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農村喪葬全過程(山東、寧津)

農民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線索提供:</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王洪利、王洪波</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王洪崗 等</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整理/我是農民</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魯西北為例)</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土葬(不火化)</font></h3><h1><b><font color="#808080">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喪葬習俗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各地風俗五花八門,但基本意思大體相同,是追憶先人一生的功德,教育子孫要懂得傳統的生死輪回、天命難違、禍福善惡、因果報應、感恩行孝、來世福音,作惡多端會禍及子孫等觀點,也沒有什么不妥。它涵蓋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們的一種信仰。因此安葬和厚葬老人理所當然,漸漸形成葬禮習俗,代代相傳。</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我搜集整理了魯西北地區寧津縣大柳鎮附近老人過世以后的一些程序,主要是想讓朋友們了解我們農村的風土人情。一是可以勾起人們的回憶;二是萬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沉著應對,給辦事的人提供些參考;三是通過這篇敘述可以和其他地區進行傳統習俗的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魯西北地區的風土民情。</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人去世后的全部程序</b></h1><h3>&nbsp;</h3><h1><b>1、凈身、穿壽衣</b></h1><h1><b>男:理發、刮胡子、用白酒將身體擦洗一遍。</b></h1><h1><b>女:梳頭、用白酒將身體擦洗一遍。</b></h1><h1><b>壽衣(裝老衣服):</b></h1><h1><b>(三層領)襯衣、棉襖、袍子、褲子(裙子)、腰帶(上衣貼身也是靠一根用七根藍線擰成一股系在死者身上,這股藍線系在死者身上也不能打結的。)帽子(手帕)、襪子、鞋子、頭枕、腳枕。</b></h1><h1><b>(五層領)襯衣、棉襖(加層領子)、袍子(加層領子)、褲子(裙子)、腰帶(上衣貼身也是靠一根用七根藍線擰成一股系在死者身上,這股藍線系在死者身上也不能打結的。)帽子(手帕)、襪子、鞋子、頭枕、腳枕。</b></h1><h1><b>為死者穿的衣服一是要逢單數,穿單不穿雙,穿雙有人亡。如五件、七件或九件。再就是不能有紐扣,迷信說法有了紐扣就表示在世時與人結下的仇恨到來世也不能化解掉,因此死者衣服的所有紐扣在穿衣服時都要剪掉,即使貼身衣服的紐扣也要剪掉,此風俗至今未變。</b></h1><h1><b>農村有一個說法,父母咽氣時身邊有幾個兒女是命中注定的,不在跟前的就等于命里沒有。所以兒女離得再遠,父母病危就一定要盡量趕到老人身邊。有的老人病危時幾天不咽氣,專等兒女來到跟前才咽氣閉目。有的老人沒有見到想見的兒女,會一直睜著眼睛離世。算命先生常常愛用離世時幾個子女在場預測。