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8月24日,是父親誕辰90周年的日子,父親已于6年前離去,比母親晚走了一年,在他離開我們的歲月里,我仍然感覺父親和母親好像還在我們的生活里一樣,他們的音容笑貌,不時出現在我的眼前。有一些困惑或面對復雜生活時,在耳邊好像聽到他們的教誨,生活中,面對孩子們,有時就會像父親那樣,隨口說出關懷的話語,曾經的教誨,曾經的關愛,曾經的歲月,好像不曾離去……<br> 父親齊云祥,1929年8月24日出生,7歲上小學讀書,19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40歲轉業到地方,先后作過商業,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工作,61歲那年離職修養。晚年父親研習書法與繪畫,經過苦讀專修,卓有成效,一些書畫作品散落于民間。書法他研習了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繪畫他又學習了中國畫,對梅蘭竹菊,山水等都有所修研,有些作品被友人收藏,對我有了深刻的影響。父親77歲那年,罹患了腦出血癥,經過搶救險些失去性命,后來留有后遺癥,父親至此,不能繼續寫字作畫了,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況下,父親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加強康復與疾病抗爭,我能伴隨著父親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而欣慰,2013年10月9日父親逝世于北京,享年85歲。<br> 父親一生為人謙虛,做事嚴謹,是我心中一位偉大而賦予人格魅力的父親。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做人真誠,有愛心,善良,包容,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追求進取,不失尊嚴,勤奮努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良好性格。父親不僅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同時為我指明了一條成就人生的路,送我參加解放軍,教會過人生生存技能,如游泳,騎自行車,修理家具物品等等,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在外做一個好公民,工作做一個好員工,成家立業做一個好男人,在父母面前做一個好兒子……<br> 從父親的身上,我學到了孝敬,心懷敬畏,如今回想起來,為有這樣的父親而驕傲和自豪,我能夠有今天,只有敬畏感恩才能表達我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說敬畏,父親給我做出了榜樣,那是我還小,父親對待爺爺的生活關心備至,許多細節的畫面至今還會浮現在我的面前,如每次看爺爺的時候首先問好,有什么事情仔細聽爺爺的訴說,然后需要什么就會幫助爺爺做什么等等。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里,即使今天父親的教誨依舊,牢記在心,如同他在世時那樣,即使今天,我仍然遵循他的教誨,做人做事,絕不偏離他的意愿,對待晚輩,也是效仿他的做法,父親晚年經常告誡我,加強修身,既心靜身動,如今我也效仿父親學寫字,學繪畫,讀書以心靜。效仿父親鍛煉身體,走路,練太極,練功等以身動。<br> 想起父親優秀的品格,在教育我們姐弟成長中父親與母親做出的一切不必多說,只是在我們姐弟工作后,都離開家,不在父親母親的身邊。記得有一年,父親不慎摔了一跤,造成骨骨頸骨折,住進醫院,為了不影響我們的工作,沒有告訴我們姐弟任何一個人,自己默默忍受了痛苦住在醫院直至痊愈。包括母親有重疾也是不肯告訴我們,唯恐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各自的生活。后來我們結婚有了孩子。父親與母親又千方百計為我們的下一代著想,親自幫助照理生活,接送晚輩上學放學,以支持我們做好工作。<br> 迄今有一件事情始終為我感到遺憾,父親77歲患了腦出血癥,經過治療康復也留下了后遺癥,生活自理也有了困難,從那時起,他突然改變了飲食習慣,主食只吃面包,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都不改變,我多次不解的跟他商量,換換口味吧,只是面包多單調呀,他卻微笑對我說,我喜歡吃這個,為了滿足他的需要,我專門兒購置了一臺面包機,用不同配方做出不同口味的面包,以調劑口味,但這畢竟只是面包,就是這樣,我還是不停的改變一些面食,如包子餃子之類的,他還是可以吃的,一晃幾年過去了,我還是經常勸他吃點兒米飯呢或者其他的都可以啊,他也執意不肯。