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西寧,西北約150公里就是青海湖,它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藏語音譯“措溫布”,是中國最大內陸咸水湖,成因為造山運動中斷層陷落而形成。</h3> <h3>一守青藍不改的初心默默為青藏代言,黃澄澄的油菜花在視線里滿滿地鋪散開來,藍天碧水為其映襯、白云綠草為其點綴,猶如一幅絕美的油畫。</h3> <h3>極目遠眺,仍是分不出這湖的邊界,只在目力所及之處有一條若有若無的線橫在碧藍和淺藍間,才算是把這湖與天分隔開來……</h3> <h3>白云悠悠,湖藍勝海,像是天空墜落的一塊藍寶石。</h3> <h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的邊塞詩充滿令人神往的誘惑力。</h3> <h3>斜陽從鑲嵌金邊的云縫射出,耀人眼目,將湖邊照得輝煌燦爛。西海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滄桑變遷,亙古不變,見證著云卷云舒,生死輪回。</h3> <h3>瓦藍瓦藍的湖面,湛藍湛藍的天空,那遠處的水和天連成了一片,融為了一個整體,形成了朦朧、空曠的茫茫宇宙</h3> <h3>雪域最大的王丟掉信仰,舍棄了輪回。在青海湖邊,倉央嘉措走過了一生經歷坎坷,留給世人的只有生死懸疑和情詩傳奇。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h3> <h3>近岸的淺色輕盈,湖中的深清沉靜,更遠處的云水朦朧,和著格桑花擁簇的佛塔,繪成一幅永不褪色的唐卡。仿佛倉央的那首情詩:你見,或者不見,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h3> <h3>茶卡鹽湖是坐落在青海烏蘭縣的一座物產豐富的鹽湖,恰好與茶卡鎮是鄰居,""茶卡""是藏語,是鹽池的意思,也就是青鹽的海。</h3> <h3>站在一片冰藍色的湖面之前,看著透白的云朵靜靜在湖面上投下倒影,不知不覺駐足于令人神往的天空之境腹地。</h3> <h3>湖區山光水色旖旎,它的平靜的湖面,能將天空及大地的景物逼真地反射成像,形成如詩如畫的特殊美感,因而成為“天空之鏡”。</h3> <h3>湖水與長天一色,鹽湖與群山同輝,感覺連微弱的呼吸都會打破如鏡一樣的寧靜</h3> <h3>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間走,宛如畫中游。走在其中,所有人都會不由自主的變得謹慎起來,仿佛一不小心就會破壞了這面鏡子。</h3> <h3>《漢書地理志》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即今天的青海湖、鹽池即今天的茶卡鹽湖。茶卡鹽湖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固液并存的鹵水湖,它在青藏高原眾多的鹽湖家族中脫穎而出。</h3> <h3>湖如鏡,鏡是湖。藍天、白云、人影純凈的交織如同一場夢境。</h3> <h3>站在鹽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見。走進畫里,走在天地之間,天空很藍,湖面上的水倒影著天上的白云和你的身影,像一面天然的鏡子。</h3> <h3>漫步湖中猶如身處蒼穹,不知道踩著的是潔白的鹽,還是天空上潔白的云。</h3> <h3>這里美得恍如隔世,純凈、倒影、藍白交織,如同一場夢。</h3> <h3>抬起頭,頭頂有著一片藍天,低下頭,腳下仍是一片藍天,已分不清是天空倒影在湖水中,還是湖水融化在藍天里。</h3> <h3>透過風馬旗,依依不舍的告別天空之鏡</h3> <h3>翡翠湖,是原大柴旦化工廠鹽湖采礦隊采礦區廢棄的大小不一的鹽池子。</h3> <h3>高濃度鹽水中富含硼、鋰、鹽、鉀肥、芒硝等礦物質,由于成分濃度的不同,形成了顏色多彩的景象。</h3> <h3>透亮的湖水給寂寞荒涼的大地增添了一抹柔情,天空湛藍、白云積卷,形成了一幅驚世的畫卷。</h3> <h3>湖面平滑如鏡,映出遠處的藍天、雪山,更加美不勝收。</h3> <h3>黑褐色的土地,白色的鹽晶,藍綠色的湖水,艷麗繽紛的色彩,驚艷你的眼球。</h3> <h3>隨意一坐,隨處一走,倒影成趣,自有意境,隨手一拍,不需濾鏡,即是大片。</h3> <h3>因為還處于較為原生的狀態,這里沒有景區,沒有售票處,還處于旅游的處女地,更是神秘的小眾旅行目的地。</h3> <h3>遠處就是就是綿延的雪山,配上藍天白云,倒影在翠綠的湖水中,仿若一副靈動的山水畫,無法想象這是隱藏在在一望無垠的戈壁中的美景。</h3> <h3>小小的人在遼闊的大自然背景下,顯得渺小卻充滿韻味。