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四月末,去了趟重慶。</h3><h3> 這兩張照片,是4月25日晚七點的成都東站。</h3> <h3> 透過候車大廳的玻璃墻,夕照下的群樓正生著光輝,像是巨幅的海報。</h3><h3> 反身看另一邊,則是樓和旅客的剪影。</h3><h3> 妙得很。</h3> <h3> 我站到重慶北站大廳的正中央時,已是晚上九點多了。四周圍人流涌動,只見姐姐曉凡和表妹陳紅向我款款走來,我們相顧莞爾。</h3><h3> “李-曉-微-!好久把頭發剪這么短了!呀,很帥的背包客嘛!”紅女士先聲奪人。</h3><h3> 呵呵!我頂著頭亂毛,裹著長褲外套,背著大書包,粗糙的模樣和她們的一身清涼還真是相映成趣。</h3><h3><font color="#010101"> 可能因為年齡相近,我們姊妹間從小彼此就是連名帶姓的直呼其名。唔,剛性美??</font></h3><h3> </h3><h3> 一周前,姐姐約我出游,略一合計,決定去叨擾重慶的表妹兩天。因為我要到華西作個檢查,她先出發。所以當我們三個相會在渝北車站時,她們已完成了貴州之旅,她倆也是當晚從貴陽火車回來…</h3><h3> 到了表妹家里,石先生正在廚房里嗶哩吧啦地忙活。據說大忙人也是前后腳剛回來,不多一會兒,整出幾樣菜來,還有美酒茅臺助興。</h3> <h3> 石先生是個運動達人,和我差不多歲數吧,現在還玩皮劃艇,參加比賽(非專業賽事)還能抱獎杯回來。</h3><h3> 春節回雅安團年,他穿著薄薄的緊身運動裝,展示他的傲嬌身材,高高的個兒在一眾親友中鶴立雞群,令我想起小閻同學給我科普過的一個詞: 狂拽炫酷屌炸天!城里的孩子咋就不怕冷呢?</h3><h3> 石sir還是個段子手,有他濃郁的重慶話不疾不徐地擺起龍門陣來,一定是爆笑不斷,一大家子,老人小孩通通拿下。我這種通常參與不了話題的口拙的人,旁邊看著,尤其覺得,幽默是一種很高級的才能。</h3><h3> 沒想到還有不錯的廚藝,李家大姐說,又刷新了對他認識的新高度。</h3><h3><br></h3><h3> 4月26日,陽光燦爛。</h3><h3> 吃完早餐,陳紅已開著她的小車車,在賓館樓下等我們了。</h3><h3> 紅說,今天要到哪些地方打卡,全聽你們指揮。</h3><h3> OK,第一站,網紅景點,2號線李子壩站輕軌穿樓,出發!</h3> <h3> 火車在李子壩站“穿”樓而過。車速比想象的溫和。</h3><h3> 有不少的游客像我們一樣,在沿著嘉陵江的公路邊的看臺上舉著手機,咔嚓,咔嚓!</h3><h3> 怎么會有這樣的神仙操作呢?</h3><h3> 據說原來李子壩站這里先通過了建樓的規劃,接著輕軌的線路也選址于此,怎么辦呢?就建一個穿越樓房的軌道吧。</h3><h3> 山城寸土寸金,這叫因地制宜。也真佩服重慶建設者的腦洞清奇、拍板領導的包容力。這一建,還成就了一處魔幻穿越的風景線。</h3><h3><br></h3><h3> 嘉陵江畔李女士。</h3> <h3> 順路去了第二站,紅巖革命紀念館。</h3> <h3> 這里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中心。</h3> <h3> 歷史的書頁沉重而晦澀,而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是,一張張故舊的照片上,正值盛年的領導人周恩來,真真是風華絕代。</h3><h3> 紅二小姐時不時的感嘆,唉,太帥了!太帥了!</h3> <h3> 第三站,重慶市人民大禮堂。</h3><h3> 大禮堂占地總面積為6.6萬平方米,其中禮堂占地1.85萬平方米,建筑高65米。張家德設計,仿明清的宮殿形式,軸向對稱,布局嚴謹。</h3><h3> 重慶大禮堂是和首都的人民大會堂同時期的卓越建筑,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鄧小平、劉伯承和賀龍主政重慶時期的作品。以現在的眼光去看,還是非常大氣、非常耐看。</h3> <h3> 主體穹廬金頂,仿北京天壇的祈年殿,禱祝“國泰民安”之意。</h3><h3> 正中的圓柱望樓,是北京天安門的縮影。</h3><h3> 南北兩翼,鑲嵌著類似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塔樓。</h3> <h3> 金頂、藍瓦、白欄、紅柱,古雅明快。</h3> <h3> 大禮堂對面就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暨重慶博物館。</h3> <h3> 博物館以壯麗三峽、遠古巴渝、城市之路、抗戰歲月等主題,展示這座山城的發展歷史。</h3> <h3> 我們潦草地逛了逛。