌成而得名。千百年來,馬拉喀什的原住民柏柏爾人一直用當地的紅色巖石和泥土修城建房,使這里無論是民居、商鋪、酒店,還是皇宮、清真寺,外墻都是陶土紅或暖棕色,從而賦予這座城市熱情奔放和浪漫的情調。馬拉喀什還有一個全摩洛哥乃至北非最大的露天市場——杰馬夫納廣場。在這里,集中了全摩洛哥的傳統美食,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隨處可見各種雜耍賣藝的人,做買賣的阿拉伯人,講故事的摩洛哥老人,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廣場從早到晚人聲鼎沸,到了晚上,廣場更像一個空前熱鬧的露天大餐廳 和游樂場,所以被稱為“不眠廣場” 。據說當年丘吉爾曾說:“如果你只有一天時間在摩洛哥逗留,那就去馬拉喀什吧,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紅城馬拉喀什 Palm Plaza酒店一角 庫圖比亞清真寺 巴西亞皇宮 “不眠廣場” “不眠廣場”一角 “不眠廣場”一角 在馬拉喀什的第一個景點馬約爾花園首先給人以驚喜,這不僅是因為花園奇特的景觀,還因為這里有動人的故事。馬約爾花園并不大,轉一圈二、三十分鐘足矣,然而要仔細品味、用心拍照,一整天也不嫌多。這是前后兩位藝術家的杰作。1924年,法國著名畫家雅克.馬約爾在馬拉喀什買下了這塊土地,之后,他幾乎用畢生精力設計、建造這個花園。他從世界各地尋找、搜集各種珍稀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園、藤蔓長廊、蓮花池壙、竹林小徑等景觀,僅仙人掌就有100多種,使馬約爾花園成為20世記最神奇的花園之一。1980年,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大師伊夫. 圣洛朗在馬拉喀什發現了馬約爾身后日趨衰敗的花園,立即瘋狂地鐘情于它。圣洛朗與他的同伴貝爾合伙買下了花園,并且竭盡全力加以修復和完善,使馬約爾花園在原有基礎上更加聞名天下。2008年,圣洛朗去世,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這花園里。花園的一角立著一塊碑,上面寫著:“安靜,是的,請安靜,伊夫. 圣洛朗長眠于此。”馬約爾花園最大的亮點是對色彩的大膽運用。花園大規模使用一種由撒哈拉沙漠植物提煉的藍色涂料馬約爾藍,輔以明黃、大紅等各種艷麗色彩,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實現了紅城的神秘和地中海風情的完美結合。走進馬約爾花園,如同走入畫中,也仿佛走進兩位藝術家動人的故事中。 馬約爾花園 馬約爾花園的仙人掌 在“馬約爾藍”前合影 明艷的色彩富有阿拉伯民族特色 從馬約爾花園出來,我們又參觀了巴西亞皇宮,并且參加了乘馬車環游古城和去“阿里之家” 餐廳劇場特色晚餐、觀看表演等觀光活動。摩洛哥的四大皇城拉巴特、菲斯、馬拉喀什和梅克內斯雖然都有皇宮,但只有馬拉喀什的巴西亞皇宮對游客開放,這使人們對它懷有更多的好奇。巴西亞皇宮座落在庫圖比亞清真寺附近一僻靜街區,從外觀看毫不張揚,但設計大氣,工藝考究,裝飾精美。總共150多間房的宅院,據說當年用最好的工匠耗時14年才完工,算得上是阿拉伯傳統建筑的精品。馬拉喀什的馬車威武華麗,既是公共交通工具,又是這個旅游城市重要的點綴。我們旅游團全部24人分乘6輛馬車,浩浩蕩蕩巡游在棕紅色的古城墻邊。馬蹄聲聲,微風陣陣,我們穿過日夜喧囂、萬花筒般的“不眠廣場” ,抬頭仰望高高聳立的庫圖比亞清真寺,靜靜地凝視著飽經風霜仍不失莊重的古城墻,沉浸在紅城古韻和濃郁的阿拉伯風情之中。 巴西亞皇宮內院 巴西亞皇宮內院 馬拉喀什街頭的馬車 我們坐馬車環游古城 “阿里之家” 餐廳劇場位于馬拉喀什的近郊,這是一家從阿拉伯經典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得到靈感而設計的、集餐飲文化和民俗表演于一體的游樂場所,極具民族特色。進入“阿里之家” , 先是在一個高大而氣派的帳蓬餐廳里享用特色晚餐,主菜是烤全羊,這算是比較高檔的“摩餐” 了。席間,柏柏爾人載歌載舞,添茶加菜,氣氛熱烈。晚餐后,我們被引導到離餐廳不遠處一個長約200多米、寬80米左右的場地看柏柏爾人的馬術表演,此時,這里已聚集了許多觀眾。