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7日,今天是到延邊旅游的最后一天。早飯后,旅行社送我們到滿天星仙女峰景區。</h3><h3>滿天星風景區位于延邊汪清縣百草溝鎮內。景區總面積56.7平方公里,仙女峰景區是其八大景區之一。</h3><h3>天星湖湖面長18公里,面積10.5平方公里。景區在群山環抱之中,森木蒼翠,景色宜人。</h3> <h3>高18米,重260多噸的白衣女石像,聳立與高高的仙女峰上。</h3><h3>仙女峰又稱熊女峰。我發現一個現象,朝鮮族的圖騰是老虎,但他們也崇拜熊,且喜愛白色。</h3> <h3>陸河山在景區到龍龜半島上。</h3> <h3>乘坐金達萊號游船瀏覽天星湖兩岸景色。</h3> <h3>在金達萊游船船尾甲班上領略天星湖湖光山色。</h3><h3>拍時沒注意,手指遮了鏡頭。圖中右三為李文農 。</h3> <h3>在天星湖畔的農家吃午飯。</h3><h3>時隔三十多年,再次坐在朝鮮族的炕上,體味朝鮮族的菜肴。感覺如何?味道怎么樣?</h3> <h3>照片上的這四位是朱惠智煙集公社集體戶的劉國良、是錦仙、陳賢芬、楊云風。<br></h3><h3>下午,結束為期四天的旅游行程,旅游車送我們到延吉市上海知青回延邊活動酒店報到。</h3><h3>至此,我們回延邊上半場旅游活動順利結束,下半場參加的上海知青回延邊活動將拉開序幕。</h3> <h3>17日下午,報到、入住酒店。</h3><h3>活動籌委會作了充分的準備,報名、入住和領取資料有序不亂:</h3><h3>1、已報名參加活動的上海知青根據下鄉所在地的縣、公社到延吉市指定的酒店報到;</h3><h3>2、活動籌委會已打印好知青名單匯總表及具體事項安排,包括:下鄉所在地、姓名、性別、手機、入住賓館、房號、宴會地點、桌號、車號(活動用交通車),以及來去時間、交通方式和需求,很詳細。簽名,交門卡押金,領取活動資料即可入住。</h3><h3>3、為接待本次活動的1200名上海知青及260名知青家屬,延吉市安排了七家賓館酒店和白山大廈開門迎客,免費提供三天宿食。</h3><h3>圖為我們太陽公社知青入住的延邊開元酒店。</h3> <h3>會議資料:邀請函、代表證。</h3> <h3>會議資料:活動指南手冊與活動日程表。</h3> <h3>會議資料:為紀念上海知青到延邊40周年專門編撰出版的圖書,一本畫冊、一本回憶錄和一本詩集。另附《民族畫報》上海知青專刊。</h3> <h3>8月18日上午,延邊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協四套班子在延邊藝術劇場隆重舉行“上海知青赴延邊40周年紀念活動”歡迎大會,歡迎榮返第二故鄉的上海知青。</h3> <h3>8時許,數十輛滿載上海老知青的專車分別從延吉市的7家賓館浩浩蕩蕩地駛往會場,為確保行車安全,一路實行交通管制。霎時,延吉街頭市民駐足觀望,上海知青再次成為當地市民的焦點和延吉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h3><h3>滿城皆是上海寧,滿街都是上海話。</h3> <h3>這是盛會的一天。來自延邊二市六縣的1200上海老知青聚集在延邊藝術劇場,會場內外,紅旗飄揚,知青聚會,熱鬧非凡。</h3><h3>上圖左下角好像是與我們一起旅游的煙集公社的劉國良。</h3> <h3>這是盛會的一天,洋溢著節日氣氛。延邊藝術劇場內外,歡迎的巨幅橫幅、標語和氣球醒目可見,迎賓的小朋友手持鮮花夾道熱烈歡迎。</h3> <h3>上午9時,歡迎大會正式開始。</h3><h3>大會由自治州政協主席高勇主持。</h3><h3>延邊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協主要領導在主席臺就坐。</h3><h3>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南起、原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應邀參加大會。</h3><h3>原延邊上海知青、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專門發來賀信。</h3><h3>原延邊上海知青、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王衛平等應邀參加大會。</h3> <h3>會議由自治州州委書記鄧凱致歡迎辭。