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無盡的思念”---追憶華國鋒同志的一生!

相見歡

<h3><font color="#ed2308"><b>歷史上的今天:</b></font>2008年8月20日12時50分,曾經擔任過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兼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一)山西交城</b></h1> <h3>1.交城山水</h3> <h5><font color="#167efb"><b>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不澆那個交城澆了文水……</b></font></h5><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人說山西好風光”,圖片為果老峰莊園,它位于山西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景區內,因傳說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毛驢來此與當地村民下棋而得名。果老峰莊園環境優美,風景怡人,動植物種類繁多,有褐馬雞、金錢豹、林麝、野豬,還放養了眾多的野雞、山豬,莊園內有北方農家建筑的窯洞式建筑,莊園內的農家飯館有各種好吃的野味,會讓游人樂而忘返。</font></h3> <h3>交城卦山,易學之源。</h3><h3><br></h3><h3>卦山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因“山形卦象”而得名,所謂“山形卦象”,是指山的地形如同八卦太極圖形,因而得名卦山。“卦山之柏”與 “黃山之松”、“云棲之竹”并稱華夏樹木奇觀。</h3><h3><br></h3><h3>天寧萬壽禪寺坐落其中,為中國佛教華嚴宗巨剎。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園于一體。在卦山多元文化旅游的經緯中,形成了“儒門釋戶道相同,三教從來一祖風”的多元體系,被譽為“易學之源,八卦名山。”</h3> <h5><font color="#167efb"><b>交城的山里沒有好茶飯,只有莜面侤佬佬……</b></font></h5> <h3>莜面侤佬佬---山西傳統面食。</h3><h3><br></h3><h3>莜面栲栳栳是山西著名的傳統面食小吃,“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細作的一種面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莜面侤佬佬,侤是植物為泛稱,佬佬指用竹蔑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明朝唐寅曾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栲量金買斷春。”</h3><h3><br></h3><h3>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相傳隋末李世民父子起兵時,也曾用這種面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栳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莜面侤佬佬在山西民間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確實還有犒勞親朋貴賓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人們賦予吃莜面侤佬佬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莜面侤佬佬的主要食材是莜面、羊肉、蘑菇、豬肉,調味品有香油、醋、香菜葉、蒜泥。它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莜面侤佬佬因形似 “蜂窩”,所以當地老百姓也稱其為 “莜面窩窩”。其制作關鍵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千年古城</h3> <h3>遠眺交城。</h3><h3><br></h3><h3>交城是山西省呂梁市的下轄縣,它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交城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距省城太原51公里,屬城郊型通衢熱線,是呂梁的東大門,省城太原的近郊縣。<br></h3> <h3>唐朝初年交城縣政區圖。</h3><h3><br></h3><h3>交城縣置縣始于隋朝開皇十六年(注:公元596年)。經歷了唐、宋、金、明、清幾個朝代,其境域圖屢有變更。</h3> <h3>交城縣(交東)交西縣地圖(1940-1945)。</h3><h3><br></h3><h3>抗日戰爭時期,陽曲縣大川地區,文水縣開柵、峪口一帶,汾陽縣一、二、三道川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劃于交城縣(交城、交西),當時交城縣總面積為3433.4平方公里。</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少年蘇鑄</h3> <h3>今天的山西省交城縣天寧鎮。</h3> <h3>1921年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九),華國鋒出生在山西交城縣天寧鎮的一個制革工人家庭。</h3> <h3>華國鋒父親---蘇慶惠(1874年-1926年)。</h3> <h3>華國鋒母親---王二女(1892年-1972年)。</h3> <h3>少年時期的華國鋒(攝于1935年)。</h3><h3><br></h3><h3>華國鋒原名蘇鑄,住在天寧鎮永寧南路29號,在城內“完全小學校”他讀完了小學,后考入交城縣“商業職業學校”,學習到1937年。所以,華國鋒后來在填寫履歷表時,“文化程度”一欄總是寫“中學文化程度”。</h3><h3><br></h3><h3>自 “七七事變” 后,蘇鑄耳聞目睹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略中國和日軍占領家鄉的暴行,毅然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去。蘇鑄隨即參加了犧盟會。那么,這個犧盟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呢?</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二)呂梁英雄</b></h1> <h3><font color="#010101">1.犧盟會</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h3> <h3>1937年11月8日,日軍占領太原。</h3> <h3>山西“犧盟會”胸章。</h3><h3><br></h3><h3>“犧盟會”,全稱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正式宣布成立。它是山西地方國民黨政權與共產黨合作的產物,由閻錫山擔任“犧盟會”會長。“犧盟會”成立后,它在國民師范舉辦各種抗日訓練班。