</b></h1> <h1><b>2、報廟</b></h1><h1><b>以最快的速度抬著水桶(茶葉和小米,據說人剛去世時會暫時居土地廟,送去的是茶和飯)帶上紙錢去十字路口報廟,第一次報廟不分時間,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報廟。去時哭著去,回來時也要哭著回來。目的是告訴街坊鄰居家里的老人去世了,請大家趕緊來幫忙。燒門幡前晚上都要報廟,只不過去的時候就不哭了,回來時的路上才哭。報廟人回來的路上一定不能回頭!</b></h1> <h1><b>3、掛門幡</b></h1><h1><b>&nbsp;&nbsp;&nbsp;&nbsp;掛門幡可能是我們附近特有的風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在一根木棍上懸掛一串燒紙,斜立在角門口,紙的頁數和老人的年齡相等。剪紙的頁數時講究的正一剪、反一剪。門幡要在去世的第二天晚上燒掉叫“燒門幡”</b></h1> <h1><b>4、上靈床</b></h1><h1><b>&nbsp;&nbsp;&nbsp;&nbsp;靈床一般搭在堂屋(外間屋)。兩條長板凳上面放門板或沭秸稈編織的褓(báo),尸體下面的褥子是褥子面和烊子鋪成的,不可以用針線。尸體上面用專用的被單覆蓋。如果逝者張著嘴巴,就放根香。</b></h1><h1><b>逝者左手塞饅頭,右手塞紙錢燒的灰(左手糧右手錢)。靈床前用小桌子做供桌,擺放供品、香爐、長明燈(不可以熄滅)要看好長明燈,油燈碗不能斷油。逝者的腳一定要頂到北墻上。里屋有鏡子的房間要用燒紙或者單子罩住。灶膛口也要用白紙貼封,嫡親必須在入殮前趕到靈床前,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孝。</b></h1> <h1><b>5、封鞋、扯孝衣</b></h1><h1><b>&nbsp;&nbsp;&nbsp;&nbsp;兒子、兒媳、女兒穿重孝。孝帽頂要縫合,向下折幾折,扯一塊和圍巾差不多大的“塔頭”,孝衣用麻繩系腰,褲腿用白布條扎住,鞋子要用白布全部包住,并且一直到發喪完畢鞋子必須趿拉著。</b></h1><h1><b>&nbsp;&nbsp;&nbsp;&nbsp;兒媳、女兒的白布包頭比別人的長,自身可以系住,穿孝衣和孝褲,孝衣用麻繩系腰,褲腿也用白布條扎住,鞋子要全部用白布全部包住。</b></h1><h1><b>&nbsp;&nbsp;&nbsp;&nbsp;其他人員孝子的孝衣要比重孝要簡單些,不扎褲腿、縫鞋時后面留點縫隙、沒有“塔頭”。稍遠點的孝衣就不是做的了,是租來的。出殯完要歸還的。凡新做的孝衣都要帶回家,等以后有的“圓墳”、“燒七”還用。</b></h1> <h1><b>6、搭靈棚</b></h1><h1><b>&nbsp;&nbsp;靈棚緊挨著外間屋門,用物單把里外隔開(后面的經要掛到物單上),前面放一八仙桌。入殮后棺材停放在這里。八仙桌上擺放供品、紙貨等物品。</b></h1> <h1><b>7、報喪</b></h1><h1><b>&nbsp;&nbsp;根據親戚的多少,安排幾個年輕人,到人家家里去報喪。順便把喪事的安排計劃告訴親戚朋友,讓人家做到心中有數。報喪人不得直接到親友家中,應在大門外叫門等待。原來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現在通信雖然方便,但是報喪一般允不允許電話通知,要親自當面報喪。</b></h1> <h1><b>8、守靈(女)趴靈(男)<br></b><b>&nbsp;&nbsp;&nbsp;&nbsp;女孝子在逝者近處兩側守靈。男孝子一般在院子進角門的右側靠北墻處,地上鋪些棒子秸、黃草、滑秸(麥秸)類的東西,不可以鋪被子,不然是對逝者的不敬。男女各有一兩個接紙的,帶領吊孝者到指定位置,同時大聲告訴守靈(女)趴靈(男)的人“來戚(qie)了”!男吊孝者來了由男孝子哭陪,女吊孝者來了由女孝子哭陪。<br></b><b>男吊孝者要按照習俗行叩拜禮的,叩拜禮罷了孝子要叩謝,有專門的迎揖人高聲喊“孝子謝”!孝子磕頭。