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h3><h3> 翻開西藏的地圖往南邊看,拉薩以南,岡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林芝地區以東,接壤印度、不丹兩國的一大塊土地便是山南地區,這里是傳說中的神猴同羅剎女結合而誕出藏民之地。是西藏的“西藏”,獨特的地理環境,成就了獨特的雅礱自然景觀。</h3><h3> 行程是在出發前淺一加入我們后在他的建議下臨時更改,時間有限,選擇錯那縣的勒布走了小環線,林芝~加查~澤當~勒布溝~拉薩<br></h3><h3> 在林芝機場送走了淺一,轉入S306開啟我們的山南之行。</h3> <h3>雍布拉康</h3><h3>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位于西藏山南市澤當鎮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h3><h3>松贊干布時期由宮殿改作寺廟。文成公主初來西藏時每到夏季都會和松贊干布來這里居住</h3><h3>扎西次日山下的亞龍河谷是西藏第二大糧倉,在河谷里誕生了西藏第一塊農田、第一個村莊以及第一個藏王。</h3> <h3>寺廟正在翻修</h3> <h3>桑耶寺</h3><h3> 西藏第一座寺廟, 寺廟始建于公元762年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廟。由蓮花生大師主持桑耶寺的建設。寺內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三樣寺。 位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的扎囊縣桑耶鎮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海拔3571米。</h3> <h3>昌珠寺</h3><h3>位于山南雅礱河東岸的貢布日山南麓,距乃東縣約二公里,屬格魯派寺院。建于松贊干布時期,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昌珠寺鎮寺之寶——珍珠唐卡,是一件用珍珠串起成線條繪出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h3><h3>還有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釋迦牟尼唐卡</h3> <h3>拉姆拉錯</h3><h3>拉姆拉錯位于西藏山南加查縣境內,湖面海拔5080米,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天女之魂湖”,據說尋找歷代達和班禪的轉世靈童時,高僧都有來觀湖,并通過湖像的指引去尋找。</h3><h3><br></h3><h3></h3> <h3>很多人來到這里,看自己的前世今生</h3> <h3>而我只是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里<br></h3><h3>與拉姆拉措對視</h3> <h3>在山頂回頭</h3> <h3>從停車場爬上拉姆拉錯埡口只有200米左右,爬上去花了近1小時</h3> <h3>藏民說她們爬也會踹氣,中途也要歇好幾下</h3> <h3>小詹沒有吸氧爬到山頂,非常不錯</h3> <h3>進拉姆拉錯公園沿途風景</h3> <h3>沿途風景</h3> <h3>拿日雍措</h3><h3> 拿日雍措:“拿日”藏語意為財富很多,“措”藏語指湖,拿日雍措就是“財富非常多的湖”。位于山南錯那縣城北部30多公里處,總面積58.33平方公里,海拔4900米。</h3><h3>套用列夫·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西藏圣湖的美麗是相似的,但不同的湖卻各有各的美麗。如果說瑪旁雍措是位雍容華貴的天后,羊卓雍措是風華絕代、風韻迷人的少婦,那么拿日雍措就是豆蔻年華、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h3><h3><br></h3> <h3>去程在拿日雍措天空飄起了小雨,我們追著烏云跑</h3> <h3>有一段時間都是沿著湖邊公路走,從不同角度欣賞其曼妙的美</h3> <h3>一個讓心蕩漾的地方</h3> <h3>藍天白云的拿日雍措</h3> <h3>這個湖小的都不太像湖,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門隅三圣湖(回來查資料)湖處在一個山坳里,風平浪靜</h3> <h3>勒布溝</h3><h3>勒布,藏語意為“好的地方”。