與此同時,薄一波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著手成立了山西新軍的第一支部隊---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h3> <h3>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h3><h3><br></h3><h3>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簡稱“決死隊” ,從1937年8月到1939年底,山西新軍共發展到50多個團,主力部隊約7萬余人。1940年初,犧盟會完成了它的使命。“決死隊”也列入八路軍的戰斗序列。</h3> <h3>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臂章。</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華政委</h3> <h3>擔任交城縣抗聯主任的華國鋒,時年20歲。</h3><h3><br></h3><h3>1938年6月,蘇鑄為了表達做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的決心,同時也為了避免連累家人,特意將蘇鑄的名字改為華國鋒。隨后,17歲的他參加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交城抗日游擊隊,10月便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初,19歲的華國鋒就在山西省交城縣擔任了工、農、青、婦、武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h3> <h3>1941年,華國鋒任中共交城縣委宣傳部部長時,在晉綏八分區駐地交城關頭村的留影。</h3> <h3>1945年,時任中共交城縣委書記、縣武裝大隊政治委員的華國鋒(注:前左二)與戰友在交城縣關頭村的留影。</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24歲的華國鋒,從此人稱---“華政委”。</font></h3> <h3>馬烽、西戎根據華國鋒領導交城縣游擊隊的事跡,創作了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h3> <h3>1946年,華國鋒(后左一)與戰友任井夫(后左二)、梁聯偉(后左三)、候輔奎(前左一)等在交城開柵。</h3> <h3>1948年,時任陽曲縣委書記的華國鋒。</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縣委書記</font></h3> <h3>華國鋒---擔任中共湘陰縣委書記,時年28歲。</h3><h3><br></h3><h3>南下干部華國鋒在湘陰任上,領導建立了第一批農村衛生所,培訓了湘陰第一代醫生,充實發展了縣人民醫院;積極推廣農村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制度。以后,在省里工作時,華國鋒又親自負責湖南省血防領導工作,主持修訂全省血吸蟲病規劃,研究建立各級血防領導機構和防治業務機構,下鄉深入疫區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h3><h3><br></h3><h3>在華國鋒的直接領導下,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舊社會“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一處處荒洲湖汊,逐步變成林茂糧豐、五業興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h3> <h3>1951年夏,華國鋒在湖南湘潭農村調查農業生產情況。</h3> <h3>1951年,華國鋒(圖中)在湘潭地區農村調查水稻生產情況。</h3> <h3>華國鋒在湘潭地區農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h3> <h3>華國鋒---擔任中共湘潭地委書記,時年30歲。湘潭是毛澤東的家鄉,南下干部華國鋒成為毛澤東家鄉的---“父母官”。</h3> <h3>1955年秋,毛澤東視察湖南同省地委負責人在專列上座談,左起:華國鋒、胡繼宗、譚余保、徐啟文。</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62年11月,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下放湖南省,任省委書記處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與華國鋒合作共事一年多。他曾回憶毛澤東對華國鋒的點評:“華國鋒是個老實人。”而毛澤東第一次接見了擔任湘潭地委書記的華國鋒,面相忠厚的華國鋒便給毛澤東留下了老實厚道、忠誠可信的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三)異軍突起</b></h1> <h3>1.腳踏實地</h3> <h3>華國鋒---擔任湖南省副省長,時年36歲。</h3><h3><br></h3><h3>華國鋒根據毛澤東關于湖南要建成工業省的指示,他組織力量抓重點項目建設和施工,其中包括30套小氮肥設備、10套制糖機、湘江氮肥廠、礦山冶金設備、汽車生產等項目。他大力提倡和支持社隊企業發展,組織與兄弟省區協作,扶持少數民族特需商品生產。他領導了湘黔、枝柳鐵路在湖南的會戰等重點交通建設目。這一系列努力,使原本基礎薄弱的湖南工業生產得到了較大發展,交通建設呈現出嶄新面貌。</h3> <h3>1959年10月,華國鋒在湖南道縣上關大隊檢查工作。</h3><h3><br></h3><h3>1959年6月,“大躍進”中,面對虛報、浮夸等不良風氣和相互攀比、盲目追求高產的做法,華國鋒憑自已多年基層工作經驗和深入各地實際了解到的情況,當面向毛澤東談了自已對當時形勢的看法,說:<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牛瘦了,人瘦了,產量不可能那么高了”</span>,他實事求是反映問題的態度受到毛澤東的肯定和贊揚。</h3> <h3>1963年4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華國鋒的文章《貴在鼓勁》。</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辦事情一定要按照黨的政策,一定要反復同群眾商量,學習外地的經驗一定要結合自已的情況,不要生搬硬套。在群眾的干勁鼓起來以后,又要十分愛惜他們的積極性,十分節約地、十分有效地使用群眾的積極性。”</font></h5><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font></h3> <h3>1968年3月,華國鋒來到湘潭縣韶山公社征求群眾對省革委工作的意見。</h3> <h3>1968年10月1日,毛澤東、周恩來與華國鋒在天安門城樓上交談。</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異軍突起</h3> <h3>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時年40歲。</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 (華國鋒)敢講真話,是個老實人!”