<br></b><b>女孝子陪哭時要念叨逝者的好處、一輩子的不容易、邊哭邊敘述,吊孝者哭罷后要勸說陪哭的。特別親、感情深的女吊孝者哭的時間會長些,這就需要其他人去勸。<br></b><b>&nbsp;&nbsp;&nbsp;&nbsp;到晚上,要安排比較親近的侄子或堂弟通宵守靈,附近放搟面軸、扁擔等武器,防尸體詐尸、防狗鉆靈床下,貓爬到靈床上。幾個人輪番值夜守靈、續香點燈通宵達旦。這些致親,除了自己痛吊親人外還要解勸和寬慰孝子悲失親人之痛,同時不定時的替換一下幾天來傷心加勞累的孝子們值夜守靈。在城市,那些通宵守靈著,都是一生患難與共的鐵桿兄弟!<br></b><b>&nbsp;&nbsp;&nbsp;&nbsp;通過這些大事,看出了平時的親近遠疏和骨肉親情之間的關心、關愛、可敬之舉,另喪家孝子感佩!</b></h1> <h1><b>9、入殮(遇殮)<br></b><b>&nbsp;&nbsp;&nbsp;&nbsp;棺材:棺木俗稱壽材、壽木。用料以柏木為佳,松木次之。過去家有上年紀的老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棺材是由蓋、幫、底和前后回頭組成。蓋、幫、底用長料,前后兩回頭用短料。所謂“三長兩短”,因為不論材質優劣,必是由上下左右四塊,前后兩塊共六塊木料拼合而成的。上為蓋,稱天,下為底,稱地,左幫為日,右幫為月,前后兩塊稱為乾坤。有的地方后代有中了秀才以上的老人的棺材可以在前方的蓋上加龍頭叫“龍頭棺”。<br></b><b>棺材內:1、棺材的底部先鋪一層草木灰。草木灰來自街坊鄰居7家灶火門朝北的灶火堂內(草木灰可以防潮、多年后尸體及棺材腐爛后可以準確找到尸體的位置);2、抓一大把烊子,均勻鋪在草木灰上;3、烊子上面鋪一層燒紙;4、墊背錢&nbsp;用青線繞7根約50-60公分長,子女數加一趟。比如3個子女,要繞4趟有死者自己一趟。每趟線上壓7枚銅錢或硬幣。入殮前子女依次隔一枚取一枚錢??梢匀?枚,也可以取3枚。另外,還要扯些逝者的舊棉衣,卷成布圈,叫“栽頭子”用來固定尸體用。有的地方叫“元寶枕”。<br></b><b>“開光”由長子手拿“布吉”蘸點香油,在執事的指揮下進行:(點到為止)開眼光,看四方;開嘴光,吃四方;開鼻光,聞花香;開耳光,聽四方;開心光,亮堂堂,開手光,拿四方;開腳光,走四方,腳踏蓮花上天堂!<br></b><b>頭戴金,腳踩銀,懷里抱著聚寶盆。(紙貨)<br></b><b>&nbsp;&nbsp;&nbsp;&nbsp;入殮時,由死者的長子抱頭,次子抱腳其他人員幫忙抬尸入棺。<br></b><b>在舉行入殮儀式時,亡者的子女、親屬蓋棺前不可以哭,眼淚也不可以滴到死者身上,否則會使亡者不忍離去,靈魂將無法升天而滯留喪宅。念叨“爹呀、娘啊占好你的房屋啊,自己照顧好自己啊”等等。<br></b><b>尸體安放完成后,如果是女老人,還要叫其娘家人來看看這家老姑娘穿了哪些穿戴,帶了哪些物品,神態是否安詳等等,等回家要給娘家的長輩匯報。如無異議,才正式蓋棺楔釘。<br></b><b>&nbsp;&nbsp;&nbsp;&nbsp;蓋棺,又稱"蓋壽木蓋",家人、親友齊集,迅速合蓋落木、即棺蓋與棺身之間的榫卯。親人慟哭!女眷在壽木周圍坐長櫈哭靈,男孝子回谷草秸稈上趴靈。親友依次吊唁,入殮儀式結束。</b></h1> <h1><b>10、特殊情況:<br></b><b>&nbsp;&nbsp;&nbsp;&nbsp;有些亡人是少亡、車禍等,尚有老人健在,白發人送黑發人一般不發喪,更不能發大喪,但要分別對待。年輕未婚,或者結婚不久無兒無女,或者兒女尚小,或者窮苦困難發不起喪者等等,如果不動響班的,當天晚上即可成殮、出殯、埋葬。<br></b><b>不發喪者有的不得入墳塋埋孤墳。女人先離世或者成年未娶者入墳塋不入穴,先寄埋(待與配偶時發喪入穴),成年未娶者待有合適的少亡女子可以“娶陰親”,有活長死不長一說。就是假如少亡者是26歲去世的,不管10年20年后仍然可以娶年齡相當的少亡媳婦。</b></h1> <h1><b style="color:rgb(1, 1, 1);">11、送盤纏、燒"門幡"</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要在死后第二天晚上。