英勇的柏柏爾騎士頭纏布巾,身披阿拉伯呢斗蓬,腰挎長槍,騎著阿拉伯戰馬,在導演的指揮下,以各種隊形風馳電掣般地在我們面前沖過,臨近終點處又一齊舉槍朝天叩動扳機,響起令人震撼的槍聲!無論是特色晚餐還是馬術表演,都熱情奔放,激動人心,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紅城馬拉喀什的魅力。 在帳篷餐廳享受特色“摩餐” 烤全羊 柏柏爾騎士整裝待發 馬術表演 風馳電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撒哈拉,我們來了</b></div><br> 來摩洛哥之前做功課時就知道“不去撒哈拉,就等于沒有去摩洛哥” 這句話。這是因為全球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就在摩洛哥東側,而沙漠的大部分區域都是荒蕪的無人區,只有少數地區開放了參觀入口,其中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以成熟的沙漠旅游線路和漂亮的沙漠景觀成為體驗撒哈拉不容錯過的最好一站。當然,臺灣女作家三毛四十多年前走進撒哈拉的傳奇經歷以及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給這片遙遠的沙漠涂上了奇幻的色彩,使更多的人心生向往。所以,體驗撒哈拉自然成為整個行程的一個亮點。我們在摩洛哥的行程安排是逆時針走經典大環線,從馬拉喀什開始,經梅祖卡(進入撒哈拉的大門)、菲斯、舍夫沙萬、丹吉爾、拉巴特,到卡薩布蘭卡結束,總共8天9晚。從馬拉喀什到梅祖卡,路途需要2天。沿途我們參觀了著名的古村落阿依本哈度村,探訪了因拍攝多部好萊塢大片而被譽為“沙漠電影城” 的瓦爾扎扎特,還觀賞了 托德拉峽谷的自然風光,趕到梅祖卡已經是到達摩洛哥的第三天下午。在這里,我們分頭坐上越野車前往靠近沙漠腹地的酒店。司機是一位柏柏爾老人,他招呼我們坐好后,就同其他五、六輛車一起,在崎嶇的小路和高低不平的半沙漠地面上如同賽車般地飛馳起來。車子顛簸得很厲害,沙漠邊緣地表溫度很高,司機為了省油而不開空調,只能打開車窗。盡管灼熱的風夾帶著沙粒毫不客氣地吹打著我們的臉龐,卻絲毫不影響我們內心的興奮和激動,望著車窗外撲面而來的大漠風光,我真想大喊一聲:撒哈拉,我們來了! 逆時針大環線示意圖(最北端的丹吉爾未標明) 帶我們走大環線的大巴司機,一個20多歲的摩洛哥小伙子 著名的古村落阿衣本哈度村 村內古建筑<br> 古村一角 瓦爾扎扎特的古堡 瓦爾扎扎特酒店小景 夕陽下的瓦爾扎扎特 托德拉峽谷<br> 游客們在托德拉峽谷休閑聚會 我們在撒哈拉其實只停留一個晚上和一個早晨,主要安排是利用黃昏時分看沙漠日落,第二天黎明前出發,騎駱駝進入沙漠深處,觀賞、拍懾晨光中的撒哈拉。所以到了酒店一住進房間,大家顧不上休息,趕緊拿起相機和手機去沙漠。總算運氣不錯,雖然時間已經有點晚,但還是拍到了夕陽下的駝隊和落日余暉中的沙丘,看到了沙漠落日的美景。當然,更值得期待的是第二天早晨的節目。關于騎駱駝進沙漠,旅游團的出團通知書中曾有“騎駱駝具有一定危險性,故12周歲以下兒童和60周歲以上客人不安排” 的說法,后經爭取,凡本人提出申請并簽署“安全告知書” 的都獲得了參與的機會。然而,真是天有不測風云。就在我自告奮勇要求騎駱駝進沙漠后,第二天天亮前集中出發時真的出了個小事故。我們20多人分成4個駝隊,我在第四駝隊,騎第三匹駱駝。這些被稱為“沙漠之舟” 的摩洛哥單峰駱駝都訓練有素,溫和友善不怕人。只要你走近,它就會蹲伏在地,等你跨上駝背坐穩,它才會站起來準備行走。看到排在我前面的人一個個騎上駱駝,我也走到已經蹲伏在地的我那匹駱駝的左側,在柏柏爾領隊的幫助下,象其他人一樣,提起右腿向駱駝背上跨去。突然間,不知是受到什么刺激,還是其它什么原因,我的右腿剛剛靠上駝背,左腳還沒有離地,駱駝就猛地站了起來,一下子把我摔了出去,引起周圍一陣驚呼。領隊飛快地沖過來,口中說著阿拉伯語,大概是在問我摔壞了沒有。剛摔下去我有點蒙,那個阿拉伯人一嚷嚷,我馬上清醒過來,回想一下剛才的情景,身上并不怎么痛,而掛在脖子上的相機好象被嗑了一下。我迅速從地上爬起來,檢查了一下相機,沒有問題,就在領隊的幫助下重新爬到駱駝背上。這一回駱駝沒有亂動,穩穩地站了起來,總算一場虛驚! 大漠深處的旅行 沙漠駝隊 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駱駝營地<br> 沙漠落日 沙漠里的天感覺亮得特別快,駝隊出發時東方剛露出了魚肚白,沒走多少時間天就亮起來了。