</h3> <h3>很多美好,并未期望,就已經抵達,翡翠湖的美,真正讓人動心的還是翡翠般的湖面一抹藍天如鏡的倒影。</h3> <h3>這里也是文藝小資的神往之地。這里是德令哈,有人說海子成就了德令哈,這座原本干燥的起靜電的城市因為海子的那首《今夜我在德令哈》而變得潮濕了。</h3> <h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是的,海子來過這個城市,寫了首詩,然后走了……留在人們腦海里的只有姐姐、草原和翡翠般的海子。</h3> <h3>戈壁日出</h3> <h3>前往敦煌的路</h3> <h3>詩和遠方</h3> <h3>玉門關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觀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遇有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人們俗稱魔鬼城。</h3> <h3>一座神奇的中世紀古城堡躍入眼簾,整個雅丹地貌群錯落有致,高低不一,布局有序。</h3> <h3>千萬年大風不斷吹蝕下,一個個土堆山包的下部遭受強風剝蝕,形成地面支離破碎的凹陷壟槽形態。</h3> <h3>獅身人面像模仿的惟妙惟肖,生動形象。</h3> <h3>置身于雅丹魔鬼城,宛若進入了世界建筑藝術博物館,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h3> <h3>日光傾城,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金色外衣。走在大漠戈壁,自然就是最好的打光板。</h3> <h3>由于風長期的猛烈吹蝕,松軟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蝕成頗具規則的溝谷,而堅硬的土石層則成為高矮不等的土崗,強風又刀刻斧鑿般地把土崗雕成一個個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h3> <h3>這里地勢非常的低,道路基本無法辨認,地磁很強大,據說羅盤都沒有辦法使用。</h3> <h3>常年風蝕地貌,形成類型多樣,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諾大的天地間沒有植被,唯有這些巖石們傲然矗立,與時間為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形狀。</h3> <h3>孔雀開屏</h3> <h3>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形成了如今敦煌雅丹地貌地質遺跡自然景觀。</h3> <h3>一排排土沙遺址,據說是西海艦隊。</h3> <h3>玉門關外疏勒河,經過千年流逝,成了孱孱小溪。這里是敦煌,也是漢武大帝河西置四郡之一,敦煌(沙州)、酒泉(肅州)、張掖(甘州)、武威(涼州)。</h3> <h3>“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祁連”。漢高祖劉邦經“白登之圍”,違心屈服匈奴,和親三代,經歷文景之治,到漢武大帝時,年方十九歲冠軍侯霍去病一戰定河西四郡,二戰勒石燕然封狼居胥。有了匈奴人歌曲中“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也有西漢名將陳湯上書“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h3> <h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蒼涼時分——短兵相接、刀光劍影,多少將士為鎮守邊關殞軀而長臥沙場,塞外荒涼難掩相思之苦,然而他們心中裝著的,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大國情懷,豁達與諧謔并存,豪邁不羈之感油然而生。</h3> <h3>張騫帶給了漢武帝西域真實的情況,溝通西域之路,聯結西域各國,鉗制匈奴。漢武帝為此征服樓蘭,姑師,動烏孫,建要塞,串碉堡,屯田,移民,直至完全清除匈奴之亂,打通西域商貿,構建絲綢之路,實現自己王霸基業。</h3> <h3>敦煌,成了古絲綢之路的經濟特區,東西人民渴望交流的,除了商品,漸漸地也出現了文化,于是,盛行西方的佛教,也來到這里。</h3> <h3>當你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黃沙,故事就會在你的掌心里。撥開塵沙,又見敦煌。</h3> <h3>“一千年究竟有多長?”,“不過一瞬間,春一去,冬一來,一千年就過去啦”。《又見敦煌》詮釋了敦煌的前生今世。