事先要準備好備燒的燒“門幡”。物品:1、錢庫(褲) 把剪好的燒紙,三張五張的疊起來,裝在褲子里,褲腿扎起來,裝滿!2、牛、馬、車、人 (起名叫常跟常隨或舒心如意)。如果死者的是男的,用馬拉車,女的,用牛拉車。3、用彩紙糊個書包,里面裝上用剪刀剪的一些生活用品,像筷子,碗,梳子等一起燒掉。4、門幡。5、死者一些用過的一些不需要保留的衣物。</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大約11點到12點之間,由執事帶領孝子,帶上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出門向西南方向的十字路口,孝子的跪下來舉行儀式。</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 大家要虔誠地念叨:(按生前稱呼):西南大路,好處安身,見道上西南,收下你的轎車子,錢箱子,錢庫、旱路坐車、水路坐船,一路上西南。</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聽別人說的送盤纏的說口摘錄如下:</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老…人你聽言,車有輪、馬有鞍,吃完飯、打完尖,喝完水咱抽完煙,戰馬身旁站一站,彈彈塵土咱緊馬鞍,腳上蹬,手搬鞍,騎上大馬上西天,西天到有橋兩座,金橋道比銀橋寬,做惡之人過不去,您老行善路平坦,從此不受人間苦,早成正果早成仙,陰陽兩隔親情在,保佑子孫得平安!</b></p><h1><b style="color:rgb(1, 1, 1);">同時,長子反手背著門幡圍著車、馬等紙貨,正走三圈,退走三圈,回到原位。各處念叨的也不一樣,大約都是這些詞語。燒牛馬車時要迅速打斷牛馬腿和車轱轆,意思是斷絕一切來往。等差不多燒完后,孝子們哭返!</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禁忌回頭、喊活人名字!</b></h1><h1><b style="color:rgb(1, 1, 1);">原來所有人員回來后要喝碗面條湯,現在人們條件好了,就唅塊糖果,反正不空嘴。</b></h1> <h1><b>12、辭靈“帶把兒”<br></b><b>&nbsp;&nbsp;&nbsp;&nbsp;是在有響班的情況下進行的。主要是在出殯前天晚上(有的在出殯當天上午),在響班樂隊的伴奏下進行“敬酒”、“敬飯”(由長媳)、“磕壽頭”(長女磕和死者年齡同樣數目的頭)、孝子行“三拜九叩”禮等環節。<br></b><b>13、開喪&nbsp;出殯<br></b><b>&nbsp;&nbsp;&nbsp;&nbsp;這天早上,由炮手鳴三、六、九響炮,提醒鄰里莊鄉今天出殯,早些過來幫忙。</b></h1> <h1><b>14、開礦(看墳)<br></b><b>&nbsp;&nbsp;&nbsp;&nbsp;早晨響班來到之后,在嗩吶隊伍的伴奏下,孝子到墓地破土,孝子在墓地處鏟一銑土即為破土,然后再有打墳的人挖墓坑。開礦的一般選擇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每人一瓶酒、一盒煙。吃飯時有下酒菜。墳坑挖好后有外甥負責看墳,不可以讓烏鴉、鳥類及其它動物的糞便落入墳坑。<br></b><b>15、謝近門<br></b><b>&nbsp;&nbsp;&nbsp;&nbsp;在執事的帶領下,由響班伴奏,去同宗的近門家磕頭。感謝他們以往對逝者的照顧、關心,對本次喪事的盡心盡力。</b></h1> <h1><b>16、求經、求花、求祭<br></b><b>這是比較隆重的場面。在執事的帶領下由響班伴奏,大張旗鼓的到全村比較開闊的場地,進行求經、求花、求祭。此時的響班是最賣力的時候,都會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努力吸引觀眾鼓掌叫好。