夜色褪去,曙光初照,眼前的沙漠一下子漂亮起來。來前聽導游說,摩洛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以形態各異的沙丘并且呈現紅色聞名。現在,撒哈拉就在我面前,它的容貌和色彩真的讓我刮目相看。駝隊行進了大約半小時左右,在一個很高的沙丘前停下,接下去要爬沙丘登頂觀日出了。團友們紛紛從駱駝上下來,興致勃勃地走向沙丘,幾個年輕一點的沖在最前面。沙丘高約50米,坡很陡,加上沙路松軟,深一腳淺一腳的,爬上去很吃力,我是中間休息了幾次才登頂的。站在沙丘頂上放眼望去,晨光下大大小小的沙丘更加立體,色彩更加豐富,光線照不到的地方呈褐色,照得到的地方是橙紅色,有些沙丘上還能看到被風刮出的神秘圖案和紋路,好一派壯美的大漠風光!在熱切的等待中,太陽終于從一個個小沙丘的背后一躍而起,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在撒哈拉大沙漠看日出,太陽還是那個太陽,但是地理環境不同,感覺就不一樣。據說這片廣袤的沙漠在早晨不斷變化的陽光照射下會呈現出桔紅色、粉色、玫瑰金等不同的美麗色澤,成為無數人夢中的撒哈拉!我的眼睛辨色能力不強,看不清那么多顏色,但是初升太陽照耀下的撒哈拉確實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我會記住這樣的撒哈拉! 沙漠晨光<br> 夢幻的撒哈拉 金色的沙漠 我騎駱駝進沙漠<br> 撒哈拉,我們來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進千年古城菲斯 </b></div><br> 菲斯最讓人心動的是她的歷史神秘感。盡管到菲斯之前,從梅祖卡過來的路上,我們順道去了被稱為“小瑞士” 和 “非州滑雪勝地” 的伊芙蘭小鎮,還在那里喝了下午茶。這對于剛從大沙漠走出來的旅行者簡直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但是,一個千年不變的中世紀古城,她那厚實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歷史風情,其誘惑力是不可替代的。<br> 被稱為“小瑞士”和“非州滑雪勝地”的伊芙蘭小鎮 伊芙蘭小鎮的生態環境十分優美 菲斯古城建于公元808年,占地2500公頃,她是北非歷史上著名的宗教、文化和藝術中心。已有1200年歷史的古城里藏著中世紀最大的清真寺、最古老的古蘭經學院和世界上最早的大學。菲斯也是摩洛哥最早的皇城,曾連續兩個世紀成為國都。雖然今天的菲斯早已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這里的皇宮中至今仍住著皇室成員,據說國王每年也會來這里住不少時間。菲斯的皇宮簡潔而莊重。正面一字排開的7扇拱形大門都由高級工匠們用黃銅手工敲打出來,城門的四周全是高檔馬賽克瓷磚的拼圖,構圖精美,色彩斑爛,展現著伊斯蘭文化的特色。當然,更加令人感嘆的是菲斯古城里由數以千計的手工作坊、數以萬計的大小店鋪、幾百個清真寺和9000多條百轉千回的小街小巷組成的迷宮。走進這座迷宮,就象走進了1000多年前的中世紀,真有一種穿越于時光隧道的感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這里的一切似乎都未曾改變,整個古城還是這樣看似雜亂無章,卻始終按照世代傳承的節奏和風格順暢地運轉著。人們悠閑地過著自己的日子,似乎并不愿意同外面的世界接軌。這里沒有汽車、摩托,狹窄、曲折的小巷里,烤面包的,染皮革的,賣手工藝品的,做各種小買賣的,低低的討價還價聲,淡淡的薄荷茶香,鞣革的臭味,以及馱著貨物擦身而過的毛驢……簡直是摩洛哥版的《天方夜潭》。 菲斯古城全貌 菲斯古城一角 菲斯的早晨 菲斯皇宮及廣場 精美的馬賽克拼圖裝飾的皇宮門樓<br> 金色的大門<br> 古城小街 古老的小巷 古城街頭 菲斯是全摩洛哥乃至整個北非傳統手工業最發達的城市。皮革、陶瓷制品、馬賽克、玻璃器皿、銅器、地毯、刺繡、服飾等手工藝品在這里都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產歷史。這些傳統手工藝品不僅賣給到這里的旅游者,而且源源不斷地銷往摩洛哥及北非各地。