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林青霞這個名字對于兩岸三地的華語電影觀眾來說可謂最熟悉不過,她年輕時溫柔似水,化身瓊瑤的最佳銀幕代言人;她中年時霸氣外露,成就了天下無雙的東方不敗。 在第42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上,“云外笑紅塵——林青霞作品回顧展”成為本屆活動的最大亮點。主辦方在女神從影20年的百部作品中精挑細選出14部電影,用以回顧她精彩非凡的傳奇影像過往。 自出版了散文集《窗里窗外》后,告別影壇已20多年的一代女神林青霞逐漸活躍于公共視野。雖然時間的印記已浮現(xiàn)于她的面龐。 但我們依舊可從她不凡的氣質中領略其過往的絕代風華;曾經(jīng)卓絕仙姿的一代女俠,在重回聚光燈后反而多了幾分煙火氣。 作為上世紀火遍港臺兩地的傳奇女星,從她身上幾乎可以窺見八九十年代大篇幅的電影史;其身上所承載了萬千關于電影的往事,無一不是豐富瑰麗的寶藏。 1973年對于林青霞來說是值得懷念的一年,剛落成少女的她和同學一起參加電影《窗外》的試鏡。 這部根據(jù)瓊瑤處女作改編的電影,正關于一個女孩的成長和叛逆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少女對愛情的執(zhí)著、對生活的困頓。 當年18歲的青霞被選中做女一號,除了年紀上的吻合之外,其清麗脫俗的外表和落落大方的氣質更是宋存壽導演所需要的。 隨后一段傳奇在《窗外》中展開,一段電影外的塵緣也因“窗外”而起,林青霞在電影中展現(xiàn)的本真與秀麗,更引起了劇組所有人的側目。 當然近水樓來先得月,情竇初開的她已對比她長8歲的秦漢暗生情愫。 機緣也因《窗外》而起。林青霞的走紅,使其一夜之間成為臺灣和東南亞影迷的夢中情人,即便此片至今未于臺灣公映,但70年代的文藝片風潮依舊感染著每一個臺灣民眾。 林青霞的一夜走紅似乎喻示著臺灣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藍天白云、意亂情迷和癡男怨女成為一代人關于臺灣電影的美好想象。 由此林青霞、秦漢和瓊瑤也因《窗外》而聯(lián)結,并成為整個70年代的臺灣文藝片的主角擔當,戲里戲外,秦漢亦成為林青霞青年時代剪不斷的未了塵緣。 上世紀70年代,林青霞出演了多部瓊瑤電影,其中既有與秦漢的你儂我儂,又有與秦祥林的花月之期,在時間的不斷打磨中林青霞也展露出美麗之外的聰慧和獨立;在加上瓊瑤劇中多愁善感的性情熏陶下,青霞姐萬人迷的屬性風花雪月的影像中相得益彰。 期間,林青霞分別與秦漢和秦祥林共參演了《水云》《在水一方》《女朋友》《我是一片云》《彩霞滿天》《月朦朧鳥朦朧》《一顆紅豆》等多部電影,完全了瓊瑤文學到影像的高密度轉化。 而在諸多文藝片的歷練下,青霞的美已在熒幕的愛恨離別中漸漸成型,她清麗脫俗,她天真爛漫、她美而不自知、她一舉一動皆牽人心魄,她無心賣弄卻閉月羞花。 我們難免會把林青霞與同時代的群芳佳麗相類比,如與她并稱“二林”的林鳳嬌,與她一起暢游歐洲的閨蜜胡茵夢,甚至長她一歲的銀幕情侶張艾嘉。 在我們欣賞林青霞與多位銀幕傳奇雙姝并蒂的合照之余,總會察覺林青霞眉宇間溫柔之外那股傲然絕塵的英氣。 這份氣質于柔美之外自由生長,于同齡人中更謂朝氣勃發(fā)、落落大方。 