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韓復榘早年照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韓復榘</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東省主席韓復榘</h5><h3><br></h3> <h3>蔣介石處死國民黨高級將領韓復榘內幕——</h3> <h3>臺兒莊戰役前,日軍大部隊就開始橫穿山東境內,讓日本喜出望外的是,鎮守山東的土皇帝韓復榘沒做多久抵抗,便率部提前退出了。</h3><h3><br></h3><h3>這是讓蔣介石和李宗仁所沒能預料到的,尤其對于李宗仁,戰前還苦苦與其徹夜交談過戰場形勢,穩其抗戰決心,殊不料,一轉眼,韓復榘便忘了。</h3><h3><br></h3><h3>倘若放任不抵抗,退兵是個嚴重問題。更讓韓復榘后悔的是,1937年12月27日,他又干了一件蠢事。</h3> <h3>在收到李宗仁火急電令“堅守泰安,如泰安不守,即節節抵抗,撤守兗州”后,韓復榘有些反感。</h3><h3><br></h3><h3>想不久前,日軍進攻山東時,自己也曾率部抵抗,德州血戰,韓部三個師損失過半,正欲持續戰斗時,蔣介石便調走了韓部所屬炮兵,這分明是蔣介石想保存實力,借日本之手消滅我韓復榘。</h3><h3><br></h3><h3>念想以往舊事,韓復榘有些氣憤。如今,他也早已放棄堅守泰安,率部退到了濟寧,在接到李宗仁的再三嚴厲叱問的電報后,于是他毅然回復道:“南京已失,何守泰安。”</h3> <h3>電報一出,韓復榘的手下慌了,這南京丟失,可是你我能指責的?果不其然,在李宗仁接到電報后,便氣的有些發抖,他隨即將內容轉給了蔣介石,并提議嚴辦韓復榘。</h3><h3><br></h3><h3>這一提議,自然符合蔣介石的想法。自1930年9月,韓復榘任山東省主席以來,為鞏固山東地盤、保存實力,與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分庭抗禮。一方面截留地方稅收,擴充自己的軍隊;在韓復榘投蔣后不到幾個月,蔣原來承諾的財政支持幾乎是一紙空文,韓復榘就有了反蔣的預謀;他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想西安事變時,韓復榘就曾致電公然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那時,蔣介石早就有所不滿了。</h3><h3><br></h3><h3>加之,韓復榘為了保留自己的實力,不戰而放棄濟南。他在撤離前夕,下令焚毀省政府、進德會等,幾乎是不戰而退,主動放棄了黃河泰山的天險,幾日之內便棄守了原本預計可守數周的黃河防線。另一方面,他同四川省政府主席劉湘秘密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運動。韓復榘的這些行為使蔣介石下定了肅清他的決心,如今懲治他,更是好機會。</h3><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宗仁</h5> <h3></h3><h3>與其他人所想象不一樣的是,蔣介石早已下定決心除去韓復榘,而不單單的是懲治而已,而除去的這個手段,做得頗為詭異高端,他沒有讓太多人知道,甚至李宗仁都被蒙在鼓里。</h3><h3><br></h3><h3>1938年1月,蔣介石開始要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因為是第五戰區的會議,副司令長官韓復榘肯定要參加。韓復榘的手下卻不這么認為了,有人堅決反對前去,但在聽說會議是李宗仁全權負責后,韓復榘的疑慮消失了,因為李宗仁與他徹夜交談過,對他的印象還是不錯。</h3><h3><br></h3><h3>韓復榘從濟寧乘鐵甲車到了徐州,以防萬一,身邊帶了一個手槍營。然就在韓復榘到達徐州的第二天后,蔣介石又由漢口發來了軍事機密的急電,說是在河南開封召開重要軍事會議。</h3><h3><br></h3><h3>電報中指明45名高級將領必須參加,韓復榘一看,其中有自己的心腹部下孫桐萱軍長,無奈,只好留下手槍營,只身前去。一路上,韓復榘頗有不安,畢竟,去年,他自己頗被蔣介石憎惡。當趁機詢問起李宗仁時,李宗仁卻表現得頗為自然,一路上談笑風生,韓復榘漸漸安穩了下來。</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來赴會的韓復榘(前中戴禮帽者)</h5> <h3>1月11日下午7時,蔣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開了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會議快開始前,各位高級將領又收到了通知,為避免日本飛機擾亂,會議在夜晚舉行。</h3><h3><br></h3><h3>到了夜晚,韓復榘同孫桐萱等同坐汽車到了省政府大門口,即看見電燈旁貼著一張寫著“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的通知,并有軍警憲兵在指揮車輛,把車輛排列到旁邊的空地上,韓復榘當時和很多與會的將領,一樣下車向里走。</h3><h3><br></h3><h3>下車后,拐過了“副官處”,眾人又看見貼有一張通知,上面寫著:“奉委座諭:今晚高級軍事會議,為慎重起見,所有到會將領,不可攜帶武器進入會議廳,應將隨身自衛武器,暫交副官處保管,給予臨時收據,俟會議完畢后憑收據取回。”</h3><h3><br></h3><h3>參加會議的各位高級將領紛紛拿槍出來上交,韓復榘也不疑有他,索性將自己身上帶的兩支手槍也掏了出來交到副官處,帶去的三個衛士都被留在接待處,他把收據放在衣袋里,跟著大家一起進入會議廳。