</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毛澤東1963年1月</font></h3><h3><br></h3><h3>1959年7月,毛澤東親自提名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由于毛澤東的看重,1970年11月,華國鋒當選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h3> <h3>1970年7月,華國鋒在長沙市郊區東屯渡公社高橋大隊參加農業勞動。</h3> <h3>華國鋒在長沙市郊東屯渡公社高橋大隊參加農業勞動。</h3><h3><br></h3><h3>1971年1月,華國鋒調國務院,任業務組副組長。1975年1月,華國鋒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公安部部長。</h3> <h3>1975年9月,華國鋒由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郭鳳蓮陪同參觀大寨大隊。</h3> <h3>1975年9月,華國鋒在陳永貴陪同下參觀昔陽縣李家莊公社農機修配廠。</h3> <h3>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病逝,10日華國鋒、王震等前往北京醫院向周恩來遺體告別。</h3><h3><br></h3><h3>看著周恩來總理的遺容,華國鋒泣不成聲!</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四)英明領袖</b></h1> <h3>1.身肩重任</h3> <h3><font color="#010101">1976年1月21日和28日,毛澤東先后提議,并由中央政治局通過,確定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同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華國鋒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的決議。(見上圖)</font></h3> <h3>1976年2月23日,毛澤東和華國鋒在一起。</h3> <h3>1976年4月30日,毛澤東在中南海住地給華國鋒親筆寫下了:<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慢慢來,不招(著)急</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照過去方針辦</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你辦事,我放心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h3> <h3>1976年4月30日,毛澤東會見了新西蘭總理羅伯特-馬爾登,華國鋒參加了會見。</h3> <h3>1976年,華國鋒在列車上辦公。</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巨星隕落</h3> <h3>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毛澤東主席與世長辭。</h3><h3><br></h3><h3>中央領導在毛澤東床前,從左至右依次為:</h3><h5>張<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春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span></h5><h5>王洪文-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h5><h5>江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h5><h5>華國鋒-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h5><h5>毛遠新-毛澤東與中共中央政治局“聯絡員”;</h5><h5>姚文元-中央政治局委員;</h5><h5>陳錫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常委;</h5><h5>汪東興-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警衛局局長。</h5> <h3>首都各界和全國各地代表到人民大會堂向毛主席遺體告別。</h3> <h3>心碎時刻、淚水漣漣。</h3> <h3>1976年9月18日,毛澤東追悼大會上,華國鋒致悼詞。從左至右依次為葉劍英、華國鋒、王洪文、張春橋。</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十月六日</h3> <h3>1976年9月,華國鋒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我是以到北京醫院看病為名來的,只能待幾分鐘。我實在太忙,離不開時間,請你去找一趟葉帥。我們和 ‘四人幫’ 的矛盾必須解決,請葉帥考慮,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時機解決為好。也請你考慮這一問題。”</font></h5><h3><font color="#167efb"></font></h3><h3> 1976年9月11日華國鋒與李先念談話</h3> <h3>華國鋒晚年回憶抓捕“四人幫” ,他說:</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我還親自找了北京市委吳德(注:吳德時任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吳忠(注:吳忠時任北京衛戌區司令員)談話,指示他們要堅決防止北大、清華等學校的學生因不明真相,受到謝靜宜、遲群的煽動鬧事,要堅決杜絕一切意外發生。”</font></h5> <h3>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下發關于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事件的通知。</h3><h3><br></h3><h3>通知說:</h3><h5><font color="#167efb">“ 以華國鋒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代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無產階級的雄偉氣魄,對‘四人幫’反黨集團采取斷然措施,粉碎了他們篡黨奪權的陰謀,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取得了無產階級反擊資產階級進攻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據《人民日報》:〈偉大的歷史勝利〉(1976年10月25日)</font></h5> <h3>1976年10月24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陳錫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群眾招手致意。</h3> <h3>當華國鋒以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時,廣場內外群眾報以熱烈掌聲。