這份堅毅的溫柔帶給她的人生財富如連城之璧,不僅影響了青霞后十年的演藝生涯,她的堅強獨立在好友三毛的文藝電影《滾滾紅塵》中一舉登頂摘得桂冠,拿下第27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其實早在1977年李翰祥執(zhí)導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中,青霞便開始了反串的演繹生涯,電影中的賈寶玉面如桃瓣、眉如墨畫,玩世不恭且富貴榮華。 而林青霞自然大方、得心應手的表演更展現(xiàn)其雌雄同體之姿態(tài),在保留了女子的細膩柔美之余更存乎颯爽英姿之態(tài),林青霞對形象的完美塑造已成為70年代賈寶玉的最佳詮釋者。 隨后在1986年的香港電影《刀馬旦》中,林青霞更顯其反串功底。片中她短發(fā)明志,巾幗不讓須眉。 如果說林青霞于刀馬旦是正,那么鐘楚紅則是諧,林青霞瀟灑俊朗,鐘楚紅則入骨嬌媚。 或許隨著70年代文藝風潮的退卻,臺灣電影亦不見當年的景氣狀況。人們已對瓊瑤筆下的癡男怨女視覺疲勞后,林青霞把更多精力投于古裝武俠劇作中。 借助了秋官的楚留香在古龍武俠中這股東風,林青霞與鄭少秋合演了《情人看刀》和《楚留香之午夜蘭花》等武俠電影。 林青霞與鄭少秋這對銀幕情侶著實讓人無比羨艷,而批上古裝外衣后的林青霞更見淡然出塵和婀娜窈窕。 林青霞的傳奇一生亦在俠骨柔情的武俠世界中悄然改變。29歲的林青霞遠赴香港,化身為徐老怪奇幻大作《新蜀山劍俠》中的絕世高手仙堡堡主。 雖然現(xiàn)實中與秦祥林四年的婚約已近破裂的邊緣,但在事業(yè)上的豐收卻是近而立之年的林青霞始料未及的。 在徐克玄幻大片中的驚艷表現(xiàn),更為其收獲了第一個地區(qū)大獎的影后提名;當然林青霞也因《新蜀山劍俠》與徐老怪開啟了近10年的合作旅程。 林青霞之于與徐克武俠是遺世獨立且絕無僅有的,正因徐克看中了林青霞身上剛柔并濟特質,更讓其在多部電影中任反串并一次又一次驚艷了世人。 其實林青霞對于古裝戲的體驗,早在1974年便在開始嘗試。在宋存壽的電影《古鏡幽魂》中,林青霞的女鬼素素清純嬌羞、內斂堅毅,與石雋的書生陳仲躬上演了纏綿悱惻的人鬼殊途。 20歲的林青霞或并未掌握戲中的全部精髓,但其淡然出塵的仙鬼氣更顯獨一無二。 而在經(jīng)過多年影像歷練后的青霞,在古裝戲的拿捏上已無出其右,尤其反串戲與古裝戲的完美契合,更見其出類拔萃、超凡絕倫的演繹天賦。如果說王祖賢的古裝屬于千嬌百媚、風情萬種,那么林青霞的古裝屬于超然物外、羽化登仙。 自1990年之后林青霞逐漸進入了事業(yè)的第二個高峰,在知遇之伯樂徐克的提攜下,那股水火共存于一身的特性被徹底釋放,以至《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達到了巔峰。 電影徹底拋去了金庸原著的窠臼,林青霞的東方不敗行事瀟灑坦蕩、大氣磅礴,于紅塵中游戲人間,于江湖中飲酒尋歡;林青霞更賦予了武俠片主角中十分罕見的、表里如一的精致感。 這份精致感立體生動、氣質超然,且陰陽皆可為其用,東方不敗的不凡之處不僅在細膩中展現(xiàn)出駭人邪魅,而于駭人邪魅中藏著無盡溫柔。 其中與令狐沖那段似是而非的戀情更展現(xiàn)其骨子里對塵緣的一絲不舍;東方不敗的性情真如她的武器繡花針,細膩入微、針針戳中人心。 