</h3><h3><br></h3><h3>會議廳里,蔣介石先闡述了自己的抗日方針,隨后便叱問道:“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山東黃河北岸,一再向后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后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是你承擔!”</h3> <h3>當著眾人的面,韓復榘有些拉不住臉面,于是頂撞道:“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韓復榘話音剛落,蔣介石立馬反駁道:“現在我問的是山東,不是南京。南京丟失,自有人負責!”</h3><h3><br></h3><h3>韓復榘正欲再次反駁,不料,身旁的劉峙拉了一把,并低聲說道:“委座正在冒火,你先到我辦公室里休息一下吧!”</h3><h3><br></h3><h3>當從會議室出來后,院內早有預備好的一輛小汽車,劉峙笑著對韓復榘說:“坐上吧,這是我的車子!”當車門打開,韓復榘一坐好,便心生后悔了,幾個特務迅速拉住了韓復榘雙手。</h3><h3><br></h3><h3>1938年1月19日,國民黨組成高等軍法會審,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鐘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h3><h3></h3> <h3></h3><h3>然而,在審訊中,韓復榘只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復,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還是一言不發。這個審問,其實就等于宣判,因為在逮捕令上,已注明了韓復榘罪狀和革除韓復榘的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因此,韓復榘已拿定主意見,一句話也不回答。</h3><h3><br></h3><h3>1月24日,晚上7時左右,韓復榘在武昌市平閱路33號內院一座小樓上被槍決,頭部中兩彈,身上中5彈,計中7彈而死。</h3><h3><br></h3><h3>隨后,各地報紙刊登此事,而此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才明白,什么徐州軍事會議,這一切都只不過是蔣介石的計策而已。待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復榘到了徐州后,把他誘騙到開封處死才是他真正的目的。</h3> <h3>過后,蔣介石念及其中原大戰中的功勞及其部下的勸說下準其安葬,因韓復榘是二級上將,又是一省主席。韓復榘的靈柩被安葬于豫鄂交界處的雞公山墓地。墓前立一石碑,上刻“韓復榘之墓”五個大字。</h3><h3><br></h3><h3>1954年韓復榘的靈柩經人民政府批準,由其子女遷往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安葬。<br></h3> <h3><b>韓復渠簡介</b></h3> <h3>韓復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隸省順天府霸州煎茶鋪鎮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與石友三、孫良誠、劉汝明、孫連仲等成為馮玉祥的得力戰將,被稱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h3><h3><br></h3><h3>韓復榘19歲離家闖關東自謀生路,后投效兵營。以擅長作戰并兼通文墨而發跡,在北伐戰爭中一路猛打猛沖過關斬將,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時人稱其為“飛將軍”。</h3><h3><br></h3><h3>在中原大戰前脫離馮玉祥投靠蔣介石,韓復榘在山東擊敗了晉軍為蔣介石鞏固了前沿戰線。主魯后,韓復榘誓要"變魯為齊",他澄清吏治、禁煙、剿匪,并大力發展山東教育事業,建設模范新鄉村,并號召山東農村大力學習模范鄉村,以提倡經濟保障。</h3><h3><br></h3><h3>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韓復榘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h3><h3><br></h3><h3>期間韓與蔣介石多次發生矛盾,后韓復榘不聽國民政府命令,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而被蔣介石在開封誘捕并因此治罪,審判后被戴笠特務暗殺,終年47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庄河市|
昂仁县|
松阳县|
中江县|
滕州市|
民勤县|
保山市|
保德县|
永新县|
合阳县|
孟州市|
长治市|
应城市|
贞丰县|
资阳市|
临潭县|
邮箱|
铜山县|
梧州市|
万源市|
芷江|
邯郸县|
四平市|
固始县|
岳阳市|
钦州市|
奉贤区|
菏泽市|
建瓯市|
兰州市|
肥城市|
曲周县|
汤原县|
疏勒县|
彭泽县|
承德县|
拜泉县|
磴口县|
两当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