</h3> <h3>1976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兼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和中共中央副主席、國防部長葉劍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在天安門城樓上。</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2月19日,在華國鋒誕辰90周年之際,《人民日報》刊登署名“中共黨史研究室”紀念長文。該文,將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有功”這一評價,升格為“領導粉碎‘四人幫’”。文中稱:</font></h3><h5><font color="#167efb">“ 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華國鋒同志同‘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并首先提出解決‘四人幫’的問題,得到了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贊同和支持……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這場關系黨和國家命運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font></h5>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五)抓綱治國</b></h1> <h3>1.上臺伊始</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共中央于1976年10月8日作出決定:在北京建立毛澤東主席紀念堂和盡快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font></h3> <h3>1976年11月24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華國鋒為紀念堂基石培土。</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紀念堂建成以后,世世代代人民群眾將在這里親眼瞻仰毛主席的遺體,緬懷毛主席的豐功偉績,重溫毛主席的教導,親身感受毛主席的教育和鼓舞。”</font></h5><h5> 華國鋒在毛主席紀念堂奠基儀式上的講話</h5> <h3>1976年10月華國鋒標準像,時年55歲。</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東興同志轉呈國鋒同志并中央:</font></h5><h5><font color="#167efb">我衷心地擁護黨中央關于由華國鋒同志擔任黨中央主席和軍委主席的決定,我歡呼這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意義。</font></h5><h5><font color="#167efb">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華國鋒同志是最適合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就年齡來說可以使無產階級領導的穩定性至少可以保證十五年或二十年之久,這對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來說是何等重要啊!怎不令人歡欣鼓舞呢!</font></h5><h3><font color="#167efb">…………</font></h3><h5><font color="#167efb">我同全國人民一樣,對這個偉大斗爭的勝利,由衷地感到萬分喜悅,情不自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我用這封短信表達我的內心的真誠的感情。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萬歲!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萬歲!”</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鄧小平1976年10月10日</font></h5> <h3>1976年11月30日,華國鋒、葉劍英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h3> <h3>華國鋒身著65式軍裝標準像,時年56歲。</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鄧公復出</h3> <h3>1977年7月,華國鋒、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十屆三中全會上。</h3> <h3>1977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現在,經過五個多月揭批 ‘四人幫’ 的斗爭和多方面的工作,解決鄧小平同志的問題,條件逐步成熟。中央政治局的意見是,經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和黨的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正式作出決定,讓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這樣做比較適當。”</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1977年3月14日</font></h5> <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都必須擁護;凡是損害毛主席形象的言行,都必須制止。”</font></h5><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1977年3月</font></h3> <h3>1977年7月31日,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步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50周年慶祝大會會場。</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抓綱治國</h3> <h3>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h3> <h3>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h3> <h3>1977年8月12日,華國鋒在中共十一大上作政治報告。</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一定要學習外國的好經驗,其中包括學習科學技術,學習經營管理經驗,開展廣泛的經濟合作。”</font></h5><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font></h3> <h3>1977年8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公報。