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環騎青海湖 追夢天鏡之域 (蘭州篇)<br><br> 提起大西北,世人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大漠孤煙、天地蒼茫。其實,大西北也是多彩的,山川雄渾,民俗多姿。而大西北的門戶之城——蘭州,在雄渾的主色調上,又多了份水的靈動。<br> 蘭州并不陌生,多年前的冬季,出差西北,路經蘭州。匆匆一瞥間,這座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因流動的一江寒水,使茫茫冬日,不再蕭煞。<br> 經年之后,“鐵三”騎行隊決計借道蘭州,赴高原騎行青海湖。早已模糊的蘭州冬日之景,又漸漸清晰。時過境遷,盛夏的蘭州,該是另一番景致。<br> “鐵三”騎行隊的環青海湖之夢,從飛往“黃河第一城”開啟。六月末,同學親友組成的13人騎行隊,乘機飛往蘭州中川機場,取道蘭州,轉赴青海。兩小時的航程,不過匆匆。西北的甘肅與西南的云南,其實也只是四川相隔。<br> 高速運轉的機場、快捷舒適的城際列車與全國唯一下穿黃河的蘭州地鐵,無縫銜接。騎行隊因之,也能快速抵達七里河的連鎖酒店。<br> 正午的烈日,炎炎高懸。蘭州的盛夏,似乎比昆明,早早而至。品一碗酒店旁“伊蘭香”的正宗拉面,香辣間,倦暑盡消。<br> 休整之余,“鐵三”騎行隊一致認可,以騎共享車的方式,探尋蘭州風貌,觀賞黃河景致。“走濱河路,過中山橋,吃正寧夜市醪糟”,別樣“鐵三共享車騎行隊”,走起!<br> 蘭州,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依山逐水的狹長城區,分列黃河兩岸。南北的群山,守護著東西流淌的濤濤黃河。<br> 現在的蘭州,已今非昔比。穿城而過的黃河之上,多了十數條形態各異的各式新橋,以多彩的身姿,裝點著這座千年的跨江之城。<br> 黃河南岸的南濱河中路,蔥蘢茂密的綠化帶,隔離了城市的喧囂。沿河而建的五公里景觀大道,垂柳依依,游人似織。樹蔭下的長堤,情侶對對相依,孩童結伴相嬉,猶似一幅盛夏不知暑的江景圖卷。<br> 憑欄北眺,又稱北山的白塔山,雄居黃河北岸。臨江高聳的白塔山,山林蔥郁,植被繁茂,道觀廟宇,依山層疊。矗立山巔的八面七級白塔,烈日下,通體白凈,光彩炫目。北山西端最高處,飛檐流彩的蘭州碑林草圣閣與東端山巔的白塔,遙相對應,相映生輝。<br> 烽煙年代,穿城而過的洶涌黃河,既是南北往來難以逾越的障礙,也是抵御外敵的咽喉關隘。舊稱“鎮遠橋”的中山橋,明洪武18年(1385年),由蘭州衛指揮僉事建造了“鎮遠浮橋”。“降龍鎖蛟”成為當時蘭州八景之一。此后500余年間,鎮遠橋以浮橋形式扼守蘭州黃河要津。現在立于鐵橋南岸的鑄鐵橋柱見證了鎮遠浮橋500年悠遠歲月。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動用國庫白銀30萬兩,委托德國人在浮橋原址建造了現稱“中山橋”的黃河第一座鐵橋。<br> 白塔山下,橫跨黃河兩岸的中山橋,作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不僅位列蘭州核心歷史景觀,它也以鋼鐵的身軀,承載著蘭州城的歷史厚重。<br> “天下黃河第一橋”上,撫欄西望,翻騰的黃河,從高原帶著泥沙,咆哮而至。奔涌撞擊的洶涌河水,似金戈錚錚,似鐵馬嘶鳴。<br><br><br>八月十六日 昆明憶記<br><br><br> <h3>昆明長水機場 出發</h3> <h3>機場至市區的城際列車 潔凈舒適</h3> <h3> 黃河南岸城區 蘭州西站 侯車大廳 空間宏大</h3> <h3>蘭州西站 北廣場 視覺開闊</h3> <h3>蘭州地鐵 乘車卡 美觀的五泉山白塔山與黃河圖案</h3> 全國首條下穿黃河的地鐵 <h3>上地鐵前 自拍留念</h3> <h3>蘭州西站北廣場站上 七里河站下</h3> 酒店旁的牛肉面店 <h3>酒仙搶先掃開共享車</h3> 摩拜電動共享車成了楊同學的坐騎 黃河南岸的長堤 柳樹成蔭 <h3>巾幗“趙爺” 英姿勃勃</h3> 見到黃河 劉同學歡心滿滿 <h3>青海境內上游連月降雨 穿蘭州城而過的黃河水暴漲</h3> <h3>黃河北岸環翠山 蘭州碑林草圣閣 俯瞰全城</h3> 黃河北岸 中山橋西 全國僅見的“水上清真寺” <h3>黃河北岸 中山橋東 清真寺的宣禮塔和圓頂 