如果不賣力,下一次同村的喪事就可能不用他們了。<br></b><b>&nbsp;&nbsp;&nbsp;&nbsp;經共有兩張紅紙白字,座經掛在棺材前面的屏障布上<br></b><b>座經:(右:生于公元一九xx年x月x日&nbsp;&nbsp;中間:x府x老先生諱名字享年xx歲之靈座)&nbsp;左:卒于二零xx年x月x日)座經要在下葬后燒掉。<br></b><b>鋪經:(右:生于公元一九xx年x月x日&nbsp;&nbsp;中間:x府x老先生諱名字享年xx歲之靈柩&nbsp;左:卒于二零xx年x月x日)鋪經要在下葬時鋪在棺材上。兩片青瓦用毛筆寫:一片寫:迎棺大吉(起靈時摔碎)一片寫:安棺大吉(下葬時放棺材上)<br></b><b>&nbsp;&nbsp;&nbsp;&nbsp;由女兒、侄女等親戚在娘家帶來的紙貨或者做的祭祀用品,也是在這時候大張旗鼓的請來,供到祭桌上。</b></h1> <h1><b>17、謝席<br></b><b>&nbsp;&nbsp;&nbsp;飯菜準備好后,在執事的帶領下,由響班伴奏,孝子門去擺席的地方磕頭后,前來吊唁的親戚就可以動筷子吃飯了。<br></b><b>18、求戚(qǐe)<br></b><b>&nbsp;&nbsp;&nbsp;&nbsp;起靈前,在執事的帶領下,由響班伴奏,孝子門去親戚吃飯的地方,磕頭請求親戚一起參加下葬儀式。</b></h1> <h1><b>19、起靈</b></h1><h1><b> 長子(長孫)抗幡,其它兒子要手持哭喪棒,只能在棺材前,面對棺材退走,兒子、女兒都有子女或侄子侄女架著,子女孝子鞋子只允許趿拉著。摔瓦必須是長子長孫,摔得越碎越好,摔不爛的還要有架孝的人踩碎,再抬棺前行。(一般起靈前在適當的位置放一塊“砸布石”供摔瓦用,待出殯回來“砸布石”壓住“孝衣”)現在男女都一樣,女兒也是繼承人,所以有些有女無兒者,又沒有過繼人的,就有女兒發喪摔瓦。無兒無女又無過繼人的“絕戶”,就用棺材將瓦壓碎。</b></h1><h1><b> 兜罐子 由長媳實施。罐子外用谷草編“五谷囤”罐子里盛開水燙過的小米(不可以再發芽)和兩個饅頭,饅頭用一雙筷子插入連接。</b></h1> <h1><b>20、行路祭、轉靈<br></b><b>&nbsp;&nbsp;&nbsp;&nbsp;把棺材抬到街上,放好神案、神牌,開始行路祭儀式。孝子在執事的帶領下到送葬隊伍前面磕頭、請戚(qǐe),然后孝子列跪一旁(下首)。從前路祭很講究,看的人也很多。第一場哪些客,第二場哪些客,第三場哪些客,都有大執具體指揮安排,順序進行。一般是按血緣親疏的次序出場,行舊禮者大都有一個客頭領著,眾目之下有的客頭也緊張出錯,引得大家一片哄笑。<br></b><b>行路祭時又是一次響班大顯神通的一次機會。路祭也是孝子、家人、女婿等表孝心亮相的時候,誰孝誰不孝,誰疼誰不疼,從各人的淚水、鼻涕和哭聲上可一目了然。也有做樣子給大家看的,眾人便竊竊私語,說三道四。<br></b><b>轉靈也是行路祭的響班賣力表現的一種形式,有陰陽的因素,又有帶領亡靈上路的意思。</b></h1> <h1><b>21、添罐<br></b><b>&nbsp;&nbsp;&nbsp;&nbsp;快到墓地時,由威望女長者將罐子里的小米取出一部分,用東西方向田地的土添滿。饅頭、筷子和小米帶回家分吃。<br></b><b>22、下葬<br></b><b>&nbsp;&nbsp;&nbsp;&nbsp;棺材上放“鋪經”,鋪經上用“安棺大吉”瓦壓住。面對棺材頭下面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將罐子放在左(右)下角。</b></h1> <h1><b>23、圓墳<br></b><b>&nbsp;&nbsp;&nbsp;&nbsp;是一種祭奠形式。在葬后3日舉行,家屬都要到墳前行圓墳禮,為墳培土。一般會把墳培整齊美觀,還要培土足夠多,以后三年不動土。還要燒紙錢、上供品。圓墳后,喪禮基本結束。<br></b><b>24、燒七<br></b><b>&nbsp;&nbsp;&nbsp;&nbsp;一七又叫燒頭七,民間說法頭七的時候,逝者尚能認人。