</h3> <h3>越過鳴沙山便是月牙泉,月牙泉被鳴沙山環繞,因其形狀酷似一輪新月,人們便稱它為月牙泉。古時稱之為沙井,又名藥泉。</h3> <h3>鳴沙山沙峰此起彼伏,金光燦燦,宛如一座座金山。每年的大風時節,風呼嘯而過,沙子滑落滾動,無數的沙粒在空中飛舞,不斷的發出響聲,它被認為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h3> <h3>鳴沙山月牙泉。沒有泉水,沙山只是干枯乏味的墳墓;如果沒有沙山,泉水只是泯然無名的平庸。它們的雙生,是漫長的歲月風沙里,對峙千年的溫柔。</h3> <h3>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h3> <h3>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莫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h3> <h3>最初接觸莫高窟,是在很多年前讀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對莫高窟由來的描述之后,莫高窟,從此在我的內心扎下了神秘而又為之向往的根。</h3> <h3>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于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 <h3>王道士對莫高窟最大的貢獻,莫過于發現了藏經洞,從而導致了“敦煌學”在全世界的興起;但他最大的罪過,也是因為發現了藏經洞,從而導致了敦煌文物向全世界的流失,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h3> <h3>當我再一次回望的時候,莫高窟,依然那么靜靜地矗立著,是那么壯觀,那么雄偉,一場繁華一場夢。莫高窟終會成遠景,莫高窟對于我,不僅僅是景仰,更多的是思索。</h3> <h3>嘉峪關城之外的九眼泉湖,在古代便因此處泉水草盛而作為屯兵養馬之地,之后才有了嘉峪關,可以說是嘉峪關的源泉了。</h3> <h3>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h3> <h3>據兩山、扼咽喉,站立關城之上,遠處祁連山頂,白雪皚皚,依稀可見,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巍巍雄關,見證著歷史的變遷——</h3><h3>兩千多年前,張騫鑿空西域,西漢政府控制河西;東漢時,中原與西方貿易暢通,嘉峪關一帶成為貿易要道;明朝開國大將宋國公馮勝略定河西,在班師凱旋的途中選中嘉峪山西麓建嘉峪關,并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設嘉峪關所。</h3> <h3>穿越時空的阻隔,夢回大明王朝,重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壯,領略“長城飲馬寒宵月,古戍盤雕大漠風”的凄涼。</h3> <h3>關外蔓延到天際的戈壁沙漠,祁連雪山在遠處連綿環繞著這處嘉峪關,藍天下盡顯壯闊之美,猶如一幅雄壯的圖卷,無不讓人心生歷史的悲壯之感。</h3> <h3>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七,林則徐滿身征塵抵達嘉峪關。當夜宿于東羅城內的嘉峪關驛舍,“第二天早晨,策馬出關,見“西面樓上有額曰‘天下第一雄關’”,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出嘉峪關感賦》,其中第三首:</h3><h3><br></h3><h3>敦煌舊塞委荒煙,今日陽關古酒泉。</h3><h3><br></h3><h3>不比鴻溝分漢地,全收雁磧入堯天。</h3><h3><br></h3><h3>威宣貳負陳尸后,疆拓匈奴斷臂前。</h3><h3><br></h3><h3>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時此地罷防邊。</h3><h3><br></h3><h3>1849年,林則徐途經長沙,會見在家耕讀的左宗棠。林則徐與左宗棠長談,并送上自己在新疆繪制的地圖。27年后,林則徐已離世多年,左宗棠帶上地圖,西出嘉峪關。</h3> <h3>1876年,左宗棠指揮多路清軍討伐阿古柏,收復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0年5月,為收復伊犁,68歲的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嘉峪關駐軍哈密,終與俄方簽訂了《中俄改定條約》。左帥班師,身后是脫離10余年的疆土和勃勃生機的左公柳。