鑒于《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大獲成功,林青霞更二度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這讓她的聲望于港澳臺甚至內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而一夜之間,人們似乎已忘記了金庸筆下那位權謀詭計、重用男寵的陰謀家,只記住了這位眷戀塵世、逍遙江湖的畫中人,林青霞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經(jīng)典,它讓人刻骨銘心,終生不忘。 雖然在《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中,林青霞的東方教主再續(xù)前緣,無奈只有于浪人營中尋歡作樂,彈唱的那曲《笑紅塵》最為點睛。 那份淡看名利、醉生夢死的坦然,成為了影迷對林青霞、東方不敗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最好留戀。 因對古裝反串的完美拿捏,林青霞的才華已不再局限于徐克的影像世界中。在后來與王晶、劉鎮(zhèn)偉、于仁泰和王家衛(wèi)等多位香港大腕導演的合作中,林青霞對角色更顯露出隨心所欲、操控自如的境界。 正則為《神龍教》中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六指琴魔》中冷艷剛烈的黃雪梅,《火云傳奇》中不動如山的火云神。 反則為《天山童姥》中癡情一生的李秋水、《新龍門客?!分袀b骨柔情的邱莫言、《白發(fā)魔女》中一夜白發(fā)的練霓裳。 在林青霞冷若冰霜的強大氣場背后,更有不輕易展露的艷若桃李和婀娜溫柔,如此復雜于美好皆集于一身,她是俯瞰世人的玉宇仙子,她是癡情絕情的午夜蘭花。 在王家衛(wèi)的《東邪西毒》中,林青霞更賦予了自身性格的藝術化和標簽化,慕容燕和慕容焉的人格替換正見證了林青霞式表演風格的極致。 或許青霞在反串中早已把自身性格融入進角色中,現(xiàn)實中對舊情人的愛和苦痛,掙扎和困頓全部通過慕容燕姐妹這個角色得以釋放。 恰巧《東邪西毒》可做林青霞香港十年演繹生涯的總結,就像林青霞自己所說:“雖說香港是個華麗的城市,從一九八四年林嶺東請我到香港拍《君子好逑》到一九九四年拍《東邪西毒》,這十年我孤身在港工作。 每天不是在公寓里睡覺就是在片場里編織他人的世界,有時候一覺醒來,仿佛一個人置身于孤島。 時光飛逝,驀然回首,好像不見了十年。” 1994年拍完《東邪西毒》后,林青霞不問世事,隱退江湖。 2019年,64歲的林青霞早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這位堅毅獨立的現(xiàn)代女性背后,我們當下看到的是對家庭的沉淀和人生感悟的升華. 在最近的綜藝節(jié)目《偶像來了》中,林青霞展現(xiàn)出的率真和灑脫在讓后輩羨煞之余,再次讓無數(shù)影迷懷念起那位劍氣如虹的絕世女俠。 當然,透過散文集《窗里窗外》,我們的思緒又回到了70年代寶島一所中學的窗外, 那位18歲的爛漫少女,仿佛就出現(xiàn)在昨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社旗县|
盘锦市|
赣榆县|
永兴县|
石泉县|
北辰区|
桑植县|
玉树县|
南通市|
黄龙县|
奈曼旗|
新安县|
沙坪坝区|
天津市|
清苑县|
嘉善县|
桐柏县|
武穴市|
灌阳县|
象州县|
乐山市|
桂阳县|
上饶县|
浦江县|
都匀市|
罗定市|
韶关市|
威海市|
石狮市|
佳木斯市|
海伦市|
周至县|
万宁市|
南安市|
富川|
碌曲县|
西乡县|
望城县|
宁安市|
徐水县|