</h3><h3> 一幅陰單布廣告畫吸引了我的目光: 優雅的法式茶幾,穿著小披肩、蕾絲裙、高跟小皮鞋的嫵媚小姐姐。民國時期的陪都重慶,應該也是個時尚之都。</h3> <h3> 陳紅則盯上了一塊磚頭,招呼我們道: 快來看,快來看!這個不是跟那啥香奈兒、古奇的logo很像嗎?</h3><h3> 旁辦的保安大哥一定不是頭一次遇到有我們這種想法的傻寶寶了,淡定而慈祥地說: 再加兩環,還跟奧迪一樣了?這可是六七百年前的老東西了,要說像,也應該是外國人像我們的噢。</h3><h3> 紅說: 哦,就是就是,抄襲我們老祖宗的,找他們收版權費去!</h3><h3> 哈哈哈哈,博物館里歡樂多!</h3> <h3> 從博物館出來,已近兩點。紅女士把我們拉到解放碑一商廈內午餐。</h3><h3> 在冷氣十足的餐廳里喝茶刷手機、打盹兒,避開似火的驕陽休整兩三個小時后,滿血復活。</h3> <h3> 下樓即是今日打卡第四站,解放碑。</h3> <h3> 解放碑,民國二十九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動工,于民國三十年底落成,命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中華民眾奮力抗爭以取得勝利,抗戰勝利后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1950年由劉伯承改題“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h3> <h3> 如今這里是重慶的CBD,摩登華麗的高樓環繞下的解放碑顯得矮小而樸素,但這動搖不了它定海神針的核心地位。</h3><h3> 曉凡女士回憶起N多年前在重慶讀書時,逛解放碑的光景。</h3> <h3> 三十多年前,李姐姐在川外讀書。那時重慶還是四川的一部分,所以那個位于重慶的外語學院叫做四川外語學院。<br></h3><h3> 李女士回憶起十七八歲的青春,說: 當年在重慶長江大橋頭,我翹起腳和女神雕塑的合照都還在呢!</h3><h3> 紅說: 那還等啥呢,走,我們再去同一個地方,擺拍一張!</h3> <h3> 建于1980年的重慶長江大橋,兩岸的橋頭堡立著象征春夏秋冬的4座擬人化雕塑。</h3><h3> 如今優美的女神還是當初的模樣,可立足點已然移位。被架空在滾滾車流中的女神已變得不可接近了……</h3> <h3> 紅開著車車駛上大橋,過了江,兜了個大圈子,又轉回原地,一心想幫姐姐完成拍照的執念而不成。這個耿直boy!</h3> <h3> 日暮時分,我們去往下一站: 洪崖洞。</h3><h3> 曾經依山就勢,布滿簡易的吊腳樓的貧民聚集地,經過精心打造,今天這里已搖身一變為城市旅游名片了。</h3> <h3> 洪崖滴翠。</h3> <h3> 民國風物的故事墻,比鄰色彩鮮明、造型利落的東廝門大橋。</h3> <h3> 傳統的雕花木欄桿,對話江北現代氣質的林立高樓。</h3> <h3> 半山街市,熙熙攘攘。</h3> <h3> 看,雪糕們的顏值。</h3> <h3> 太陽西沉,華燈初上。</h3> <h3> 洪崖夕照。</h3> <h3> 看夕陽映紅了天邊,映紅了江面。</h3><h3> 仿佛聽見學友唱著: 夕陽醉了,夕陽醉了……</h3> <h3> 我們下樓到街對面的江邊。</h3> <h3> 游輪、大橋,在江心中蕩漾著流光。</h3><h3> 對岸的重慶大劇院,紅橙黃綠青藍紫,變換著衣裳。</h3> <h3> </h3> <h3> 入夜的迷離燈光,有種神奇的力量。仿佛原本平凡的女子,化了精致的妝容后生出一種別致的誘惑來。</h3> <h3> 驅車離開時,回首一望,恍若一個懸在半空的童話世界……</h3> <h3> 不知又過了些什么橋、什么路,紅妹妹拉著我們在這繁華的都市中穿梭,去往今天的最后一站: 南山一棵樹。</h3> <h3> 位于長江南岸的南山一棵樹,果然是俯瞰重慶夜景的好地方。</h3><h3> 大家排隊輪流在最佳位置上短暫停留拍照。 </h3><h3> 陳紅說李一和李二仿佛變身機器人,咔-咔-咔-咔,姿勢一樣,連轉動的節奏都一樣。</h3> <h3> 哈哈哈哈,好吧,最后就來看看機器人拍下的這一夜的萬家燈火,這一夜的城市之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城口县|
洪洞县|
沈丘县|
苏尼特右旗|
文水县|
德化县|
绥江县|
浏阳市|
财经|
新昌县|
三原县|
赤峰市|
兴文县|
图木舒克市|
芦山县|
崇信县|
阿巴嘎旗|
鹤壁市|
波密县|
繁峙县|
德清县|
常宁市|
金阳县|
油尖旺区|
清镇市|
襄樊市|
长垣县|
榆树市|
泰安市|
广南县|
酒泉市|
南江县|
兴化市|
庐江县|
长丰县|
镇赉县|
波密县|
定远县|
抚远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