</h3> <h3>嘉峪關頭,內城外墻勾連環接,箭樓角樓相倚相望。萬里黃沙間,長城似游龍浮動,烽燧遺墩、斷壁殘垣若隱若現,猶如一幅凝聚著邊塞滄桑的歷史畫卷</h3> <h3>嘆賞一磚泥,遠望安西。</h3><h3>絲綢古道旅人稀。</h3><h3>夢上昆侖尋隱士,再論禪機</h3> <h3>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h3> <h3>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h3> <h3>張掖七彩丹霞是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丹霞地貌作為古老的地質遺跡,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發育形成的紅色巖系,隨著地殼的抬升,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后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過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所以其突出特點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h3> <h3>彩色丘陵屬于多種因素形成的丘陵狀彩色地貌,呈紅黃橙綠白灰等多種顏色,因為其繽紛的色彩而被稱為彩色丘陵。</h3> <h3>景色時而像一幅水墨丹青,時而像濃墨重彩的油畫,不僅僅驚嘆于她令人窒息的美麗,還有每一種顏色中都承載著的一百萬年的記憶。</h3> <h3>許多山體都有紅白相間的平行條紋斜斜地間錯分布著,色彩卻又裁切得十分整齊,像身著斜紋紅白禮服的衛兵,又像被授予綬帶的勇士。</h3> <h3>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中那一望無盡的紅色山脈以及故事發生的“麻子面館”</h3> <h3>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山間舞?</h3> <h3>造型奇特、色彩斑斕、層錯陡峭、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置身其中猶如進入畫境。</h3> <h3>上帝的調色板,在下午的斜陽下,原本就絢麗的色彩變得更加有層次感,更像披上了金色的光澤一般耀眼。</h3> <h3>色彩隨山丘的起伏呈現波浪狀,從山底向山頂延升,用我們美術上的畫法就像底色上再鋪滿因為光線的照耀而突出的高光一般,讓整個畫面更美麗,更顯現出立體空間感。</h3> <h3>紅、黃、橙、綠、白、灰等多種鮮艷的色彩,絢麗多姿。</h3> <h3>夕陽下,金色的霞光散開,一座座綿延起伏,各式形態的七彩丘壑就好像披著一層彩色的紗衣般灼灼發光。</h3> <h3>古語云:“高峰壁立老龍蟋,削出芙蓉作畫看”,佇立在其中,美得令人眩暈,實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功。</h3> <h3>遠古的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延伸,在亙古不變的藍天白云下,七彩斑斕的色彩在這里揮灑著各自的絢麗。在沒有絲毫粉飾與雕琢,留給人們的是自然、粗獷、質樸。</h3> <h3>花海鴛鴦,是中國最美麗的六大草原——祁連山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湖由八掰蓮花似的山包所包擁,由108處泉眼匯聚而成,與崗什卡雪峰相互映襯,就像鑲嵌在雪域高地的一面鏡子。</h3> <h3>遠處是崗什卡雪峰</h3> <h3>“海鏡浪翻花,抹凈塵沙。東風吹影綠參差,羨煞鴛鴦成對對,以此為家。流水紀年華,行樂交加,浮沉隨風即生涯。身外風波都不管,哪個如他?”清末廖蘇的這首詞上闕描繪的就是被《西寧府新志》稱為“西寧八景”之一的花海鴛鴦。<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滦平县|
阿拉尔市|
湘乡市|
鄯善县|
孟州市|
盐津县|
邮箱|
荥经县|
富源县|
南安市|
荔波县|
镇平县|
永和县|
简阳市|
阿坝|
大悟县|
苏尼特右旗|
黑龙江省|
曲麻莱县|
驻马店市|
阳泉市|
南雄市|
左云县|
越西县|
磐安县|
商南县|
襄城县|
台江县|
海阳市|
徐水县|
炉霍县|
黑河市|
益阳市|
华池县|
鄂伦春自治旗|
瑞金市|
元氏县|
佳木斯市|
增城市|
麻栗坡县|
乌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