其中皮革制品、手工馬賽克等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們跟著導游穿過狹窄的巷子,去參觀一家歷史悠久的舒瓦拉制革染坊。進入大門,登上兩層樓梯,來到三樓的平臺上,映入眼簾的是下面露天大工場上一大片排列整齊的大石臼,十幾個工人正在那里勞作。這里的制革染色仍然傳承著古老的傳統工藝,先用石灰水浸泡,手工揉搓軟化,然后放在染缸中用植物和礦石等天然原料染色,再清洗風干。據介紹,白色石臼是用來清洗的,清洗之后運到旁邊磚色石臼去染色。聞著刺鼻的氣味,加上常年累月在風雨寒暑中露天作業,可想而知工人們的勞動是十分艱苦的。從三樓平臺下來,我們又去二樓的皮革制品展示、銷售區看看。在這里,有幾名店員一邊用有限的中文向我們介紹商品,一邊滿面笑容地叫著“習近平總書記” 、“彭媽媽” ,引起我們的好奇。導游給我們介紹說,習主席在浙江工作時曾率團訪問摩洛哥,2016年摩洛哥國王訪華時受到習主席隆重、熱情的接待,建立了中摩戰略伙伴關系,隨著兩國關系的不斷發展,來摩洛哥旅游和經商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所以摩洛哥人民對習主席和中國人民懷有友好的感情。在遙遠的北非阿拉伯古城,碰到如此熱情、友好的場面,使我們深受感動。但由于語言障礙,我們只能微笑著不斷地向他們揮手致意。 手工作坊的工人 舒瓦拉制革染坊的露天工場 精美的陶瓷制品在這里展示和銷售<br> 在菲斯,還有攝影方面的一個小“花絮” 。去摩洛哥前,曾對此行的攝影也有一點小期待,包括拍幾張日出、日落的特寫,即“大太陽” 。很巧的是在菲斯真的碰上了。我們在菲斯住2夜,酒店房間在6樓,陽臺對著正東方,正是拍“大太陽” 的好機位。于是我和同室的老王一起, 早早地在陽臺上架好三腳架,換上長焦鏡頭,就等紅日東升。隨著天色變亮,太陽露頭,鏡頭中畫面的前景也漸漸清晰起來,突然我發現原來黑呼呼的那個電訊天線桿的頂部站著一只鷺鳥,而且剪影效果不錯。在得到老王確認以后,我們馬上抓緊拍,但這時太陽升起很快,慢慢離鷺鳥遠去。怎么辦?兩個人在無奈中想到了一個主意:明天早上把機位轉移到7樓餐廳的陽臺上,爭取把鷺鳥的剪影放到太陽中去。我們把想法告訴了其余2位吳江同伴,大家都很贊成和期待。第二天早上,我們4個人準時在7樓餐廳陽臺上擺開陣勢,構好圖,對好焦,坐等太陽升起,鷺鳥到位。然而遺憾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太陽準時升起,還是那么大、那么圓,但是昨天在電訊天線桿頂部站了那么久的鷺鳥卻始終沒有出現,剩下的只是大太陽伴著光禿禿的電訊天線桿的畫面。照片沒拍成當然不太高興,但仔細想想大家又笑了起來:世界上很多事情本來就可遇不可求,一張照片又何必太在意! 鷺鳥剪影不錯,就是離太陽遠了一點<br> 太陽的位置正好,鷺鳥到哪里去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夢幻的藍色小城舍夫沙萬</b></div><br> 離開菲斯的這一天,我們按照行程安排先參觀了沃魯比利斯的古羅馬遺址、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內斯等歷史遺跡,在下午近5點鐘來到舍夫沙萬。大巴車在一個路口停下,我們一下車,近處山坡上,淡淡的夕陽下,一個以藍色調主導的小城出現在我們面前。舍夫沙萬本是摩洛哥西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個普通小鎮。據說是當年一些猶他人來這里避難,他們認為藍色代表天空和天堂,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于是把居所的墻體都涂成了藍色。小城里的原住民紛紛效仿,并形成習慣,一直延續至今。今天,隨著摩洛哥旅游事業的發展,憑借其在城市景觀、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特色,舍夫沙萬已經同希臘的圣托里尼幾乎并駕齊驅成為世界著名的藍城。 古羅馬遺址的衛士 經歷2000多年風雨滄桑的羅馬古城遺址 梅克內斯的曼索爾城門 城市廣場一角 蘇阿尼糧庫 皇家馬廄 遠眺舍夫沙萬 我們住的酒店正好位于舍夫沙萬的上方,可以鳥瞰整個藍城。晚飯后,我們吳江的幾個同伴在酒店四周轉悠,看看能否拍個藍城日落什么的。經過觀察后發現,舍夫沙萬其實座落在一個大的山谷中的小山上,東西兩面的山比較高,所以盡管當天天氣不錯,還是只見晚霞,難見日落。