誰參加了燒七祭祀,他心里最清楚。以后每個期他都會盼著他來。所以如果離得遠的親戚,頭七最好不要參加。二七也稱兒七,一般只有兒女們參加一下就可以了。三七一般子女們都要參加。如果親戚和近門兒參加了,主家應該設宴待客。四七沒什么講究。五七是最大的一個七,女人們要扎些紙貨,準備一些祭祀用的供品,近一點兒的親戚都應該參加,祭祀活動后應該宴請賓客。六七諧音留七,留一個七就不舉行儀式了。七七又稱斷七,是燒七祭祀的最后一個七,只有子女就可以了。<br></b><b>25、百日<br></b><b>&nbsp;&nbsp;&nbsp;&nbsp;百日的計算:從去世的這天起算,三個月加十天。是按月加十,不按實際天數。這一天,重要親戚也都要來上墳燒紙。</b></h1> <h1><b><font color="#39b54a">老鄉群里瘋傳的一個哥們兒學寧津女人哭喪,學的真像!有念叨、有腔有調,天生的表演人才。哭喪的女人停下來馬上可以交談!</font></b></h1> <h3> 為什么出殯要摔瓦盆</h3><h3><br></h3><h3> 摔瓦盆的習俗要從古代說起,當時一名叫張生的書生娶了一名姓何的女子,而后不久便生下一子,名叫金生。不過,老天總是要作弄人,在金生剛滿月,母親便不幸去世了。不過,不久張生便又娶了一名女子,名叫慧娟,慧娟十分賢惠,對待金生也十分好,這就讓張生很是欣慰,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美美。</h3><h3>但是沒過兩年,張生也去世了,但是慧娟沒有丟下那個沒了爹又沒了娘的兩歲孩子金生,而是把他撫養成人?;劬隇榱税呀鹕鷵狃B長大,把什么好吃的都留給他,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床頭的柜子上放一盆糖果,金生什么時候想吃拿一個就好。</h3><h3>等到金生長到17歲中了舉人的時候,慧娟生了重病金生請了郎中卻沒有治好,慧娟就因病去世了?;劬耆ナ篮蠼鹕浅K寄钏?,他每每看到床頭柜盆里的糖果,就會想起慧娟。在慧娟出殯前金生想到床頭柜盆里的糖果暈倒了,這個時候一個長輩就把那個盆摔碎在地上。后來就慢慢流傳出了這一風俗,在出殯的時候,長子都要在手中捧一個瓦盆。</h3><h3>“摔瓦盆”的人必須是長子或者長孫,如果長子過世或者沒有長孫,可以由次子代替,上門女婿是沒有資格“摔瓦盆”的,因為“摔瓦盆”這個習俗經過進一步的發展以后,不僅僅意味著是祭奠逝者,更多的是意味著家中權力的交替和財產的分割,按照古代習俗,長兄如父,父母去世,家中最有話語權的就是長兄,也就是“摔瓦盆”的那個人。</h3><h3>這“摔瓦盆”又被稱為“摔老盆”、“摔吉祥盆”、“摔陰陽盆”,主要用來燒祭奠用的紙。它不能是隨便一個瓦盆,必須專門從市場進行購買,直徑大約是4寸左右,深1寸多,底部有一小圓孔。瓦盆買來后,家中晚輩按照長幼順序依次在瓦盆底部鉆孔,鉆的孔越多,說明老人福氣越大。</h3><h3> 在摔瓦盆時注意的是,父死用左手,母死用右手,且摔的越碎越好。如果第一次沒能摔的太碎,也不能再繼續撿起來摔,后面抬棺的師傅會用腳踩碎。這又是為何呢?主要是古人將這瓦盆當作了死者去另一個世界的“鍋”,摔的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陽間的親人也會越平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仁寿县| 沧州市| 乌拉特前旗| 阳原县| 开封县| 寿宁县| 边坝县| 寻甸| 含山县| 封开县| 宁强县| 高平市| 南安市| 利川市| 彭山县| 鹤壁市| 德保县| 攀枝花市| 甘孜| 伊金霍洛旗| 九寨沟县| 南投县| 论坛| 阳曲县| 河津市| 正镶白旗| 大石桥市| 合肥市| 桐乡市| 鄂尔多斯市| 江门市| 抚州市| 绍兴县| 长春市| 定结县| 新龙县| 益阳市| 余干县| 会宁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