</h3><h3><br></h3><h3>華國鋒在大會上提出抓綱治國的口號:</h3><h5><font color="#167efb">“ 調動黨內外、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偉大的在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而奮斗。”</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公報</font></h5><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機構:</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中央委員會主席:</font><font color="#ed2308">華國鋒</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中央委員會副主席:</font></div><h5><font color="#167efb">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汪東興</font></h5><div><font color="#010101">中央政治局委員:</font><font color="#ed2308">華國鋒</font></div><h5><font color="#167efb">韋國清 烏蘭夫 方 毅 鄧小平 葉劍英 劉伯承</font></h5><h5><font color="#167efb">許世友 紀登奎 蘇振華 李先念 李德生 吳 德</font></h5><h5><font color="#167efb">余秋里 汪東興 張廷發 陳永貴 陳錫聯 耿 飚</font></h5><h5><font color="#167efb">聶榮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 沖</font></h5><div><font color="#010101">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font></div><h5><font color="#167efb">陳慕華 趙紫陽 賽福鼎</font></h5><div><font color="#010101">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font></div><h5><font color="#167efb">華國鋒 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汪東興</font></h5>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六)淡出政壇</b></h1> <h3>1.特殊政策</h3> <h3>1977年4月,華國鋒乘坐專列在東北三省視察工作。</h3> <h3>1978年12月,華國鋒為《世界知識》雜志題詞。</h3> <h3><font color="#010101">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主題是經濟調整問題。但就在這次會議上,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在中南組發言指出:“廣東鄰近港澳,華僑眾多,應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這方面,希望中央給點權,讓廣東先走一步,放手干。”</font>同時,福建省負責人也向中央提出了<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類似的設想。</span><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聽取匯報時,華國鋒明確表態:</font></h3><h5><font color="#167efb">“ 要放給權,明確提出來。” </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廣東可先走一步,中央、國務院下決心,給廣東搞點特殊政策,與別的省不同一些,自主權大一些。”</font></h5><h5><font color="#167efb">“ 廣東可以搞一個新的體制,實驗進行大的改革。”</font></h5><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華國鋒的主持下,中央工作會議認真研究了廣東省和福建省的意見,同意對兩省給予特殊政策。6</font><font color="#010101">月23日,在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的討論會上華國鋒說:</font><font color="#167efb">“同志們提出,中央也同意在深圳、珠海搞特區……。我派谷牧同志專門做了些調查研究,聽取了省領導和各方面意見,后來后給中央寫了個報告。”</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7月15日,中央批準試辦深圳、珠海特區。</font></h3> <h3>深圳、珠海特區示意圖。</h3><h3><br></h3><h5><font color="#167efb">“ 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font></h5><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撥亂反正</h3> <h3>劉少奇追悼會于1980年5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h3> <h3>華國鋒主持了劉少奇追悼會。</h3> <h3>華國鋒在劉少奇追悼會上與王光美握手。</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淡出政壇</h3> <h3>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第一次提出了<font color="#167efb">“兩個凡是”。</font></h3><h3><br></h3><h3>社論中表述為:</h3><h5><font color="#167efb">“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span style="font-size: 15px;">必須擁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始終不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地遵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font></h5><h3></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社論是汪東興提議寫的,也是經過了當時的政治局同意。“兩個凡是 ”有特定的指向,目的是高舉毛主席的旗幟。</font></h3> <h3>1978年12月18日-22日,華國鋒主持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h3> <h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h3><h3><br></h3><h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會議批評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還要多次進行的觀點;推動了改革開放。