突然,酒店陽臺的正前方,也就是舍夫沙萬老城區上方的藍色天幕上,出現了一塊紅紅的火燒云,并且在不斷地鋪展著,幾分鐘后已經占據了很大一塊天空。這時,已是暮色蒼茫,華燈初上,絢麗的天空與下面老城區的點點燈光相映相襯,給夜色中的舍夫沙萬蒙上了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 藍城霞光 暮色也美好<br> 第二天上午,是我們在舍夫沙萬的自由活動時間,這在跟團旅游中是十分難得的時段。大巴車將我們從酒店送到老城的入口處,大家就三三兩兩開始了自由行。在我的印象中,舍夫沙萬老城區有一、兩條稍微寬一點的主干道,其余就是縱橫交叉、高低錯落的小巷。在這里,藍色并不是唯一的色彩,卻是絕對的主色調。不僅是墻壁,許多門窗,不少道路,甚至臺階都被涂成深淺不同的藍色。徜徉在這夢幻的藍色空間里,我感覺特別寧靜。雖然這里也有大大小小的店鋪,也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但同熱情奔放的馬拉喀什相比,同熱鬧、嘈雜的菲斯相比,這里似乎安靜許多,而且讓人的內心也安寧許多。徜徉在這夢幻的藍色空間里,我總是感覺有幾分神秘。這里的巷子,有的是一直的,前寬后窄;有的是S形的,有著自上而下的臺階。每一條巷子都很美,然而行人卻不多,甚至空無一人。當然,每一個轉角都可能出現想不到的風景,每一個盡頭都可能碰到突然而來的驚喜!有時候,我會拿著相機守候在其中的某一處,期盼著一名頭圍彩色長巾的柏柏爾婦女或高大、慈祥的柏柏爾老人出現,來點綴眼前這漂亮的畫面。但是,柏柏爾人普遍拒絕鏡頭,于是我只能偷偷地拍一些背影…… 為游客準備好特色商品 藍城和貓 舍夫沙萬的老人 高低錯落的街巷 烈日下的柏柏爾婦女 藍城夏日 小孩也會做生意 小巷一景 這里的街巷靜悄悄<br> 這條巷子很氣派 漂亮的新居 聽說,舍夫沙萬的晚上,在古清真寺有莊重的誦經儀式;聽說,舍夫沙萬的藍色晨光,尤其恬靜和清新。但是,我們吃過午飯就要離開。半天時間當然只能走馬看花,雖然意猶未盡,然而,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能有機會到這樣的“別有洞天”之地來住一個晚上,掃半天街,已經機緣非淺!再見了,舍夫沙萬!再見了,夢幻的藍色小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半是海水 </b>,<b> </b><b> 一半是沙漠</b></h3><br>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是源于王朔小說的一部電影名,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 ,是人們對摩洛哥地理特征的描述。橫貫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脈將這個國家大體分割為以沙漠內陸風光為主的東南部和體現大西洋、地中海風情的西北部。已經過去的五、六天,我們欣賞了摩洛哥東南部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撒哈拉的大漠風光,離開舍夫沙萬以后的最后2天行程,主要是與地中海和大西洋為伴,從丹吉爾開始,沿海岸線走拉巴特,到卡薩布蘭卡,去體驗摩洛哥“一半是海水” 的另一番風景。<br> 從舍夫沙萬出發,大巴車開了將近3個小時,我們來到了摩洛哥的北方港口城市丹吉爾。丹吉爾地處非州的西北角,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匯處,扼守直布羅陀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丹吉爾的觀光當然離不開海。第一個打卡點是丹吉爾西南部海濱的“非州洞” 。這是一個由千百年來海浪沖擊而成的天然溶洞,洞口形狀酷似非州地圖,連馬達加斯加島都清晰可見,頗為神奇。從“非州洞” 出來,我們又去了著名的卡斯巴大燈塔。大燈塔位于非州西北角尖尖上的斯帕特爾海角,看起來雖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大,但它的位置實在顯赫。