</h3><h3>返滬知青代表柏文禮與留延上海知青代表陳雪鴻深情地回憶了當年的知青歲月和對延邊發展的欣慰。</h3><h3>自治州州長李龍熙高度評價了上海知青對延邊所做的貢獻。</h3><h3>圖中右上,州委書記鄧凱</h3><h3>圖中右下,州長李龍熙</h3><h3>圖中左上,州政協主席高勇</h3><h3>圖中左中,返滬知青代表柏文禮</h3><h3>圖中左下,留延上海知青代表陳雪鴻</h3><h3>陳雪鴻與我都是北郊中學的,相識。他比我高一屆,是67屆高二(4)體育委員。</h3> <h3>歡迎大會結束后,延邊歌舞團為上海知青專場表演了國慶獻禮大型朝鮮族民族歌舞“長白山阿里郎”。</h3> <h3>臨近結束時,著名男高音演唱家的一曲《紅太陽照邊疆》把現場情緒引入高潮,臺上臺下歌聲掌聲響成一片。</h3> <h3>演出結束,謝幕。</h3><h3>演出結束后,由原專車送至開元酒店,午飯由州委州政府在開元酒店設宴招待。</h3> <h3>下午1:30,我們太陽公社上海知青乘專車回原生產隊。</h3><h3>黨支部書記小金開小面的到公社公路邊迎接。</h3><h3>圖中自左至右:小金書記、吳浩、尹龍順(集體戶貧下中農戶長)、陸河山。</h3><h3>令人欣慰的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倆、見到的生產隊婦女和大隊婦女主任居然都還認出我。</h3> <h3>在集體戶房子前留影。</h3><h3>這是69年在生產隊老農指導下,我們共同參與建造的我們的“家”。</h3><h3>插曲:房子建造過程中,我們集體戶阮貴堂不慎把他的瑞士西瑪懷表遺失了。于是集體戶全體總動員,雙手扶著泥巴墻,側耳在高粱桿泥糊的墻面上傾聽。終于有人聽到表的“滴答、滴答”聲,扒開泥抹墻,懷表失而復得,完好無損、虛驚一場。</h3> <h3>在集體戶房子前合影。圖中自左至右:現房子的居住者周汝謙、吳浩、尹龍順。</h3> <h3>集體戶房子四周。</h3><h3>左上圖,集體戶房子南面的菜園子;</h3><h3>右上圖,西面,到水田干活的必經之路;</h3><h3>左下圖,北面的過道。過道正北以前是高粱地,朝鮮戰爭期間是朝鮮難民避難地;過道東北方向上坡是到旱田干活的必經之路;</h3><h3>右下圖,集體戶房子的東、北立面,兩年要抹一次墻。</h3> <h3>圖左,烤煙樓;</h3><h3>圖右上,老戶長尹龍順兒子給他建的新房;</h3><h3>圖右下,傳統的朝鮮族民居。</h3> <h3>在老鄉菜園子前合影。圖中自左至右:陸河山、周汝貴、吳浩。</h3> <h3>柳新四隊上海知青他們大概是另行擇時專門回生產隊的。這是在蔡隊長家中的合影。</h3> <h3>蔡隊長當過大隊黨支部書記,也是設計、建造我們柳新大隊水庫的主要負責人。我們大隊大部分上海知青都到柳新水庫去干過活,大家都認識他。</h3><h3>送別送到公路邊,臨行,依依不舍。</h3> <h3>柳新一、二、三隊上海知青回生產隊時老鄉前來迎接的場景。</h3> <h3>這是發布在延邊新聞網上的新聞照,隨車記者定格了感人的一瞬間。</h3><h3>我印象中,隨車記者當時采訪我們集體戶陸河山的新聞稿,好像也登載在報紙上。</h3> <h3>二隊知青在原集體戶房子的宅基地上合影留念。</h3> <h3>二隊知青在老鄉家中。</h3> <h3>傍晚,朝陽川鎮政府假原仲興大隊的農家樂設宴招待太陽公社上海知青。</h3><h3>太陽公社建制從太陽公社變更到太陽鄉到太陽鎮,后并入朝陽川鎮。</h3><h3>上圖,朝陽川鎮鎮長講話,致歡迎詞。</h3><h3>下圖,右二、三是柳新大隊新、老黨支部書記。</h3> <h3>上圖,左二李文農,左三是原在合作大隊插隊的。合作大隊現也并入柳新大隊。</h3><h3>下圖,左二劉宵農,原插隊中坪大隊。</h3> <h3>情深意濃,二隊留在生產隊與老鄉聚會共進晚餐。</h3> <h3>19日早餐后,延吉市招待曾在延吉市下鄉的上海知青在市內參觀。延邊二市六縣的上海知青從昨天下午起已分別由所在地的縣市政府領回下鄉地區組織活動。</h3><h3>注:原太陽公社劃歸朝陽川鎮,朝陽川鎮由龍井劃歸延吉市,龍井由縣改為龍井市。</h3><h3>我們市內參觀內容:</h3><h3>延吉市經濟開發區;</h3><h3>延吉市海蘭湖高爾夫旅游度假區;</h3><h3>乘游艇游覽海蘭湖。</h3><h3>圖為我們的游覽專車到達海蘭湖高爾夫旅游度假區停車場 。</h3><h3><br></h3> <h3>這是我們太陽公社上海知青的專車。