<br></h3> <h3>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于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云、華國鋒主持了會議。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建國32年來的功過是非,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全會一致同意華國鋒辭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趙紫陽、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云、華國鋒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增選習仲勛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0年9月,華國鋒就已不在擔任國務院總理的職務。</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982年前,在中共的十二大到十五大上,華國鋒連續當選中央委員。</font><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2002年11月起,在共產黨的十六大到十七大上,華國鋒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大會。</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4.交城之行</h3> <h3>1991年8月,華國鋒回到山西省交城縣城關鎮杜家莊。</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攜夫人回到交城住了一個星期,重游交城的舊居以及曾經打過游擊的地方,感觸良多。鄉親們都親切地喊他“華老”。</font></h3> <h3>1995年,華國鋒偕夫人再度回到交城,看望許多當年的老朋友,深感故鄉的溫暖。</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1><b>(七)落葉歸根</b></h1> <h3>1.遠離暄囂</h3> <h3>華老院子里的葡萄快要熟了。</h3> <h3>一筆一劃,一絲不茍。</h3> <h3>華老的字頗見功力。</h3> <h3>1995年12月,華國鋒探訪習仲勛。</h3> <h3>華國鋒八十歲留影。</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2.悄然離逝</h3> <h3>華國鋒逝世后,8月22日至26日在解放軍醫院設靈堂供社會各界吊唁。</h3> <h3><font color="#167efb"><b>“無盡的思念!”</b></font>---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外各界人士表達送別華國鋒的哀思。</h3> <h3>新華網北京2008年8月31日電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擔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的華國鋒同志的遺體,8月31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31日上午的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華國鋒同志”,橫幅下方是華國鋒同志的遺像。華國鋒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h5><font color="#167efb">“ 讓我回卦山吧,那里樹多,清靜。小時候在那,打游擊也在那兒。”</font></h5><h3></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華國鋒遺愿</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3.落葉歸根</h3> <h3>山西交城卦山華國鋒墓。</h3><h3><br></h3><h3>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008年9月22日,華國鋒之子蘇彬、蘇華以及華國鋒的老秘書曹萬貴來到卦山,為華國鋒選擇墓址。親屬提出選擇墓地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四不原則”,即:</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占用耕地,不與民爭地、不破壞環境</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損壞古跡”</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br></h3><h3><br></h3><h3>于是,他們選中卦山南麓的荒山石坡,作為墓地。墓的兩側是兩大塊山崖。如果說墓是雞頭的話,那兩大片山崖如同張開的雞翅(華國鋒屬雞)。山西省建筑設計院承擔了華國鋒墓的總體設計。據說:墓前有365級石階,每36級為一組,每組石階中間有一平臺供歇腳。</h3> <h3>華國鋒墓的外形為5.5米見方的石鼎,看上去像個巨大的H,取意為<font color="#167efb">“華”</font><font color="#010101">的漢語拼音開頭大寫字母,而5.5米的寓意是華國鋒在55歲那年成為中共中央主席。</font><br></h3> <h3><br></h3><h5><b style=""><font color="#ed2308">“ 華國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將永載史冊。他的崇高品質風范,將永遠受到人民群眾贊譽。”</font></b></h5><h3><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據2011年2月19日《人民日報》</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h3>根據資料收集整理,部分圖片采自網站。</h3><h3>2019年8月19日三稿于津門。<br></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b>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完!??????</b></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临安市| 耒阳市| 荣昌县| 信宜市| 隆德县| 高阳县| 阿城市| 灵川县| 大石桥市| 玉龙| 灌阳县| 宁强县| 嘉荫县| 尼木县| 凤城市| 衡阳市| 牟定县| 扎鲁特旗| 县级市| 和龙市| 全州县| 灵台县| 莒南县| 巫山县| 潮州市| 白朗县| 榆社县| 闵行区| 蒙阴县| 日照市| 浦县| 阳新县| 那坡县| 惠来县| 滕州市| 莱州市| 兴安盟| 吴桥县| 天津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