如同南非的好望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點一樣,卡斯巴大燈塔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點,西邊是大西洋,東邊是地中海。在這遙遠的非州西海岸,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我真想找個地方靜靜地坐著,悠閑地欣賞大西洋美麗的日落。丹吉爾還有個值得一提的景點是海濱小鎮艾西拉。艾西拉又稱為“涂鴉小鎮” ,鎮內各處建筑物上均裝飾著形形色色的精美壁畫,使這個在摩洛哥比較常見的藍白色小鎮更加五彩繽紛,富有藝術氣息。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在小鎮上匆匆轉了一小圈,但是藝術小鎮艾西拉的亮麗形象已經留在我們的惱子里。<br> “非州洞” 終于來到了大西洋邊 攜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卡斯巴大燈塔 “涂鴉小鎮”艾西拉 “涂鴉小鎮”艾西拉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因滿街的建筑以白色為主而被稱為白色皇城。拉巴特又是個低調的城市,雖然摩洛哥定都于此已有100多年,而且無論是市容市貌、基礎設施,還是生態環境、人居條件等在摩洛哥都是最好的,但相比卡薩布蘭卡,拉巴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要低得多。我們在拉巴特實際停留了三、四個小時,除了探訪大西洋邊的烏達亞堡古城和在拉巴特皇宮前面走走看看以外,主要是參觀哈桑大清真寺遺址和穆哈穆德五世陵寢。哈桑大清真寺在古代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長183米,寬139米,四周有16道門,始建于1195年。當時還設計并開始建造了高86米的伊斯蘭世界最高的宣禮塔,后因故只建到44米高就停工。哈桑大清真寺據說毀于十八世紀的里斯本大地震,宏偉壯觀的建筑轟然倒下,而哈桑塔卻在地震中完好無損。此后,44米高的哈桑塔和大清真寺殘存的312根石柱經數百年風雨仍巍然屹立,成為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大清真寺遺址的后面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建成的穆哈穆德五世陵寢,陵寢左側建有清真寺,再左側為講經臺。整個建筑群莊嚴典雅,體現了阿拉伯穆斯林精美的建筑工藝和裝飾藝術。 拉巴特街頭<br> 烏達亞堡海邊 烏達亞堡海邊 小巷深處有人家 哈桑大清真寺遺址和穆哈穆德五世陵寢 44米高的哈桑塔和312根殘存石柱十分壯觀 穆哈穆德五世陵寢 拉巴特皇宮全景<br> 拉巴特皇宮<br> 終于來到了摩洛哥之旅的終點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也是一個因為一部電影而名揚天下的城市。二戰期間,由于摩洛哥特殊的地理位置,各國間諜匯集于此互相刺探情報,卡薩布蘭卡成為當時著名的諜都,并因此誕生了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融三角戀情與政治斗爭為一體的愛情片《北非諜影》,又名《卡薩布蘭卡》。該片于1942年在美國上映,1944年在第16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2007年,美國好菜塢編劇協會評選了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 ,該片排名第一位。直到今天,這部將近80年前拍的經典影片依然魅力不減(從摩洛哥回來后又看了一遍),而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也“借光”這部影片而聲名遠揚。我們在卡薩布蘭卡的時間也不多,主要的打卡點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和里克咖啡館,當然,沿大西洋海岸的邁阿密大道也要去逛一逛。由于當天到卡薩布蘭卡的時間已不早,所以在邁阿密大道走一段以后,先就近簽到里克咖啡館。在《北非諜影》中,男主角里克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咖啡館,好多情節都是在這里演繹的。