是門隅地區的中國控制帶,是錯那縣境內波拉山南側的一個著名景區。</h3><h3><br></h3> <h3>從錯那縣經過海拔4550米的波拉山埡口,到海拔2800米的勒布溝,只有二三十公里路程,但垂直落差竟達1700多米,從山頂到山下180度的急拐彎共有八十二個彎,路險刺激。</h3> <h3>進入景區前有一個邊防檢查站</h3> <h3>勒布溝是喜馬拉雅山東段的一條向南延伸式大峽谷,西方是不丹王國,南方是門隅核心的達旺地區,從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亞熱帶濕潤地區,猶如小墨脫。</h3><h3><br></h3><h3><br></h3> <h3>在古木與竹林相間的神秘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隨處可見峭壁懸崖和飛鳥。</h3> <h3>這里氣候宜人,雪峰、草甸、灌木、喬木、原始森林都在一座山上。</h3> <h3>這里是門巴族居住的地方,傳說門巴族善長用毒,他們發現誰的運氣好,就會給這個人下毒,這個人好運氣會轉到下毒人的身上。</h3> <h3>門巴族</h3> <h3>酒店的老板娘也是門巴族</h3> <h3>對印自衛反擊戰指揮所舊址和紀念館:</h3><h3>勒布溝的麻瑪鄉是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指揮部所在地。指揮所建在一個高約100米的懸崖峭壁下,四周叢林密布,隱秘性強,該戰役由張國華將軍前線指揮。</h3> <h3>似乎許多藏地文化和知名景點,都和蓮花生大師脫不開關系,勒布溝也不例外。相傳,蓮花生大師途徑勒布溝,修行之際,發現有野狼傷人,便施展大神通降福了野狼,以保一方平安</h3> <h3>云霧繚繞</h3> <h3>鐵門外就是不丹</h3> <h3>森木扎瀑布</h3><h3>據說這個瀑布可以清洗罪孽</h3> <h3>這一路山南,我們不僅僅是追著藏源而來,也是追著倉央嘉措的故鄉而來。倉央嘉措出生在目前被印度占領的達旺地區,14歲前的故居,就藏在勒布溝。</h3><h3><br></h3> <h3>在勒布溝一個不起眼看似簡單的石頭堆砌,有院子,房子建在大石之上,破敗得讓你根本不會去注意它。我們一路問當地藏民才找到的。</h3> <h3>遙想數百年前,這或許也算是豪宅了吧?</h3> <h3>有時候在想,倉央嘉措的一生,究竟經歷了什么,才能寫下那么多美麗的詩篇。直到從澤當去往勒布溝的路上才明白,出生在山南絕美山水的他,記憶里就應該是美的</h3> <h3>坐在倉央嘉措故居門前,遙想當年他是否也如此這般,看著天,看著經幡舞動呢?</h3><h3>只是,我不是倉央嘉措,我只是我</h3> <h3>從驚險原始的丙嚓嚓轉到風景秀美的山南,一路的驚喜,得益于小伙伴淺一給的建議,我問他西藏來過幾次,答:拉薩7次,大西藏十幾次吧,骨灰級的老驢,當我抱怨在勒布溝沒有跑進到森木扎瀑布里面淋雨時,他說知足吧,到拉薩的人只有1%知道勒布溝而去過,好像是的,我們在S306上遇到的自駕車,都是說爬上拉姆拉錯就走完了山南,不知道勒布溝是什么。</h3><h3>回到拉薩,沒有再安排行程,不想追逐任何風景,只想讓心安靜,這是第三次到拉薩,預留了3天時間休整,補打卡了哲蚌寺,逛了逛石頭交易市場,在光明茶館喝喝茶,跟著藏民在大昭寺,布達拉宮各轉了三圈經,每天旁晚坐在布宮廣場等亮燈~</h3> <h3>山南沿途風景</h3> <h3>馬幫</h3> <h3><br></h3><h3>哲蚌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位于拉薩西郊更丕烏孜山下。</h3> <h3>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創建</h3> <h3>大昭寺</h3> <h3>我想不管過多少年,我依然懷念坐在布達拉宮廣場的那種感覺~</h3><h3>(一部分圖片來至于同行的小伙伴)</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兖州市|
县级市|
建德市|
高尔夫|
东山县|
略阳县|
五大连池市|
德庆县|
白城市|
怀化市|
通化市|
宣恩县|
永德县|
山东|
嫩江县|
会昌县|
增城市|
铜川市|
崇文区|
林西县|
开远市|
崇信县|
肥城市|
五河县|
武平县|
绥宁县|
茂名市|
临邑县|
会昌县|
余姚市|
南宫市|
车险|
湄潭县|
合山市|
陆丰市|
五莲县|
清徐县|
琼中|
新源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