這位漂亮MM是我們專車的跟車接待和導游。</h3><h3>漂亮MM說:她們是州市對外接待機構的工作人員,負責專門接待貴賓和客人。</h3> <h3>與漂亮MM合影。</h3> <h3>海蘭湖國際高爾夫球場。</h3><h3>海蘭湖國際高爾夫球場由韓國外商投資建設,離延吉市10公里,占地250公頃,據說是東北亞最大的36洞高爾夫球場,傍山靠水,風景秀麗,確實是個高檔游樂會所。</h3> <h3>乘游艇瀏覽海蘭湖湖光山色。</h3> <h3>游艇外景色旖旎,游艇里其樂融融。</h3> <h3>遠處的海蘭湖水庫大壩。</h3> <h3>在海蘭湖畔勁松下留個紀念。</h3> <h3>中午,延吉市市委、市政府在延吉市唯一的五星級賓館——國際飯店設宴招待下鄉延吉市的上海知青。</h3> <h3>簽名留念。有點明星走紅毯后在活動紀念幕布上簽名的形象。</h3> <h3>延吉市歡迎大會由副市長王成民主持。</h3><h3>延吉市市委書記金永黙、市長趙哲學分別主持前排兩個主桌。</h3><h3>圖左,市長趙哲學致辭</h3><h3>圖右上,主持人副市長王成民</h3><h3>圖右下,延吉市上海知青負責人瞿心剛答詞感謝。</h3><h3>20著宴會席,每桌都有一名委局領導作陪。</h3><h3>每位座席前均放了一個延吉市贈送的禮品袋,內附:兩盒高麗參,兩盒野生木耳等等。</h3> <h3>吳浩分別與市委書記金永黙、市長趙學哲、市人大主任邰忠發合影。</h3> <h3>吳浩應延吉市上海知青負責人瞿心剛邀請與市委書記金永黙同坐左主桌。</h3> <h3>上圖,吳浩與李文進合影。</h3><h3>下圖,秦慶曾、王敏敏夫婦與市長趙哲學合影。</h3> <h3>11、13桌,被我們太陽公社柳新大隊上海知青承包了。</h3> <h3>延吉市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招待演出,由延吉朝鮮族文化藝術團演出“四季如歌”,專場招待曾在本市下鄉的上海知青。</h3> <h3>結束了會延邊活動,大部分人員19日晚乘火車取道長春,換乘飛機返滬。</h3><h3>我因延吉市朋友熱情款待,滯留兩天后返程。</h3><h3>延吉市中心夜景,燈光璀璨。</h3> <h3>延邊百貨,高大上。</h3><h3>因篇幅限制,延吉市繁華市井就不一一介紹了。</h3> <h3>與當年的老同事們。</h3> <h3>要離開延邊了,朝陽川不能忘記。</h3><h3>這里,曾是我們來往上海的車站;</h3><h3>這里,曾是我們拉煤送貨的地方;</h3><h3>這里,曾是我們看電影趕集之處;</h3><h3>這里,曾是顧兄工作生活的地方。</h3><h3>一切都很久遠,似乎又在昨天。我仿佛又聽到九隊的矮不蘿篤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在公路邊攔車:汽車,定(停)一定(停),我們要到朝陽川看定(電)影,小兵張剛(嘎)。</h3><h3>上圖,原朝陽川百貨已變身;<br></h3><h3>下圖,住宅區的老房子依舊。</h3> <h3>曾記否,朝陽川火車站。</h3><h3>城市因人口和交通興衰,功能定位的變化、火車的提速、公路的發展,朝陽川的交通樞紐和工業地位不復存在,朝陽川衰敗了。</h3> <h3>結束延邊之行,我與滯留延吉的袁浩一起,于21日晚8:27乘坐K7368次列車離開延吉,次日晨到達長春。解決了早飯后,我們前往偽滿皇宮博物院參觀。</h3> <h3>8月22日下午3:25,我和袁浩從長春龍嘉機場乘坐8820航班,離開長春,傍晚6:00左右抵滬。由此,給為期十天的四十年后回延邊活動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h3><h3><br></h3> <h3>《四十年后回延邊》全集完。</h3><h3>謝謝各位觀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砚山县|
九台市|
花莲市|
襄垣县|
邵武市|
政和县|
镇赉县|
河池市|
郯城县|
喀喇沁旗|
绥中县|
敖汉旗|
榆中县|
花垣县|
新兴县|
那曲县|
临清市|
塔城市|
拉萨市|
屏边|
英超|
桂林市|
大安市|
梅州市|
清涧县|
方正县|
吴桥县|
绵阳市|
呼图壁县|
靖西县|
贵州省|
色达县|
长治县|
饶河县|
浏阳市|
朝阳市|
鹿泉市|
汤阴县|
镶黄旗|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