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簡介</h3><h3> 樊啟金,筆名:勁雨,曾都區作協會員。一六零后老哥,挖過鋤頭,扛過槍,背過藥箱救死扶傷,歷經軍旅轉地方,從肉品檢驗和營業員干起,直至會計經理和站長。從小喜愛拼湊文字藝術,寫點小文孤芳自賞。自2015年5月重拾筆,投稿隨州文藝發文章,自此幾十篇散文,小說詩歌刋發于各文學網絡和紙質報刊雜志。</h3> <p class="ql-block"> 緬懷我的高中語文老師</p><p class="ql-block"> 作者:樊啟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有多少回夢醒在午夜時分,回想著那次與美女汪東榮同學聊天,談到高中時的老師。她說:“其實我想對你說,我非常懷念(語文)金業勤老師。”我何嘗不是如此呢?雖然,歲月早已抹去了我們的青春容顏,但是,抹不去的是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想起曾經的承諾,一次次手握智能手機,兩眼凝視著屏幕,腦海里浮現出的往事一如昨日,還歷歷在目。但要寫好曾經性格豪放,倜儻不羈,愛僧分明,才華橫溢的金業勤老師談何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讀高中時正處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記得有部電影《春雨》,就是講述那時的辦學情景。那時流行標新立異,學校實行開門辦學,提倡新生事物。正因為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各個班級分別設置各種專業,美其名曰服務社會,培養實用人才。為了普及高中方便上學,小小的三里崗公社就設置兩所高中,有在大山深處的牛角尖高中,有在社區旁的胡家坡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上半年,我們在社小初中畢業后,下半年有幸錄取在胡家坡高中文體班。報到后發現大部分同學都來自社直單位和街道上的孩子,剩余的同學雖來自農村,但大多是帥氣十足和漂亮透著秀氣的陽光少年。每個人都各有絕活兒,能寫會畫,說拉彈唱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謂的文體班,按現在時髦的話說叫藝術生。提到文化藝術,當然直接與語文知識相關聯,那就自然而然的離不開同學們崇拜的語文教師金業勤老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業勤老師湖北麻城人氏,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一米八五左右的個頭。高大魁梧,干練利索,講一口濃重的男中音普遍話。只要是金老師講的語文課,同學們都如同聽講故事一般進入角色而入迷,有著如饑似渴地求知欲望,并很有興趣地認真聽他講學。他是那時高等學府畢業的高材生,講課時不用備課,就能口若懸河地信口講來,不由得讓同學們佩服的五體投地,學習興趣大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得他講毛澤東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課講的棒極了,每每講到興起時,便是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海闊天空,感慨萬千。寫在黑板上的粉筆字更是龍飛鳳舞剛勁有力,有著書法家的風范,使我們也跟著學會其具有書法范兒的草書字體,成為我們走上社會后體面的個人標簽,而深感榮幸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講偉人寫詩詞時的歷史背景,及思想和意境,詩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情懷,豐富想象力,以及高瞻遠矚的氣質風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棒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譯詩:我失去了驕傲的楊開慧,你失去了柳直荀,楊柳二人輕輕飄向深廣的長空,試問吳剛天上有什么?吳剛捧出了桂花酒,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寬大的衣袖,萬里青天在為烈士的忠魂起舞,突然有人報之人間降服了猛虎,熱淚飛灑猶如傾盆大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老師詳細的講解這首詩詞的歷史背景和譯詩大意,并讓我們弄通弄懂詩人毛澤東主席寫這首詩,是寄托作者對親人楊開慧,戰友柳直荀的深切悼念之情,熱情歌頌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質和不朽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課講完了,他又教我們學唱這首詩詞歌曲,并揮手指揮我們齊聲高唱,使我們能聲情并茂地朗讀和歌唱,在歌唱中背朗牢記這首詩詞,在興趣中學習,在學習中掌握詩詞意境和要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還有金老師教我們學習和朗誦詩人賀敬之《回延安》的情景:“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的跳動,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里!……”他講解《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體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跳動著的脈搏---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成了詩的主題思想外,就是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在學校文藝匯演時,并將其搬上舞臺朗誦,成為大受歡迎的精彩節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老師帶領我們班同學們,學習朗誦和歌唱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講解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辦學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當時學校跟風組織了一次走出去采訪的活動,由各班級抽調的精兵強將,組成數十人的寫作團隊,在校領導及班主任和語文教師金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回跋涉二十多公里路程,到大洪山深處正在施工的肖家灣水庫工地,到東莊畈村的三里沖條田改造現場,參觀治山治水改天換地的熱火朝天的三冶場面,學習采訪貧下中農戰天斗地的先進模范事跡,尋找素材用于寫作文和編排文藝節目,參加社會活動時慰問演出。