但如今的里克咖啡館并不是當時拍攝的地方。由于戰爭時期條件有限,當時所有的拍攝都是在好萊塢影棚完成的。這部電影大獲成功以后,粉絲們特地來卡薩布蘭卡做了這家同電影中完全相同的咖啡館,并且使它成為粉絲們的朝圣之地。據導游說,進這家咖啡館喝咖啡要預訂,而且一杯咖啡價格要幾十塊美金。我們不是粉絲,也沒有預訂,所以只在大門口拍個照,簽個到,就可以了。 大西洋邊的邁阿密海濱大道 邁阿密海濱大道旁有許多休閑娛樂場所 里克咖啡館 離開摩洛哥前的最后一個節目是參觀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臨海而建,是前國王哈桑二世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耗時6年、耗資5億多美元建造的卡薩布蘭卡的新地標。它占地面積9公頃,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主體大殿內可容納2.5萬名穆斯林祈禱,露天廣場上可以容納8萬名穆斯林同時禮拜,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在地理位置上是整個穆斯林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同時也是全世界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清真寺。清真寺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可常年供熱,大殿屋頂可以遙控開啟閉合,25扇自動門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35噸重的正門使用一組密碼控制開關……面對建造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現代化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我聯想到建于本世紀初的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哈利法塔,聯想到中東阿拉伯國家的許多現代化城市。毫無疑問,這些現代經典之作,無不以大把的金錢作支撐,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這一系列精品的誕生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深厚的科學、藝術底蘊和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懈追求! 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大殿 大殿和宣禮塔周邊的圍廊 大殿和宣禮塔周邊的圍廊 愉快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往返12天的摩洛哥之旅很快過去了(2019.6.19~~2019.6.30)。由于長途飛行,加上摩洛哥境內每天在“4個輪子” 上 奔波,還有飲食不太適應等問題,整個旅程還是有點辛苦的。然而,這點辛苦,同旅途中獲得的視覺沖擊和心靈感受相比,還是值得的。借用在網絡上看到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一輩子不去摩洛哥你未必會后悔,因為你并不知道你錯過的是什么;但去了摩洛哥你會感到慶幸,因為你意識到你得到的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南和县|
保康县|
开江县|
德阳市|
嵩明县|
大埔县|
北碚区|
开封县|
临漳县|
马关县|
天长市|
衡南县|
海宁市|
柏乡县|
咸丰县|
如东县|
靖远县|
筠连县|
桓台县|
灵山县|
新民市|
大关县|
宁化县|
巩留县|
鹤壁市|
出国|
东方市|
阿克|
阳新县|
肃南|
虎林市|
拉萨市|
长子县|
色达县|
永新县|
米泉市|
彭泽县|
大足县|
拉萨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