后來年齡越來越大,嗯,到了不能起床需要人們去照顧的時候了,這時我們做什么飯喂他吃,他就什么都吃了,比如他喜歡吃紅燒肉,我們就做給他加米飯吃,他也喜歡吃,我就問他你為什么自己吃飯的時候愿意吃面包,他微笑的說,擔心掉飯粒。隨后,我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里,非常非常的自責,我怎么這樣粗心,沒有早早的發現這個秘密,讓他老人家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自己默默地忍受著,乏味的,單一的食物_面包,如今我一看見面包就會想起父親,這也是我對父親留下的遺憾。這件事情在我的頭腦中打下了深深地永遠揮抹不去的印記。一個人的品質,是通過生活細節中體現出來的。我永遠永遠懷念著父親,父親偉大的人格,偉大的品質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br> 父親雖然離開我們了,但是他仍然在我的心里,還會繼續地伴隨著我直至永遠……在他誕辰90周年的日子里,我留下了一點點文字,這些文字,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情,但是我還愿意以此種形式作為對父親的一種懷念,父親誕辰90周年的紀念。</h3> <h3>2010年5月父親在北京留下了最后一張正式拍攝的珍貴瞬間</h3> <h3>父親青年時代。</h3> <h3>父親六十年代初在部隊的照片。那時我小,我真的太喜歡父親了,是我心中永遠的偶像。</h3> <h3>父親讀書時的留影。</h3> <h3>五十年代的父親</h3> <h3>五十年代</h3> <h3>六十年代的父親</h3> <h3>七十年代的父親</h3> <h3>六十年代的父親</h3> <h3>七十年代的父親</h3> <h3>九十年代的父親</h3> <h3>六十年代的父親</h3> <h3>七十年代的父親</h3> <h3>七十年代的父親</h3> <h3>七十年代的父親</h3> <h3>八十年代的父親</h3> <h3>九十年代初父親旅游留影</h3> <h3>八十年代父親在海邊</h3> <h3>八十年代的父親</h3> <h3>六十年代父親在頤和園</h3> <h3>父親在松花江畔留影</h3> <h3>父親六十年代在天安門廣場留影紀念</h3> <h3>父親在毛主席紀念堂留影紀念</h3> <h3>父親在頤和園</h3> <h3>父親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留影</h3> <h3>父親在松樹下留影,父親的性格就如松樹一樣挺拔,剛毅</h3> <h3>父親在天安門</h3> <h3>父親在頤和園</h3> <h3>父親與同事合影。</h3> <h3>父親在松花江畔</h3> <h3>父親在頤和園</h3> <h3>父親在大海留影</h3> <h3>父親在家留影</h3> <h3>七四年和父親合影</h3> <h3>七四年春節在松花江畔與父親母親和大姐合影</h3> <h3>七十年代父親母親在松花江畔留影</h3> <h3>父親母親七四年春節在松花江畔合影</h3> <h3>父親母親老年生活,外出旅游。</h3> <h3>七十年代和父親母親在松花江畔合影</h3> <h3>二零零三年父親母親合影</h3> <h3>父親母親的晚年生活,旅游</h3> <h3>父親母親旅游</h3> <h3>父親母親在家合影</h3> <h3>爺爺,奶奶和孫子合影</h3> <h3>爺爺,兒子,孫子三代人合影</h3> <h3>父親與孫子合影。</h3> <h3>父親與孫子合影。</h3> <h3>父親母親,兒子兒媳,重孫女合影。</h3> <h3>太爺爺與重孫女合影,珍貴的精彩瞬間。</h3> <h3>爺爺奶奶與孫子孫媳合影。</h3> <h3>父親母親與孫子和孫媳合影留念</h3> <h3>二零一零年父親母親與重孫女合影。父親母親當年均為八十一歲和一歲的果果。</h3> <h3>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合影</h3> <h3>2003年7月全家合影。</h3> <h3>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父親七十歲生日合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万盛区|
金沙县|
苍山县|
南安市|
寻甸|
额敏县|
克山县|
广州市|
峨山|
兴海县|
修水县|
金阳县|
白银市|
凤阳县|
安阳县|
沙坪坝区|
冷水江市|
泸州市|
南漳县|
贺兰县|
西盟|
小金县|
织金县|
宁津县|
隆化县|
乌海市|
阿巴嘎旗|
分宜县|
潮州市|
平阳县|
廉江市|
山阳县|
元谋县|
响水县|
凤城市|
旬邑县|
荥阳市|
巴彦淖尔市|
杭锦后旗|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