我們文體班首當其沖的擔當起這個任務,據當年的文藝宣傳隊導演樊東波班長回憶說:在編排文藝節目的現場,金業勤老師現場指導并信手寫出:“三里沖啊三里長,層層梯田似樓房,開荒改田幾十畝,五十八層通天上……”試想有金老師的親自參與編導,文藝匯演我們班不得第一才怪了,爭得榮譽金老師當然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業勤老師的知識淵博是有目共睹的,日積月累的刻苦學習造就了他廣博牢固的知識面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因而講學隨意就出口成章,道出個一二三來。聽也從事過教師職業,后來轉行成為政府公務員的樊友崇叔叔講,有次金業勤老師和同在華師大中文系畢業的張國威老師,從三里崗鎮去牛角尖學校的路上,為減輕上山的疲憊而隨意取樂,他倆一路津津樂道背誦唐詩三百首,一人一首輪流,十五公里左右的上山陡坡路途,硬是在他倆背誦的詩詞里,輕而易舉地徒步走到學校,其背詩美談傳為佳話,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聽說大多有學問的人,乃之文人墨客,他們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吹拉彈唱等才藝出眾,金業勤老師也不例外,常見他利用課余休息時間和鄧先富老師合作,鄧老師操京胡伴奏,金老師則有板有眼地唱上幾曲京劇選段。兩人合作默契,精彩絕倫,很有文藝范兒的表演,迎得同學們羨慕佩服的歡呼和掌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時生活條件極其艱苦,邊遠山區和農村人更是不易,我們上學都是自帶大米上交學校后勤伙食團,然后領取飯菜票。半個月為一個連周,每個連周學校都會組織師生上山砍柴,上交給學校伙食團。根據季節還會安排上山撿橡子橡碗賣錢。干的最多的是胡家坡山崗上開荒改田,歷經幾年時間學校后山上已改成層層梯田,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創收,稱做“勤工儉學”。每次金老師都會與同學們同甘共苦地同勞動同生活,臟活累活搶著干。當年的學習委員汪東榮同學回憶說:每次跟我們一起挖土改田時,金老師都會談笑風生,他最愛說的口頭禪是“羊肝美酒”。也許是生活的艱難,只能用一種幻想的美味佳肴,來滿足物質貧乏的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金業勤老師來自麻城縣農村,大學畢業以后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而來到山區小鎮任教并成婚,婚后育有兩個女兒,師母是家庭婦女,靠他一人工資養家糊口。他老爸每月準時來看望兒子孫女,并拿著他兒子金業勤老師孝敬的錢回家度日。雖然他的生活非常困難,但對他的學生很慷慨大方,家有什么好吃的,總也忘不了叫上幾個學生去他家品嘗,我也不例外的被金老師叫去過幾次。有次我和幾個同學隨金老師去吃的雞蛋餡蒸餃,當時那個美味啊,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可能更多是師生情溫暖人心吧,反正使我終生難忘那頓美味佳肴,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感覺從此再也沒吃過那么美味的佳肴了,真的勝過“羊肝美酒”啊,多少年過去了,還常常令人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金業勤老師博學多才,愛僧分明。他不愛逢迎奉承領導,瞧不起那些拍馬屁沒有真才實學的投機分子。由于性格耿直,金老師看不貫就會有抵觸情緒。因而金業勤老師深得學生喜愛擁護,甚至崇拜和尊敬。可是并不得領導歡心而受排斥,所以終是懷才不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得高中畢業后,剛恢復高考時,我最后一次去拜訪請教金業勤老師時,他已被調去鎮區屬下的劉店小學任教。見到我后,他與我交談甚歡,就我請教的學問認真講解,并鼓勵我積極備戰參加高考,雖經拼搏還是辜負了金老師的希望,高考名落孫山。那次交談幾個小時后我才依依不舍離去,誰曾想那一別,竟然成為永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來據娘家在劉店街上住的劉金萍同學回憶說:金老師調去劉店小學任教后,聽說他沒有了用武之地,心情很不爽,每天早晨都會獨自一人坐在學校旁小河邊的大石頭上唱歌,發泄一下胸中的怨氣。再后來聽說落實政策,申請調回他家鄉麻城縣去了,又因積勞成疾病故,而英年早逝落葉歸根。時至今日,每當我們聽到或唱起那首毛澤東詩詞的歌曲時,就會情有獨鐘地想起金老師給我們講課和教唱的情景,一幕幕往事猶如昨日歷歷在目,可惜如今恩師已作古而去,只留給我們永遠深切的緬懷之情,唯有遙望藍天飄過的朵朵白云,寄托我們的懷念和哀思,愿恩師安息吧,在天堂幸福快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還是引用汪東榮同學的一段最具代表性的話語,來表達同學們的共同心聲:“金老師是我學生時代最難忘,最有才華最崇拜的老師,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給他當學生,覺得學習是件快樂有趣的事情,只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好想重回校園再當一回金老師的學生,把我們曾經失去的東西找回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下之書讀不盡,學問茫茫無盡期。我們讀高中時有幸遇到才華橫溢的金老師,在他的門下為學生,確實學到了許多文化知識,至此我們為是金老師的學子而自豪。自認為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正是在恩師---金業勤老師的帶領下,使我們這幫同學們才能“踏風追燕,躍上蔥籠”。在社會及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報效祖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8.8.寫于故鄉</p><p class="ql-block">(注:此文刊登在文峰?雜志季刊第4期,散文隨筆第46一48頁。)</p> <h3>2017年4月6日文體班師生聚會于三里崗鎮菇鄉酒店合影留念</h3> <h3>2017年4月5日文體班師生聚會于大洪山風景區合影留念</h3> <h3>2017年4月5日作者和美女同學聚會于大洪山風景區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此文刊登于二零一九年《文峰?》雜志第4期,散文隨筆第46一48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宁德市|
三台县|
鹤峰县|
仪征市|
太白县|
德化县|
宜川县|
本溪市|
开平市|
江达县|
乌拉特前旗|
泽库县|
射阳县|
古丈县|
芦山县|
鸡泽县|
六安市|
通山县|
独山县|
布尔津县|
南昌县|
藁城市|
铁力市|
山东省|
高邮市|
科尔|
隆尧县|
迁安市|
万载县|
逊克县|
井陉县|
西盟|
天祝|
航空|
孙吴县|
宁武县|
东港市|
伽师县|
甘德县|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