烈日下 綠色光澤幾里可見</h3> 中山橋前 地圖告示牌 顯示眾多景區 中山橋前 古典造型“黃河第一橋”碑 <h3>中山橋前“鐵三”共享車隊 北岸白塔山巔 白塔矗立</h3> 中山橋上的車隊眾友 <h3>好兄弟 向隊與酒仙</h3> <h3>趙爺大圣 亦可稱兄道弟</h3> 從黃河南岸過中山橋到北岸 橋上東望元通橋 上元通橋回騎黃河南岸 <h3>“大力騎手”劉同學</h3> <h3>楊同學的電動共享車 須兩人協力</h3> <h3>楊同學換輛車 元通橋上領騎</h3> <h3>“老劉”推車慢賞江景</h3> 元通橋上 逆光西望中山橋 <h3>蘭州最熱鬧的正寧路夜市</h3> 夜幕未至 夜市先開 <h3>夜市攤 多為清真食檔</h3> <h3>晚七時已過 陽光依然灼灼</h3> <h3>嘗嘗蘭州美味“長街宴”</h3> <h3>烤羊腿 未吃已垂涎</h3> <h3>烤得經典 不吃開凈可惜</h3> 別人食檔喝啤酒 趙爺偷閑做女紅 酒過三巡 夜賞街市 <h3>中山橋西 黃河南岸濕地“小西湖“ 撩人夜色</h3> <h3>“小西湖賦”照壁 濃濃“書香”</h3> <h3>從“小西湖”長廊 遠眺環翠山頂蘭州碑林圣草閣 猶似琥珀瓊宮</h3> <h3>西津東路 主干道環島上的“西關大寺” 恢弘璀璨</h3> <h3>稀星點點 夜色下 西津西路的巨大宣禮塔 晃入“天方夜譚”</h3> <h3>西津東路 夜拍高亮模式下的太清宮 燈火闌珊 門前國旗依然高揚</h3> <h3>正宗“蘭州拉面” 屋內食客暴滿</h3> <h3>一碗拉面 除了辣還是辣<br></h3> <h3>不愧拉面之鄉 湯面上佳</h3> <h3>生意紅火 垃圾桶當桌</h3> 來早了 甘肅博物館還未開館 <h3>雖免費 須憑身份證取票</h3> <h3>入館人多 靜心侯票</h3> <h3>門票也設計得紅紅火火</h3> <h3>凝重莊嚴 “蘇式”博物館建筑</h3> 入館前先留個影吧 <h3>館內主題展“絲綢之路”</h3> 館內宣傳燈箱“河西走廊” 鎮館之寶“馬踏飛燕”(正面) 鎮館之寶“馬踏飛燕”(背面) <h3>鎮館之寶 “天馬西來” 武威雷臺漢墓出土 銅奔馬及銅車馬儀杖隊</h3> 騎行儀仗隊 <h3>騎行儀仗隊所騎“大宛馬”</h3> <h3>車行儀仗隊</h3> 銅奔馬及銅車馬儀杖隊全圖 漢代彩繪木馬 武威磨嘴子出土 <h3>似龍似馬 疑似神瑞</h3> 春秋時期 鎏金金虎噬羊形器座 西周 靈臺白草坡出土青銅器 西周 靈臺白草坡出土 銅提梁鹵<br> <h3>齊家文化(公元前2000) 靜寧縣出土 瓦壟紋綠玉琮 與浙江良渚文化玉琮形制相似</h3> 巨大的元代青瓷大盤 元代 龍泉窯青釉刻花高足碗 <h3>武曌“大周”時期 大周涇州大云寺舍利石匣</h3> <h3>漢代 武威雷臺漢墓出土 綠釉陶樓院</h3> 明代 鎏金十一面觀音像 <h3>明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h3> <h3>明代 阿拉伯文銅香爐</h3> <h3>法國歸還的秦國早期56件金飾片 原禮縣大堡子山出土</h3> 武威出土 漢代醫簡 北涼時期 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畫 北涼時期 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畫 <h3>北涼時期武威天梯山石窟 塑像</h3> <h3>北涼時期武威天梯山石窟 塑像</h3> 敦煌壁畫(臨摹) 敦煌壁畫(臨摹) <h3>暢騎中山橋 飽覽一川水</h3> <h3>下一站 向青海湖進發 (青海湖篇)</h3> <h3>(文圖原創 引用須注出處)</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报价|
平乐县|
景德镇市|
辽中县|
南昌市|
黑龙江省|
罗田县|
理塘县|
阿拉善右旗|
葫芦岛市|
获嘉县|
满洲里市|
克东县|
新沂市|
邳州市|
乐东|
望江县|
福鼎市|
营山县|
佛冈县|
南漳县|
通许县|
龙山县|
栖霞市|
和政县|
浪卡子县|
牟定县|
上思县|
安泽县|
格尔木市|
平度市|
新竹市|
内江市|
武夷山市|
泾源县|
大埔县|
济南市|
攀枝花市|
中牟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